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源熱泵及其控制方法,屬于制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提高,空氣源熱泵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但現有的單臺空氣源熱泵供熱量都較小,作為集中供暖系統的熱源時,單臺空氣源熱泵的供熱面積都不大,要承擔大的集中供暖面積時,必須采用多臺空氣源熱泵、通過水系統并聯同時供熱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利于集中供暖系統的運行調節,也不利于空氣源熱泵水系統的防凍,水系統的水力平衡也會使整個熱泵系統的造價上升;另外,現有的空氣源熱泵一般都是采用逆循環熱氣除霜的方式化霜,眾所周知,這種除霜方式存在冷熱量互相制約的問題,整個供暖季因為化霜所帶來的能耗浪費相當大,同時,在化霜時,空氣源熱泵也不能正常供熱;另外,其它常用化霜方式,例如:熱氣旁通除霜,在除霜時,通常也需要停止供熱。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27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0610037147.3的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熱回收多聯機,其系統組成分別如圖15所示。
從圖15中可知:當換熱器2是熱水加熱器,換熱器3是室外空氣-制冷劑換熱器時,就構成了一個大型空氣源熱泵系統,在該系統中,多個換熱器3并聯在高壓氣管5、中壓液管6和低壓氣管7之間,各個換熱器3可以獨立地分別扮演蒸發器和冷凝器的角色,因此,在冬季制熱工況下所帶來的益處是當某一換熱器3需要除霜時,通過四通閥4的切換,可以使該換熱器3由蒸發器轉化為冷凝器的角色,而其它換熱器3繼續扮演蒸發器的角色,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并繼續通過換熱器2向用戶供熱,從而達到了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并連續供熱的目的,克服了逆循環熱氣除霜方式所存在的缺陷。
但圖15所示系統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是:在冬季制熱工況下工作時,壓縮機1的排氣直接進入換熱器2為用戶生產供暖熱水,高壓氣管5中的制冷劑氣體幾乎是處于停滯狀態,由于高壓氣管5外表面長時間的向空外空氣中散熱,制冷劑氣體會凝結成液體,這些制冷劑液體如果不能及時通過毛細管8排走,那么除霜時,與制冷劑過熱蒸氣混合,又會重新氣化,造成高壓氣管5中壓力工況急驟變化,使四通閥4容易損壞。另外,圖15所示系統開機階段,由于高壓氣管5處于冷態,溫度較低,而此時,壓縮機1的排氣壓力和溫度都較低,故在開機階段,在高壓氣管5中會產生大量的制冷劑液體,因為毛細管8為了降低正常運行階段的漏氣損失,其阻力都較大,因此不可能及時排走系統開機階段,由于暖管所產生的制冷劑液體,所以,開機階段,在高壓氣管5中會產生氣液沖擊,更加容易損壞四通閥4,破壞系統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可以避免氣液沖擊的空氣源熱泵及其控制方法。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1、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兩個第一換熱器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回液裝置,所述回液裝置出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與高壓液體管相連,所述回液裝置入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所述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第一節流機構一端與所述高壓液體管相連,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與所述高壓氣體管相連。
2、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兩個第一換熱器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與高壓液體管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相連;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所述第一節流機構一端與所述高壓液體管相連,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
3、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一個第一換向裝置、一個第一換熱器和一個第一節流機構,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以及至少一個第二換向裝置、一個第二換熱器和一個第二節流機構;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一個所述第二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二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二節流機構也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分別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第二節流機構一端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二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二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與高壓氣體管相連;
所述第二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二換熱器與所述第二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二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與高壓氣體管相連。
4、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兩個第一換熱器、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和兩個第一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和回液裝置;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一端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相連;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入口端、第一單向閥出口端、高壓排氣管、回液裝置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
5、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一個第一四通閥、一個第一換熱器、一個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第一單向閥;至少一個第二四通閥、一個第二換熱器、一個第二節流機構和一個第二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和回液裝置;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一個所述第二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二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二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二單向閥也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分別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第二節流機構的一端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二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二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的高壓節點與所述高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通過第二換熱器與所述第二節流機構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二單向閥入口端、第二單向閥出口端、高壓排氣管、回液裝置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或第二低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與所述高壓氣體管或所述第二四通閥的高壓節點和高壓氣體管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入口端、第一單向閥出口端與所述高壓排氣管相連。
6、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兩個第一換熱器、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和兩個第一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回液裝置;
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依次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回液裝置出口端、回液裝置入口端、高壓排氣管、第一單向閥出口端、第一單向閥入口端與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機構、高壓液體管、加熱器出口端、加熱器入口端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相連;
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
7、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兩個第一換熱器、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和兩個第一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回液裝置;
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依次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回液裝置出口端、回液裝置入口端、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相連;
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與高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機構、高壓液體管、加熱器出口端、加熱器入口端、高壓排氣管、第一單向閥出口端、第一單向閥入口端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
