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制冷設備(冰箱、冷柜等)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及制冷設備在環保、節能、保鮮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儲藏溫區及兩儲藏溫區的冰箱等制冷器具慢慢不能滿足人們不同食品的儲藏要求,酒類需要儲藏在5~20℃的溫區,水果蔬菜要儲藏在0~8℃的溫區,普通的肉類、魚類等產品需要儲藏在-18℃,而某些特殊食品需要超低的溫度儲藏,如金槍魚需要儲藏在-55℃左右的環境中,才能保證其肉質的鮮美。現有技術中,具有多溫區制冷功能的制冷設備,通常采用冷量分配配合對應的電控控制策略,以實現多溫區制冷,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現有技術中的多溫區制冷設備一方面拉大傳熱溫度能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控制系統繁瑣,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某個溫度制冷差甚至不制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同溫區之間不能實現大溫差的制冷,制冷溫度區間較小。如何設計一種能源利用率高、制冷溫度區間大、通用性強的多溫區制冷設備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實現提高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能源利用率高和制冷性能,擴大制冷溫度區間以提高通用性。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包括雙制冷系統、第一風機、第二風機、室外機殼和多個獨立的室內儲物柜;所述雙制冷系統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二壓縮機、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第三蒸發器、第四蒸發器、第一氣液分離器、第二氣液分離器、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壓縮機、所述第二壓縮機、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風機和所述第二風機設置在所述室外機殼中,所述室內儲物柜中設置有送風通道,所述送風通道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送風通道中設置有循環風扇,所述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第三蒸發器、第四蒸發器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室內儲物柜的所述送風通道中;所述第一蒸發器的進口連接有第一毛細管,所述第二蒸發器的進口連接有第二毛細管,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通過所述第二毛細管與所述第二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的出液口通過所述第一毛細管與所述第一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二連接;所述第三蒸發器的進口連接有第三毛細管,所述第四蒸發器的進口連接有第四毛細管,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通過所述第三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與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連接,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通過所述第四毛細管與所述第四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的出液口通過所述第三毛細管與所述第三蒸發器連接,所述第三蒸發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二連接,所述第四蒸發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二分別與所述第二壓縮機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二分別通過所述第三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二與所述第一壓縮機的進口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采用兩個獨立循環的制冷系統,針對每個制冷系統將氣液分離器中氣態和液態的制冷劑分別輸送至不同的蒸發器中,氣態制冷劑將經過熱交換器輸送到深低溫蒸發器中進行深低溫的制冷,而液態制冷劑經過毛細管節流后進入到淺低溫蒸發器中進行淺低溫的制冷,而為了有效的拉大溫差范圍,從淺低溫蒸發器中輸出的制冷劑通過換熱與進入到淺低溫蒸發器中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從而使得淺低溫蒸發器的制冷溫度更低,實現多溫區制冷的效果,并且無需采用復雜的控制程序,而熱交換器能夠有效的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實現提高風冷式制冷設備能源利用率高和制冷性能,擴大制冷溫度區間以提高通用性;而兩個獨立的制冷系統之間通過第三換熱器進行換熱,能夠更進一步的拉大各個蒸發器之間的溫差,一方面可以獲得更低的溫度,另一方面能夠更有效的提高使用通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發明