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源熱泵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多弓型地埋管防拉伸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的一些發達城市,夏季制冷、冬季采暖與供熱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總能耗的40-50%。特別是冬季采暖用的燃煤鍋爐、燃油鍋爐的大量使用,給大氣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對人們的健康形成了威脅。因此,建筑物污染控制和節能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地源熱泵空調是一種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的工程系統。冬季向建筑物供熱,夏季又可供冷。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中,如商業樓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學校、醫院等。隨著21現在,我國對建筑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減少我國冬季采暖和夏季供冷所造成的大氣污染,降低供暖空調系統的能耗、節約能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特別是近幾年來,大中城市為改善大氣環境,大力推廣使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清潔能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不僅要滿足冬季采暖的要求,而且需要夏季空調降溫,地源熱泵技術提供了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地源熱泵工程室外埋管換熱系統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的特殊性要求(如樁埋管)或者是土壤的結構等因素,室外水平管在施工完畢以后,系統運行幾年以后,因為土壤下沉及熱脹冷縮等原因,水平管經常會出現壓彎變形,甚至有些工程由于地下基礎整體下沉而出現地下水平埋管被壓折,這些問題極大的影響了換熱系統的正常運行,極大的降低了系統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弓型地埋管防拉伸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弓型地埋管防拉伸裝置,包括地緣熱泵機組和布線管道,所述地緣熱泵機組包括地埋系統循環水泵和雙U換熱器,所述布線管道包括地埋水平管和與所述地埋水平管相通的旁通管路,所述布線管道上設置有壓力表,所述地埋水平管和旁通管路上分別裝設合適的軟管,所述軟管為軟連接或者波紋管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軟管其連接的長度由該處位置所受的實際壓力計算獲得。
優選的,所述軟管所受的實際壓力通過結合工作溫度、承載載荷、位移特性、彈性特性等因素在水平埋管確定出的壓力點。
優選的,所述布線管道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所受壓力和拉伸力,通過對由于土壤下沉、熱脹冷縮施加給地埋管的拉應力、剪應力的計算和計算機模擬,并通過實驗室進行PE管環剛度的實驗獲得。
優選的,所述布線管道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所受壓力和拉伸力同時結合實驗所得的PE管的極限抗壓和抗拉能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多弓型地埋管防拉伸技術,有效補償管線的熱變形、吸收管線沉降變形。
2.本實用新型通過對PE管環剛度實驗輔助計算機模擬數據,測算系統運行過程中,地埋管的極限抗壓和耐拉伸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布線管道結構示意圖。
圖中:1-壓力表;2-雙U換熱器;3-地埋系統循環水泵;4-地緣熱泵機組;5-旁通管路;6-地埋水平管;7-布線管道;8-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弓型地埋管防拉伸裝置,包括地緣熱泵機組4和布線管道7,所述地緣熱泵機組4包括地埋系統循環水泵3和雙U換熱器2,所述布線管道7包括地埋水平管6和與所述地埋水平管6相通的旁通管路5,所述布線管道7上設置有壓力表1,所述地埋水平管6和旁通管路5上分別裝設合適的軟管8,所述軟管8為軟連接或者波紋管中的一種。
所述軟管8其連接的長度由該處位置所受的實際壓力計算獲得,所述軟管8所受的實際壓力通過結合工作溫度、承載載荷、位移特性、彈性特性等因素在水平埋管確定出的壓力點;所述布線管道7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所受壓力和拉伸力,通過對由于土壤下沉、熱脹冷縮施加給地埋管的拉應力、剪應力的計算和計算機模擬,并通過實驗室進行PE管環剛度的實驗獲得;所述布線管道7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所受壓力和拉伸力同時結合實驗所得的PE管的極限抗壓和抗拉能力。
工作原理:該實用新型通過對由于土壤下沉、熱脹冷縮施加給地埋管的拉應力、剪應力的計算和計算機模擬,并通過實驗室進行PE管環剛度的實驗,獲得水平埋管在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所受壓力和拉伸力,并且結合實驗所得的PE管的極限抗壓和抗拉能力,同時在水平埋管確定出的壓力點,結合工作溫度、承載載荷、位移特性、彈性特性等因素,分別裝設合適的軟連接或波紋管,其連接的長度由該處位置所受的實際壓力計算獲得,以此就能夠確保在土壤沉降、系統熱脹冷縮過程中,該裝置可以補償管線熱變形、吸收管線沉降變形等。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