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干機系統,特別涉及一種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的冷干機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冷干機系統主要包括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等部件。制冷劑氟利昂蒸氣進入壓縮機后,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氟利昂蒸汽,然后進入冷凝器中冷卻成低溫高壓的液態氟利昂,再進入毛細管節流后流入蒸發器。在蒸發器中進行空氣與液態氟利昂低壓蒸氣之間對流熱質交換,蒸發后的低溫低壓氟利昂蒸汽進入壓縮機,被壓縮后排出進入下一循環。
傳統冷干機上使用的是銅管翅片式冷凝器。此種冷凝器換熱效率較低,相同散熱量,需要更多的換熱面積,也就需要更多材料。而且銅管翅片式冷凝器需要使用銅和鋁兩種材料,因此材料費用較高。
另外,銅管翅片式冷凝器,在運輸過程中,翅片容易磕碰產生變形,從而影響換熱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干機系統,提高換熱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冷干機系統,包括蒸發器、壓縮機和毛細管,還包括微通道冷凝器和干燥過濾器,所述蒸發器、壓縮機、微通道冷凝器、干燥過濾器和毛細管由制冷劑輸送管道順序連接并形成回路,所述微通道冷凝器包括左集管和右集管,所述左集管和右集管之間設置有多層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集管和右集管連通,相鄰的微通道扁管之間設置有翅片。
優選地,所述微通道扁管和翅片采用鋁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翅片的寬度與微通道扁管的寬度一致。
本實用新型的冷干機系統,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翅片不容易碰壞,提高了冷凝器換熱效率,確保系統平穩運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冷干機系統的系統圖;
圖2為微通道冷凝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冷干機系統,包括蒸發器10、壓縮機20、微通道冷凝器30、干燥過濾器50和毛細管40,所述蒸發器10、壓縮機20、微通道冷凝器30、干燥過濾器50和毛細管40由制冷劑輸送管道60順序連接并形成回路。
如圖2所示,微通道冷凝器30包括左集管31和右集管32,所述左集管31和右集管32之間設置有多層微通道扁管33,所述微通道扁管3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集管31和右集管32連通,相鄰的微通道扁管33之間設置有翅片34。翅片34用于對微通道扁管33進行散熱,在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所述微通道扁管33的上部和下部也可以設置翅片34。優選地,所述翅片34的寬度與微通道扁管33的寬度一致,微通道扁管33與翅片34一層隔一層間隔放置,翅片小,不易變形。
所述微通道扁管33和翅片34采用鋁材料制成。與銅管翅片式冷凝器相比,采用鋁材料制成的微通道扁管33和翅片34比銅管和鋁翅片的傳熱系數高。另外,相同體積下,由于微通道扁管33內有多個微通道,所述微通道扁管33和翅片34的換熱面積也要比銅管和翅片的換熱面積大很多。因此,微通道冷凝器30的換熱效率是高于傳統的銅管翅片式冷凝器30。
所述左集管31和右集管32上分別設置有制冷劑進口311和制冷劑出口321。所述左集管31和右集管32內被分隔為多個密封的腔體,制冷劑從進口311流入左集管31,經過微通道扁管33后流入右集管32,然后再經微通道扁管33流入左集管31,如此往復,直至從出口321流出。制冷劑在微通道扁管33內與流經翅片34的冷風進行換熱。
由于微通道冷凝器30內有許多根微通道扁管33,每根微通道扁管33內流過的制冷劑的量可能不同,從而導致換熱不均勻。根據公式,Q=m*Cp*(Tri-Tro)+m*γ,其中Q為換熱量,由于進風量及溫度都不變,因此Q不變。m是制冷劑質量,Cp為制冷劑比熱容不變,γ是汽化潛熱也保持不變,Tri與Tro為制冷劑進口與出口溫度。由公式可知,當制冷劑量變多,m升高時,Tri不變,為保持Q不變,Tro必然升高,即制冷劑出口溫度變高。當制冷劑溫度升高,經過循環后,會導致冷凝壓力升高。而在高溫工況,冷凝壓力偏高時,會超過高壓保護的壓力,從而導致冷干機跳機。為了解決此種問題,在微通道冷凝器30和毛細管40之間設置一個干燥過濾器50。干燥過濾器50可以起到一個緩沖穩壓的作用。當氣液混合態的制冷劑流過干燥過濾器50時,干燥過濾器50會吸收部分液態制冷劑。而當氣液混合態的制冷劑再次進入干燥過濾器50時,會與原先液態制冷劑建立新的平衡。部分液態制冷劑會發生相變變為氣態,而相變會吸收部分熱量使得冷凝溫度及冷凝壓力有所降低。設置干燥過濾器50可以解決在高溫狀態下,冷凝壓力過高的現象,從而使微通道冷凝器30在高溫工況下也可以在冷干機上平穩運轉。
如上所述,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應當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意在使這些具體細節來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在不背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對示例性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和特征進行等同或類似的改變,這些改變將也落在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