本發明涉及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方法。
背景技術:
在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不但對氮、磷的排放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而且對污泥的排放量也提出嚴格的規定。
現代污泥處理方法大多采用污泥濃縮、污泥消化和污泥脫水等對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污泥進行處理和減量,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和方法大都著眼于末端治理,在投資巨大的同時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和技術問題,制約了污泥最終處置的有效實施,污泥的處理、處置已經成為環境領域的一大難題;因此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應著力于從源頭實現污泥原位削減,即在污水生物處理其出水滿足污水排放標準的前提下,降低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剩余污泥排放量達到減量化的目的。
授權公告號CN 203558917 U,專利號為201320179227.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多點進水式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通過蠕動泵分別連接厭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厭氧池出水口和缺氧池出水口都與好氧池相連,所述好氧池出水口連接沉淀池;所述好氧池的硝化液出口通過蠕動泵和硝化液回流管與缺氧池相連;所述沉淀池下方分別通過閥門分別連接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通過蠕動泵連接厭氧池;所述好氧池下方通過曝氣管連接空壓機;所述厭氧池和缺氧池內分別設有攪拌器。此發明充分發揮在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提高了城鎮污水脫氮除磷的處理效果。
但是,本案需要重點指出的是,上述結構存在著無法原位削減污泥的難題,因而,本案針對以上方面,增設了厭氧貯泥池,從而對現有技術進行合理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方法,在污泥產量原位削減的基礎上,能有效提高污水生物處理工藝的脫氮除磷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系統,包括原水箱、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厭氧貯泥池,所述原水箱通過出水管分別連接厭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厭氧池出水管和缺氧池出水管都與好氧池相連,所述好氧池出水管連接沉淀池;所述好氧池的硝化液出口與缺氧池相連;所述沉淀池上方連接有出水口,下方分別連接排泥管和厭氧貯泥池,所述厭氧貯泥池通過污泥回流管連接厭氧池;所述好氧池下方通過曝氣管連接空壓機;所述厭氧池和缺氧池內分別設有攪拌器。
所述厭氧貯泥池使該單元內污泥處于厭氧饑餓狀態,提高污泥的衰減及水解速率,原位削減污泥產量及補充厭氧池除磷所需的基質,提高除磷處理效率。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方法,其具體步驟包括:
步驟一,原污水按5∶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厭氧池及缺氧池,原污水CODCr濃度、TN濃度、NH3-N濃度、TP濃度、水溫、厭氧池及缺氧池的HRT分別確定為396~512mg/L、36~64mg/L、34~52mg/L、3~9mg/L、28℃、1.89h、0.94h;
步驟二,好氧池承接厭氧池及缺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液,好氧池的HRT、D0濃度和溫度分別確定為1.85h、2mg/L和28℃;
步驟三,好氧池排出的泥水混合液按1∶2.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沉淀池及缺氧池,沉淀池的沉淀時間確定為1h;
步驟四,經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后,上清液直接排出處理系統,沉淀污泥分兩部分,一部分體積分數為95%的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一部分體積分數為5%的沉淀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通過排泥管排除;
步驟五,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進行內源厭氧消化后,消化混合液回流進入厭氧池,厭氧貯泥池的HRT、攪拌速率、溫度分別確定為5h、180rpm、28℃。
本發明所述的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方法的有益效果為:在污泥產量原位削減的基礎上,能有效提高污水生物處理工藝的脫氮除磷效率,可基于現有工藝進行改良或改造,大大降低了基建投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中,1、原水箱;2、厭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沉淀池;6、厭氧貯泥池;7、空壓機;8、攪拌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多點進水污泥原位削減同步耦合脫氮除磷系統,包括原水箱1、厭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厭氧貯泥池6,所述原水箱1通過出水管分別連接厭氧池2和缺氧池3,所述厭氧池2出水管和缺氧池3出水管都與好氧池4相連,所述好氧池4出水管連接沉淀池5;所述好氧池4的硝化液出口與缺氧池3相連;所述沉淀池5上方連接有出水口,下方分別連接排泥管和厭氧貯泥池6,所述厭氧貯泥池6通過污泥回流管連接厭氧池2;所述好氧池4下方通過曝氣管連接空壓機7;所述厭氧池2和缺氧池3內分別設有攪拌器8。
