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空調器及分體式空調器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分體式空調器及分體式空調器組。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分體式空調器分為外機與內機兩部分,在制冷模式時,內機蒸發器會產生冷凝水,這些冷凝水均是通過內機的排水管直接排到室外,沒有得到任何利用。
[0003]現有技術中的缺點:目前分體機空調器的冷凝水處理方案是蒸發器產生的冷凝水直接通過內機排水管排到室外的外墻上,時間長了不僅對建筑物的外觀產生影響,且冷凝水經常會飄到樓下居民家中,影響樓下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冷凝水最后流到地面,對來往的路人造成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分體式空調器及分體式空調器組,以達到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目的。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分體式空調器,分體式空調器包括:室內機,包括冷凝水出水管;室外機,室外機包括冷凝器組件,冷凝水出水管與冷凝器組件的入口連通。
[0006]進一步地,分體式空調還包括集水管單元,集水管單元內設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容納空間,容納空間包括容納空間的入口和容納空間的出口,冷凝水出水管與容納空間的入口連接,冷凝器組件的入口與容納空間的出口連接。
[0007]進一步地,集水管單元沿豎直方向設置,在豎直方向上,容納空間的入口高于容納空間的出口。
[0008]進一步地,容納空間的出口高于冷凝器組件的上表面。
[0009]進一步地,集水管單元內設置有隔水板,隔水板沿集水管單元的徑向設置,并且隔水板的外側面與集水管單元的內壁密封貼合,隔水板的上表面與集水管單元的內壁之間形成容納空間。
[0010]進一步地,集水管單元的下端設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口,冷凝器組件的出口與排水口連通。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空調器組,包括多個上述分體式空調器,多個分體式空調器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
[0012]進一步地,多個分體式空調器包括位于上方的分體式空調器和位于下方的分體式空調器,位于上方的分體式空調器包括上方集水管單元,位于下方的分體式空調器包括下方集水管單元,上方集水管單元的排水口與下方集水管單元的容納空間的入口連接。
[0013]進一步地,分體式空調器組由位于上方的分體式空調、位于中間的分體式空調和位于下方的分體式空調組成,位于上方的分體式空調包括上方集水管單元,位于中間的分體式空調包括中間集水管單元,位于下方的分體式空調包括下方集水管單元,上方集水管單元的排水口與中間集水管單元的容納空間的入口連接,中間集水管單元的排水口與下方集水管單元中容納空間的入口連接。
[0014]進一步地,下方集水管單元的排水口與用戶的排水通道連接。
[0015]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室內機產生的冷凝水通過冷凝水出水管輸送至室外機的冷凝器組件,由于冷凝水的溫度較低,可以有效對冷凝器組件進行降溫,從而達到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空調器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空調器實施例中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空調器組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10、室內機;11、冷凝水出水管;20、室外機;21、冷凝器組件;211、冷凝器入口; 212、冷凝器出口; 22、壓縮機;23、底盤;30、集水管單元;31、隔水板;41、第一連接管;42、第二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空調器,該分體式空調器包括:室內機1和室外機20 ο室內機10包括冷凝水出水管11。室外機20包括冷凝器組件21,冷凝水出水管11與冷凝器組件21的冷凝器入口連通。
[0022]將室內機10產生的冷凝水通過冷凝水出水管11輸送至室外機20的冷凝器組件21,由于冷凝水的溫度較低,通過風冷和水冷的結合可以有效對冷凝器組件21進行降溫,從而達到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目的并且提高了室外機的換熱效率,進而降低了整機功率,提升級能效比,達到節能的目的。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分體式空調還包括集水管單元30,集水管單元30內設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容納空間,該容納空間由設置于集水管單元30內部的隔水板31和集水管單元30的內壁共同圍成。上述隔水板31沿集水管單元30的徑向設置,并且該隔水板31的外側壁與集水管單元30的內壁完全密封貼合。上述容納空間包括容納空間的入口和容納空間的出口,冷凝水出水管11與容納空間的入口連接,冷凝器組件21的冷凝器入口 211通過第一連接管41與容納空間的出口連接。
[0024]其中,集水管單元30是沿豎直方向設置的,上述容納空間開口朝向上方,冷凝水出水管11穿過集水管單元30的管壁并伸入集水管單元30中,冷凝水能夠直接由冷凝水出水管11進入到集水管單元30的容納空間內。
[0025]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保證冷凝水能夠正常流動,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室內機10的冷凝水出口高于容納空間入口,容納空間的入口高于容納空間的出口,容納空間的出口高于設置在冷凝器組件21的上部的冷凝器入口 211。
[0026]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集水管單元30的下端設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口,冷凝器組件21的冷凝器出口 212通過第二連接管42與排水口連通。其中,上述排水口位于隔水板31的下方,即由室內機1流出的冷凝水先進入集水管單元30的容納空間內,再由該容納空間流入到與之相連的室外機20的冷凝器組件21內對冷凝器組件21進行冷卻,冷卻結束后,冷凝水由冷凝器組件21的冷凝器出口 212流出并進入到隔水板31下方的集水管單元30中,最后從集水管單元30的排水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