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的導風機構和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空調器的導風機構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落地式空調器中,通常都采用矩形的出風口,在出風口上普遍設置有橫格柵和縱格柵,通過橫格柵實現上下方向的導風,通過縱格柵來實現左右方向的導風。但是,傳統的導風結構在通過擺動橫格柵和縱格柵導風時,容易出現格柵抖動的現象,噪音較大,且由于格柵擺動角度受限,使送風角度較小,格柵的設計也阻擋了一部分風,減小了風力,影響了送風距離和送風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空調器的導風機構和空調器,在導風時運動平穩,送風距離遠,送風角度大。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空調器的導風機構,所述導風機構安裝在空調器的圓形出風口上,包括環狀的出風內框、套接在所述出風內框外側的內圈、套接在所述內圈外側的外圈、與所述出風內框電連接的第一電機、與所述內圈電連接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出風內框相對于所述內圈旋轉,所述第二電機驅動所述內圈帶動所述出風內框相對于所述外圈旋轉,所述出風內框的旋轉軸線與所述內圈的旋轉軸線正交。
[0005]優選地,所述出風內框的外側壁上對稱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所述內圈上對應于所述出風內框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轉軸孔和第二轉軸孔,所述第一轉軸插入所述第一轉軸孔,所述第二轉軸插入所述第二轉軸孔。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轉軸上設有第一電機軸孔,所述第一電機朝向所述出風內框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軸,所述第一電機軸插入所述第一電機軸孔。
[0007]優選地,所述內圈外側壁上靠近所述第一轉軸孔的位置設有第一電機座,所述第一電機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螺釘柱,所述第一電機上對應于所述第一螺釘柱的位置設有第一螺釘過孔,所述第一螺釘柱與所述第一螺釘過孔適配安裝,將所述第一電機固定在所述內圈的外側壁上。
[0008]優選地,所述外圈上對應于所述內圈的第一轉軸孔和第二轉軸孔的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出風內框的出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窗口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電機座的寬度,所述第二窗口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轉軸的寬度。
[0009]優選地,所述內圈的外側壁上對稱設有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所述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的旋轉軸線與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旋轉軸線正交;所述外圈上對應于所述內圈的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的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三轉軸孔和第四轉軸孔,所述第三轉軸插入所述第三轉軸孔,所述第四轉軸插入所述第四轉軸孔。
[0010]優選地,所述第三轉軸上設有第二電機軸孔,所述第二電機朝向所述內圈的一側設置有第二電機軸,所述第二電機軸插入所述第二電機軸孔。
[0011]優選地,所述外圈外側壁上靠近所述第三轉軸孔的位置設有第二電機座,所述第二電機座包括至少一個第二螺釘柱,所述第二電機上對應于所述第二螺釘柱的位置設有第二螺釘過孔,所述第二螺釘柱與所述第二螺釘過孔適配安裝,將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所述外圈的外側壁上。
[0012]優選地,所述出風內框的外側壁為圓弧面,所述內圈內側壁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出風內框外側壁的彎曲弧度相同;所述內圈的外側壁為圓弧面,所述外圈內側壁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內圈外側壁的彎曲弧度相同。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器,包括機殼,所述機殼上開設有圓形的出風口,所述空調器還包括空調器的導風機構,所述導風機構安裝在空調器的圓形出風口上,包括環狀的出風內框、套接在所述出風內框外側的內圈、套接在所述內圈外側的外圈、與所述出風內框電連接的第一電機、與所述內圈電連接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出風內框相對于所述內圈旋轉,所述第二電機驅動所述內圈帶動所述出風內框相對于所述外圈旋轉,所述出風內框的旋轉軸線與所述內圈的旋轉軸線正交。
[0014]本實用新型通過出風內框旋轉或內圈帶動出風內框一起旋轉,實現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導風,送風角度大,在導風時出風內框運動平穩,有利于減少噪音,且由于采用了圓形出風口和環形出風內框,使送風力度大,送風距離遠,有利于提高送風效果。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裝配示意圖;
