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及節能通風空調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各種以水為冷/熱源的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及節能通風空調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及節能通風空調系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般建筑,尤其是既有建筑的門窗由于氣密性和保溫性差,門窗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50 %,同時,為防霧霾對室內空氣的污染,需在外墻上增開各種進排風洞口,增設新風凈化通風系統,因而,造成室內冷熱源的損失和外墻保溫性的下降;建筑能耗進一步提升。而對于地暖系統,一般來說是三分產品七分安裝,但如上所述,門窗能耗過高,外墻預留洞口多、熱損失大,即使地暖系統安裝再好,外墻保溫再不錯,也由于門窗能耗過大,外墻開洞能耗過多,也難以保證供暖溫度,尤其對于空氣源熱栗系統出水溫度只有40°C左右的低溫水來說,盡管集中供暖水溫高,能滿足供暖要求,但由于能耗過大,造成運行成本高,碳排放大。
此外,如何利用輻射供暖地面末端水暖盤管系統,在夏季時走經空氣源熱栗或地源熱栗制冷設備制冷水供冷,并解決供冷時,地面易結露返潮,以及冷氣下沉淤積在地板內,釋放不到空間來,舒適度不佳等問題,一直是困擾地暖界的一大難題。
而現有“保溫模塊輻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風空調系統”專利技術,由于利用傳統保溫模塊溝槽內的地暖管線外壁與溝槽內壁之間的縫隙作為除濕散熱風道等技術手段,起不到通氣除濕散熱的作用,因此,上述難題仍未得到解決。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通過在專利號為ZL201320468480.5的“預制組合式保溫模塊輻射供暖供冷空調地面”和專利號為ZL201420434694.5的“保溫模塊輻射供暖供冷地面及通風空調系統”等已有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提供一種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及節能通風空調系統。
[0004]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是:
[0005]本發明實例一,包括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通風空調系統9及保溫通風窗10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地暖管線2與分集水器2'、除濕散熱送風管3、除濕散熱風道4、除濕散熱集風管3'、空調地送風管5、防潮導熱層6、抗裂水泥砂漿填充層7、粘結層7'及地面飾面板8構成;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由標準直槽板IZ和兩端彎槽板IWl和1W2拼裝而成;所述標準直槽板IZ由通風保溫模塊1-1和導熱層1-11'組成;
所述通風空調系統9,由熱回收送風系統9A、地面除濕通風空調系統9B及排風管道系統10-13構成。
[0006]本發明實例二,包括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通風空調系統9及保溫通風窗10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可發性聚乙烯墊層1D、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地暖管線2與分集水器2'、除濕散熱送風管3、除濕散熱風道4、除濕散熱集風管3'、空調地送風管5、防潮導熱層6及木地板8'構成;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由標準直槽板IZ和兩端彎槽板IWl和1W2拼裝而成;所述標準直槽板IZ由通風保溫模塊1-1和導熱層1-11'組成;
所述通風空調系統9,由送風系統9S及地面除濕通風空調系統9B構成。
[0007]所述保溫通風窗10,自室內向室外依次由通風內窗10-1、吸熱反光遮陽簾1(V及中空玻璃外窗10-2組成。
[0008]所述送風系統9S,由新風進風管道10-11、電動進回風口 10-JH、送風管9S1、送風三通9A2、空氣凈化器9A3、送風管9S2、靜音風機9A4和送風口 9A5,構成.;
所述新風進風管道10-11由進風罩10-114、電動風閥10-113、空氣凈化器115和三通管10-116組成。
[0009]所述地面除濕通風空調系統9B,由回排風口 9B1、回風立管9B5、回風立管三通9B51、地送風回風管9B52、除濕散熱回風管9B53、除濕散熱送風管3、除濕散熱風道4、除濕散熱集風管:V、除濕散熱集風立管3"、排風熱回收管道系統9P、空調地送風管5、地送風立管51、送風三通9A2、空氣凈化器9A3、送風管9S2、靜音風機9A4及送風口 9A5,構成;
