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屬于半導體制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半導體制冷片是由半導體N型(以下稱N型)和半導體P型(以下稱P型)經導線連接,用2片導熱體(一般為電絕緣的陶瓷片)分別粘在N型和P型的兩端面組成。半導體制冷片工作時,N型和P型的散熱面所放出的熱量,經相對應的導熱體向外界散發,N型和P型的吸熱面所需吸收的熱量,經導熱體向外界吸收,其N型和P型的吸熱面就有了制冷的功能。但是半導體制冷裝置效率低,原因是:N型和P型的散熱面和吸熱面,僅一個端面與導熱體相連接,導致熱傳遞的面積小;而且N型和P型的散熱面和吸熱面被放置在同一個空間內,又導致了其散熱面和吸熱面之間的熱量相互干擾。要想提高半導器的制冷效率,就需要盡可能使散熱面溫度低,散熱面的熱傳導速度越快、散熱效果越好,吸熱面溫度越高,吸熱面的制冷效果就越好。
[0003]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包與熱源6通過水循環管路連接的半導體制冷裝置10和散熱裝置,在水循環管路上還設置循環水栗8,用于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的半導體制冷裝置10 —般都包括:兩層吸熱面相對設置的半導體制冷片組1、換熱器2、金屬散熱器3、軸流風機4等。半導體制冷片組I中間部分為換熱器2,換熱器2兩側為兩層半導體制冷片組I的吸熱面11,兩層半導體制冷片組I面為金屬散熱器3。經過熱源5的冷卻用導熱介質,經循環栗流經換熱器2被降溫冷卻,半導體制冷片組I散熱面的熱量由金屬散熱器3加軸流風機4被散掉。所述的制冷器有以下缺陷:半導體制冷裝置中半導體制冷片組I的散熱面靠金屬散熱器3加軸流風機4散熱,而金屬散熱器3體積大,而與半導體制冷片組I的散熱面可接觸進行熱交換的面積有限,安裝半導體制冷片數量受限,不宜擴展系統制冷功率;金屬散熱器3位于兩側平行分布,不易形成通暢的散熱風道,散熱效率低,從而嚴重影響半導體制冷片的制冷效率(40% -60%制冷能效比);制冷器整體體積大,且安裝位置受散熱風道的限制,不便安裝,浪費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簡化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的循環管路。
[0005]為實現上述的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包括:熱源,半導體制冷裝置和散熱裝置;
[0006]所述熱源與半導體制冷裝置之間通過吸熱循環管路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與散熱裝置之間通過散熱循環管路連接;
[0007]所述吸熱循環管路與所述散熱循環管路中通有導熱介質。
[0008]其中較優地,
[0009]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熱循環管路上串聯的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和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出口與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1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散熱循環管路上串聯的散熱循環導熱介質箱和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散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連接,所述散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出口與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處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散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11]其中較優地,
[0012]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熱循環管路上串聯的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和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出口與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13]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 ;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入口之間設置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入口;
[0014]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散熱循環管路上的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處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散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15]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之間還設置有串聯的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第四三通管的第二接口,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二接口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散熱導熱介質入口;
[0016]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接口與所述第四通管的第三接口連接,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出口與所述第四通管的第三接口之間還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接口與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接口連接。
[0017]其中較優地,
[0018]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吸熱循環管路上串聯的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和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出口與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出口與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19]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之間設置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熱源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入口 ;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之間設置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吸熱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吸熱循環導熱介質箱的入口;
[0020]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散熱循環管路上的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連接,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處的出口與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散熱導熱介質入口連接;
[0021]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所述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的入口之間還設置有串聯的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一、第二接口分別連接所述散熱裝置的導熱介質出口與第四三通管的第二接口,所述第四三通管的第二接口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裝置的散熱導熱介質入口;
[0022]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接口與所述第四通管的第三接口連接,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出口與所述第四通管的第三接口之間還設置有閥門;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接口與所述第三三通管的第三接口連接。
[0023]其中較優地,
[0024]所述閥門是電磁閥。
[0025]其中較優地,
[0026]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磁閥連接;
[0027]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電磁閥在所述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啟動時開啟,在所述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運行預定時間后關閉;
[0028]其中較優地,
[0029]所述預定時間為30秒。
[003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通過在吸熱循環管路與散熱循環管路上設置三通管,在三通管之間的管路上設置閥門,通過對閥門的開關控制可以使吸熱循環管路中的導熱介質進入散熱循環管路將散熱循環管路中的空氣排出,并形成單獨的吸熱循環管路與散熱循環管路,通過本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省去了散熱循環管路上的導熱介質箱,便于對設備的結構設計、安裝以及運輸,減少了水質處理、水路清洗等后期維護,降低了設備運行成本。
【附圖說明】
[0031]圖1是現有技術中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2]圖2是本實用新型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結構示意圖;
[0033]圖3是本實用新型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結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0034]圖4是本實用新型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結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0035]圖5是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7中的導熱介質流量遠小于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中的流量導熱介質循環示意圖;
[0036]圖6是散熱導熱介質循環栗中的導熱介質流量遠大于吸熱導熱介質循環栗中的流量導熱介質循環示意圖;
[0037]圖7是吸熱循環管路與散熱循環管路穩定循環示意圖;
[0038]圖8是本實用新型半導體循環制冷系統結構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