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制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熱機組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種供暖恒定的熱泵熱水機組或制熱空調機組、以及該機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能夠采用綠色無污染的冷煤,吸取空氣中的熱量,通過壓縮機的作功,生產出生活熱水。熱泵熱水機組的外機(即室外蒸發器)的化霜方式,總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旁通化霜;二是換向化霜。
其中,旁通化霜就是繞過節流這個環節,將冷媒直接送入待化霜的蒸發器,此時蒸發器是進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媒經汽液分離器流回壓縮機;因此,冷媒就沒有經過蒸發。由于旁通化霜過程中,冷媒沒有經過蒸發換熱,所以回液風險大、化霜效率低,已逐步淘汰。換向化霜是主流,但換向化霜過程中,需從供暖側吸熱,會引起供暖側溫度波動,影響用戶體驗;特別是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嚴重,機組結霜加劇,化霜更頻繁,供暖溫度也就波動更大。
現有技術中,存在制熱穩定性差、化霜難度大和用戶體驗差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制熱機組及其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換向化霜過程中需從供暖側吸熱導致制熱穩定性差的問題,達到提升制熱穩定性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制熱機組,包括:壓縮機、冷凝器、換向機構和兩個蒸發器;其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換向機構,依次適配連接于所述壓縮機的排氣端至所述壓縮機的吸氣端之間的冷媒循環回路中;兩個所述蒸發器,分別經所述換向機構,適配連接至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用于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實現兩個制熱模式的切換化霜。
可選地,還包括:節流元件;所述節流元件,適配連接于兩個所述蒸發器中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管路中,以實現任一所述制熱模式下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節流。
可選地,還包括:兩個風機;兩個所述風機,與兩個所述蒸發器一一適配設置;其中,每個所述風機,用于當與其適配的所述蒸發器化霜時關閉,或當與其適配的所述蒸發器未化霜時運行。
可選地,還包括:氣液分離器;所述氣液分離器,適配連接于所述壓縮機的吸氣端與所述換向機構之間。
可選地,其中,兩個所述蒸發器,包括: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和/或,所述換向機構,包括:四通閥;和/或,當該機組還包括節流元件時,所述節流元件,包括:電子膨脹閥、熱力膨脹閥、毛細管中的至少之一;和/或,當該機組還包括兩個風機時,兩個所述風機,包括: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
可選地,所述四通閥的一個換向管,適配連接至所述第一蒸發器;所述四通閥的另一個換向管,適配連接至所述第二蒸發器;和/或,所述節流元件,適配連接于所述第一蒸發器和所述第二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管路中;和/或,所述第一風機與所述第一蒸發器適配設置,所述第二風機與所述第二蒸發器適配設置。
可選地,所述第一蒸發器和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布局結構,包括:分體式獨立結構,和/或,上下分層式結構、左右分層式結構中的至少一種一體式集成結構。
可選地,所述一體式集成結構的出風方式,包括:側出風、上出風、下出風中的至少之一。
可選地,所述制熱機組,包括:熱泵熱水機組、制熱空調機組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冷凝器、每個所述蒸發器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翅片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套管換熱器、殼管換熱器中的至少之一。
與上述機組相匹配,本發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種制熱機組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制熱機組包括以上所述的制熱機組,確定兩個所述蒸發器中任一所述蒸發器是否需要化霜;當確定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使兩個所述制熱模式中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運行;其中,在所述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先經過該蒸發器,再經過兩個所述蒸發器中除該蒸發器之外的其它蒸發器。