8、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兩個第一換熱器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除霜控制閥;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第一節流機構、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相連;第一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依次通過高壓氣體管、除霜控制閥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
9、一種空氣源熱泵的控制方法,該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除霜控制閥,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兩個第一換熱器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上述組成部件的連接關系是: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第一節流機構、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低壓節點相連;第一換向裝置的高壓節點依次通過高壓氣體管、除霜控制閥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的控制方法如下:
1)當控制器檢測到所述空氣源熱泵不需要除霜時,所述除霜控制閥處于關閉狀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與低壓節點連通;
2)當控制器檢測到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需要進行除霜時,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與高壓節點連通,同時,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與低壓節點處于關閉狀態;除霜控制閥開啟;
3)當控制器檢測到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除霜結束時,關閉除霜控制閥,使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的換向節點與低壓節點連通。
10、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兩個第一換熱器、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和兩個第一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所述加熱器包括有第一加熱盤管和第二加熱盤管;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的第一加熱盤管、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一端相連;
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相連;
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另一端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與所述第一低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入口端、第一單向閥出口端、高壓排氣管、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的第二加熱盤管、加熱器出口端與所述高壓液體管相連。
11、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一個第一四通閥、一個第一換熱器、一個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第一單向閥;至少一個第二四通閥、一個第二換熱器、一個第二節流機構和一個第二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還包括輔助壓縮機構,所述加熱器包括有第一加熱盤管和第二加熱盤管;
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一個所述第二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二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二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二單向閥也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依次通過所述加熱器入口端、所述加熱器的第一加熱盤管、加熱器出口端、高壓液體管分別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第二節流機構的一端相連;
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二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二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輔助壓縮機構出口端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的高壓節點與所述高壓氣體管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通過第二換熱器與所述第二節流機構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二單向閥入口端、第二單向閥出口端、高壓排氣管、加熱器入口端、加熱器的第二加熱盤管、加熱器出口端與所述高壓液體管相連;
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與所述高壓氣體管或所述第二四通閥的高壓節點和高壓氣體管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通過第一換熱器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入口端、第一單向閥出口端與所述高壓排氣管相連。
12、一種空氣源熱泵,包括主壓縮機構、加熱器,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兩個第一換熱器、兩個第一節流機構和兩個第一單向閥,其特征是:該空氣源熱泵的加熱器包括有第一加熱盤管和第二加熱盤管;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所述主壓縮機構入口端通過第一低壓氣體管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一換熱器、第一節流機構、高壓液體管、加熱器出口端、所述加熱器的第一加熱盤管、加熱器入口端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一單向閥入口端、第一單向閥出口端、高壓排氣管、加熱器入口端、所述加熱器的第二加熱盤管、加熱器出口端與所述高壓液體管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的高壓節點通過高壓氣體管與所述主壓縮機構出口端和加熱器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在運行時,可以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
2.可以避免氣液沖擊;
3.結構簡單;
4.本發明適用于工業和民用的熱泵設備,特別適用于以空氣作為低溫熱源的場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變化方案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5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6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7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8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換向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換向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9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10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11結構示意圖;
圖15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能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該空氣源熱泵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40、兩個第一換熱器3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還包括回液裝置30。回液裝置30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第一電磁閥32入口端與高壓氣體管5相連,第一電磁閥32出口端通過第一毛細管31與第一低壓氣體管6相連,溫度傳感器34安裝在第一電磁閥32入口端管道或出口端管道上。第一電磁閥32入口端即為回液裝置30的入口端;第一毛細管31與第一低壓氣體管6的連接端即為回液裝置30的出口端。
在圖1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4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換向裝置40為電磁三通閥20,電磁三通閥20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電磁三通閥20的常開節點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相連,電磁三通閥20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電磁三通閥2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都正常工作。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與換向節點c之間的流通通道被關閉,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與換向節點c之間的流通通道被開啟。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絕大部分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另一小部份進入高壓氣體管5,并停滯在其中;
