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圖6的側視圖。
[0068]實施例11,如附圖9所示,圖9中連通集管5立式、換熱盤管3為平放式,圖9為連通集管5、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位于同一側的六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俯視圖,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內的積水,在表冷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兩根連通集管5上都安裝排水閥來排水,進一步的將這兩根連通集管5用連通總管來連通,在這連通總管上安裝一個排水閥7排水,同一側的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同樣安裝排水閥7排水。
[0069]實施例12,如附圖10所示:圖10中連通集管為立式、換熱盤管為平放式,圖10為連通集管5、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在同一側的八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俯視圖,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內的積水,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三根連通集管5上都安裝排水閥來排水,進一步的將這三根連通集管5用連通總管來連通,在這連通總管上安裝一個排水閥7排水,同一側的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同樣安裝排水閥7排水。
[0070]實施例13,如附圖11所示:圖11中連通集管平放式、換熱盤管平放式,圖11為連通集管5、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在同一側的四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1、2、3不同的是圖6中連通集管平放,為了實現迅速排水,將其中一個換熱盤管9直接接到連通集管5上,而不是圖6中的彎管的安裝方式,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分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連通集管5上安裝排水閥7排水;圖12是圖11的俯視圖;圖13是圖11的側視圖。
[0071]實施例14,如附圖14所示,圖14中連通集管5為平放式、換熱盤管3為平放式,圖14為連通集管5、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在同一側的六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4的六排表冷器不同的是圖14中連通集管平放,為了實現迅速排水,將其中兩個盤管(圖中從供水集管I到回水集管2的第二換熱盤管、第四換熱盤管)直接接到連通集管5上,而不是圖6中的彎管的安裝方式,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在表冷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兩根連通集管5上都安裝排水閥來排水,進一步的將這兩根連通集管5用另一連通管來連通,在這連通管上安裝一個排水閥7排水,同一側的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同樣安裝排水閥7排水。
[0072]實施例15,如附圖15所示,圖15中連通集管5平放式、換熱盤管3平放式,圖15連通集管5、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在同一側的八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5的八排表冷器不同的是圖15中連通集管平放,為了實現迅速排水,將其中三個盤管(圖中從供水集管I到回水集管2的第二換熱盤管、第四換熱盤管、第六換熱盤管)直接接到連通集管5上,而不是圖6中的彎管的安裝方式,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可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三根連通集管5上都安裝排水閥來排水,進一步的將這三根連通集管5用連通總管來連通,在這連通總管上安裝一個排水閥7排水,同一側的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同樣安裝排水閥7排水。
[0073]實施例16,如附圖16所示,圖16中,連通集管5立式、換熱盤管3平放式,圖16為連通集管5位于供水集管I,回水集管2另一側的兩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這種方式在連通集管5上安裝排氣閥8來排氣,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制造時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分別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安裝排水閥7排水;圖17是圖16的接管俯視圖;圖18是圖16的接管側視圖。
[0074]實施例17,如附圖19所示,圖19中連通集管5立式、換熱盤管3平放式,圖19為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的同側和另一側都有連通集管5的四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6、7、8與圖11、12、13的四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不同的是在表冷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的另一側也安裝了兩根連通集管5,并且在這兩根連通集管5上都安裝排氣閥8來排氣,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生產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分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連通集管5上安裝排水閥7排水。
[0075]實施例18,如附圖20所示,圖20中連通集管5立式、換熱盤管3平放式,圖20為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的同側和另一側都有連通集管的六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4與圖9的六個換熱盤管表冷器不同的是在表冷器供水集管和回水集管的另一側安裝了三根連通集管5,并且在這三根連通集管5上分別安裝排氣閥8來排氣,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生產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3積水,分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兩根連通集管5上都設置排水閥7排水,進一步的可以使用連通總管將兩個供水集管5連通,在這個連通總管和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上設置排水閥7來排氣。
[0076]實施例19,如附圖21所示,圖21中連通集管5立式、換熱盤管3平放式,圖21為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的同側和另一側都有連通集管的八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10與圖15的八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不同的是在表冷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的另一側也安裝了四根連通集管5,并且在這四根連通集管5上分別設置排氣閥8來排氣,同樣的表冷器安裝時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一端有自下而上的坡度,或者是在表冷器生產時就有自下而上的坡度,通過這個坡度能順利排空換熱盤管積水,分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兩根連通集管5上都設置排水閥7排水,進一步的可以使用連通總管將兩個連通集管5連通,在這個連通總管和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上設置排水閥7來排水。
[0077]實施例20,如附圖22所示,圖22中連通集管5平放式、換熱盤管3立式,圖22為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位于換熱盤管3底部、并且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的另一側設置有連通集管5的兩個換熱盤管表冷器接管主視圖,和圖16、17、18的兩排表冷器不同的是圖22的連通集管5是平放式、換熱盤管3是立式的,分別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上設置排水閥7排水,這種表冷器在使用時不用考慮前面所述的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自下而上的坡度問題就可以順利排出表冷器積水,但要在位于供回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另一側的連通集管5的最高點設置自動排氣閥8排氣;圖23是圖22的接管俯視圖;圖24是圖22的接管側視圖。
[0078]實施例21,如附圖25所示,圖25中連通集管5平放式、換熱盤管3立式,圖25為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位于表冷器底部、并且在I和2的兩側都有連通集管的四個換熱盤管3表冷器任意一側接管側視圖,和圖6與圖11的四排換熱盤3管表冷器不同的是圖25在供水集管I和回水集管2的另一側也設置有連通集管5,和圖19的四個換熱盤管表冷器不同的是圖25的連通集管5是平放式、換熱盤管3是立式的,分別在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和位于供回水集管I同一側的連通集管5上設置排水閥7排水,這種表冷器在使用時不用考慮沿供水集管1、回水集管2到表冷器對面自下而上的坡度問題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