可選地,其中,當所述換向機構包括四通閥、且兩個所述蒸發器包括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時,確定兩個所述蒸發器中任一所述蒸發器是否需要化霜,包括: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或所述第二蒸發器是否需要化霜;和/或,當確定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使兩個所述制熱模式中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運行,包括:當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四通閥切換,使所述制熱機組的第一制熱模式運行;在所述第一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先經過所述第一蒸發器,再經過所述第二蒸發器;或當確定所述第二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四通閥切換,使所述制熱機組的第二制熱模式運行;在所述第二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線經過所述第二蒸發器,再經過所述第一蒸發器。
可選地,還包括:當所述制熱機組還包括節流元件時,通過所述節流元件,實現所述第一蒸發器和所述第二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節流。
可選地,還包括:當所述制熱機組還包括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時,在所述第一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風機關閉,所述第二風機運行;或者,在所述第二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風機運行,所述第二風機關閉。
本發明的方案,通過調整四通閥的連接方式,使四通閥的e管和四通閥的c管分別接一個換熱器(例如:翅片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套管換熱器、殼管換熱器等),化霜時通過更改冷媒流經兩個翅片的順序,實現化霜過程中制熱量恒定(例如:實現化霜過程中熱泵熱水機組的水溫恒定)。
進一步,本發明的方案,通過調整四通閥的位置、增加一個翅片換熱器(若為側出風雙風機殼體,則不需要增加翅片換熱器),解決化霜過程引起的水溫波動,提升供暖舒適性;同時降低節流前的溫度,有利于冷媒液化,降低節流后的干度和溫度,提升蒸發換熱量。
由此,本發明的方案,通過將換向機構調整至冷凝器之后,使壓縮機的排氣優先經過冷凝器放熱,并通過換向機構實現兩個制熱模式切換化霜,實現化霜過程中制熱量恒定,解決現有技術中換向化霜過程中需從供暖側吸熱導致制熱穩定性差的問題,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制熱穩定性差、化霜難度大和用戶體驗差的缺陷,實現制熱穩定性好、化霜難度小和用戶體驗好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制熱機組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裝置中兩個蒸發器的側出風上下結構(例如:兩個蒸發器上下分層布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裝置中兩個蒸發器的側出風左右結構或上出風結構(例如:兩個蒸發器左右分層布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裝置中兩個蒸發器的分體結構(例如:兩個蒸發器分體獨立布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制熱機組的控制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結合附圖,本發明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
1-壓縮機;2-冷凝器;3-四通閥;4-第一蒸發器;5-第一風機;6-節流元件;7-第二蒸發器;8-第二風機;9-氣液分離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制熱機組,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機組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制熱機組可以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換向機構和兩個蒸發器。
可選地,所述制熱機組,可以包括:熱泵熱水機組、制熱空調機組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也適用單熱空調。
由此,通過多種適用場合的制熱機組,可以使得制熱機組的制熱效果更好,用戶體驗更佳。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換向機構(例如:所述換向機構的排氣管和所述換向機構的吸氣管),依次適配連接于所述壓縮機1的排氣端至所述壓縮機1的吸氣端之間的冷媒循環回路中。
例如:所述壓縮機1的排氣端,經所述冷凝器2后,適配連接至所述換向機構的排氣管;所述換向機構的吸氣管,適配連接至所述壓縮機1的吸氣端。