所述厭氧貯泥池6使該單元內污泥處于厭氧饑餓狀態,提高污泥的衰減及水解速率,原位削減污泥產量及補充厭氧池除磷所需的基質,提高除磷處理效率。
實施例1
步驟一,原污水按5∶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厭氧池2及缺氧池3,原污水CODCr濃度、TN濃度、NH3-N濃度、TP濃度、水溫、厭氧池2及缺氧池3的HRT分別確定為396mg/L、36mg/L、34mg/L、3mg/L、28℃、1.89h、0.94h;
步驟二,好氧池4承接厭氧池2及缺氧池3排出的泥水混合液,好氧池4的HRT、DO濃度和溫度分別確定為1.85h、2mg/L和28℃;
步驟三,好氧池4排出的泥水混合液按1∶2.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沉淀池5及缺氧池3,沉淀池5的沉淀時間確定為1h;
步驟四,經沉淀池5進行泥水分離后,上清液直接排出處理系統,沉淀污泥分兩部分,一部分體積分數為95%的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一部分體積分數為5%的沉淀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通過排泥管排除;
步驟五,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6進行內源厭氧消化后,消化混合液回流進入厭氧池2,厭氧貯泥池6的HRT、攪拌速率、溫度分別確定為5h、180rpm、28℃。
進入厭氧池2的污水在回流污泥中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厭氧反應,厭氧池2中的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降解部分有機物的同時實現過度釋磷;原污水與好氧池4回流的硝化液在缺氧池3混合,缺氧池3中的懸浮生長的反硝化細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機物對回流的硝酸鹽氮進行反硝化,達到系統脫氮的目的;厭氧池2和缺氧池3出水共同進入好氧池4,在好氧池4中依靠異養微生物進一步分解有機物,同時在有氧的條件下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將氨氮氧化為硝態氮,在有氧條件下,聚磷菌過度吸磷;在厭氧貯泥池6中依靠水解類菌種對死亡細菌進行水解。經本發明處理后,出水各項指標為:COD=36mg/L,TN=7.2mg/L,TP=0.3mg/L,NH3-N=2mg/L,各項指標均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規定的一級A排放標準要求。在污泥齡為15d時,污泥的減量效果較對照組多點進水A20工藝,污泥濃度減少了34%。
實施例2
步驟一,原污水按5∶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厭氧池2及缺氧池3,原污水CODCr濃度、TN濃度、NH3-N濃度、TP濃度、水溫、厭氧池2及缺氧池3的HRT分別確定為512mg/L、64mg/L、52mg/L、9mg/L、28℃、1.89h、0.94h;
步驟二,好氧池4承接厭氧池2及缺氧池3排出的泥水混合液,好氧池4的HRT、DO濃度和溫度分別確定為1.85h、2mg/L和28℃;
步驟三,好氧池4排出的泥水混合液按1∶2.5的體積分配比例分別進入沉淀池5及缺氧池3,沉淀池5的沉淀時間確定為1h;
步驟四,經沉淀池5進行泥水分離后,上清液直接排出處理系統,沉淀污泥分兩部分,一部分體積分數為95%的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一部分體積分數為5%的沉淀污泥以剩余污泥的形式通過排泥管排除;
步驟五,沉淀污泥進入厭氧貯泥池6進行內源厭氧消化后,消化混合液回流進入厭氧池2,厭氧貯泥池6的HRT、攪拌速率、溫度分別確定為5h、180rpm、28℃。
進入厭氧池2的污水在回流污泥中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厭氧反應,厭氧池2中的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降解部分有機物的同時實現過度釋磷;原污水與好氧池4回流的硝化液在缺氧池3混合,缺氧池3中的懸浮生長的反硝化細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機物對回流的硝酸鹽氮進行反硝化,達到系統脫氮的目的;厭氧池2和缺氧池3出水共同進入好氧池4,在好氧池4中依靠異養微生物進一步分解有機物,同時在有氧的條件下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將氨氮氧化為硝態氮,在有氧條件下,聚磷菌過度吸磷;在厭氧貯泥池6中依靠水解類菌種對死亡細菌進行水解。經本發明處理后,出水各項指標為:COD=45mg/L,TN=13.4mg/L,TP=0.46mg/L,NH3-N=4.2mg/L,各項指標均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規定的一級A排放標準要求。在污泥齡為15d時,污泥的減量效果較對照組多點進水A20工藝,污泥濃度減少了34%。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發明的原理,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