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蝸殼旋轉結構與一種空調器。
背景技術:
在相關技術中,移動式空調器中蝸殼為固定式結構,蝸殼的出風口朝向空調器的側壁,風管需要在用戶使用時臨時安裝在蝸殼上,在空調器未使用時,風管將卸下存放,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風管需要拉伸至窗戶處實現將熱風排至室外,所以風管就具有了一定的長度,處于保證空調器的美觀、對風管的保護以及用戶使用安全的目的,就不得不采用風管與蝸殼的臨時安裝的方式,而風管與蝸殼的安裝與拆卸的過程費時費力,用戶的使用體驗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便于旋轉的蝸殼旋轉結構。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空調器。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蝸殼旋轉結構,用于空調器,包括:側板,側板上設置有第一中心孔;蝸殼,以蝸殼軸心為轉軸可旋轉的安裝在側板上,蝸殼上設置有出風口以及與第一中心孔相適配的第二中心孔;轉動機構,連接第一中心孔的邊緣與第二中心孔的邊緣,實現側板與蝸殼的旋轉連接;其中,蝸殼端面與側板相對設置,且蝸殼旋轉時,出風口方向改變。
本發明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通過在側板上的第一中心孔與蝸殼上的第二中心孔上設置轉動機構,實現蝸殼相對于側板的旋轉,進而能夠改變蝸殼的出風口的位置,而風管連接在蝸殼的出風口上,進而實現了改變風管的位置,使得風管能夠在空調器的外殼內與外殼外轉變,進而實現了風管與蝸殼的固定安裝,以及便于空調器附件的收納,避免了附件的丟失,并且,取消了用戶自行對風管與蝸殼進行安裝與拆卸的步驟,省時省力,進而保證了空調器使用過程中的使用安全。具體地,當用戶未使用空調器時,可以將蝸殼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向上,使得風管位于空調器外殼內,實現收納;當用戶使用空調器時,將蝸殼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側面,使得風管暴露在空調器外殼外,再將風管拉直窗戶處,將空調器產生的熱風排至室外。
另外,本發明提供的上述實施例中的蝸殼旋轉結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轉動機構包括:第一軸承套圈,設置在第一中心孔邊緣,向蝸殼方向凸出;第二軸承套圈,設置在第二中心孔邊緣,與第一軸承套圈相適配;滾子,設置在第一軸承套圈與第二軸承套圈之間。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軸承式連接,實現蝸殼相對于側板的轉動,由于滾子的存在,使得蝸殼的轉動更順暢,使得用戶對蝸殼的旋轉更省力。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軸承套圈設置有凹槽,凹槽開口方向朝向中心孔外側或內側;第二軸承套圈位于在凹槽內;滾子為多個滾珠,設置在第一軸承套圈與第二軸承套圈之間,第二軸承套圈端面上設置有與滾珠相適配的曲面。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滾珠設置在凹槽內,對滾珠進行保護,避免了雜質進入滾珠內,而導致蝸殼的旋轉部暢,以及產生雜音,并且,保證了滾珠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轉動機構包括:滑道,設置在第一中心孔邊緣,滑道上設置有凹槽,凹槽開口方向朝向中心孔外側或內側;滑塊,設置在第二中心孔邊緣,與滑道相適配。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滑塊在滑道之內滑動,實現蝸殼相對于側板的旋轉,其結構簡單,便于安裝。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滑道上為定位槽,與滑塊相適配;其中,滑塊的數量為至少一個;定位槽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兩個定位槽向第二中心孔中心的連線相垂直。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定位槽對滑塊進行定位,并且,至少兩個定位槽向第二中心孔中心的連線相垂直,進而使得蝸殼能夠相對于側板進行90度的轉動,即當蝸殼旋轉至出風口朝上或水平時,用戶均能明確地感知,避免旋轉過度對風管、蝸殼、側板等配件照成損壞。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滑塊的數量為四個均勻分布在第二中心孔邊緣上;定位槽的數量為四個均勻分布在滑道上。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四個滑塊與四個定位槽,對蝸殼進行定位,并對旋轉力進行分攤,避免旋轉力過大而使滑塊或定位槽順壞。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定位槽邊緣沿第一中心孔周側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擋筋,擋筋與蝸殼之間留有縫隙;其中,一個擋筋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傾斜面,第一傾斜面朝向定位槽內側,滑塊的一端設置有與第一傾斜面相適配的第二傾斜面,滑塊另一端與另一擋筋相適配。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擋筋與滑塊的配合實現對蝸殼的定位,即通過擋筋與滑塊觸碰帶來的卡滯,實現對蝸殼與側板的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頂板,位于側板上端;底板,位于側板下端,蝸殼位于頂板與底板之間;第一限位部,設置在側板或頂板或底板上;第二限位部,設置在蝸殼上,與第一限位部相適配,用于限制蝸殼相對于側板的旋轉角度。