可選地,所述換向機構,可以包括:四通閥3。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所述四通閥3的排氣管(即d管),經所述冷凝器2適配連接至所述壓縮機1的排氣端;所述四通閥3的吸氣管(即s管),適配連接至所述壓縮機1的吸氣端。
由此,通過四通閥進行換向,控制方式簡便,換向可靠性高。
在一個可選具體例子中,當兩個所述蒸發器可以包括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時,所述四通閥3的一個換向管(例如:e管),適配連接至所述第一蒸發器4。所述四通閥3的另一個換向管(例如:c管),適配連接至所述第二蒸發器7。
例如:在四通閥的四個連接管(即d管、e管、s管、c管)中,四個連接管不是兩兩隨意相連的,結構決定了,四通閥的d管只能與四通閥的e管或四通閥的c管連接,因此兩個換熱器(例如:兩個翅片換熱器)只能與分別和四通閥的e管、四通閥的c管相連。
由此,通過四通閥的換向管與蒸發器適配連接,使得換向更加方便,且安裝結構簡單。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兩個所述蒸發器,分別經所述換向機構,適配連接至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可以用于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實現兩個制熱模式的切換化霜,以在任一所述蒸發器化霜時使所述制熱機組的制熱量恒定。
例如:第一制熱模式:從壓縮機出來的高溫高壓氣態冷媒,經過冷凝器與水換熱后,變成中溫高壓液態(或汽液混合)冷媒,由四通閥連通至第一蒸發器,此時第一風機保持關閉,中溫冷媒進一步降溫(此時若第一蒸發器上有霜,則可利用中溫冷媒進行化霜),經過節流元件后,變成低溫汽液混合態冷媒,流經第二蒸發器,此時第二風機保持開啟,冷媒在此蒸發與空氣換熱,最后通過四通閥流入汽液分離器后,回到壓縮機吸氣管。
例如:第二制熱模式:從壓縮機出來的高溫高壓氣態冷媒,經過冷凝器與水換熱后,變成中溫高壓液態(或汽液混合)冷媒,由四通閥連通至第二蒸發器,此時第二風機保持關閉,中溫冷媒進一步降溫(此時若第二蒸發器上有霜,則可利用中溫冷媒進行化霜),經過節流元件后,變成低溫汽液混合態冷媒,流經第一蒸發器,此時第一風機保持開啟,最后通過四通閥流入汽液分離器后,回到壓縮機吸氣管。
例如:兩個所述蒸發器,分別經所述換向機構的相應換向管(例如:所述換向機構的多個連接管中除所述排氣管和所述吸氣管之外的其它連接管),適配連接于所述冷媒循環回路中。并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在兩個制熱模式下切換化霜,以當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使所述化霜過程中所述冷凝器2的制熱量恒定(例如:以當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使用流出所述冷凝器2的冷媒熱量進行化霜,并實現所述化霜過程中所述制熱機組的制熱量恒定)。
例如:調整四通閥的連接方式,四通閥的e管和四通閥的c管分別接一個翅片換熱器,化霜時通過更改冷媒流經兩個翅片的順序,實現化霜過程中水溫恒定。
例如:通過調整四通閥的位置、增加一個翅片換熱器(若為側出風雙風機殼體,則不需要增加翅片換熱器),解決化霜過程引起的水溫波動,提升供暖舒適性;同時降低節流前的溫度,有利于冷媒液化,降低節流后的干度和溫度,提升蒸發換熱量。
例如:傳統四通閥的d管(即排氣管)與壓縮機的排氣口相連,四通閥的c管與冷凝器相連。現將四通閥的d管與冷凝器相連,四通閥的c管和四通閥的s管分別與兩個蒸發器相連,目的是實現四通閥與兩個蒸發器的連接和化霜切換;并且,四通閥放到冷凝器后,化霜將不會影響冷凝器的換熱,最終實現供熱恒溫。
例如:將四通閥調整至冷凝器后,任何時候排氣都先經過冷凝器放熱,四通閥的e管和四通閥的s管分別接一個翅片換熱器,通過四通閥換向,利用流出冷凝器后的冷媒熱量進行化霜,實現化霜過程中水溫恒定。
例如:化霜換向不涉及冷凝器的狀態變化,即使化霜也能照常制熱,機組熱量輸出恒定。
由此,通過將換向機構設置在冷媒循環回路中冷凝器之后,且使兩個換熱模式切換化霜,一方面可靠地實現了化霜,另一方面保持了冷凝器的制熱量,使得制熱機組的運行可靠性好,且用戶體驗佳。
可選地,所述冷凝器2、每個所述蒸發器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包括:翅片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套管換熱器、殼管換熱器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兩個換熱器,可以是翅片換熱器,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換熱器,如微通道換熱器、水源熱泵的套管/殼管換熱器等。
由此,通過多種形式的冷凝器和蒸發器,使得換熱靈活性更好、使用便捷性更佳。
可選地,兩個所述蒸發器,可以包括: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
例如:利用兩個翅片換熱器,實現化霜過程中水溫恒定,提升供暖舒適性。
由此,通過兩個蒸發器在換向機構的換向下切換化霜,化霜可靠性高,冷媒循環效率高。
可選地,所述第一蒸發器4和所述第二蒸發器7的布局結構,可以包括:分體式獨立結構,和/或,上下分層式結構、左右分層式結構中的至少一種一體式集成結構。
由此,通過多種形式設置的兩個蒸發器,占用空間靈活可調,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好。
