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造紙污水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造紙過程制漿廢水綜合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 :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關于水污染的話題不斷被提起,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問題,浙江杭州、溫州等地有農民或者企業家出資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以此來引起大家對水污染嚴重程度的關注,雖然各個環保局長都選擇了沉默或者拒絕,但是民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對水污染的關切程度達到了空前。地表水污染顯而易見,地下水的污染卻是觸目驚心。中國13億人口中,有70%飲用地下水,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但是據介紹,全國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組數據亦表明,地下水正面臨嚴峻挑戰。2011年,北京、上海等9個省市對轄區內的857眼監測井進行過評價水質為I類、II類的監測井占比2%,而IV類、V類的監測井多達76.8%。九個省市中,水質最好的當屬海南省,以II類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為III類;黑龍江及江蘇則以IV類水占比最高,而吉林、遼寧、廣東、寧夏四省區普遍只達到V類的水平。水污染情況不斷加劇,使得污水處理和再生行業受到空前的關注,近兩年各地區毛利率都保持在70%左右,甚至有的地區超過了100%,行業發展潛力非常大。
同樣在造紙過程中產生較多的污水,在制漿、抄紙都排出大量廢水。制漿產生的廢水,污染最為嚴重。洗漿時排出廢水呈黑褐色,稱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濃度很高,BOD高達5-40g/L,含有大量纖維、無機鹽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廢水也含有大量的酸堿物質。抄紙機排出的廢水,稱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纖維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膠料。對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制漿廢水處理是我們不斷探索的問題,從而去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造紙過程制漿廢水綜合處理工藝,該造紙過程制漿廢水綜合處理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S1:制漿廢水的收集,將造紙過程中各個生產線上產生的制漿廢水收集在廢水收集池中,將廢水聚集起來可以更加方便對造紙廢水的綜合處理,可以實現對廢水一次性的大批量處理;
S2:制漿廢水的過濾,對制漿廢水進行過濾,將制漿廢水中的紙漿纖維等雜質回收利用,可以將紙漿纖維繼續進行破碎利用于造紙,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造紙企業的經濟效益;
S3:沉淀處理,對過濾后制漿廢水進行沉淀處理,將過濾后制漿廢水排入沉淀池中,向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劑,同時對沉淀池進行攪拌處理,攪拌時間為8-10分鐘,攪拌過程中需要對沉淀池中的制漿廢水攪拌充分,避免局部攪拌的情況發生,以免沉淀不徹底;
S4:厭氧處理,將沉淀池上部液體排出,無需將沉淀池底部淤泥進行排出,沉淀池底部淤泥與上部液體進行分開處理,對淤泥取出烘干,可以作為路基土料進行使用,使得物料得到全面的利用,從而減少污水處理成本,將廢液排出在厭氧處理器中進行酸化處理,使得有機物進行水解反應;
S5:二次沉淀處理,對厭氧處理后的制漿廢水進行二次沉淀處理,將制漿廢水放入二沉池中,加入絮凝劑進行沉淀處理,對廢液進行攪拌,使得絮凝劑與廢液充分混合;
S6:曝氣處理,將二次沉淀后的廢液放入到曝氣池中進行20-24小時的曝氣處理,使得廢液得到充分的反應,提高廢液處理效果;
S7:將進行曝氣處理后的廢液進行生物處理,將廢液放入到存放池中,向存放池中放入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對廢液進行生物循環,使得廢液得到更加高度凈化;
S8:對進行生物處理后的廢液進行過濾處理,采用目數為400-500的濾網對廢液進行過濾處理,過濾處理過程中采用多次過濾的方式進行,過濾次數至少為3次;
