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取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
【背景技術】
[0002]家用對流式電暖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發熱件將冷空氣加熱后,通過空氣對流作用將加熱所得的熱空氣散發出來,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0003]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都是在對流式電暖器的前方使用,而現有的對流式電暖器中用于輸出熱空氣的出風口都開設在前殼或上蓋上:
[0004]當將出風口開設在上蓋上時,熱空氣會直接通過上蓋上的出風口向上散發,若熱空氣直接上升會導致使用者不能迅速的感受到對流式電暖器散發的熱量,用戶體驗較差;
[0005]當將出風口直接開設在前殼上時,熱空氣會先聚集在對流式電暖器的頂部后再向前從出風口中逸出,使得熱空氣在逸出時向前的沖力不夠,逸出后迅速轉為向上運動,導致在對流式電暖器的前方稍遠一點的距離就不能感受到對流式電暖器散發的熱量,只能等整個環境的溫度升上來后才會有比較溫暖的感覺。而且,熱空氣聚集在對流式電暖器的頂部,容易導致上蓋過熱,即使通過了相關的溫升測試,其溫度相對于消費者的感官來說還是比較燙,也會影響用戶體驗。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可使熱空氣迅速的從出風口中散發,并在導風板的作用下保持向前的沖擊力,確保位于該電暖器前方一定距離的使用者能快速感受到溫度的上升,有效改善用戶體驗。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發熱組件,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并裸露在所述殼體外部以用于讓加熱后的熱空氣逸出的出風組件;所述殼體包括相對設置的前殼和后殼,以及蓋設在所述前殼和后殼上方的上蓋;所述出風組件包括出風板和導風板,所述出風板設置在所述前殼與所述上蓋之間,所述出風板上開設有供熱空氣逸出的出風口 ;所述導風板傾斜設置在所述出風板與所述上蓋之間,所述導風板的頂部靠近所述前殼所在的平面,所述導風板的底部遠離所述前殼所在的平面。
[0008]所述前殼與所述上蓋之間具有空隙或所述前殼上開設有用于裸露所述出風組件的出風窗口,以供從所述出風組件中逸出的熱空氣向外流動。
[0009]所述導風板的頂部與所述上蓋連接,所述導風板的底部與所述出風板連接;所述出風板分別與所述導風板和所述前殼相連。
[0010]所述出風板上與所述導風板相連的側邊的兩端相對彎曲呈弧形延伸直至和所述出風板上另一相對的側邊相交;且所述導風板底部的形狀與所述出風板相匹配。
[0011]所述導風板與所述上蓋和所述出風板之間無間隙的可拆卸連接。
[0012]所述發熱組件安裝在所述殼體的底部,所述殼體底部開設有多個供冷空氣進入所述殼體內的進風口。
[0013]所述發熱組件包括發熱件和用于支撐所述發熱件的發熱件支架,所述發熱件可拆卸的架設在所述發熱件支架上。
[0014]所述出風板水平設置,且所述出風板上間隔開設有多個出風口。
[0015]所述殼體還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分別與所述前殼和所述后殼垂直連接,所述上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相連;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上開設有用于安裝按鈕和指示燈的窗口。
[0016]所述殼體的底部還設置有與所述上蓋相對的底板,所述發熱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進氣的底板進風口。
[0017]實施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設置與上蓋平行的出風板,可以使產生的熱空氣迅速從出風口中逸出,而不會因為在殼體內大量堆積而減少熱空氣的沖擊力,同時也避免了熱空氣聚集在對流式電暖器的頂部所導致的上蓋過熱;傾斜設置在出風板上方的導風板給從出風口中逸出的熱空氣一個向前的推力,使得熱空氣在其作用下向前向上運動,確保位于該電暖器前方的使用者能迅速感覺到暖意,改善用戶體驗。此外,導風板的兩端采用弧形設計,避免了直角等結構的出現,可以將對熱空氣的阻礙作用降到最低,使得熱空氣在向前運動時保持一定的沖擊力,熱空氣向前流動的距離更遠,使得位于該電暖器前方一定距離的使用者仍能快速感受到溫度的上升,能進一步的改善用戶體驗,確保使用者感到更加舒適快捷。
