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設備用水箱及除濕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除濕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濕設備用水箱及具有該除濕設備用水箱的除濕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空氣的濕度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空調器一般都具備除濕功能,可以作為除濕設備使用。在一些特殊的場合除濕顯得尤為必要,比如地下車庫,由于常年濕度比較大,為了防止在車庫內的物品銹化,必須控制車庫內的濕度。參照圖1,圖1為現有的除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其處于除濕設備用水箱抽出后的狀態。該除濕設備包括除濕本體300以及設置于除濕本體300內的除濕設備用水箱100、壓縮機(未示出)和換熱器(未示出)。其中,除濕設備用水箱100包括箱體103,箱體103包括第一側壁105以及與第一側壁105連接的底壁。為了美觀,除濕設備用水箱100的第一側壁105伸出底壁,即第一側壁105與除濕設備用水箱的底部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當用戶將除濕設備用水箱抽出時,由于第一側壁105與除濕設備用水箱的底部存在高低差,只能傾斜抽出的除濕設備用水箱,如圖1所示。
[0003]參照圖2,圖2為圖1中的除濕設備用水箱的結構示意圖。該除濕設備用水箱100包括箱體103、以及把手101。具體地,箱體103還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支撐壁(未示出)以及相對的兩個安裝部104,兩個安裝部104分別設置于兩個支撐壁的上端,兩個安裝部104上分別設置有相對的兩個軸孔106,該軸孔106為通孔;把手101包括把手本體以及兩個轉軸102,兩個轉軸102位于同一軸線上,且分別自把手本體的兩個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裝時,轉軸102對準軸孔106,然后將轉軸102壓入,由于把手101的把手本體具有一定的彈性,當轉軸102壓入后把手本體恢復形變而將把手本體安裝在軸孔106內并伸出軸孔106,即轉軸102的自由端位于支撐壁的外側。另外,箱體100具有儲水腔108以及導槽109,儲水腔108用于儲水,導槽109用于將箱體100自除濕設備中傾斜抽出。由于把手101是自由狀態的,當除濕設備運行時,由于把手沒有限位,很容易在水箱內形成振動,產生異響,弓丨起用戶的不滿,因此,亟需對上述除濕設備用水箱進行改進。
[0004]上述內容僅用于輔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代表承認上述內容是現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濕設備用水箱,旨在解決現有的除濕設備用水箱的把手容易在水箱內形成振動而產生異響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除濕設備用水箱,所述除濕設備用水箱包括箱體以及安裝于所述箱體上、可繞軸旋轉的把手;所述箱體包括相對的兩個支撐壁以及相對的兩個安裝部,所述兩個安裝部分別設置于所述兩個支撐壁的上端,所述兩個安裝部上分別設置有相對的兩個軸孔;所述把手包括兩個轉軸,所述兩個轉軸分別貫穿所述兩個軸孔,所述兩個轉軸的端部分別位于所述兩個支撐壁的外側;
[0007]所述箱體還包括相對的兩個卡扣部以及相對的兩個彈性部,所述兩個卡扣部分別設置于所述兩個支撐壁的上端,且與位于同一支撐壁上的安裝部相間設置,所述兩個彈性部分別設置于所述兩個支撐壁的外側且與所述軸孔相鄰;所述把手還包括兩個限位部,所述兩個限位部分別設置于所述兩個轉軸的端部的側壁上;所述卡扣部用于向下卡住所述把手,且所述彈性部用于擠壓所述限位部而使把手繞軸向上旋轉,進而所述卡扣部與彈性部配合以固定所述把手于所述箱體上。
[0008]優選地,所述彈性部為彈片。
[0009]優選地,所述彈片呈弧形,所述彈片的外弧面朝向所述卡扣部;所述限位部為凸耳,所述凸耳的周緣面與所述彈片的外弧面相互擠壓。
[0010]優選地,所述卡扣部包括彈性壁以及卡鉤,所述彈性壁與所述支撐壁的上端連接,所述卡鉤與所述彈性壁的上端連接,所述卡鉤位于所述支撐壁的內側的上方。
[0011]優選地,所述卡鉤與所述彈性壁的連接處高于所述軸孔,且所述彈性部位于所述軸孔的下方。
[0012]優選地,所述把手還包括把手本體以及頂開機構,所述頂開機構設置在所述把手本體上,所述頂開機構用于頂開所述彈性壁從而推開卡在所述把手本體上的卡鉤。
[0013]優選地,所述頂開機構包括彈性按鈕、分別連接所述彈性按鈕的兩端的兩個連桿,所述兩個連桿的端部用于伸出所述把手本體與所述彈性壁抵觸,所述彈性按鈕的兩端為彈性伸縮設置,用于帶動所述兩個連桿伸出所述把手本體,進而頂開所述彈性壁。
[0014]優選地,所述箱體包括底壁、連接所述底壁的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以及支撐部,所述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相對設置,所述兩個支撐壁并排設置在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之間,所述第一側壁靠近所述卡扣部并伸出所述底壁,所述支撐部設置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上并靠近所述第二側壁,所述支撐部的端部與第一側壁的底部平齊。