所述排風熱回收管道系統9P,由電動排風口 9P1、除濕排風三通9P2、排風機9P3及排風管道9P4及排風罩9P5組成。
[0010]本發明實例三,包括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通風空調系統9及太陽能保溫通風窗1T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供暖供冷地面,自下往上依次由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地暖管線2、分集水器2'、除濕散熱送風管3、除濕散熱風道4、除濕散熱集風管3'、空調地送風管5、石墨導熱填充漿7A、防潮導熱層6、基層板7-1、環氧樹脂膠粘結層7-1A及地面飾面板8構成;
所述通風保溫模塊本體1,由標準直槽板IZ和兩端彎槽板IWl和1W2拼裝而成;所述標準直槽板IZ由通風保溫模塊1-1和導熱層1-11'組成;
所述通風空調系統9,由熱回收送排風系統9A及地面除濕通風空調系統9B構成。
[0011]所述太陽能保溫通風窗10T,自室內向室外依次由通風內窗10-1、吸熱反光遮陽簾1(V、中空玻璃外窗10-2及夾角型太陽能電池組件10-3組成;
所述通風內窗10-1的上方分別設有安裝新風進風管道10-11和排風軟管10-13P2的預留洞口 10-11'和排風軟管10-13P2';
所述中空玻璃外窗10-2的上方設有安裝進風管道10-112和排風軟管10-13P2的預留洞口 10-112'和排風軟管10-13P2”。
[0012]所述熱回收送排風系統9A,由新風進風管道10-11、電動進回風口 10-11A、送風管10-11B、熱交換回收器9A 1、送風三通9A 2、空氣凈化器9A3、靜音風機9A4、送風口 9A5'和9A 6及排風管道系統10-13構成;
所述新風進風管道10-11由進風罩10-114、進風管道10-112、電動風閥10-113、空氣凈化器115和三通管10-116組成;
所述排風管道系統10-13,由電動排風口 10-13P、除濕排風三通10-13P3、排風機10-13PJ、排風軟管10-13P2及排風罩10-13P1組成。
[0013]所述地面除濕通風空調系統9B,由回排風口 9B1、回風立管9B5、除濕散熱送風管
3、除濕散熱風道4、除濕散熱集風管3'、除濕散熱集風立管3"或熱熱交換排風管9A 12、熱交換回收器9A 1、排氣管道10-12或排風管道系統10-13、空調地送風管5、地送風立管51、送風三通9A2、空氣凈化器9A3、靜音風機9A4、除濕機9A5或送風口 9A5,及送風口 9A 6構成。
[0014]所述熱交換回收器9A 1,由熱交換進風套管9A 11、置于套管內的熱交換排風管9A 12和套管外壁絕熱保溫管9A 13構成,所述熱交換排風管9A 12上下兩端穿過熱交換進風套管9A 11上下端三通管口 9A 14和9A 15,分別與排氣管道10-12和除濕散熱集風立管3"相接,或分別與除濕排風三通10-13P3和除濕散熱集風管3'相連通;上下兩側端分別預設有與送風管和送風三通9A2相接的接口 9A 16和9A W ;
所述熱交換進風套管9A 11采用Φ IlOmm?Φ200mm塑料圓管或金屬圓管組裝而成。
[0015]所述除濕散熱風道4,包括在通風溝槽1-12上鑲嵌U型導熱鋁板條1-11"或附有鋁箔或鋁板或環保型柔性石墨卷材超導材料1-1P,或涂覆一層防水涂料保護層1-12'。
[0016]所述通風保溫模塊1-1上設置有4?7道溝槽,其中,3?4道溝槽1_11的間距為200mm或150mm,用于敷設地暖管線2,另外I?3道為通風溝槽1_12,分別設置在兩個溝槽ι-ll之間,作為除濕散熱風道4之用;優選如圖11和圖12所示的間距為150mm、4道溝槽1-11和I?2道通風溝槽1-12的通風保溫模塊。
[0017]所述兩端彎槽板IWl和1W2為左右兩端一對,所述彎槽板IWl的溝槽由4?7道溝槽1-11和1-12,以及與兩溝槽1-11切向相交聯通的弧形彎槽1-111和半弧形彎槽1-112構成;所述半弧形彎槽1-112是所述弧形彎槽1-111的二分之一;所述弧形彎槽1-111和半弧形彎槽1-112距左端板邊5?20mm。
[0018]所述彎槽板1W12溝槽由4?7道溝槽1_11和1_12,與兩溝槽1_11切向相交聯通的弧形彎槽1-111和半弧形彎槽1-112,以及一道距右端邊5?20mm的縱向直槽1-11Z構成;所述半弧形彎槽1-112是所述弧形彎槽1-111的二分之一。
[0019]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的保溫通風窗10或太陽能保溫通風窗1T不僅很好地提升窗戶的K值及隔音效果,而且利用設在雙層保溫通風窗中的吸熱反光遮陽簾10',冬季時吸收太陽光熱,加強窗戶保溫供暖,夏季遮陽反射太陽光、隔熱降溫的作用,大幅降低了窗戶的熱損失,并將通風系統進排風口設在保溫通風窗上,避免在墻上開設通風孔造成熱損失及絕熱性下降的同時,還可將途經通風保溫空腔1C的排風管中的余熱或余冷,與通風保溫空腔1C中的冷/熱空氣進行冷熱交換而得到進一步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