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空調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節能意識增強,對換熱器的高效換熱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轎車類平流冷凝器在流路設計與結構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隔板位置設置不科學,各流路進出口存在較大的溫差,導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冷凝器的換熱面積,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冷凝器的換熱性能,最終造成冷凝器換熱面積利用率低下,耗能嚴重,想要解決問題,設計者普遍采用增大冷凝器的體積、增大風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必然導致成本加大、資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改變翅片與換熱管結構,增加換熱面積,成本低,強度高,散熱能力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散熱管、翅帶,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平行設置,所述散熱管連接在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之間并與集液管內腔相通,所述第一集液管內設有隔板一與隔板二,第二集液管內設有隔板三與隔板四,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兩端設有端蓋,第一集液管側面設置有進口和出口,散熱管上下設置邊板,所述翅帶設置在散熱管之間,所述翅帶呈正弦波延伸分布,翅帶的豎直面上設有方形凹槽,翅帶的高度尺寸為7-9mm,方形凹槽的高度尺寸為2.5-2.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散熱管為多孔扁平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翅帶的材料厚度為0.07-0.11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側面設有安裝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之間連接20-40根散熱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為圓柱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改變翅帶與換熱管結構,增加換熱面積,氣流紊亂,散熱效果好,成本低,強度高,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第一集液管,2、第二集液管,3、散熱管,4、翅帶,5、隔板一,6、隔板二,7、隔板三,8、隔板四,9、長的散熱板,10、端蓋,11、進口,12、出口,13、邊板,14、方形凹槽,15、安裝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包括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散熱管3、翅帶4,所述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平行設置,所述散熱管連接在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之間并與集液管1、2內腔相通,所述第一集液管1內設有隔板一5與隔板二6,第二集液管2內設有隔板三7與隔板四8,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兩端設有端蓋10,第一集液管1側面設置有進口11和出口12,散熱管上下設置邊板13,所述翅帶4設置在散熱管之間,所述翅帶4呈正弦波延伸分布,翅帶4的豎直面上設有方形凹槽14,翅帶4的高度尺寸為7-9mm,方形凹槽14的高度尺寸為2.5-2.8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帶有新型翅帶的冷凝器,采用多個隔板,使氣流呈環形流動,更多的散發熱量;改變翅帶4與換熱管3結構,翅帶4的豎直面上設有方形凹槽14,增加換熱面積,在風扇的作用下,散熱效果好,成本低,強度高,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述散熱管3為多孔扁平管,使用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翅帶4的材料厚度為0.07-0.11mm,重量輕,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側面設有安裝架15,便于安裝。
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之間連接20-40根散熱管。
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集液管1、第二集液管2為圓柱形。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