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領域,具體講是一種空調用雙層微通道冷凝器。
背景技術:
:
微通道冷凝器是空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決定了空調器的工作能力。現在市場的微通道冷凝器普遍采用了銅管管片式和微通道平行流的結構,其中銅管管片式冷凝器由于主要材料銅的價較高,結構形式存在熱阻換導致熱效率低、體積大總重量重等原因已漸漸失去其競爭優勢。微通道產品主要由集流管、扁管、翅片構成,其中集流管起到了匯集分配和匯集冷媒的作用,并且可以非常方便的設計流路;微通道扁管是此類冷凝器的核心,有各種不同寬度和厚度的規格;翅片通常為百葉窗結構。冷凝器的能力主要由其散熱面積的大小決定的。在有限的空間中,想要得到更多的散熱面積,通常常會增加扁管的寬度,為了適應更寬的扁管,必然會增大集流管的直徑,但是這種設計存在以下問題:1、隨著集流管直徑的增加,為了保證集流管基本的耐壓性能,不得不采用更厚的壁厚,增加了材料成本;2.隨著集流管直徑的增加,集流管所占換熱空間的比例越來越大,從而減小了冷凝器的散熱面積,影響了換熱性能;3.隨著集流管直徑的增加,冷凝器的內容積急劇的擴大,增加了冷媒的灌注量,增加了空調器的材料成本;4.從扁管的選配上,為了達到扁管基本的耐壓等性能,采用了米克重更高的扁管,增加了材料成本;5.產品重量的急劇增加,在進行爐中釬焊時,需要吸收更多的熱量,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降低集流管空間占比、提升有效散熱面積、減少冷媒灌注量的空調用雙層微通道冷凝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空調用雙層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兩端封堵,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間連通有若干多孔扁管,相鄰扁管之間安裝散熱翅片,最外側的扁管還安裝有邊板,第一集流管上設有進口壓板接頭,第二集流管上設有出口壓板接頭,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由鋁錠擠壓成型“8”字形雙管集流管, 扁管為與雙管集流管配合的雙排多孔扁管,第二集流管內根據冷媒流程需要還設有帶孔隔片和不帶孔隔片,帶孔隔片和不帶孔隔片分別設于第二集流管的兩根管道中,其中,不帶孔隔片設于出口壓板接頭上方,第二集流管的兩根管道之間還設有過流孔,過流孔位于不帶孔隔片上方。
采用以上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用雙管集流管提高原來的大口徑單管集流管,在減小空間占比的情況下,配合雙排多孔扁管,可以有效提升散熱面積、減少冷媒灌注量,提高換熱效率,并且集流管采用鋁錠擠壓成型工藝而成,強度高。
作為優選,第二集流管上的工藝孔通過鋁制鉚釘封堵。采用工藝孔方式使集流管具有過流孔,成本低,而用鋁制鉚釘封堵其中的工藝孔簡單方便,實用性強。
作為優選,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還設有安裝支架。
進一步的,帶孔隔片和不帶孔隔片位于第二集流管的相同高度。
進一步的,邊板兩端分別和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焊接,邊板上設有安裝孔。方便后續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空調用雙層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的兩端封堵,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之間連通有若干多孔扁管4,相鄰扁管之間安裝散熱翅片2,最外側的扁管還安裝有邊板3,邊板3兩端分別和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12管焊接,邊板3上設有安裝孔,第一集流管11上設有進口壓板接頭6,第二集流管12上設有出口壓板接頭7,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出口壓板接頭位于第二集流管左側管道上,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由鋁錠擠壓成型“8”字形雙管集流管,扁管4為與雙管集流管配合的雙排多孔扁管,第二集流管12內根據冷媒 流程需要還設有帶孔隔片92和不帶孔隔片91,帶孔隔片92和不帶孔隔片91分別設于第二集流管的兩根管道中,其中,不帶孔隔片91設于出口壓板接頭7上方,即圖2中左側管道中,第二集流管的兩根管道之間還設有過流孔,過流孔在圖中未示意,過流孔位于不帶孔隔片91上方。值得說明的是,第二集流管的過流孔既可以在鋁錠擠壓成型時一體成型,也可以在擠壓后再打孔成型,本實施例采用后者,由于是打孔成型,第二集流管的外壁還留有相應的工藝孔,工藝孔通過鋁制鉚釘8來封堵。為便于安裝,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上還設有安裝支架5。為了實現更好的冷媒流程,帶孔隔片92和不帶孔隔片91位于第二集流管的相同高度。
其工作流程如下,制冷劑以氣體狀態從第一集流管上的進口壓板,接口進入第一集流管,經由連接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前排扁管,進入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上安裝有隔片,其中,帶孔隔板在第二集流管右側管道中(從左視圖看),左側管道中為不帶孔隔片,即密封隔片。由于第二集流管的上部分有過流孔(不帶孔隔片的上面部分),制冷劑通過過流孔進入第二集流管左側管道的上部分,通過連接第二集流管與第一集流管的后排扁管,進入第一集流管的另一管道中,繼續冷卻后回流入第二集流管左側管道的下部分,然后從出口壓板接口以液體形式流出。
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如將第二導線與等電位接地相連的導線連接,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