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3為本發明冷凝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室外機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室內儲物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采用分體式結構,包括室外機殼101和多個獨立的室內儲物柜102,室外機殼101放置在墻壁100的外側,而室內儲物柜102放置在墻壁100的內側,其中,雙制冷系統的中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裝置和風機(未圖示)等部件設置在室外機殼101中,而雙制冷系統的蒸發器設置在對應的室內儲物柜102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壓縮機設置在外部的室外機殼101中,壓縮機運行產生的噪音和熱量不會對室內側產生影響,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戶在室內使用的舒適性,提高用戶體驗性。同時,由于采用多個獨立的室內儲物柜102,室內儲物柜102可以根據需要放置在不同的房間中使用,以滿足不同房間冷凍或冷藏物品的需求。其中,所述室內儲物柜102中還設置有循環風扇(未圖示),利用循環風扇可以實現室內儲物柜102內的空氣循環流動,以提高室內儲物柜102內的溫度分布均勻性。另外,根據用戶需要,所述室內儲物柜102可以為臥式柜體、或立式柜體、或壁掛式柜體。
對于每個室內儲物柜102,室內儲物柜102中設置有送風通道1020,送風通道1020具有出風口1021和進風口1022,所述送風通道1020中還設置有循環風扇103,利用循環風扇103可以實現室內儲物柜102內的空氣循環流動,以提高室內儲物柜102內的溫度分布均勻性。
其中,本實施例中的雙制冷系統包括兩套獨立循環的制冷系統:制冷系統一和制冷系統二,兩個制冷系統之間通過第三換熱器63進行熱交換,具體如下:
制冷系統一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壓縮機11和第一冷凝器21,還包括第一蒸發器41、第二蒸發器42、第一氣液分離器31和第一換熱器61;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31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31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一換熱器61的換熱通道一連接,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通道一通過第二毛細管421與所述第二蒸發器42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一氣液分離器31的出液口通過所述第一毛細管411與所述第一蒸發器41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一蒸發器41的出口與所述第一換熱器61的換熱通道二連接,所述第二蒸發器42的出口和第一換熱器61的換熱通道二通過所述第三換熱器63的換熱通道一與所述第一壓縮機11的進口連接。
制冷系統二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二壓縮機12和第二冷凝器22,還包括第三蒸發器43、第四蒸發器44、第二氣液分離器32和第二換熱器62;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通過第三換熱器63的換熱通道二與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32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32的出氣口和所述第二換熱器62的換熱通道一連接,第二換熱器62的換熱通道一通過第四毛細管441與所述第四蒸發器44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二氣液分離器32的出液口通過所述第三毛細管431與所述第三蒸發器43的進口連接,所述第三蒸發器43的出口與所述第二換熱器62的換熱通道二連接,所述第四蒸發器44的出口和第二換熱器62的換熱通道二分別與所述第二壓縮機12的進口連接。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采用兩個熱交換且獨立循環的制冷系統,以制冷系統一為例:制冷劑經過第一壓縮機11壓縮形成高溫、高壓的過熱制冷劑氣體,制冷劑氣體進入第一冷凝器21進行冷凝,利用制冷劑中高低沸點制冷劑的露點溫度不同,制冷劑氣體冷凝后形成富含高沸點制冷劑液體和富含低沸點制冷劑氣體的兩相制冷劑,該制冷劑進入第一氣液分離器31進行分離。富含高沸點制冷劑的液相制冷劑從第一氣液分離器31的出液口輸出,經由第一毛細管411節流后,進入到第一蒸發器41進行換熱后形成兩相制冷劑進入第一換熱器61的換熱通道二中,而氣相制冷劑先進入第一換熱器61吸收第一蒸發器41輸出的制冷劑的冷量后形成液相制冷劑,液相制冷劑經過第二毛細管421節流后進入第二蒸發器42換熱;從第一換熱器61的換熱通道二和第二蒸發器42輸出的制冷劑輸送到第三換熱器62的換熱通道一中與制冷系統二中第二冷凝器22輸出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后形成氣體制冷劑流回第一壓縮機11中。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制冷系統一中的第一蒸發器41用于冷藏或常規的冷凍,而對于第二蒸發器42除了能夠用于常規的冷凍外還可以實現深度冷凍,配合不同的制冷劑能夠實現大跨度溫度范圍的制冷;同樣的,制冷系統二中的第三蒸發器43也用于冷藏或常規的冷凍,而第四蒸發器44除了能夠用于常規的冷凍外可以實現深度冷凍;制冷系統二相比于制冷系統一,第三蒸發器43比第一蒸發器41的制冷溫度更低,同時,第四蒸發器44比第二蒸發器42的制冷溫度更低。