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
風路切換框73的第一開口 731與第一通道2171、第二開口 732與第二通道2172接通,第三開口 733將第一、第二通道2171、2172連通;
在微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72與第二開口嵌合,圓弧形風門板72的下端與第二通道2172的下端有間隙;在全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與第三開口 733嵌合。
[0025]如圖2、圖3、圖4所示的狀態,即微新空氣狀態。在微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72與第一開口嵌合,圓弧形風門板72的下端與第一開口的下端有間隙;
在圖2、圖3、圖4所示的微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72順時針轉動90度,圓弧形風門板72與第三開口嵌合;為全新空氣狀態。
[0026]所述送風裝置4包括第一蝸殼51、第一蝸板52、第一離心風輪53、第二蝸殼61、第二蝸板62、第二離心風輪63和電機9;
所述電機83為雙軸伸電機;
如圖9、圖10所不,所述第一蝸殼51上有第一下半出風管511與第一蝸殼51相通,第一蝸殼61上有第二下半出風管611;
所述第二蝸殼61有第二上半出風管612與第二蝸殼62相通,第二蝸殼61上有第一上半出風管512;第一上半出風管512和第二上半出風管612通過導風道614連接接通;
所述排風切換裝置8設置在第二蝸殼62出風口與第二上半出風管612相交處,排風切換裝置8與第二上半出風管612和導風道614配合;
第一蝸板53與第一蝸殼51扣合,第二蝸板63與第二蝸殼61扣合,第一、第二蝸板53、63貼合,第一離心風輪53設置在第一蝸殼51內,電機9設置在第一蝸殼51內,一軸伸與第一離心風輪53固定連接、另一軸伸穿過第一蝸板53和第二蝸板63伸入第二蝸殼61內并與第二離心風輪63固定連接。
[0027]所述排風切換裝置8包括排風切換板81和步進電機(圖中未示出);
所述排風切換板81與設置在第二蝸殼61出風口與第二上半出風管612相交處樞接,第一狀態,即微新空氣狀態,排風切換板81封閉第二上半風管612的出風端;第二狀態,即全新空氣狀態,排風切換板82封閉導風道614。
[0028]本發明在工作時,第一種工作狀態,即微新空氣狀態下。如圖2、圖4所示,室外經室外空氣接口 211、室外空氣過濾腔213、室外空氣導氣腔218、熱交換器裝置3的第一通道進入第二出風通道2172內,然后圓弧形風門板72與第一開口下端的間隙,進入第一風機5排到室內;風路切換裝置7關閉第二風機6的出風口;
與此同時,如圖2、圖3所示,室內空氣經室內空氣接口 212、室內空氣過濾腔214、室內空氣導氣腔219、熱交換器裝置3的第二通道進入第一出風通道2171內;然后進入第二風機6經導風道614、第一風機5的出風口排到室內;
第一種工作狀態下,此時室外進入的風量減小,但室內進入的風量大大增大,不僅可以風干熱交換器產生的結露水,確保安全,并且確保室內仍然有新風新鮮氧氣的加入和室內處于正壓,而且加大了內循環凈化的空氣量。
[0029]第二種工作狀態,即全新空氣狀態下。如圖2、圖5所示,在圖2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72順時針轉動90度,圓弧形風門板72與第三開口 733嵌合;風路切換裝置7關閉導風道614;
室外經室外空氣接口 211、室外空氣過濾腔213、室外空氣導氣腔218、熱交換器裝置3的第一通道進入第二出風通道2172內,進入第一風機5排到室內; 室內空氣經室內空氣接口 212、室內空氣過濾腔214、室內空氣導氣腔219、熱交換器裝置3的第二通道進入第一出風通道2171內;然后進入第二風機6排到室外。
[0030]微新空氣狀態和全新空氣狀態轉換時,風路切換裝置7和排風切換裝置8聯動。
