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除濕機,特別地,涉及一種具有壓縮器、冷凝器、膨脹結構及蒸發器的除濕機。
【背景技術】
[0002]一般來說,除濕機是用于對室內的濕空氣進行除濕的裝置。
[0003]除濕機使室內空氣通過由流動有制冷劑的冷凝器及蒸發器所構成的熱交換器以降低濕度,然后將除濕后的該空氣再排出到室內,從而降低室內的濕度。
[0004]從除濕機排出的空氣是在通過冷凝器的過程中溫度提升的空氣,當從除濕機排出熱空氣時,用戶可能會因熱氣而感到不舒服。
【發明內容】
[0005]現有技術中的除濕機為具備冷風功能而采用的流路結構復雜,空氣在通過蒸發器后經由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排出,因此,蒸發器中的流動阻力的增加導致送風能力較低。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通過簡單結構使除濕機排出冷氣的除濕機。
[0007]本發明的除濕機包括:本體;壓縮器,其設置于所述本體內,用于壓縮制冷劑;多個熱交換器,其設置于所述本體內,用于使在所述壓縮器中壓縮的制冷劑冷凝或者使冷凝的制冷劑蒸發;第一風扇,其用于將與特定制冷劑進行了熱交換的空氣向所述本體的外部排出,該特定制冷劑是與在所述多個熱交換器中蒸發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后冷凝的制冷劑;模式變更部,其用于將運轉模式變更為制冷模式或除濕模式;第二風扇,其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將與所述多個熱交換器中蒸發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空氣向所述本體的外部排出。
[0008]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除濕機包括:蒸發器,其用于蒸發制冷劑;冷凝器,其在空氣流動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蒸發器的后方;壓縮器,其與所述蒸發器及冷凝器連接,用于壓縮在所述蒸發器中蒸發的制冷劑并排出到所述冷凝器;四通閥,其分別與所述冷凝器及蒸發器連接;熱交換器,其與所述四通閥連接;膨脹機構,其與所述熱交換器及四通閥連接;控制部,其用于將所述四通閥控制為除濕模式,以使從所述冷凝器流動的制冷劑引導至所述熱交換器的同時,從所述膨脹機構流動的制冷劑引導至所述蒸發器,或是將所述四通閥控制為制冷模式,以使從所述冷凝器流動的制冷劑引導至所述膨脹機構的同時,從所述熱交換器流動的制冷劑引導至所述蒸發器。
[0009]所述四通閥可經由冷凝器出口流路與所述冷凝器連接,可經由四通閥-熱交換器連接流路與所述熱交換器連接,可經由膨脹機構-熱交換器連接流路與所述膨脹機構連接,可經由蒸發器入口流路與所述蒸發器連接。
[0010]本發明的除濕機還可包括:第一風扇,其用于吹送空氣以使該空氣通過所述蒸發器后通過冷凝器;第二風扇,其用于吹送空氣以使該空氣通過所述熱交換器。
[0011]本發明的除濕機還可包括:輸入部,其用于輸入制冷運轉,當所述輸入部中輸入制冷運轉時,所述控制部可將所述四通閥控制為制冷模式。
[0012]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除濕機,其包括:蒸發器,其用于蒸發制冷劑;冷凝器,其在空氣流動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蒸發器的后方;壓縮器,其與所述蒸發器及冷凝器連接,用于壓縮在所述蒸發器中蒸發的制冷劑并排出到所述冷凝器;第一膨脹機構,其與所述冷凝器連接并可調節開度;熱交換器,其與所述第一膨脹機構連接;第二膨脹機構,其與所述熱交換器及蒸發器連接并可調節開度;控制部,其用于控制為除濕模式,以使所述第一膨脹機構被完全開放并使第二膨脹機構被開度調節為設定開度范圍,或是控制為制冷模式,以使所述第一膨脹機構被開度調節為設定開度范圍并使第二膨脹機構被完全開放。
[0013]所述熱交換器可經由熱交換器入口流路與所述第一膨脹機構連接,可經由熱交換器出口流路與所述第二膨脹機構連接。
[0014]本發明的除濕機還可包括:輸入部,其用于輸入制冷運轉,當所述輸入部中輸入制冷運轉時,所述控制部可將所述第一膨脹機構開度調節為設定開度范圍并將所述第二膨脹機構完全開放。
[0015]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除濕機,其包括:本體,其形成有空氣吸入口,并形成有第一空氣排出口和第二空氣排出口 ;蒸發器,其用于蒸發制冷劑;冷凝器,其在空氣流動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蒸發器的后方;壓縮器,其與所述蒸發器及冷凝器連接,用于壓縮在所述蒸發器中蒸發的制冷劑并排出到所述冷凝器;膨脹機構,其與所述冷凝器及蒸發器連接;第一風扇,其用于將空氣吸入到所述空氣吸入口,并使該空氣依次通過所述蒸發器和冷凝器后排出到所述第一空氣排出口 ;可變流路壁,其被配置為可直線移動到所述冷凝器和蒸發器之間;移動機構,其用于移動所述可變流路壁;第二風扇,其用于將引導至所述可變流路壁中面對蒸發器的面的空氣排出到第二空氣排出口。
[0016]所述移動機構可包括:齒條,其形成于所述可變流路壁;小齒輪,其與所述齒條嚙合;驅動源,其用于旋轉所述小齒輪。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在除濕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18]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19]圖3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的控制框圖;