本實施例分體式雙流路制冷設備采用混合制冷劑,所述混合制冷劑包括多種制冷劑,例如: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600a和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600和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600a和R60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600a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290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劑為R600a、R290和R170的混合物。通過不同的非公沸混合制冷劑可形成不同的儲藏溫區,工質對R600a/R290:可實現-18~-30℃儲藏溫區和-30~-40℃儲藏溫區;工質對R600/R290:可實現-6~-18℃儲藏溫區和-30~-40℃儲藏溫區;工質對R600/R600a:可實現0~9℃儲藏溫區和-6~-12℃儲藏溫區;工質對R600a/R170:可實現-18~-30℃儲藏溫區和-40~-60℃儲藏溫區;工質對R290/R170:可實現-20~-40℃儲藏溫區和-40~-60℃儲藏溫區等。
其中,根據不同數量溫區的設定,第一蒸發器41、第二蒸發器42、第三蒸發器43和第四蒸發器44均可以采用多個子蒸發器構成,而子蒸發器之間可以采用串聯或并聯的方式組合使用。
進一步的,為了更有效的提高制冷系統一和制冷系統二之間進行熱交換,以獲得更寬溫度范圍的制冷效果,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冷凝器21設置有第一附加制冷劑管(未標記),所述第二冷凝器22設置有第二附加制冷劑管(未標記),所述第一附加制冷劑管和所述第二附加制冷劑管相互熱交換設置形成公用冷凝部23,所述第一冷凝器21通過所述第一附加制冷劑管與所述第一壓縮機11連接,所述第二冷凝器22通過所述第二附加制冷劑管與所述第三換熱器63的換熱通道一連接。具體的,在公用冷凝部23的作用下,從第一壓縮機11輸出的高溫、高壓的過熱制冷劑氣體將與從第二冷凝器22冷凝后輸出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以使得制冷系統二中的冷凝效果更佳,同時,配合第三換熱器63進行兩個系統之間的熱交換處理,可以獲得更低的制冷溫度,在共用冷凝部23的作用下,從第一冷壓縮機11輸出的高溫、高壓過熱制冷劑氣體與從第二冷凝器22冷凝后輸出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使制冷系統二冷凝效果更佳的同時,提高了室外機空間利用率;另外制冷系統一蒸發器出口制冷劑與制冷系統二共用冷凝器出口制冷劑進行換熱,進一步提升制冷系統二的冷凝效果,增大系統過冷度,進而可提升系統的制冷量。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21、所述第二冷凝器22和所述公用冷凝部23為一整體結構,具體的,在冷凝器組裝過程中,制冷劑管需要脹管形成在翅片上,而第一冷凝器21、所述第二冷凝器22和所述公用冷凝部23中的制冷劑管均脹管設置在同一翅片組中,優選的,所述第一冷凝器21、所述公用冷凝部22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3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另外,室外機殼101作為室外機設置在房間外部,制冷系統中的壓縮機、冷凝器和風機等部件設在室外機殼101中。以制冷系統一中的第一壓縮機11、第一冷凝器21和第一風機10的安裝在第一殼體的具體方式為例,第一壓縮機11、第一冷凝器21和第一風機10布置在同一條直線上,第一風機10從第一冷凝器21側吸風吹向第一壓縮機11,既考慮了風機的揚程問題,又能保證壓縮機和冷凝器的散熱效果,達到節能目的。第一風機10位于第一冷凝器21和第一壓縮機11之間,第一風機10吸風時給第一冷凝器21散熱,同時,第一風機10可從第一冷凝器21的外圍吸風,則吹出的風溫較低,送給第一壓縮機11后的散熱效果較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殼體的上表面形成有坡面1011,所述第一風機10與所述第一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一風罩1012,所述第一風罩1012與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面、兩側壁和第一坡面1011構成所述第一風道,優選的,所述第一風罩1012為圓弧形結構,所述第一風道沿所述第一風機10至所述第一壓縮機11方向依次形成有風道漸擴段(未標記)和風道漸縮段(未標記);其中,沿所述風機10至所述第一壓縮機11方向,所述風道漸擴段的截面面積逐漸增大,所述風道漸縮段的截面面積逐漸減小,所述風道漸擴段的長度W2和所述風道漸縮段的長度W1比為1:(3-5)。具體的,風道將風量的橫截面先變大使風擴散到整個風道截面上,然后風道橫截面縮小,此時風速逐漸上升而吹到第一壓縮機11表面時,風速大于第一風機10出口的風速,增大了第一壓縮機11表面的換熱系數;同樣的,制冷系統二中的第二壓縮機12、第二冷凝器22和第一風機10'的安裝在第二殼體的安裝方式與上述方式相同,而對于公用冷凝部23則同時設置在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中。優選的,為了充分利用冷凝器的的冷凝熱,冷凝器設置有水換熱器7,水換熱器7中的水將吸收冷凝器釋放的冷凝熱,水換熱器7則與外部的供水端連接,外界水進入到水換熱器7中進行熱交換形成熱水,實現充分利用冷凝的熱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由于水換熱器7中可以設置有蓄熱材料,在停機時,蓄熱材料依然能夠提供熱量加熱水。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