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實現對蝸殼與側邊的限位,進而避免蝸殼旋轉角度過大,而導致蝸殼或側板的損壞。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限位部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頂板和/或側板上;第二限位部設置在蝸殼外壁;其中,第二限位部在兩個第一限位部之間運動,限制蝸殼相對于側板的旋轉角度范圍為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且當第二限位部與兩個第一限位部中的一個相適配時,出風口朝向上方。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兩個第一限位部與在兩者之間的轉動的第二限位部相觸碰,實現對蝸殼的限位,具體地,當蝸殼出風口朝向上方時,第二限位部與一個第一限位部相觸碰,實現限位,當蝸殼旋轉90度后,出風口平行設置,此時,第二限位部與另一個第一限位部相觸碰,實現限位。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為擋板或擋塊。
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可以是擋板或擋塊。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蝸殼包括:第一殼體,與側板相連接;第二殼體,扣合在第一殼體上;其中,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通過卡扣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扣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蝸殼,而由于轉動機構設置在蝸殼與側板相對一側的第二中心孔上,因此,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先將安裝第一殼體、轉動機構與側板,之后在將第二殼體扣合在第一殼體上,進而降低了蝸殼與側板的安裝難度。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空調器,包括:外殼;如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蝸殼旋轉結構,蝸殼旋轉結構設置在外殼內;第一換熱器,設置在外殼內,位于側板背向蝸殼一側;第二換熱器,設置在外殼內,位于蝸殼旋轉結構上方;風管,安裝在蝸殼的出風口上;其中,當蝸殼旋轉至使出風口朝向上方時,風管位于外殼內,且在第二換熱器側面;當出風口旋轉至使出風口朝向水平方向時,風管由外殼側面探出外殼。
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因包括如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蝸殼旋轉結構,因此,具有如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蝸殼旋轉結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例舉。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示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如圖1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的a-a相剖視圖;
圖3示出如圖2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的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示出如圖1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蝸殼出風口朝向上方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如圖1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蝸殼出風口朝向水平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示出如圖6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蝸殼出風口朝向上方的結構示意圖;
圖8示出如圖7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的c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示出如圖6所示的蝸殼旋轉結構蝸殼出風口朝向水平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示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器中不包括外殼且風管豎直放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示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器中不包括外殼且風管水平放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11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空調器,10蝸殼旋轉結構,12側板,14蝸殼,162第一軸承套圈,164第二軸承套圈,166滾子,182滑道,184滑塊,186定位槽,188擋筋,20頂板,22第一限位部,24第二限位部,30第一換熱器,40第二換熱器,50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及空調器1。