可選地,所述一體式集成結構的出風方式,可以包括:側出風、上出風、下出風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參見圖2至圖4所示的例子,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的布局方式,可以是上、下分層,也可以是左、右分層,還可以是分體獨立。
由此,通過不同形式的出風方式,使得風機的設置更加靈活、更加方便。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節流元件6。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節流元件6,適配連接于兩個所述蒸發器中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管路中,以實現任一所述制熱模式下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節流。
例如:以在任一所述制熱模式下,實現兩個所述蒸發器中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節流,使節流前的冷媒冷凝更充分,并使節流后的冷媒濕度更大,從而提升兩個所述蒸發器的換熱效率。
由此,通過節流元件的適配設置,使得兩個蒸發器之間的逐級換熱效率更佳,有利于提升制熱機組運行的效率。
可選地,當兩個所述蒸發器可以包括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時,所述節流元件6,適配連接于所述第一蒸發器4和所述第二蒸發器7之間的冷媒管路中。
例如:節流前的翅片換熱器充當過冷器,有利于冷媒過冷,冷凝更充分;節流后溫度更低,冷媒濕度更大,提升蒸發器換熱效率。
由此,通過將節流元件設置于兩個蒸發器之間,使節流前的換熱器能夠過冷換熱,節流后的換熱器能夠過濕換熱,進而提升兩個換熱器的換熱效率,使得制熱機組運行更加可靠、更加高效。
可選地,所述節流元件6,可以包括:電子膨脹閥、熱力膨脹閥、毛細管中的至少之一。
由此,通過多種形式的節流元件,使得節流設置更加靈活、更加方便。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兩個風機。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兩個所述風機,與兩個所述蒸發器一一適配設置。
其中,每個所述風機,可以用于當與其適配的所述蒸發器化霜時關閉,或當與其適配的所述蒸發器未化霜時運行。
例如:在任一所述制熱模式下,與進行所述化霜的所述蒸發器適配設置的所述風機關閉,與未進行所述化霜的所述蒸發器適配設置的所述風機運行。
由此,通過風機的適配設置,可以提升換熱效率,且不影響正常化霜,使用便捷性好,可靠性高。
可選地,兩個所述風機,可以包括:第一風機5和第二風機8。
由此,通過兩個風機,可以分別適配于兩個蒸發器,使用便捷性好,可靠性高。
可選地,當兩個所述蒸發器可以包括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時,所述第一風機5與所述第一蒸發器4適配設置,所述第二風機8與所述第二蒸發器7適配設置。
由此,通過兩個風機與兩個蒸發器適配設置,可以在化霜時關閉,在正常運行時開啟,控制方便,運行可靠性高。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氣液分離器9。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所述氣液分離器9,適配連接于所述壓縮機1的吸氣端與所述換向機構之間。
例如:所述氣液分離器9的一端,連接至所述壓縮機1的吸氣端;所述氣液分離器9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四通閥3的吸氣管(例如:s管)。
例如:熱泵熱水機機組包含:壓縮機、冷凝器(例如:套管式冷凝器、殼管式冷凝器等)、四通閥、汽液分離器、節流元件(電子膨脹閥、熱力膨脹閥、毛細管等)、第一翅片蒸發器、第二翅片蒸發器、第一風機、第二風機及管路等。
由此,通過氣液分離器的適配設置,使得壓縮機吸氣端吸入的冷媒形式更合理,有利于提升制熱機組運行的效果。
經大量的試驗驗證,采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通過調整四通閥的連接方式,使四通閥的e管和四通閥的c管分別接一個換熱器(例如:翅片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套管換熱器、殼管換熱器等),化霜時通過更改冷媒流經兩個翅片的順序,實現化霜過程中制熱量恒定(例如:實現化霜過程中熱泵熱水機組的水溫恒定)。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對應于制熱機組的一種制熱機組的控制方法(例如:一種制熱機組的化霜控制方法)。參見圖5所示本發明的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該制熱機組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所述制熱機組包括以上所述的制熱機組,確定兩個所述蒸發器中任一所述蒸發器是否需要化霜。
可選地,該制熱機組的控制方法,還可以包括:當確定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使兩個所述制熱模式中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運行。