在工作過程中,由于高壓氣體管5表面的散熱,停滯在其中的制冷劑會有一部份冷凝成制冷劑液體,當溫度傳感器34檢測到這些制冷劑液體相對于主壓縮機構1的排氣壓力所對應的制冷劑飽和溫度具有一定的過冷度時,通過控制器發出指令,打開第一電磁閥32,使積聚在高壓氣體管5中的制冷劑液體通過第一毛細管31被排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與第一路混合后,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圖1所示方案,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因此,與逆循環熱氣除霜相比,不存在冷熱量的相互抵消問題,本發明的這種除霜方法的實質是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當大型空氣源熱泵有多組第一換熱器3時,其中一組第一換熱器3化霜,對空氣源熱泵供熱量的影響將較小;特別是在實際工程中,空氣源熱泵的選型都是按最不利工況進行選擇,在運行中,空氣源熱泵通常都是在部份負荷下工作,因此,除霜時,通常通過調節空氣源熱泵的輸出容量,也仍然可以滿足用戶的供熱量需求。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換向裝置4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與換向節點c之間的流通通道被開啟,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與換向節點c之間的流通通道被關閉。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再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液體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回到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此時,第一電磁閥32應處于關閉狀態。實際應用時,第一換向裝置40除了可以是電磁三通閥20以外,還可以有以下方案(如圖10所示):
1)由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構成第一換向裝置40;其連接方式是:第二電磁閥21的一端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二電磁閥21的另一端通過第三電磁閥22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之間的管道相連。
2)由一個第一四通閥50構成第一換向裝置40;該第一四通閥5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一個換向節點54始終處于截斷的狀態;其連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52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相連。
3)由一個第一四通閥50和一根第二毛細管35構成第一換向裝置40。它們的連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四通閥5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52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54通過第二毛細管35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和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之間的管道相連。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能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40、兩個第一換熱器3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
在圖2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4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換向裝置40由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構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如實施例1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都正常工作。第二電磁閥21關閉或開啟,第三電磁閥22開啟。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不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三電磁閥22、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同時工作;圖2所示方案,其中一組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二電磁閥21開啟,第三電磁閥22關閉;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輔助壓縮機構8的排氣量。而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二電磁閥21關閉,第三電磁閥22仍然開啟。
其工作流程是:工作時,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的低壓制冷劑氣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二電磁閥21、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液體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三電磁閥22,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完成一次循環。
圖3所示方案是圖2所示方案的變化方案。在圖3所示方案中,輔助壓縮機構8的出口端不僅通過高壓氣體管5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而且還通過高壓氣體管5與主壓縮機構1和加熱器2之間的管道相連,因此,熱泵在供熱功能下工作時,輔助壓縮機構8也可以正常工作,克服了圖2所示方案在供熱功能下工作時,輔助壓縮機構8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能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加熱器2;至少一個第一換向裝置40、一個第一換熱器3和一個第一節流機構4;至少一個第二換向裝置41、一個第二換熱器9和一個第二節流機構10。
在圖4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4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換向裝置40由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構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如實施例1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和第二節流機構10為電子膨脹閥。同樣地,在圖4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二換向裝置41、一個所述第二換熱器9和一個所述第二節流機構10也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二換向裝置41由第四電磁閥23和第五電磁閥24構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第四電磁閥23的一端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四電磁閥23的另一端通過第五電磁閥24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與第四電磁閥23和第五電磁閥24之間的管道相連。第二換向裝置41除了可以由第四電磁閥23和第五電磁閥24構成以外,還可以有以下方案:
1)也可以由電磁三通閥20構成第二換向裝置41;其連接方式是:電磁三通閥20的常開節點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相連,電磁三通閥20兩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高壓節點a相連,電磁三通閥2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相連。
2)如圖11所示,由一個第二四通閥80構成第二換向裝置41;該第二四通閥8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一個換向節點84始終處于截斷的狀態;其連接方式是: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二四通閥8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82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相連。
3)如圖11所示,由一個第二四通閥80和一根第三毛細管36構成第二換向裝置41。它們的連接方式是: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二四通閥8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82與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相連,第二四通閥8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84通過第三毛細管36與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和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之間的管道相連。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也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9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不需要化霜的第二換熱器9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同樣地,當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二換向裝置41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和第二節流機構10都正常工作。第二電磁閥21、第四電磁閥23關閉,第三電磁閥22、第五電磁閥24開啟。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都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來自加熱器2出口端的制冷劑液體在進入高壓液體管7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第三電磁閥22、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后,被排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第五電磁閥24、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后,經過高壓氣體管5也被排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兩路制冷劑在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混合后,再經過加熱器2進入高壓液體管7,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分為二種運行情況,一種是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不需要化霜,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另一種情況是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3不需要化霜,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二換熱器9的化霜。其工作情況分別如下所述。
