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殼體模塊化多級熱管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殼體模塊化多級熱管換熱器,屬于能源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熱管是一種高效的換熱元件,用于氣-氣、氣-液、液-氣、液-液等的換熱具有很強的導熱能力,熱管換熱器是將許多熱管元件構成的管束置于殼體內部,隔板把熱管的加熱段和冷凝段隔開,以形成冷、熱介質的流道。在熱管元件的加熱段或冷凝段上,按照需要加裝翅片以增大傳熱面積。熱管換熱器具有很多優點:傳熱效率高,結構緊湊,重量輕,冷、熱介質被完全分割,阻力小,可以不附加外界動力,可以完全無運動部件,工作安全可靠,維修工作量小等。但現有技術中的熱管換熱器采用的換熱結構單一,傳熱效果不理想,不能很好的達到節能的效果和國家的環保節能標準,現有的多級熱管換熱器中若有單根的熱管需要拆卸和維修時不方便單根取出,因此更換維修工藝繁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熱管換熱器結構單一,傳熱效率不高且單根更換步驟繁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緊湊的多殼體模塊化多級熱管換熱器。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殼體模塊化多級熱管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殼體,所述換熱器殼體內部通過主隔板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中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置有冷源進口和冷源出口,所述下腔室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置有熱源出口和熱源出口 ;所述換熱器殼體內設置有若干熱管,所述主隔板設置有若干錐孔,所述熱管穿過錐孔通過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和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固定連接在主隔板上。
[0005]進一步的,所述上腔室中分別水平間隔設置有若干上隔板,將上腔室分隔成多個上腔通道,在每個上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冷源進口和冷源出口 ;
[0006]所述下腔室中分別水平間隔設置有若干下隔板,將下腔室分隔成多個下腔通道,在每個下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熱源進口和熱源出口。
[0007]進一步的,所述熱管依次穿過上腔室中的上隔板、主隔板和下腔室中的下隔板。
[0008]進一步的,所述上腔室中的冷源進口、冷源出口與下腔室中的熱源進口、熱源出口反向設置。
[0009]進一步的,所述錐孔的錐度為1:100~1:50。
[0010]進一步的,所述熱管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若干翅片。
[0011]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殼體內的熱管采用正三角形叉排方式布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和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焊接在熱管上。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的底面直徑大于熱管外徑與其相鄰兩個翅片高度之和,所述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的底面直徑大于熱管外徑與其相鄰兩個翅片高度之和。
[0014]本實用新型中換熱器殼體由多個隔板分為多個部分,能夠根據不同的工況調整加熱段和冷凝段長度比,保證熱管表面溫度大于酸露點有效避免露點腐蝕,保證換熱器的工作效率,熱管和隔板間通過兩個錐體固定密封件固定,簡單方便,便于單根熱管的拆卸和更換。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錐面固定密封件的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換熱器殼體1、主隔板2、上腔室3、下腔室4、熱管5、上一級隔板6、下一級隔板7、第一冷源進口 8、第一冷源出口 9、第一熱源出口 10、第一熱源進口 11、第二冷源進口 12、第二冷源出口 13、第二熱源出口 14、第二熱源進口 15、翅片16、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17、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18。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9]—種多殼體模塊化多級熱管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殼體1,換熱器殼體I由主隔板2分隔成上腔室3和下腔室4,上腔室中3對應的換熱器殼體I兩側分別設置有冷源進口和冷源出口,下腔室4對應的換熱器殼體I兩側分別設置有熱源出口和熱源出口,上腔室3中的冷源進口和下腔室4中的熱源進口反向設置;換熱器殼體I內設置有若干熱管5,主隔板2上設置有若干錐孔,熱管5穿過錐孔通過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17和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18固定連接在主隔板2上,錐孔的錐度為1:100-1:50,熱管5穿過錐孔固定連接在各個隔板上熱管上,熱管5外側上分別設置有若干翅片16,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17和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18分別焊接在熱管5上,第一錐體固定密封件17的底面直徑大于熱管5外徑與其相鄰兩個翅片16高度之和,第二錐體固定密封件18的底面直徑大于熱管5外徑與其相鄰兩個翅片16高度之和,主隔板2的位置能夠根據不同工況在換熱器殼體內上下進行調整。
[0020]上腔室3中分別水平間隔設置有若干上隔板,將上腔室3分隔成多個上腔通道,在每個上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I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冷源進口和冷源出口 ;下腔室4中分別水平間隔設置有若干下隔板,將下腔室4分隔成多個下腔通道,在每個下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I兩側分別設置有所述熱源進口和熱源出口。所述上隔板根據靠近主隔板的位置依次為上一級隔板、上二級隔板、上三級隔板,依次類推,上η級隔板,所述下隔板根據靠近主隔板2下方的位置依次為下一級隔板,下二級隔板,下三級隔板,下η級隔板;冷源進口和冷源出口分布在上腔室的兩側,上一級隔板和主隔板形成的上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冷源進口和第一冷管出口,上二級隔板和上一級隔板形成的上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冷源進口和第二冷源管出口,上η級隔板和上η-1級隔板形成的上腔通道對應的換熱器殼體兩側分別設有第η冷源進口和第η冷源出口,至換熱器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