S9:消毒處理,對過濾的廢液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即完成整個制漿廢水的處理過程,消毒后進行儀器檢測,對廢水進行檢測,當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后即可對處理后的廢水進行排放。
優選的,所述厭氧處理過程中的酸化處理過程中,廢液的PH值控制4-6之間,當PH值不在控制范圍內時,需要進行加藥調節,使得整個處理過程中PH值控制在4-6之間。
優選的,所述步驟S3和步驟S5中的沉淀處理中加入的絮凝劑為聚丙烯酰胺,且絮凝劑的用量為每噸廢水為20-30克。
優選的,所述步驟S5中二次沉淀處理產生的底部淤泥與步驟S3中對淤泥的處理方式相同。
優選的,所述步驟S3中的沉淀時間為20-25小時,步驟S5中的沉淀時間為30-35小時。
優選的,所述步驟S7中水生植物處理時間為3-4天,且中途需要更換3-4次的水生植物,更換的水生植物為未經過污水處理使用的水生植物,且處理使用水生植物一般為蘆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多次沉淀與過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配合厭氧處理和曝氣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對污水處理的效果,同時采用水生植物進行凈化,大大提高凈化效果,提高處理工藝優越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造紙過程制漿廢水綜合處理工藝,該造紙過程制漿廢水綜合處理工藝具體步驟如下:
S1:制漿廢水的收集,將造紙過程中各個生產線上產生的制漿廢水收集在廢水收集池中,將廢水聚集起來可以更加方便對造紙廢水的綜合處理,可以實現對廢水一次性的大批量處理;
S2:制漿廢水的過濾,對制漿廢水進行過濾,將制漿廢水中的紙漿纖維等雜質回收利用,可以將紙漿纖維繼續進行破碎利用于造紙,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造紙企業的經濟效益;
S3:沉淀處理,對過濾后制漿廢水進行沉淀處理,將過濾后制漿廢水排入沉淀池中,向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劑,同時對沉淀池進行攪拌處理,攪拌時間為8-10分鐘,攪拌過程中需要對沉淀池中的制漿廢水攪拌充分,避免局部攪拌的情況發生,以免沉淀不徹底;
S4:厭氧處理,將沉淀池上部液體排出,無需將沉淀池底部淤泥進行排出,沉淀池底部淤泥與上部液體進行分開處理,對淤泥取出烘干,可以作為路基土料進行使用,使得物料得到全面的利用,從而減少污水處理成本,將廢液排出在厭氧處理器中進行酸化處理,使得有機物進行水解反應;
S5:二次沉淀處理,對厭氧處理后的制漿廢水進行二次沉淀處理,將制漿廢水放入二沉池中,加入絮凝劑進行沉淀處理,對廢液進行攪拌,使得絮凝劑與廢液充分混合;
S6:曝氣處理,將二次沉淀后的廢液放入到曝氣池中進行20-24小時的曝氣處理,使得廢液得到充分的反應,提高廢液處理效果;
S7:將進行曝氣處理后的廢液進行生物處理,將廢液放入到存放池中,向存放池中放入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對廢液進行生物循環,使得廢液得到更加高度凈化;
S8:對進行生物處理后的廢液進行過濾處理,采用目數為400-500的濾網對廢液進行過濾處理,過濾處理過程中采用多次過濾的方式進行,過濾次數至少為3次;
S9:消毒處理,對過濾的廢液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即完成整個制漿廢水的處理過程,消毒后進行儀器檢測,對廢水進行檢測,當廢水達到排放標準后即可對處理后的廢水進行排放。
所述厭氧處理過程中的酸化處理過程中,廢液的PH值控制4-6之間,當PH值不在控制范圍內時,需要進行加藥調節,使得整個處理過程中PH值控制在4-6之間。
所述步驟S3和步驟S5中的沉淀處理中加入的絮凝劑為聚丙烯酰胺,且絮凝劑的用量為每噸廢水為20-30克。
所述步驟S5中二次沉淀處理產生的底部淤泥與步驟S3中對淤泥的處理方式相同。
所述步驟S3中的沉淀時間為20-25小時,步驟S5中的沉淀時間為30-35小時。
所述步驟S7中水生植物處理時間為3-4天,且中途需要更換3-4次的水生植物,更換的水生植物為未經過污水處理使用的水生植物,且處理使用水生植物一般為蘆竹。
本發明采用多次沉淀與過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配合厭氧處理和曝氣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對污水處理的效果,同時采用水生植物進行凈化,大大提高凈化效果,提高處理工藝優越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