其中,在所述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先經過該蒸發器,再經過兩個所述蒸發器中除該蒸發器之外的其它蒸發器。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當所述換向機構包括四通閥3、且兩個所述蒸發器包括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時,確定兩個所述蒸發器中任一所述蒸發器是否需要化霜,可以包括: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4或所述第二蒸發器7是否需要化霜(例如: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4或所述第二蒸發器7的當前結霜程度是否達到設定的化霜條件),參見圖5中步驟s110。
例如:第一蒸發器4和第二蒸發器7均安裝有入管溫度檢測裝置,以環境溫度與入管溫度的換熱差值作為蒸發器換熱溫差表征結霜程度。結霜后換熱溫差增大,將結霜時間和換熱溫差作為進入除霜的條件,對應風機開啟即開始計算結霜時間,隨著結霜時間加長,換熱溫差條件慢慢降低。如結霜時長30分鐘時,要求換熱溫差≥18℃;結霜時長至60分鐘時,換熱溫差要求降低值15℃;結霜時長到120分鐘時,換熱溫差要求再降低至10℃。如此可實現在高濕區域,結霜嚴重,換熱溫差下降快,機組能快速除霜;而在無霜區域,結霜輕微,換熱溫差變化小,結霜時長可以拉大,減少化霜頻率。
相應地,當確定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使兩個所述制熱模式中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運行,可以包括:當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4需要化霜時(例如:當確定所述第一蒸發器4的所述當前結霜程度達到所述設定的化霜條件時),通過所述四通閥3切換,使所述制熱機組的第一制熱模式運行,參見圖5中步驟s120。
例如:當檢測到第一蒸發器滿足化霜條件后,四通閥換向,切換到第一制熱模式。
可選地,在所述第一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先經過所述第一蒸發器4,再經過所述第二蒸發器7。
例如:第一制熱模式:從壓縮機出來的高溫高壓氣態冷媒,經過冷凝器與水換熱后,變成中溫高壓液態(或汽液混合)冷媒,由四通閥連通至第一蒸發器,此時第一風機保持關閉,中溫冷媒進一步降溫(此時若第一蒸發器上有霜,則可利用中溫冷媒進行化霜),經過節流元件后,變成低溫汽液混合態冷媒,流經第二蒸發器,此時第二風機保持開啟,冷媒在此蒸發與空氣換熱,最后通過四通閥流入汽液分離器后,回到壓縮機吸氣管。
可選地,當確定任一所述蒸發器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換向機構的換向,使兩個所述制熱模式中能夠使該蒸發器化霜的制熱模式運行,還可以包括:當確定所述第二蒸發器7需要化霜時,通過所述四通閥3切換,使所述制熱機組的第二制熱模式運行,參見圖5中步驟s130。
例如:當檢測到第二蒸發器滿足化霜條件后,四通閥換向,切換到第二制熱模式。
可選地,在所述第二制熱模式下,所述冷媒循環管路中的冷媒流向為:線經過所述第二蒸發器7,再經過所述第一蒸發器4。
例如:第二制熱模式:從壓縮機出來的高溫高壓氣態冷媒,經過冷凝器與水換熱后,變成中溫高壓液態(或汽液混合)冷媒,由四通閥連通至第二蒸發器,此時第二風機保持關閉,中溫冷媒進一步降溫(此時若第二蒸發器上有霜,則可利用中溫冷媒進行化霜),經過節流元件后,變成低溫汽液混合態冷媒,流經第一蒸發器,此時第一風機保持開啟,最后通過四通閥流入汽液分離器后,回到壓縮機吸氣管。
由此,通過將換向機構設置在冷媒循環回路中冷凝器之后,且使兩個換熱模式切換化霜,一方面可靠地實現了化霜,另一方面保持了冷凝器的制熱量,使得制熱機組的運行可靠性好,且用戶體驗佳。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制熱機組還可以包括節流元件6時,通過所述節流元件6,實現所述第一蒸發器4和所述第二蒸發器7之間的冷媒節流。
例如:以在任一所述制熱模式下,實現兩個所述蒸發器中相鄰兩個所述蒸發器之間的冷媒節流,使節流前的冷媒冷凝更充分,并使節流后的冷媒濕度更大,從而提升兩個所述蒸發器的換熱效率。
例如:節流前的翅片換熱器充當過冷器,有利于冷媒過冷,冷凝更充分;節流后溫度更低,冷媒濕度更大,提升蒸發器換熱效率。
由此,通過節流元件的適配設置,使得兩個蒸發器之間的逐級換熱效率更佳,有利于提升制熱機組運行的效率。
在一個可選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包括:當所述制熱機組還可以包括第一風機5和第二風機8時,在所述第一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風機5關閉,所述第二風機8運行;或者,在所述第二制熱模式下,所述第一風機5運行,所述第二風機8關閉。
由此,通過風機的適配設置,可以提升換熱效率,且不影響正常化霜,使用便捷性好,可靠性高。
由于本實施例的方法所實現的處理及功能基本相應于前述圖1至圖4所示的機組的實施例、原理和實例,故本實施例的描述中未詳盡之處,可以參見前述實施例中的相關說明,在此不做贅述。
經大量的試驗驗證,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調整四通閥的位置、增加一個翅片換熱器(若為側出風雙風機殼體,則不需要增加翅片換熱器),解決化霜過程引起的水溫波動,提升供暖舒適性;同時降低節流前的溫度,有利于冷媒液化,降低節流后的干度和溫度,提升蒸發換熱量。
綜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