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利清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有污泥后續處理功能的水利清淤設備。
背景技術:
水利清淤是指通過機械設備,將沉積河底的淤泥吹攪成混濁的水狀,隨河水流走,從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河道淤積己日益影響到防洪、排澇、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為恢復河道正常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持續發展,進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過治理變深、變寬,河水變清,群眾的生產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達到“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在現有技術中,水利清淤一般是通過吸泥船來實現清淤的目的,但是清理出來的泥的處理問題一直存在很大的困擾,其處理難度大而造成處理成本的大幅提高,因此需要一種方便處理淤泥的水利清淤設備來解決這一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污泥后續處理功能的水利清淤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有污泥后續處理功能的水利清淤設備,包括分離殼體和干燥殼體,所述分離殼體右側壁上固定設有電動推桿,電動推桿的自由端上固定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下側連接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底端設有倒錐,所述第一轉軸上還布置有刀片;所述第一轉軸左側設有吸泥罩,吸泥罩通過管道與分離殼體的上部相連通;所述分離殼體內部設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底端延伸至分離殼體下方,第二轉軸上方連接有第二電機,第二轉軸內設有空腔,第二轉軸上開設有若干連通空腔與分離殼體內部的通孔,所述第二轉軸上布置有螺旋葉片,分離殼體下部設有阻泥板,阻泥板與分離殼體內側壁固定連接,且阻泥板與分離殼體的接觸處設有過泥孔;所述阻泥板下方的分離殼體內還設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上方的分離殼體側壁上設有第一出泥口,第一出泥口與干燥殼體相連通;所述干燥殼體內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頂端與第三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三轉軸上布置有攪拌裝置,所述干燥殼體內底部以及側壁上均布置有電加熱裝置。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上布置有吸泥泵。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通過固定設置在分離殼體側壁上固定架固定。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阻泥板截面呈碗狀。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離殼體底部設有出水口。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裝置包括對稱布置在第三轉軸上部和下部的安裝桿,安裝桿上均套設有滑移塊,滑移塊與第三轉軸通過彈簧相連接,上部滑移塊和下部滑移塊之間通過連接桿相連接,連接桿上均勻布置有攪拌葉片。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裝桿遠離第三轉軸的一端上設有限位擋板。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加熱裝置為加熱電阻絲。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殼體底部設有第二出泥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現污泥和污水的有效分離,有效提高了污泥的后續處理效果,同時對污泥進行干燥處理,干燥后的污泥可以用來制作肥料等,污泥的處理和利用同時進行,有效解決了污染問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和對污泥的處理效果好,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帶有污泥后續處理功能的水利清淤設備,包括分離殼體10和干燥殼體21,所述分離殼10體右側壁上固定設有電動推桿1,電動推桿1的自由端上固定設有第一電機7,第一電機7下側連接有第一轉軸6,第一轉軸6底端設有倒錐4,所述第一轉軸6上還布置有刀片5,第一電機7帶動第一轉軸6轉動,第一轉軸6上的刀片5對質地較硬的污泥進行軟化處理,以便于能夠被吸出;
所述第一轉軸6左側設有吸泥罩3,吸泥罩3通過管道2與分離殼體10的上部相連通,管道2上布置有吸泥泵9,利用吸泥泵9將污泥吸入到分離殼體10內進行分離處理;
所述分離殼體10內部設有第二轉軸12,第二轉軸12底端延伸至分離殼體10下方,第二轉軸12上方連接有第二電機11,第二轉軸12內設有空腔13,第二轉軸12上開設有若干連通空腔13與分離殼體10內部的通孔17,所述第二轉軸12上布置有螺旋葉片14,分離殼體10下部設有阻泥板16,阻泥板16與分離殼體10內側壁固定連接,且阻泥板16與分離殼體10的接觸處設有過泥孔15,第二電機11帶動第二轉軸12轉動,第二轉軸12上的螺旋葉片14帶動污泥形成漩渦,由于污泥和污水的質量不同,則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較重的污泥貼附在分離殼體10側壁上,然后從阻泥板16上設置的過泥孔15流出,污水從第二轉軸12上的通孔17進入到空腔13中,隨后排出;
所述阻泥板16下方的分離殼體10內還設有過濾網18,所述過濾網18上方的分離殼體10側壁上設有第一出泥口20,第一出泥口20與干燥殼體21相連通,分離出來的污泥落到過濾網18上后,被過濾網18進行再次的過濾處理,隨后從第一出泥口20排出;
所述干燥殼體21內設有第三轉軸23,第三轉軸23頂端與第三電機26相連接,所述第三轉軸23上布置有攪拌裝置25,所述干燥殼體21內底部以及側壁上均布置有電加熱裝置22,濕的污泥進入到干燥殼體21內后,電加熱裝置22啟動產生熱量,對濕的污泥進行干燥處理,第三電機26帶動第三轉軸23轉動,第三轉軸23上的攪拌裝置25使污泥能夠均勻受熱而達到充分烘干的目的。
所述管道2通過固定設置在分離殼體10側壁上固定架8固定,固定架8對管道2進行支撐固定。
所述阻泥板16截面呈碗狀。
所述分離殼體10底部設有出水口19,從固體泥土中過濾出的水從出水口19處排出。
所述攪拌裝置25包括對稱布置在第三轉軸23上部和下部的安裝桿251,安裝桿251上均套設有滑移塊254,滑移塊254與第三轉軸23通過彈簧255相連接,上部滑移塊254和下部滑移塊254之間通過連接桿252相連接,連接桿252上均勻布置有攪拌葉片253,第三轉軸23轉動后,滑移塊254受到離心力后遠離第三轉軸23,帶動攪拌葉片253遠離第三轉軸23,實現了攪拌范圍的擴大,進一步提高了污泥的干燥效果。
所述安裝桿251遠離第三轉軸23的一端上設有限位擋板256,防止滑移塊254受到較大的離心力后從安裝桿251上脫落。
所述電加熱裝置22為加熱電阻絲。
所述干燥殼體21底部設有第二出泥口24,最后干燥的污泥從第二出泥口24排出。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是:第一電機7帶動第一轉軸6轉動,第一轉軸6上的刀片5對質地較硬的污泥進行軟化處理,以便于能夠被吸出;利用吸泥泵9將污泥吸入到分離殼體10內進行分離處理;第二電機11帶動第二轉軸12轉動,第二轉軸12上的螺旋葉片14帶動污泥形成漩渦,由于污泥和污水的質量不同,則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較重的污泥貼附在分離殼體10側壁上,然后從阻泥板16上設置的過泥孔15流出,污水從第二轉軸12上的通孔17進入到空腔13中,隨后排出;分離出來的污泥落到過濾網18上后,被過濾網18進行再次的過濾處理,隨后從第一出泥口20排出;濕的污泥進入到干燥殼體21內后,電加熱裝置22啟動產生熱量,對濕的污泥進行干燥處理,第三電機26帶動第三轉軸23轉動,第三轉軸23上的攪拌裝置25使污泥能夠均勻受熱而達到充分烘干的目的。
本發明在實際的使用當中,吸泥泵的工作能力可以達到31.28立方米/小時,相比現有的清淤設備或人工清淤,其工作效果得到大幅提高;與此同時,對于淤泥與污水的分離上限是40立方米/小時,即分離速度大于吸泥速度,有效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進行;干燥裝置的工作上限經過測算,其上限可以達到45立方米/小時,本發明有效起到了清淤的效果。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