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管式換熱器及其冷媒管路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冷媒管路組件以及具有該冷媒管路組件的殼管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參照圖1和圖2,圖1為現有的殼管式換熱器的剖視圖,圖2為圖1中殼管式換熱器的右視圖。該殼管式換熱器包括換熱外殼100、冷媒管路102、固定板104、密封膠墊106、第一端蓋108、第二端蓋109、冷媒流入管304、冷媒流出管306、進水管308以及出水管309 ;該換熱外殼100呈圓筒狀,其兩端具有徑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端蓋銜接盤107 ;該冷媒管路102為U形銅管束,其管口分為冷媒流入管口和冷媒流出管口 ;該固定板104對應冷媒管路102的管口設有密封孔;第一端蓋108和第二端蓋109為法蘭盤;其中,冷媒管路102與固定板104收容于換熱外殼100內,冷媒管路102的管口插入固定板104的密封孔內,通過膨脹脹管的方式實現冷媒管路102與固定板104之間的機械密封結合,密封膠墊106套設在固定板104上而位于固定板104與換熱外殼100的內壁之間,進而實現固定板104與換熱外殼100的內壁之間的密封配合;第一端蓋108以螺栓固定方式蓋設在靠近固定板104的端蓋銜接盤107上,第二端蓋109同樣以螺栓固定的方式蓋設在靠近冷媒管路102的U形端的端蓋銜接盤上,冷媒流入管304和冷媒流出管306分別貫穿第一端蓋108且與第一端蓋108密封焊接連接,由此固定板104與第一端蓋108之間形成相互間隔的流入腔300與流出腔302,流入腔300將冷媒流入管304與冷媒管路102的冷媒流入管口導通,流出腔302將冷媒流出管306與冷媒管路102的冷媒流出管口導通;進水管308與換熱外殼100導通且導通處位于固定板104遠離流入腔300和流出腔302的一側,出水管309與換熱外殼100安裝第二端蓋109的一端導通。
[0003]其中,冷媒流入管304具有冷媒進口 504,冷媒流出管306具有冷媒出口 506,進水管308具有進水口 508,出水管309具有出水口 509。該殼管式換熱器工作時,參照圖1中虛線箭頭方向,冷媒自冷媒流入管304的冷媒進口 504流入,進入流入腔300內,并經流入腔300分流流入所有冷媒流入管口,流過冷媒管路102的U形端,自冷媒流出管口流出,在流出腔302內匯集,并自冷媒流出管306的冷媒出口 506流出;與此同時,參照圖1中實線箭頭方向,水流從進水管308的進水口 508流入,進入換熱外殼100內,自固定板104向換熱外殼100的另一端流動,從而與銅管內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完成熱交換后水流從換熱外殼100與出水管309的連通處流出,由出水管309自出水口 509流出。
[0004]然而,當換熱外殼100內換熱溫差較大時,冷媒管路102與固定板104之間的收縮率不一致,造成冷媒管路102與固定板104的密封孔之間無法機械密封結合,引起冷媒自流入腔300或流出腔302經固定板104進入換熱外殼100內與水混合,同時水也可以經固定板104進入流入腔300或流出腔302內與冷媒混合,最終導致造成換熱系統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殼管式換熱器的冷媒管路組件,旨在解決現有的殼管式換熱器的冷媒管路與固定板之間的密封性差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殼管式換熱器的冷媒管路組件,所述冷媒管路組件包括冷媒管束,所述冷媒管束的一端封閉,另一端為管口,所述管口分為冷媒流入管口和冷媒流出管口,所述冷媒管路組件還包括分流管以及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端與所有冷媒流入管口密封連通,另一端用于冷媒流入;所述集流管的一端與所有冷媒流出管口密封連通,另一端用于冷媒流出。
[0007]優選地,所述分流管包括流入管以及與所述流入管連通的管路分流器,所述管路分流器用于將自所述流入管流入的冷媒分流至所有冷媒流入管口 ;所述集流管包括流出管以及與所述流出管連通的管路集流器,所述管路集流器用于集流自所有冷媒流出管口流出的冷媒并導流至所述流出管。
[0008]優選地,所述管路分流器具有分流流出端,所述分流流出端設有第一插口,每一所述第一插口對應每一所述冷媒流入管口設置,所述冷媒流入管口插入所述第一插口內且焊接連接;所述管路集流器具有集流流入端,所述集流流入端設有第二插口,每一所述第二插口對應每一所述冷媒流出管口設置,所述冷媒流出管口插入所述第二插口內且焊接連接。
[0009]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殼管式換熱器,所述殼管式換熱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媒管路組件。
[0010]優選地,所述殼管式換熱器還包括呈圓筒狀的換熱外殼以及密封蓋設于所述換熱外殼的一端的第一端蓋,所述冷媒管路組件收容于所述換熱外殼內,且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和所述集流管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第一端蓋。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端蓋包括第一端蓋本體以及貫穿所述第一端蓋本體的第一套管與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對應所述分流管設置,所述第二套管對應所述集流管設置;所述分流管貫穿所述第一套管且與所述第一套管密封焊接連接;所述集流管貫穿所述第二套管且與所述第二套管密封焊接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分流管、所述集流管、所述第一套管與所述第二套管為銅管。
[0013]優選地,所述殼管式換熱器還包括第二端蓋以及泄壓組件,所述第二端蓋密封蓋設在所述換熱外殼的另一端,所述泄壓組件位于所述換熱外殼內且伸出所述第二端蓋,所述泄壓組件用于降低所述換熱外殼內的水壓。
[0014]優選地,所述泄壓組件包括膨脹膜片以及泄壓閥;所述膨脹膜片包括一圓環片以及與該圓環片的內周緣相連的凸包,所述凸包收容于所述換熱外殼內且所述圓環片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二端蓋與所述換熱外殼的端部之間;所述泄壓閥貫穿所述第二端蓋且與所述第二端蓋密封連接,所述泄壓閥與所述凸包的腔室導通;所述凸包可受壓變形,所述泄壓閥用于排出所述凸包的腔室內的受壓縮的氣體。
[0015]優選地,所述殼管式換熱器還包括進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進水管位于所述換熱外殼的上側且與所述換熱外殼靠近所述第一端蓋的一端連通,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換熱外殼的上側且與所述換熱外殼的另一端連通。
[0016]本實用新型的殼管式換熱器及其冷媒管路組件通過將所有的冷媒流入管口與分流管密封導通且將所有的冷媒流出管口與集流管密封導通,冷媒自分流管流入并分流至所有的冷媒流入管口,流經冷媒管束,并從所有的冷媒流出管口匯集至集流管內,從集流管流出,實現了冷媒管束與分流管和集流管之間良好的連接密封性,避免了冷媒泄漏進入水中或者水進入冷媒管束中而造成換熱系統損壞。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現有的殼管式換熱器的剖視圖;
[0018]圖2為圖1中殼管式換熱器的右視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殼管式換熱器的冷媒管路組件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0]圖4為圖3中冷媒管路組件的右視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殼管式換熱器的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22]圖6為圖5中殼管式換熱器的右視圖;
[0023]圖7為圖5中殼管式換熱器的分解示意圖;
[0024]圖8為圖7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9為圖7中膨脹膜片的結構示意圖。
[0026]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