1)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不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正常工作;第二電磁閥21、第五電磁閥24開啟,第三電磁閥22、第四電磁閥23關閉;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一換熱器3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二節流機構10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第二電磁閥21、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第一換熱器3、第一節流機構4,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第五電磁閥24、第二換向裝置41的低壓節點b、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不工作;第二電磁閥21、第五電磁閥24關閉,第三電磁閥22、第四電磁閥23開啟;第二節流機構10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二換熱器9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一節流機構4正常工作。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二換向裝置41的高壓節點a、第四電磁閥23、第二換向裝置41的換向節點c、第二換熱器9、第二節流機構10,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第三電磁閥22、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實施例4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50、兩個第一換熱器3、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和兩個第一單向閥71,還包括回液裝置30。回液裝置30由第一毛細管31組成;其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第一毛細管31入口端與高壓排氣管11相連,第一毛細管31出口端與第一低壓氣體管6相連。
圖5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5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71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并同時供熱。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主壓縮機構1都正常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不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連通。該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都正常工作。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熱,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四通閥5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換向節點54連通。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輔助壓縮機構8的排氣量。
其工作流程是:工作時,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的低壓制冷劑氣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成占絕大部份的第三路、占小部份的第四路;第三路依次經過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一路和第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第一毛細管31,也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兩路制冷劑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混合后,再次分別進入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回液裝置30除了可以是由第一毛細管31組成以外,還可以有以下方案:
1)如圖1所示,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其連接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溫度傳感器34也可以設置在第一電磁閥32出口端與第一毛細管31之間的管道上。
2)如圖7所示,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積液器33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它們的連接方式:第一電磁閥32入口端依次通過積液器33出口端、積液器33入口端與高壓氣體管5相連,第一電磁閥32出口端通過第一毛細管31與第一低壓氣體管6相連,溫度傳感器34安裝在積液器33出口端和第一電磁閥32入口端之間的管道或第一電磁閥32出口端與第一毛細管31之間的管道上。積液器33入口端即是回液裝置30入口端。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對圖5所示方案作進一步的改進。在進一步改進方案中,輔助壓縮機構8的出口端不僅通過高壓氣體管5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相連,而且還通過高壓氣體管5與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和加熱器2入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因此,該熱泵在供熱功能下工作時,輔助壓縮機構8也可以正常工作,克服了圖5所示方案在供熱功能下工作時,輔助壓縮機構8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
實施例5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能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加熱器2;至少一個第一四通閥50、一個第一換熱器3、一個第一節流機構4和一個第一單向閥71;至少一個第二四通閥80、一個第二換熱器9、一個第二節流機構10和一個第二單向閥72。
在圖6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5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71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節流機構4和第二節流機構10為電子膨脹閥。同樣地,在圖6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二四通閥80、一個所述第二換熱器9、一個所述第二節流機構10和一個第二單向閥72也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也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9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不需要化霜的第二換熱器9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同樣地,當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二四通閥8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和第二節流機構10都正常工作;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也都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連通。
其工作流程是:來自加熱器2出口端的制冷劑液體在進入高壓液體管7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二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為占絕大部份的第三路、占小部份的第四路和第五路;第三路制冷劑通過高壓氣體管5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進入高壓排氣管11;第五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第二單向閥72,也進入高壓排氣管11;第四路和第五路制冷劑在高壓排氣管11混合后,通過回液裝置30也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與第一路制冷劑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混合后,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再被排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與第三路制冷劑在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中混合后,再依次通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又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分為二種運行情況,一種是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不需要化霜,而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另一種情況是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3不需要化霜,而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二換熱器9的化霜。其工作情況分別如下所述。
