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熱管、導熱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導熱管、導熱管的制造方法以及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在JP特開2000-121270號公報中披露了一種用于換熱器等的銅制的導熱管。這種導熱管是通過將形成有多個槽(包含連續槽以及不連續槽)的銅板以使槽朝向內側的方式彎曲成筒狀,使兩端部相抵接并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的。
【發明內容】
[0003]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4]但是,由于焊接在JP特開2000-121270號公報中披露的導熱管的銅板的兩端部,所以該焊接部分容易被腐蝕,在因腐蝕導致產生孔的情況下,有流體泄漏的危險。
[0005]本發明是考慮到上述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熱性良好且長期地防止流體泄漏的導熱管、導熱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該導熱管的換熱器。
[0006]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07]本發明的第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是一種在管內表面具有第一凹凸部的導熱管,該導熱管是將形成有所述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屬板卷成筒狀且將卷繞重疊的部分接合而形成的。
[0008]就第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而言,由于在管內表面上具有第一凹凸部,例如與管內表面為平坦狀的情況相比,管內表面的表面積較大,所以從流體向導熱管以及從導熱管向流體的熱傳導效率提高,即,導熱性良好。
[0009]在此,由于上述導熱管是將預先形成有第一凹凸部的金屬板卷成筒狀而形成的,所以與例如通過在擠出方法形成的金屬管的內表面上后來再加工槽(凹凸部)的情況相比,不限制第一凹凸部的形狀和/或圖案,即,第一凹凸部的設計自由度較高。因此,就上述導熱管而言,通過調整金屬板上形成的第一凹凸部的形狀和/或圖案,能夠更加提高流體與導熱管之間的熱傳導效率。
[0010]另外,就上述導熱管而言,由于將金屬板卷成筒狀且將卷繞重疊的部分接合,與例如彎曲金屬板來接合(焊接)兩端部之間的情況相比,能夠增長從管內側到管外側的接合部分的長度,所以即使在接合部分的腐蝕較快的情況下,也能夠延長接合部分從管外側被腐蝕到達管內側(或者從管外側腐蝕到達管內側)的時間。即,若采用上述導熱管,能夠長期地防止流體泄漏。
[0011]本發明的第二技術方案的導熱管,在第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中,在卷成筒狀的所述金屬板的外表面,在卷繞方向內側的端部與卷繞方向外側的端部之間形成有外側臺階面,所述卷繞方向外側的端部與所述外側臺階面相抵接并被接合。
[0012]就第二技術方案的導熱管而言,由于卷繞方向外側的端部與卷成筒狀的金屬板的外側臺階面相抵接并被接合,所以從管內側到管外側的接合部分的長度更長。
[0013]本發明的第三技術方案的導熱,在第一技術方案或者第二技術方案的導熱管中,在卷成筒狀的所述金屬板的內表面,在卷繞方向內側的端部與卷繞方向外側的端部之間形成有內側臺階面,所述卷繞方向內側的端部與所述內側臺階面相抵接并被接合。
[0014]就第三技術方案的導熱管而言,由于卷繞方向內側的端部與卷成筒狀的金屬板的內側臺階面相抵接并被接合,從管內側到管外側的接合部分的長度更長。
[0015]本發明的第四技術方案的導熱管,在第一技術方案?第三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中,在卷成筒狀的所述金屬板的卷繞重疊的部分的內表面形成有形狀與所述第一凹凸部的形狀不同的第二凹凸部。
[0016]就第四技術方案的導熱管而言,由于在卷成筒狀的金屬板的卷繞重疊的部分的內表面形成有第二凹凸部,與例如上述內表面為平坦狀的情況相比,接合面積增加,所以從管內側到管外側的接合部分的長度更長,且,卷繞重疊的部分的接合強度提高。
[0017]本發明的第五技術方案的導熱管,在第一技術方案?第四技術方案中的任一種形態的導熱管中,所述金屬板由鋁構成。
[0018]就第五技術方案的導熱管而言,由于由鋁構成金屬板,所以能夠既確保熱傳導率,又減輕重量且降低成本。
[0019]本發明的第六技術方案的導熱管的制造方法是一種在管內表面具有凹凸部的導熱管的制造方法,在金屬板上形成所述凹凸部,以使所述凹凸部朝向內側的方式將所述金屬板卷成筒狀,將卷成筒狀的所述金屬板的卷繞重疊的部分接合。
[0020]就第六技術方案的導熱管的制造方法而言,首先,在金屬板上形成所述凹凸部。接著,以使凹凸部朝向內側的方式將金屬板卷成筒狀。然后,將卷成筒狀的金屬板的卷繞重疊的部分接合,形成在管內表面具有凹凸部的導熱管。以這種方式形成的導熱管起到與第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同樣的作用效果。即,通過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導熱管的導熱性良好且能夠長期地防止流體泄漏。
[0021]本發明的第七技術方案的換熱器具有:第一技術方案?第五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金屬制的散熱片,形成為板狀,形成有貫通板厚方向的貫通孔,在所述貫通孔中插入有所述導熱管,并且所述導熱管的外周面與所述貫通孔的孔壁被接合。