[0016]圖2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b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的主視圖;
[0018]圖3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b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的主視圖;
[0020]圖3c為圖3b中內圈的A向剖視圖;
[0021]圖3d為圖3b中內圈的B向剖視圖;
[0022]圖4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外圈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b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外圈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與內圈的裝配示意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與外圈的裝配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8]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裝配示意圖。本實施例提出的空調器的導風機構,安裝在空調器的圓形出風口上(圖1未示出),包括環狀的出風內框100、套接在出風內框100外側的內圈200、套接在內圈200外側的外圈300、與出風內框100電連接的第一電機400、與內圈200電連接的第二電機500。出風內框100與第一電機400的電連接方式可采用導線將第一電機400的驅動控制端連接到出風內框100的受控端(未示出),第一電機400驅動出風內框100相對于內圈200旋轉,內圈200與第二電機500的電連接方式同樣可采用導線將第二電機500的驅動控制端連接到內圈200的受控端(未示出),第二電機500驅動內圈200帶動出風內框100 —起相對于外圈300旋轉旋轉的角度可預先編入空調器的控制程序,或在編入旋轉角度時設置多個選擇控件,由用戶自己選擇旋轉角度的檔位。出風內框100的旋轉軸線與內圈200的旋轉軸線正交,如圖1所示將出風內框100的旋轉軸線與X軸重合,將內圈200的旋轉軸線與Y軸重合,第一電機400驅動出風內框100繞X軸上下旋轉,第二電機500驅動出風內框100繞Y軸左右旋轉。此外,出風內框100的旋轉軸線與內圈200的旋轉軸線也可呈一夾角設置(未示出),能實現出風內框100在不同軸線方向上旋轉即可。本實施例通過出風內框100旋轉或內圈200帶動出風內框100 —起旋轉,實現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導風,送風角度大,在導風時出風內框100運動平穩,有利于減少噪音,且由于采用了圓形出風口和環形出風內框100,使送風力度大,送風距離遠,有利于提高送風效果。
[0031]如圖2a至圖7所示,圖2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的結構示意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的主視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的主視圖;圖3c為圖3b中內圈的A向剖視圖;圖3d為圖3b中內圈的B向剖視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外圈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仙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外圈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第一電機或第二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出風內框與內圈的裝配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器的導風機構的內圈與外圈的裝配示意圖。
[0032]出風內框100的外側壁上對稱設有第一轉軸110和第二轉軸120,內圈200上對應于出風內框100的第一轉軸110和第二轉軸120的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轉軸孔210和第二轉軸孔220,第一轉軸110插入第一轉軸孔210,第二轉軸120插入第二轉軸孔220。如圖6所示,第一電機400驅動出風內框100在X軸方向上下旋轉時,第一轉軸110相對于第一轉軸孔210轉動,第二轉軸120相對于第二轉軸孔220轉動。
[0033]第一電機400與出風內框100之間的電連接方式還可以采用圖5所示的電機軸連接,第一轉軸110上設有第一電機軸孔111,第一電機軸孔111內設有金屬材料的導電片(未不出),該導電片可附著于第一電機軸孔111內壁,也可設置在第一電機軸孔111底部,導電片與出風內框100的受控端相連,第一電機400朝向出風內框100的一側設置有第一電機軸410,第一電機軸410與第一電機400的驅動控制端相連,在裝機時,將第一電機軸410插入第一電機軸孔111,使第一電機400的驅動控制端與出風內框100的受控端接通,實現第一電機400對出風內框100的旋轉驅動。
[0034]為了將第一電機400固定,可在內圈200外側壁上靠近第一轉軸孔210的位置設有第一電機座(未標出),第一電機座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螺釘柱230,第一電機400上對應于第一螺釘柱230的位置設有第一螺釘過孔420,第一螺釘柱230與第一螺釘過孔420適配安裝,將第一電機400固定在內圈200的外側壁上。在裝配時,將內圈200套在出風內框100外,將出風內框100的第一轉軸110插入內圈200的第一轉軸孔210,第二轉軸120插入內圈200的第二轉軸孔220,將第一電機400的第一電機軸410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