如圖1至圖9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蝸殼旋轉結構10,用于空調器1,包括:側板12,側板12上設置有第一中心孔;蝸殼14,以蝸殼14軸心為轉軸可旋轉的安裝在側板12上,蝸殼14上設置有出風口以及與第一中心孔相適配的第二中心孔;轉動機構,連接第一中心孔的邊緣與第二中心孔的邊緣,實現側板12與蝸殼14的旋轉連接;其中,蝸殼14端面與側板12相對設置,且蝸殼14旋轉時,出風口方向改變。
本發明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通過在側板12上的第一中心孔與蝸殼14上的第二中心孔上設置轉動機構,實現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旋轉,進而能夠改變蝸殼14的出風口的位置,而風管50連接在蝸殼14的出風口上,進而實現了改變風管50的位置,使得風管50能夠在空調器1的外殼內與外殼外轉變,進而實現了風管50與蝸殼14的固定安裝,以及空調器1附件的收納,避免了附件的丟失,并且,取消了用戶自行對風管50與蝸殼14進行安裝與拆卸的步驟,省時省力,并且,保證了空調器1使用過程中的使用安全。具體地,當用戶未使用空調器1時,可以將蝸殼14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向上,使得風管50位于空調器1外殼內,實現收納;當用戶使用空調器1時,將蝸殼14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側面,使得風管50暴露在空調器1外殼外,再將風管50拉直窗戶處,將空調器1產生的熱風排至室外。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1與圖5所示,轉動機構包括:第一軸承套圈162,設置在第一中心孔邊緣,向蝸殼14方向凸出;第二軸承套圈164,設置在第二中心孔邊緣,與第一軸承套圈162相適配;滾子166,設置在第一軸承套圈162與第二軸承套圈164之間。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軸承式連接,實現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轉動,由于滾子166的存在,使得蝸殼14的轉動更順暢,使得用戶對蝸殼14的旋轉更省力。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1與圖5所示,第一軸承套圈162設置有凹槽,凹槽開口方向朝向中心孔外側或內側;第二軸承套圈164位于在凹槽內;滾子166為多個滾珠,設置在第一軸承套圈162與第二軸承套圈164之間,第二軸承套圈164端面上設置有與滾珠相適配的曲面。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將滾珠設置在凹槽內,對滾珠進行保護,避免了雜質進入滾珠內,而導致蝸殼14的旋轉部暢,以及產生雜音,并且,保證了滾珠的使用壽命。
當然,在具體實施例中,凹槽也可以設置在第二軸承套圈164上,并且,滾子166也可以設置為滾柱。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6至圖9所示,轉動機構包括:滑道182,設置在第一中心孔邊緣,滑道182上設置有凹槽,凹槽開口方向朝向中心孔外側或內側;滑塊184,設置在第二中心孔邊緣,與滑道182相適配。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滑塊184在滑道182之內滑動,實現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旋轉,其結構簡單,便于安裝。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6至圖9所示,滑道182上為定位槽186,與滑塊184相適配;其中,滑塊184的數量為至少一個;定位槽186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兩個定位槽186向第二中心孔中心的連線相垂直。
其中,優選地,如圖6至圖9所示,滑塊184的數量為四個均勻分布在第二中心孔邊緣上;定位槽186的數量為四個均勻分布在滑道182上。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四個滑塊184與四個定位槽186,對蝸殼14進行定位,并對旋轉力進行分攤,避免旋轉力過大而使滑塊184或定位槽186順壞。
當然,在具體實施例中,滑塊184與定位槽186的個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任意設置,并且,定位槽186可以是長槽,滑塊184在定位槽186內滑動。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8所示,定位槽186邊緣沿第一中心孔周側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擋筋188,擋筋188與蝸殼14之間留有縫隙;其中,一個擋筋188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傾斜面,第一傾斜面朝向定位槽186內側,滑塊184的一端設置有與第一傾斜面相適配的第二傾斜面,滑塊184另一端與另一擋筋188相適配。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擋筋188與滑塊184的配合實現對蝸殼14的定位,具體地,以蝸殼14順時針旋轉第一傾斜面與第二傾斜面相對地相靠近為例,當蝸殼14順時針旋轉時,第二傾斜面與第一傾斜面相配合,形成滑坡,兩者摩擦,形成阻力,因此,在滑塊184滑出定位槽186時,用戶能夠明顯察覺到滑塊184已經滑出定位槽186,而當滑塊184滑入下一個定位槽186時,用戶能夠感覺到明顯的阻力,當蝸殼14順時針旋轉時,由于擋筋188與滑塊184的觸碰產生卡滯,當用力將滑塊184越過擋筋188后,用戶能夠明顯察覺到滑塊184已經越過擋筋188,而當滑塊184觸碰先一個擋筋188時,用戶能夠明顯感覺到卡滯,而在第二傾斜面與第一傾斜面之間的摩擦力以及擋筋188與滑塊184之間阻力的作用下,蝸殼14無法自行轉動,只有在外力作用下蝸殼14才能夠相對于側板12旋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1至圖5所示,還包括:頂板20,位于側板12上端;底板,位于側板12下端,蝸殼14位于頂板20與底板之間;第一限位部22,設置在側板12或頂板20或底板上;第二限位部24,設置在蝸殼14上,與第一限位部22相適配,用于限制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旋轉角度。