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經第二換熱器500的第一端口 501流出、并依次流入四通換向閥300的端口 d、a,最后進入到壓縮機100的進口 102中,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
[0048]全熱回收模式:第一換熱器200相當于冷凝器,第二換熱器500相當于蒸發器,第三換熱器400不工作,蒸發后的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被壓縮機100自進口 102吸入,經壓縮機100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后被從壓縮機100自出口 101排入三通閥的第一接口 701,并由三通閥700的第三接口 703排至第一換熱器200的進口 201,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在第一換熱器200內和生活熱水換熱,生活熱水升溫,該生活熱水通過生活熱水出口排出,向用戶提供生活熱水,此外,該第一換熱器200可通過補給水進口向其內部補給水源以用于和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上述的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被冷卻形成高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而后從第一換熱器200的出口 202流出,該流出的高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流經第五整流裝置DX5整流后,流入第二節流裝置EX2節流,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的制冷劑,該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制冷劑經第三整流裝置DX3整流后由第二端口 502流入第二換熱器500內,制冷劑在第二換熱器500內和被冷卻介質換熱后,制冷劑吸熱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并經第二換熱器500的第一端口 501流出、之后,依次流入四通換向閥300的端口 d、a,最后進入到壓縮機100的進口 102中,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
[0049]制熱+熱回收模式:第三換熱器400和第一換熱器200相當于冷凝器,第二換熱器500相當于蒸發器,蒸發后的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被壓縮機100自進口吸入,經壓縮機100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后被從壓縮機100自出口 101排至三通閥700,并一部分由三通閥的第二接口 702排入四通換向閥300,經四通換向閥300的端口 c、b流入第三換熱器400內,和第三換熱器400內的冷卻介質換熱,冷卻介質升溫,為用戶供暖,制冷劑被冷卻形成高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從第三換熱器400的出口 402流入至第四整流裝置DX4 ;上述的經壓縮機100壓縮成的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的另一部分由三通閥的第三接口 703排入第一換熱器200內,和生活熱水換熱,被冷卻形成高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并從第一換熱器200的出口 202排出,經第五整流裝置DX5后與由第四整流裝置DX4流出的制冷劑匯合,之后,經節流裝置EX2節流,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的制冷劑,經第三整流裝置DX3整流,由第一端口 502流入第二換熱器500內,并和第二換熱器500內的被冷卻介質換熱,制冷劑吸熱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經第二換熱器500的第一端口 501流出、并依次流入四通換向閥300的端口 d、a,最后進入到壓縮機100的進口 102中,如此周而復始的循環。
[0050]特別地,上述的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在第一換熱器200內和生活熱水換熱后,生活熱水升溫,該生活熱水通過生活熱水出口排出,向用戶提供生活熱水,此外,該第一換熱器200可通過補給水進口向其內部補給水源以用于和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進行熱交換。
[0051]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各種零部件的結構進行等效的改進。故凡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或直接或間接運用于其他相關技術領域均同理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和一個或多個節流裝置,其中, 所述壓縮機的出口分別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壓縮機的進口分別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接; 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分別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加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上還設有生活熱水出口和補給水進口 ; 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制冷時用于與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加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 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制熱時用于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加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高溫出水熱交換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之間的管道上、所述壓縮機的出口與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之間的管道上、所述壓縮機的進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之間的管道上、和所述壓縮機的進口與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之間的管道上共同設有一個四通換向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的制冷時用于與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管道上、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的制熱時用于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管道上、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管道上、和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管道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整流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為2個,分別為第一節流裝置和第二節流裝置;所述整流裝置為4個,分別為第一整流裝置、第二整流裝置、第三整流裝置和第四整流裝置,所述四通閥包括端口 a、端口 b、端口 c和端口 d; 所述壓縮機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四通閥的端口 c和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四通閥的端口 d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四通閥的端口 b通過管道連接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四通閥的端口 a通過管道連接壓縮機的入口,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節流裝置的入口,第一節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整流裝置的入口,且通過管道連接第三整流裝置的入口和第二節流裝置的出口,第二整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和第四整流裝置的入口,第四整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節流裝置的入口和第一整流裝置的出口,第一整流裝置的入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和第三整流裝置的出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壓縮機的出口連接的管道上設置有三通閥,所述三通閥的一個接口通過管道與所述四通換向閥連接,其另一個接口通過管道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為I個,所述整流裝置為5個,分別為第一整流裝置、第二整流裝置、第三整流裝置、第四整流裝置和第五整流裝置,所述三通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四通閥包括端口 a、端口b、端口 c和端口 d ; 所述壓縮機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三通閥的第一接口,所述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通過管道連接所述四通閥的端口 C,所述三通閥第三接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閥的端口 d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四通閥的端口 b通過管道連接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四通閥的端口 a通過管道連接壓縮機的入口,第一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五整流裝置的入口、第五整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分別連接第二節流裝置的入口、第一整流裝置的出口和第四整流裝置的出口,第二節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二整流裝置的入口和第三整流裝置的入口,所述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第三整流裝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整流裝置的入口,所述第二整流裝置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整流裝置的入口。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裝置為單向閥或電磁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器為殼管式、套管式或板式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為風冷式、水冷式或蒸發冷卻式換熱器;所述第三換熱器為殼管式、套管式、板式、翅片式或微通道式換熱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聯供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為電子膨脹閥、熱力膨脹閥和背壓閥中的至少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三聯供熱泵系統,包括壓縮機,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和至少一個節流裝置,壓縮機的出口分別與第一換熱器的第一端口、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接,壓縮機的進口分別與第二換熱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三換熱器的第一端口通過管道連接;第一換熱器上設有生活熱水出口和補給水進口,其第二端口分別與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和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通過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制冷時用于與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第三換熱器的第二端口具有制熱時用于與第二換熱器的第二端口連接的設有節流裝置的管道。該系統在制冷和制熱時,均能提供熱水。
【IPC分類】F25B41-06, F25B39-00, F25B29-00, F25B41-04
【公開號】CN204438594
【申請號】CN201520079130
【發明人】張勇, 張結良, 李志明, 譚棟, 陸云鋒, 陳達
【申請人】廣州市華德工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