[0022]就第七技術方案的換熱器而言,由于第一技術方案?第五技術方案中任一技術方案的導熱管的外周表面與形成于散熱片的貫通孔的孔壁接合,所以從導熱管向散熱片以及從散熱片向導熱管的熱傳導效率提高。
[0023]發明的效果
[0024]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發明的導熱管的導熱性良好且能夠長期地防止流體泄漏。
【附圖說明】
[0025]圖1A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垂直于軸向方向的剖視圖。
[0026]圖1B是用圖1A所示的導熱管的箭頭B指出的部分的細節放大圖。
[0027]圖2是圖1A所示的導熱管的管內表面的展開圖,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體圖。
[0028]圖3放大示出圖2所示的導熱管的沿著3X-3X線的截面。
[0029]圖4是使用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換熱器的主視圖,以截面示出散熱片的局部。
[0030]圖5是成形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成形裝置的概略立體圖。
[0031]圖6是圖5的成形裝置的俯視圖。
[0032]圖7是用于成形圖1A的導熱管的金屬板的沿著與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視圖,在金屬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凸部。
[0033]圖8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第一變形例的管內表面的展開圖,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體圖。
[0034]圖9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第二變形例的管內表面的展開圖,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體圖。
[0035]圖10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第三變形例的管內表面的展開圖,并示出了放大局部的立體圖。
[0036]圖11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沿著軸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37]圖12是第三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沿著軸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38]圖13是第四實施方式的導熱管的沿著垂直與軸向方向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39]圖14是用于成形圖13的導熱管的金屬板的沿著與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視圖,在金屬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
[0040]圖15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換熱器的散熱片的變形例的一部分的截面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參照【附圖說明】作為本發明的導熱管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10以及作為本發明的導熱管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熱管10的制造方法。
[0042]如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導熱管10在安裝于空調設備中的換熱器50上使用。該換熱器50用于對空調設備的熱交換部中使用的流體進行熱交換。此外,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結構,換熱器50可以安裝于冰箱等中用于冷卻冰箱的冷卻部中使用的冷媒(流體的一個例子),也可以安裝于汽車中用于冷卻發動機冷卻裝置的冷卻水(流體的一個例子)。即,本實施方式的換熱器50只要是用于對流體進行熱交換的用途即可,能夠應用于任意的設備。
[0043]本實施方式的換熱器50具有導熱管10和散熱片52。散熱片52是將金屬材料(例如鋁)形成為板狀而成的(所謂的金屬板),形成有貫通板厚方向的貫通孔54。導熱管10插入該貫通孔54,并且作為導熱管10的外周表面的管外表面1A與孔壁54A接合。通過這種接合,高效率地從導熱管10向散熱片52傳導熱,以及高效率地從散熱片52向導熱管10傳導熱。此外,換熱器50是本發明的換熱器的一個實施方式。
[0044]以下,針對換熱器50詳細地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在換熱器50中,多支導熱管10相互平行排列,相鄰的導熱管10的端部之間由U字狀的管接頭56連結。另外,各導熱管10分別插入隔開間隔排列的多片散熱片52的各貫通孔54,并且各管外表面1A分別與各孔壁54A接入口 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