[0015]優選地,所述把手本體靠近所述第一側壁的外邊緣到所述轉軸的軸線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側壁的內側到所述軸孔的軸線的距離。
[0016]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除濕設備,所述除濕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除濕設備用水箱。
[0017]本實用新型的除濕設備用水箱及除濕設備通過在箱體上設置卡扣部以及彈性部,相應地,在把手的轉軸上設置限位部,把手關閉時,卡扣部向下扣住把手,且彈性部與限位部相互擠壓而迫使把手繞軸向上旋轉,因此,通過卡扣部施加向下的力,結合彈性部迫使把手向上旋轉的扭矩,進而固定把手于箱體上,克服了除濕設備運行時把手容易在箱體內振動而產生異響的缺陷;另外,把手的轉軸上設置的限位部還可以防止由于轉軸形變而引起的把手脫落的現象。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現有的除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其處于除濕設備用水箱抽出后的狀態;
[0019]圖2為圖1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除濕設備用水箱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把手處于閉合狀態;
[0021]圖4為圖3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其把手處于提起狀態;
[0022]圖5為圖3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把手的受力圖;
[0023]圖6為圖3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圖3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把手的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圖3中除濕設備用水箱的把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除濕設備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處于除濕設備用水箱抽出時的狀態。
[0027]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除濕設備用水箱,參照圖3至圖6,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除濕設備用水箱包括箱體2以及安裝于箱體2上、可繞軸旋轉的把手4。箱體2包括相對的兩個支撐壁20、相對的兩個安裝部22、相對的兩個卡扣部24以及相對的兩個彈性部26,如圖6所示;其中,兩個安裝部22分別設置于兩個支撐壁20的上端,兩個安裝部22上分別設置有相對的兩個軸孔222 ;兩個卡扣部24分別設置于兩個支撐壁20的上端,且與位于同一支撐壁20上的安裝部22沿支撐壁20的上端的長度方向相間設置;兩個彈性部26分別設置于兩個支撐壁20的外側且與軸孔222相鄰。把手4包括把手本體(未標記)、設置在把手本體上的兩個轉軸40、以及兩個限位部42 ;兩個轉軸40分別貫穿兩個軸孔222,且兩個轉軸40的端部分別位于兩個支撐壁20的外側;兩個限位部42分別設置于兩個轉軸40的端部的側壁上。其中,卡扣部24用于向下卡住把手4,且彈性部26用于擠壓限位部42而使把手4繞軸向上旋轉,進而卡扣部24與彈性部26配合以固定把手4于箱體2上。
[0030]該較佳實施例的除濕設備用水箱通過在箱體2上設置卡扣部24以及彈性部26,相應地,在把手4的轉軸40上設置限位部42,把手4關閉時,卡扣部24向下扣住把手4,且彈性部26與限位部42相互擠壓而迫使把手4繞軸向上旋轉,因此,通過卡扣部24施加向下的力,結合彈性部26迫使把手4向上旋轉的扭矩,進而固定把手4于箱體2上,克服了除濕設備運行時把手4容易在箱體2內振動而產生異響的缺陷;另外,把手4的轉軸40上設置的限位部42還可以防止由于轉軸40形變而引起的把手4脫落的現象。
[0031]參照圖6,在一優選實施例中,箱體2還包括底壁(未標示),連接底壁的第一側壁250、第二側壁252、第三側壁254與第四側壁256,以及設置在底壁的外表面的兩個支撐部28。其中,第一側壁250與第二側壁252相對設置,第三側壁254與第四側壁256相對設置,底壁、第一側壁250、第二側壁252、第三側壁254以及第四側壁256圍合形成容置空間,兩個支撐壁20并排設置在第一側壁250與第二側壁252之間并位于容置空間內。底壁上形成有兩條導槽27,導槽27用于將除濕設備用水箱自除濕設備中抽出。容置空間內間隔形成有儲水腔21,儲水腔21用于儲放除濕設備產生的水。第一側壁250靠近卡扣部24并伸出底壁(即第一側壁250的底部伸出底壁),兩個支撐部28靠近第二側壁252并分別設置在兩條導槽27之外,兩個支撐部28的端部與第一側壁250的底部平齊。
[0032]該優選實施例的箱體2的底壁上增設了兩個支撐部28,相較于現有的除濕設備用水箱的第一側壁的底部低于底壁的底部,該除濕設備用水箱抽出除濕設備時,只能傾斜抽出,如圖1所示,而導致除濕設備用水箱內的水溢出,造成不便,本優選實施例的箱體2通過兩個支撐部28的支撐,使支撐部28的端部與第一側壁250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而可以水平抽出箱體2,不會造成箱體2內的水溢出,如圖9所示。
[0033]在一更優選實施例中,支撐部28為支撐柱。該支撐部28也可是支撐墊、座墊等等,只要滿足其端部與第一側壁250的底部平齊,即兩者之間不存在高度差即可,其材質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