1)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不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需要換向,而第二四通閥80保持不變,其連通狀態與供熱功能下相同;第一四通閥50換向后的連通狀態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連通;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一換熱器3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二節流機構10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換熱器3、第一節流機構4,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經過加熱器2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3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不工作;第一四通閥50不需要換向,其連通狀態與供熱功能下相同;而第二四通閥80需要換向,第二四通閥80換向后的連通狀態是: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連通;第二節流機構10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二換熱器9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一節流機構4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三路;第一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換熱器9、第二節流機構10,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經過加熱器2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一路和第二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三路制冷劑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回液裝置30,也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兩路制冷劑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混合后,再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實施例6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能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50、兩個第一換熱器3、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和兩個第一單向閥71,還包括回液裝置30。回液裝置30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積液器33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詳見實施例4所述。
圖7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5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71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熱;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并同時供熱。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主壓縮機構1都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連通。
該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二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回液裝置30,也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兩路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混合后;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四通閥5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換向節點54連通。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三路;第一路經過加熱器2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成第三路和第四路;第三路依次經過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一路和第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回液裝置30,也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兩路制冷劑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混合后,再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回液裝置30也可以是由第一毛細管31組成,或者是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
實施例7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四通閥50、兩個第一換熱器3、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和兩個第一單向閥71,還包括回液裝置30。回液裝置30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積液器33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詳見實施例4所述。
圖8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四通閥5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和一個所述第一單向閥71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熱;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并同時供熱。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主壓縮機構1都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連通。該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回液裝置30,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也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兩路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混合后;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正常工作,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四通閥5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換向節點54連通。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被分成三路;第一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回液裝置30,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第二路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三路依次經過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和第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也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與第一路制冷劑在第一低壓氣體管6混合后,再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回液裝置30也可以是由第一毛細管31組成;或者是由第一電磁閥32、第一毛細管31、積液器33和溫度傳感器34組成。
實施例8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主壓縮機構1、加熱器2,至少兩個第一換向裝置40、兩個第一換熱器3和兩個第一節流機構4,還包括除霜控制閥90。在圖9所示系統中,一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40、一個所述第一換熱器3和一個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構成一組室外換熱單元。第一換向裝置40為由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構成,它們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如實施例1所述。第一節流機構4為電子膨脹閥;除霜控制閥90為電磁閥。
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在供熱功能下作為蒸發器,從環境中吸收熱量;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當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也可以通過與其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切換,使其轉化為冷凝器,利用其它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的熱量進行化霜。加熱器2全年作為冷凝器,為用戶供熱。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主壓縮機構1、第一節流機構4都正常工作;除霜控制閥90關閉;第二電磁閥21關閉或開啟;第三電磁閥22開啟。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出口端、高壓液體管7、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第三電磁閥22、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圖9所示方案,其中一組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作為蒸發器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則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需要進行切換,即:與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二電磁閥21開啟,與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三電磁閥22關閉。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不需要切換;除霜控制閥90開啟。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經過加熱器2,再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依次經過除霜控制閥90、高壓氣體管5、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第二電磁閥2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液體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三電磁閥22、與不需要化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第一低壓氣體管6,回到主壓縮機構1的入口端,進入主壓縮機構1再次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第一換向裝置40除了可以是由第二電磁閥21和第三電磁閥22構成以外,還可以有以下方案:1)由電磁三通閥20構成,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詳見實施例1。