[0020]圖4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二實施例在除濕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21]圖5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二實施例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22]圖6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二實施例的控制框圖;
[0023]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三實施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24]圖8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三實施例在除濕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25]圖9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三實施例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
[0026]圖10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第三實施例的控制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8]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在除濕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劑流動的構成圖,圖3是本發明的除濕機的第一實施例的控制框圖。
[0029]本實施例的除濕機可形成有空氣吸入口 1、2及第一空氣排出口 4、第二空氣排出口 6。除濕機包括壓縮器10、冷凝器14、模式熱交換器16、膨脹機構20、蒸發器24、四通閥22及控制部30。
[0030]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用于將運轉模式變更為制冷模式或除濕模式的模式變更部是四通閥22。并且,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多個熱交換器包括冷凝器14、蒸發器24及模式熱交換器16。
[0031 ] 除濕機可包括第一空氣流路Pl,其使空氣依次通過蒸發器24和冷凝器14后,通過第一空氣排出口 4排出。此外,除濕機可包括第二空氣流路P2,其使空氣通過模式熱交換器16后,通過第二空氣排出口 6排出。
[0032]第一空氣流路Pl和第二空氣流路P2可共用一個空氣吸入口,也可具有各自另外的獨立的空氣吸入口。
[0033]除濕機可從第一空氣吸入口 I至第一空氣排出口 4構成第一空氣流路Pl,可從第二空氣吸入口 2至第二空氣排出口 6構成第二空氣流路P2。
[0034]除濕機可包括形成有空氣吸入口 1、2、第一空氣排出口 4和第二空氣排出口 6的本體7。本體7可以是形成除濕機的外觀的殼體。本體7內設有壓縮器10、冷凝器14、模式熱交換器16、膨脹機構20、蒸發器24。本體7中可設置有用于分隔第一空氣流路Pl和第二空氣流路P2的分隔壁8。本體7中可配置有位于第一空氣流路Pl用于接收從蒸發器24掉落的冷凝水的排水盤,以及用于盛放排水盤的冷凝水的提桶(bucket)。
[0035]壓縮器10可與蒸發器24及冷凝器14連接,以壓縮在蒸發器24中蒸發的制冷劑排出到冷凝器14。壓縮器10可壓縮通過蒸發器24時蒸發的制冷劑。壓縮器10可經由壓縮器吸入流路11與蒸發器24連接。壓縮器10可經由壓縮器排出流路12與冷凝器14連接。在蒸發器24中蒸發的制冷劑可通過壓縮器排出流路12吸入到壓縮器10,在壓縮器10中壓縮的制冷劑可通過壓縮器排出流路12流動到冷凝器14,流動到冷凝器14的制冷劑可在通過冷凝器14的過程中被冷凝。
[0036]冷凝器14可在制冷劑流動方向上位于壓縮器10的后方,以使在壓縮器10中壓縮的制冷劑與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凝。
[0037]冷凝器14可與四通閥22連接。冷凝器14可經由冷凝器出口流路15與四通閥22連接,在冷凝器14中冷凝的制冷劑可通過冷凝器出口流路15流入到四通閥22。
[0038]冷凝器14可位于第一空氣流路Pl,并可使通過第一空氣流路Pl的空氣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冷凝器14可與蒸發器24—同配置于第一空氣流路P1。冷凝器14可在空氣流動方向上配置于蒸發器24的后方。冷凝器14及蒸發器24可在第一空氣流路Pl上沿空氣流動方向依次配置。空氣可首先與蒸發器24進行熱交換后,再與冷凝器14進行熱交換。
[0039]模式熱交換器16可與四通閥22連接。模式熱交換器16可經由四通閥-模式熱交換器連接流路17與四通閥22連接。從冷凝器14流動到四通閥22的制冷劑可通過四通閥-模式熱交換器連接流路17流入到模式熱交換器16。相反地,通過了模式熱交換器16的制冷劑可通過四通閥-模式熱交換器連接流路17流入到四通閥22。
[0040]模式熱交換器16可與膨脹機構20連接。模式熱交換器16可經由膨脹機構-模式熱交換器連接流路18與膨脹機構20連接。
[0041]與冷凝器14及蒸發器24不同地,模式熱交換器16可配置于第二空氣流路P2,而不是配置于第一空氣流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