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第一限位部22與第二限位部24的配合,實現對蝸殼14與側邊的限位,進而避免蝸殼14旋轉角度過大,而導致蝸殼14或側板12的損壞。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1至圖5所示,第一限位部22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頂板20和/或側板12上;第二限位部24設置在蝸殼14外壁;其中,第二限位部24在兩個第一限位部22之間運動,限制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旋轉角度范圍為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且當第二限位部24與兩個第一限位部22中的一個相適配時,出風口朝向上方。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兩個第一限位部22與在兩者之間的轉動的第二限位部24相觸碰,實現對蝸殼14的限位,具體地,當蝸殼14出風口朝向上方時,第二限位部24與一個第一限位部22相觸碰,實現限位,當蝸殼14旋轉90度后,出風口平行設置,此時,第二限位部24與另一個第一限位部22相觸碰,實現限位。其中,兩個第一限位部可以同時設置在頂板上或同時設置在側板上,當然,也可以一個設置在頂板上,另一個設置在側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一限位部22與第二限位部24為擋板或擋塊。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2與第二限位部24可以是擋板或擋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優選地,如圖1至圖9所示,蝸殼14包括:第一殼體,與側板12相連接;第二殼體,扣合在第一殼體上;其中,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通過卡扣連接。
在該實施例中,通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扣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蝸殼14,而由于轉動機構設置在蝸殼14與側板12相對一側的第二中心孔上,因此,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先將安裝第一殼體、轉動機構與側板12,之后在將第二殼體扣合在第一殼體上,進而降低了蝸殼14與側板12的安裝難度。
在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也可以通過螺釘相連接。
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先將第一軸承套圈162、滾子166以及第二軸承套圈164先行安裝在一起,在將第一軸承套圈162安裝在側板12上,將第二軸承套圈164安裝在蝸殼14上,也可以將第一軸承套圈162與側板12一體式制成,將第二軸承套圈164與蝸殼14一體式制成,再完成兩者與滾子166的配裝。
如圖10與圖11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空調器1,包括:外殼;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蝸殼旋轉結構10設置在外殼內;第一換熱器30,設置在外殼內,位于側板12背向蝸殼14一側;第二換熱器40,設置在外殼內,位于蝸殼旋轉結構10上方;風管50,安裝在蝸殼14的出風口上;其中,當蝸殼14旋轉至使出風口朝向上方時,風管50位于外殼內,且在第二換熱器40側面;當出風口旋轉至使出風口朝向水平方向時,風管50由外殼側面探出外殼。
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1,因包括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因此,具有如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例舉。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蝸殼旋轉結構10與空調器1,通過在側板12上的第一中心孔與蝸殼14上的第二中心孔上設置轉動機構,實現蝸殼14相對于側板12的旋轉,進而能夠改變蝸殼14的出風口的位置,而風管50連接在蝸殼14的出風口上,進而實現了改變風管50的位置,使得風管50能夠在空調器1的外殼內與外殼外轉變,進而實現了風管50與蝸殼14的固定安裝,以及空調器1附件的收納,避免了附件的丟失,并且,取消了用戶自行對風管50與蝸殼14進行安裝與拆卸的步驟,省時省力,進而保證了空調器1使用過程中的使用安全。具體地,當用戶未使用空調器1時,可以將蝸殼14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向上,使得風管50位于空調器1外殼內,實現收納;當用戶使用空調器1時,將蝸殼14的出風口方向旋轉至側面,使得風管50暴露在空調器1外殼外,再將風管50拉直窗戶處,將空調器1產生的熱風排至室外。
在本發明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相連”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具體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