2)由一個第一四通閥50構成第一換向裝置40;該第一四通閥5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一個換向節點54始終處于截斷的狀態;其連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52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相連。
3)由一個第一四通閥50和一根第二毛細管35構成第一換向裝置40。它們的連接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高壓節點a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相連,第一四通閥50二個換向節點中的任意一個換向節點52與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相連,第一四通閥50的另一個換向節點54通過第二毛細管35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和第一換向裝置40的低壓節點b之間的管道相連。
在本實施例圖9所示方案的工作過程中,該空氣源熱泵的控制方法如下:
1)當控制器檢測到所述空氣源熱泵不需要除霜時,即在正常工作過中,所述除霜控制閥90處于關閉狀態,所述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低壓節點b連通;在圖9所示方案中是:第三電磁閥22開啟;第二電磁閥21即可以是關閉或也可以是開啟。
2)當控制器檢測到任意一個第一換熱器3需要進行除霜時,與該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高壓節點a之間的通道連通,同時,與該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低壓節點b之間的通道關閉(即:在圖9所示方案中,第二電磁閥21開啟,第三電磁閥22關閉);開啟除霜控制閥90;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高壓節點a之間的通道關閉,同時,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低壓節點b之間的通道處于開啟狀態,即:在圖9所示方案中,第二電磁閥21關閉,第三電磁閥22開啟。
3)當控制器檢測到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除霜結束時,關閉除霜控制閥90,使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換向裝置40的換向節點c與低壓節點b連通,在圖9所示方案中是:第三電磁閥22開啟;第二電磁閥21則可以是關閉的狀態,也可以是開啟的狀態。
實施例9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是對實施例4圖5所示方案的改進。圖5所示方案在正常工作過程中,存在通過回液裝置30的原理性泄漏,即:輔助壓縮機構8正常工作時,有少部份壓縮機構的高壓排氣會通過回液裝置30的第一毛細管31泄漏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同時,在圖5所示方案中,也存在供熱功能下,輔助壓縮機構8不能正常工作的缺陷,而本實施例圖12所示方案可以克服圖5所示方案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圖12所示方案與圖5所示方案的區別是:在圖12所示方案中沒有回液裝置30,在加熱器2內部并聯有兩組制冷劑加熱盤管,即:第一加熱盤管101、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一端與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相連,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另一端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一端通過高壓排氣管11與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另一端也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都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連通。
該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來自第一低壓氣體管6的一部份低壓制冷劑氣體被主壓縮機構1壓縮后,從其出口端排出,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來自第一低壓氣體管6的另一部份低壓制冷劑氣體被輔助壓縮機構8壓縮后,從其出口端排出,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兩路制冷劑液體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又被分成兩路;分別進入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的入口端,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都正常工作。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熱,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四通閥5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換向節點54連通。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
其工作流程是:工作時,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的低壓制冷劑氣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成占絕大部份的第三路、占小部份的第四路;第三路依次經過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單向閥71、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一路、第三路和第四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低壓節點53,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再次分別進入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圖12的改進方案:圖12所示方案,為了避免在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下,高壓液體管7中的制冷劑液體通過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進入高壓排氣管11中,可以在第二加熱盤管102與高壓液體管7之間增加一個第三單向閥73,此時,第三單向閥73在系統中的連接方式是:第三單向閥73的入口端通過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與高壓排氣管11相連,第三單向閥73的出口端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
實施例10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是對實施例5圖6所示方案的改進。圖6所示方案在正常工作過程中,存在通過回液裝置30的原理性泄漏,即:在正常工作時,當第一電磁閥32開啟時,會有少部份壓縮機構的高壓排氣通過回液裝置30的第一毛細管31泄漏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而本實施例圖13所示方案可以克服圖6所示方案存在的上述缺陷。
圖13所示方案與圖6所示方案的區別是:在圖13所示方案中沒有回液裝置30,在加熱器2內部并聯有兩組制冷劑加熱盤管,即:第一加熱盤管101、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一端與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和高壓氣體管5相連,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另一端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一端通過高壓排氣管11與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另一端也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和第二節流機構10都正常工作;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也都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連通。
其工作流程是: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的制冷劑液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進入第一低壓氣體管6,被主壓縮機構1壓縮后,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第二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為占絕大部份的第三路、占小部份的第四路和第五路;第三路制冷劑通過高壓氣體管5也進入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與第一路制冷劑在主壓縮機構1的出口端管道中混合后,再依次通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進入高壓排氣管11;第五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第二單向閥72入口端、第二單向閥7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排氣管11;第四路和第五路制冷劑在高壓排氣管11混合后,再依次通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與第一路和第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中混合后,又被分成兩路;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分為二種運行情況,一種是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不需要化霜,而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另一種情況是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3不需要化霜,而正常工作,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分別用于供熱和第二換熱器9的化霜。其工作情況分別如下所述。