[003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包括外殼、空氣過濾裝置、熱交換器裝置和送風裝置,空氣過濾裝置上有室外空氣進氣部和室內空氣進氣部;熱交換器裝置熱交換器裝置上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室外空氣進氣部和室內空氣進氣部分別與第一、第二通道連通;熱交換器裝置與送風裝置配合;空氣過濾裝置、熱交換器裝置和排出裝置在入風凈化構件內依次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包括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 還包括一風路切換裝置和排風切換裝置, 所述風路切換裝置設置在第一通道的出風端; 排風切換裝置設置在送風裝置的出風管內;送風裝置的第一、第二風機的出風管連通;風路切換裝置與第一通道相對,排風切換裝置將第二風機的出風管的出風端封閉,第二風機與第一風機的出風管連通;為第一種工作狀態、微新空氣狀態; 在微新空氣狀態下,切換裝置翻轉,將第一通道與第一風機連通,第二通道與第二風機連通;排風切換裝置將第一、第二風機連通處封閉,第二風機出風管導通;為第二種工作狀態,全新空氣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過濾裝置包括一入風凈化構件和空氣凈化裝置, 所述入風凈化構件的進風端的進風端板上有室外空氣接口、室內空氣接口、室外空氣過濾腔、室內空氣過濾腔和換熱安裝位, 所述熱交換器裝置設置在換熱安裝位上,室外空氣過濾腔與熱交換器裝置的第一通道連通,第一通道與第二出風通道連通;所述風路切換裝置在設置在第二出風通道內; 室內空氣過濾腔與熱交換器裝置的第二通道連通,第二通道與第一出風通道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路切換裝置包括一步進電機、圓弧形風門板和風路切換框體; 所述風路切換框包括第一開口、第二開口、第三開口和電機安裝位,第一、第二開口在同一個平面內; 圓弧形風門板的兩端設置有扇形架板,架板上有軸孔; 風路切換框的第一開口與第一通道、第二開口與第二通道接通,第三開口將第一、第二通道連通; 步進電機設置在電機安裝位內,架板與風路切換框樞接,步進電機與驅動架板轉動;在微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與第二開口嵌合,圓弧形風門板的下端與第二通道的下端有間隙;在全新空氣狀態下,圓弧形風門板與第三開口嵌合。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包括第一蝸殼、第一蝸板、第一離心風輪、第二蝸殼、第二蝸板、第二離心風輪和電機; 所述電機為雙軸伸電機; 所述第一蝸殼上有第一下半出風管與第一蝸殼相通,第一蝸殼上有第二下半出風管;所述第二蝸殼有第二上半出風管與第二蝸殼相通,第二蝸殼上有第一上半出風管;第一上半出風管和第二上半出風管通過導風道連接; 所述排風切換裝置設置在第二蝸殼出風口與第二上半出風管相交處,并與第二上半出風管和導風道配合; 第一蝸板與第一蝸殼扣合,第二蝸板與第二蝸殼扣合,第一、第二蝸板貼合,第一離心風輪設置在第一蝸殼內,電機設置在第一蝸殼內,一軸伸與第一離心風輪固定連接、另一軸伸穿過第一蝸板和第二蝸板伸入第二蝸殼內并與第二離心風輪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切換裝置包括排風切換板和步進電機; 所述排風切換板與設置在第二蝸殼出風口與第二上半出風管相交處樞接,第一狀態,排風切換板封閉第二上半風管;第二狀態,排風切換板封閉導風道。
【專利摘要】一種可內循環凈化空氣的全熱新風交換器,包括外殼、空氣過濾裝置、熱交換器和送風裝置,空氣過濾裝置上有室外空氣進氣部和室內空氣進氣部;熱交換器與送風裝置配合;空氣過濾裝置、熱交換器和排出裝置在殼體內依次設置;所述送風裝置包括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還包括一風路切換裝置和排風切換裝置,第一、第二風機的出風管連通;第一種工作模式為微新空氣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全新空氣模式。第二種工作模式在惡劣外環境時開啟,風干熱交換器產生的防結露水,并且確保室內仍然有新風新鮮氧氣的加入和室內處于正壓,而且加大了內循環凈化的空氣量,彌補了新風減少的不足,確保室內空氣更加新鮮健康,也可以充分利用并聯雙風機風路效果,節能高效。
【IPC分類】F24F13/30, F24F13/28, F24F7/08, F24F13/22, F24F13/10, F24F12/00
【公開號】CN105485828
【申請號】CN201510736150
【發明人】譚文勝
【申請人】譚文勝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