【附圖說明】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的立體截面圖;
[0020]圖2是圖1中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的拆分圖;
[0021]圖3是圖1中后殼的立體圖;
[0022]圖4是圖1中底板的立體圖;
[0023]圖5是圖1中出風板的立體圖;
[0024]圖6是圖1中導風板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以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包括殼體1、發熱組件2、出風組件3及其他控制組件(圖中未示出)。其中,用于加熱空氣的發熱組件2安裝在殼體I內且位于殼體I底部,出風組件3安裝在殼體I上并裸露在殼體I外部以用于讓加熱后的熱空氣逸出,控制組件根據實際需要容置于殼體I內以用于實現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的各項功能。
[0027]結合圖2,殼體I包括前殼11、后殼12、上蓋13、底板14、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6、第一后蓋17和第二后蓋18。其中,前殼11、后殼12、上蓋13、底板14、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6合圍形成一六面箱體結構以容納發熱組件2、出風組件3及其他控制組件;第一后蓋17和第二后蓋18用于分別包裹在第一側板15、第二側板16與后殼12的連接處,以確保美觀和可靠連接。
[0028]前殼11為方形板狀結構,前殼11與上蓋13之間具有空隙,其高度比后殼12、第一側板15和第二側板16短,以確保出風組件3能裸露在殼體I外。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前殼11上開設用于完全裸露出風組件3的窗口,只要確保逸出的熱空氣能不受阻礙的向靠近使用者的前方移動即可。
[0029]結合圖3,后殼12包括用于與第一側板15和第二側板16可拆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21、用于與底板14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22、用于與上蓋13可拆卸連接的第三連接部123以及后殼板124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21、第二連接部122和第三連接部123分別位于方形后殼板124的四條側邊上,且位于后殼板124的同側以盡可能的增大殼體I內的容積。
[0030]第一連接部121是由圖3中后殼12的左右兩側邊彎折兩次形成的截面為L形的板狀結構,其與后殼板124鄰接的面與后殼板124表面垂直。第二連接部122是后殼12底部的側邊彎折兩次形成的板狀結構,其與后殼板124鄰接的面上開設有多個后殼進風口 125。第三連接部123是由后殼12頂部的側邊彎折兩次形成的截面為L形的板狀結構,其與后殼板124鄰接的面與后殼板124表面垂直。后殼板124的底部也開設有多個后殼進風口 125,用于使外界冷空氣進入殼體I內加熱。
[0031]第一側板15和第二側板16上可以開設用于安裝按鈕、指示燈等供使用者查看或操作的窗口。第一側板15的邊緣彎折形成左側板連接部151,用于與圖中后殼12左側的第一連接部121可拆卸的連接;第一連接部121設置在靠近左側板連接部151的一側,且與左側板連接部151平行抵接,使第一連接部121與第一側板15之間圍成一空間以安裝按鈕、指示燈等控制或顯示組件。第二側板16上也類似對稱設置有右側板連接部161,具體結構與右側板連接部15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32]上蓋13大致為長條形的板狀結構,一般水平設置,其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15和第二側板16的端部可拆卸的對接,其兩長側邊分別與后殼12上的第三連接部123以及出風組件3可拆卸的連接。
[0033]底板14與上蓋13的結構類似,其兩端分別可拆卸的安裝在第一側板15和第二側板16上遠離上蓋13的一端,其兩長側邊分別與前殼11以及后殼12上的第二連接部122可拆卸的連接。底板14上開設有多個底板進風口 141,以進一步增大進氣量,提高加熱效率。
[0034]優選的,為了確保外界空氣能順利通過底板進風口 141進入殼體I內部進行加熱,該具有導風板的對流式電暖器還包括底座4,用于支撐起整個殼體1,使底板14懸空。可以理解的是,底座4并不限于本實施例中的一對相對設置在底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