1)第一換熱器3需要化霜時,第二換熱器9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不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需要換向,而第二四通閥80保持不變,其連通狀態與供熱功能下相同;第一四通閥50換向后的連通狀態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連通;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一換熱器3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二節流機構10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輔助壓縮機構8出口端排出后,進入高壓氣體管5被分成三路;第一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換熱器3、第一節流機構4,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制冷劑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三路制冷劑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第二單向閥72入口端、第二單向閥72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同樣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10、第二換熱器9、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第二低壓氣體管12,進入輔助壓縮機構8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第二換熱器9需要化霜時,第一換熱器3正常工作
此時,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輔助壓縮機構8不工作;第一四通閥50不需要換向,其連通狀態與供熱功能下相同;而第二四通閥80需要換向,第二四通閥80換向后的連通狀態是: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連通,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與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4連通;第二節流機構10通過設定開度,控制進入第二換熱器9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第一節流機構4正常工作。
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三路;第一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的換向節點82、第二換熱器9、第二節流機構10,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二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三路制冷劑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同樣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三路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實施例11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能實現從室外空氣中吸熱化霜,在化霜時能連續供熱,并避免氣液沖擊的大型空氣源熱泵;是對實施例6圖7所示方案的改進。圖7所示方案在正常工作過程中,存在通過回液裝置30的原理性泄漏,即:正常工作時,當第一電磁閥32開啟時,有少部份壓縮機構的高壓排氣會通過回液裝置30的第一毛細管31泄漏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而本實施例圖14所示方案可以克服圖7所示方案存在的上述缺陷。
圖14所示方案與圖7所示方案的區別是:在圖14所示方案中沒有回液裝置30,在加熱器2內部并聯有兩組制冷劑加熱盤管,即:第一加熱盤管101、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在系統中的連接關系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一端與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相連,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另一端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一端通過高壓排氣管11與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相連,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另一端也與高壓液體管7相連。該空氣源熱泵在全年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供熱功能,以及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1)供熱功能
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4、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連通。
該功能下的工作流程是:來自第一低壓氣體管6的低壓制冷劑氣體被主壓縮機構1壓縮后,從其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第二路依次經過高壓氣體管5、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第一單向閥71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兩路制冷劑液體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4、第一換熱器3、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第一低壓氣體管6,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再次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2)冬季供熱兼除霜功能
在此功能下,主壓縮機構1正常工作。其中一組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仍然是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另一組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轉換成冷凝器進行化霜;加熱器2仍然向用戶供熱;也就是說利用一組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所吸收的熱量以及壓縮機所消耗的功一起用于用戶的供熱和另一組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
工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需要進行切換,該第一四通閥50切換后的連通方式是: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換向節點52連通,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與換向節點54連通。化霜時,與需要化霜的那一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通過設定開度,控制用于化霜的制冷劑氣體量。
其工作流程是:工作時,來自第一低壓氣體管6中的低壓制冷劑氣體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制冷劑從主壓縮機構1出口端排出后,被分成二路;第一路依次經過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一加熱盤管101、加熱器2出口端,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第二路進入高壓氣體管5又被分成占絕大部份的第三路、占小部份的第四路;第三路依次經過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第四路制冷劑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高壓節點51、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4、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單向閥71入口端、該第一單向閥71的出口端、高壓排氣管11、加熱器2入口端、加熱器2的第二加熱盤管102、加熱器2出口端,也進入高壓液體管7中;第一路、第三路和第四制冷劑在高壓液體管7混合后,再依次經過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節流機構4、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換向節點52、與不需要除霜的第一換熱器3相配的第一四通閥50的低壓節點53,回到第一低壓氣體管6;再次進入主壓縮機構1被壓縮,至此完成一次循環。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單向閥71、第二單向閥72、第三單向閥73中的任意一個單向閥都能夠采用電磁閥、具有關斷功能的節流機構(例如:電子膨脹閥)或流量調節機構中的任意一種替代。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中的任意一個或二個同時,都可以采用以下壓縮機中的任意一種:渦旋壓縮機、螺桿壓縮機、滾動轉子式壓縮機、滑片式壓縮機、旋葉式壓縮機、離心壓縮機、數碼渦旋壓縮機、磁懸浮壓縮機;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中的任意一個或二個同時,也可以是變容量壓縮機(例如:變頻壓縮機、數碼渦旋壓縮機),或定速壓縮機。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還可以是由至少二臺變容量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或者是由至少二臺定速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另外,主壓縮機構1、輔助壓縮機構8也可以是至少一臺變容量壓縮機和至少一臺定速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9中的任意一個除了可以是制冷劑-空氣換熱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劑-水換熱器或其它種類的換熱器;作為制冷劑-水換熱器時,可采用容積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殼管式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中的任意一種。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9中的任意一個作為制冷劑-空氣換熱器時,通常采用翅片式換熱器,所述翅片式換熱器的翅片一般為鋁或鋁合金材質,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也使用銅材質。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節流機構4、第二節流機構10中的一個、甚至所有節流機構都能夠采用具有關斷功能的節流機構(例如:電子膨脹閥)所替代。
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的所有管道都是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