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組件及熱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連接組件及熱水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采用微通道換熱器的熱水器中,將微通道換熱器與內膽相連接時,通常采用的是螺釘固定,組裝不方便,效率較低,因此亟需一種能夠提高微通道換熱器與內膽裝配效率的工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組件,用于實現兩部件之間的快速連接。
[0004]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彈性件、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其中第一連桿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桿的第一端鉸接;所述彈性件作用于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并使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朝接近的位置轉動;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勾部之間的相對距離不變,所述第二勾部可伴隨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運動,通過相對轉動所述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可使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接近或者遠離。
[0006]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所述第一勾部與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所述第二勾部與所述第二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
[0007]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第一導向機構,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端可沿所述第一導向機構滑動,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第二端鉸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勾部與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或者設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勾部與所述第二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
[0008]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第一導向機構和第二導向機構,所述第二連桿的所述第二端可沿所述第一導向機構滑動,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第二端可沿所述第二導向機構滑動;所述第一勾部與所述第一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所述第二勾部與所述第二連桿的所述第二端相連接。
[0009]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所述彈性件是拉簧或者扭簧。
[0010]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用于對所述第二勾部進行導向的勾部導向機構。
[0011]優選的,在前述的連接組件中,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用于對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進行導向的勾部導向機構。
[0012]—種熱水器,包括內膽和微通道換熱組件,所述微通道換熱組件包括兩個集管和連接兩個集管的多個扁管,所述微通道換熱組件環繞所述內膽的外周,還包括前述的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將所述兩個集管相連接。
[0013]優選的,在前述的熱水器中,所述集管上設有連接機構,所述連接組件的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別與兩集管上的連接機構相連接。
[0014]優選的,在前述的熱水器中,所述連接組件設置在所述內膽的外周。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申請方案中,通過彈性件驅動兩鉸接的連桿朝接近方向轉動,并用連桿驅動兩勾部接近或遠離,當需要連接兩部件時,只要克服彈性件的彈性力使兩連桿朝遠離方向轉動,并用勾部連接兩部件,然后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兩連桿帶動兩連桿朝接近方向轉動,進而實現兩部件之間的快速拉緊,連接簡單快速高效,提高了裝配效率。
[0017]2.本申請方案中,可采用一個勾部固定,一個勾部運動的方式;還可采用兩個勾部同時運動的方式,均能實現快速拉緊。
[0018]3.將本申請的連接組件應用于熱水器中,用于快速連接內膽外的微通道換熱組件,可實現微通道換熱組件的快速安裝,提高了生產效率,并可依靠彈性件實現微通道換熱組件的預緊。
【附圖說明】
[0019]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組件的正視圖。
[0021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組件的俯視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組件的立體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熱水器的微通道換熱組件的結構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微通道換熱組件在內膽上的連接結構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微通道換熱組件在內膽上的連接結構的立體圖。
[0026]圖7是圖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為了避免混淆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并沒有詳細敘述。
[0028]實施方式一
[0029]實施方式一涉及一種連接組件3,具體如圖1-3中所示,其包括第一連桿33、第二連桿32、彈性件34、第一勾部38和第二勾部35;其中第一連桿33的第一端和第二連桿32的第一端鉸接;所述彈性件34作用于所述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并使所述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朝接近的位置轉動,所述的接近是指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之間的夾角由大變小,相反的,遠離是指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之間的夾角由小變大,優選的,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之間的夾角不超過180度。優選的,所述彈性件34可以是拉簧或者是扭簧;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拉簧,拉簧可連接在連桿的中部或者端部;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與第一勾部35之間的相對距離不變,第二勾部35可伴隨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運動,通過相對轉動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可使第一勾部38和第二勾部35接近或者遠離。
[0030]具體的,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與第一勾部35之間的相對距離不變,第二勾部35可伴隨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運動,通過相對轉動第一連桿33和第二連桿32可使第一勾部38和第二勾部35接近或者遠離,當連接組件3被應用于一固定部上時,可以采用下述兩種方式實現,固定部可以是被連接組件3連接的被連接件所要安裝的物體,如墻面、地面等等。
[0031]第一種方式是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位置鉸接于固定部上,第一勾部38可以與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相連接,也可以設置在固定部上,使得第一勾部38與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之間的相對距離不變;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與第二勾部35相連接,此處的相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通過連接件連接,從而第二勾部35可伴隨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運動;在第二連桿32帶動下第二勾部35接近或者遠離第一勾部38。
[0032]第二種方式是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和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均相對于固定部可運動的設置,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與第一勾部38相連接,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與第二勾部35相連接,此處的相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通過連接件連接,從而使得第一勾部35可伴隨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運動,并且第一連桿33的第二端與第一勾部35之間的相對距離維持不變,第二勾部35可伴隨第二連桿32的第二端運動;兩勾部在兩個連桿帶動下同時運動實現接近或者遠離,第二種方式圖中未示出。在實際使用時,對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施加外力以克服彈性件的彈性力,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朝遠離的方向轉動,將兩勾部與外部的被連接件相連接,然后撤去外力,兩連桿在彈性件的彈性力作用下朝接近的方向運動,帶動兩勾部接近,進而實現被連接件之間的拉緊。該連接組件裝配簡單,連接快速,可大幅的提高裝配的速度。
[0033]作為一種較優的實施方式,連接組件3還包括底座31,兩連桿的第二端與底座31相配合。具體有A、B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