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央空調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風機盤管。
背景技術:
風機盤管是中央空調理想的末端產品,其工作原理是機組內不斷地在循環所在的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使空氣通過冷水或熱水盤管后被冷卻或加熱,以保持室內溫度的恒定。
現有的風機盤管一般是由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風機、驅動風機的電機、進液集水頭、出液集水頭和表冷器組成。所述表冷器的進液口和出液口分別與所述進液集水頭和所述出液集水頭連通。但是,由于各個集水頭的接口栓的聯接螺紋均為內螺紋,則其密封是屬于螺紋密封,這樣造成密封塞難以安裝在各個集水頭的接口栓中,安裝費勁和安裝效率低;并由于安裝施力方向不準或施力過大而會導致構件容易損壞,且不能確定是否已經完全連接好,也可能在安裝過程中發生位置偏移,造成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漏水現象,從而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機盤管,通過對風機盤管的各個集水頭和各個接口栓的結構進行改進,從而降低安裝難度和提高安裝效率,也避免了因安裝困難而施力方向偏移或施力力度過大引起的構件容易損壞的現象發生,同時保證了接口栓安裝的正確性和密封性。
一種風機盤管,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外的風機和電機、設置在殼體內的表冷器、分別與表冷器的進液口和出液口連通的進液集水頭和出液集水頭、以及分別封閉進液集水頭和出液集水頭的進口接口栓和出口接口栓。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圍設有第一接合部和磁鐵,及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內圍壁面設有與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及一與出液集水頭的磁鐵配合限位的磁鐵;和/或,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圍設有第三接合部和一磁鐵,及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內圍壁面設有與所述第三接合部接合的第四接合部、及一與進液集水頭的磁鐵配合限位的磁鐵。
由此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對風機盤管的各個集水頭和各個接口栓的結構進行改進,并利用磁鐵相互作用實現對伸入到位的指示和引導,從而降低安裝難度和提高安裝效率,也避免了因安裝困難而施力方向偏移或施力力度過大引起的構件容易損壞的現象發生,同時保證了接口栓安裝的正確性和密封性。
進一步,所述第一接合部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凸出/凹陷形成的凸部/凹部,且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第二接合部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凹陷/凸出形成的凹部/凸部,且所述出口接口栓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出液集水頭的磁鐵中朝向出液集水頭設有第一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出口接口栓的磁鐵中朝向出口接口栓設有第二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通過此處限定,利用兩磁鐵之間的磁芯作用,也即,當出口接口栓推入為到位時,會感受不到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而當感到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后繼續頂推出口接口栓,即可感覺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將會變成吸引作用力,此時表示推入到位,從而釋放出口接口栓即可,由此進一步保證了出液集水頭和出口接口栓之間的正確連接,也進一步避免了因連接錯位而導致的漏水現象發生。
進一步,所述出液集水頭上的磁鐵的厚度與所述出口接口栓上的磁鐵的厚度之和與和第二接合部卡合后的第一接合部中未卡入所述第二接合部內的部分的厚度的比值為0.8~1。通過此處限定,有利于保證兩磁鐵因厚度過厚而對出口接口栓的運動造成阻礙,提高了出口接口栓運動的暢通性,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摩擦。
進一步,所述第一接合部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凸出/凹陷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凸部/凹部,及所述第二接合部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內圍壁面凹陷/凸出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凹部/凸部;且每一凹部內都嵌設有一彈性密封墊;通過往出液集水頭外圍套入所述出口接口栓,帶動其第二接合部往第一接合部推進而與第一接合部卡合,實現出口接口栓和出液集水頭之間的水密連接。通過此處限定,有利于進一步保證了出液集水頭和出口接口栓之間連接的緊密性,進一步提高水密連接的性能。
進一步,所述第三接合部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凸出/凹陷形成的凸部/凹部,且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第四接合部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凹陷/凸出形成的凹部/凸部,且所述進口接口栓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進液集水頭的磁鐵中朝向進液集水頭設有第三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進口接口栓的磁鐵中朝向進口接口栓設有第四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通過此處限定,利用兩磁鐵之間的磁芯作用,也即,當進口接口栓推入為到位時,會感受不到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而當感到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后繼續頂推進口接口栓,即可感覺兩磁鐵之間的相斥作用力將會變成吸引作用力,此時表示推入到位,從而釋放進口接口栓即可,由此進一步保證了進液集水頭和進口接口栓之間的正確連接,也進一步避免了因連接錯位而導致的漏水現象發生。
進一步,所述進液集水頭上的磁鐵的厚度與所述進口接口栓上的磁鐵的厚度之和與和第四接合部卡合后的第三接合部中未卡入所述第三接合部內的部分的厚度的比值為0.8~1。通過此處限定,有利于保證兩磁鐵因厚度過厚而對出口接口栓的運動造成阻礙,提高了進口接口栓運動的暢通性,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摩擦。
進一步,所述第三接合部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凸出/凹陷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凸部/凹部,及所述第四接合部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內圍壁面凹陷/凸出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凹部/凸部;且每一凹部內都嵌設有一彈性密封墊;通過往進液集水頭外圍套入所述進口接口栓,帶動其第四接合部往第三接合部推進而與第三接合部卡合,實現進口接口栓和進液集水頭之間的水密連接。通過此處限定,有利于進一步保證了進液集水頭和進口接口栓之間連接的緊密性,進一步提高水密連接的性能。
作為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接合部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形成的外螺紋,且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第二接合部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形成的內螺紋,且所述出口接口栓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出液集水頭的磁鐵中朝向出液集水頭設有第一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出口接口栓的磁鐵中朝向出口接口栓設有第二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通過此處限定,方便了將出口接口栓直接通過螺紋連接而在出液集水頭的外圍操作。
作為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三接合部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形成的外螺紋,且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第四接合部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形成的內螺紋,且所述進口接口栓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所述進液集水頭的磁鐵中朝向進液集水頭設有第三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進口接口栓的磁鐵中朝向進口接口栓設有第四接合部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通過此處限定,方便了將進口接口栓直接通過螺紋連接而在進液集水頭的外圍操作。
進一步,本發明的風機盤管還包括設置于殼體的漏水口處的凝水盤,及所述殼體的室內出風口處設有若干相鄰且間隔設置的順流條;每一順流條傾斜設置,其一端與室內出風口的頂端邊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凝水盤連接。通過此處限定,利用順流條有利于防止水飛出室內出風口外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風機盤管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出口接口栓與出液集水頭之間的關系結構剖視局部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進口接口栓與進液集水頭之間的關系結構剖視局部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風機盤管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風機盤管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風機盤管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風機盤管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的風機盤管進一步改進后的正視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中的每一順流條進一步改進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圖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機盤管,包括殼體1、風機2、電機、進液集水頭3、出液集水頭4、凝水盤5、表冷器6、進口接口栓9和出口接口栓10。所述殼體1的相對兩側分別設有風機出風口和室內出風口B,且其位于該兩側之間的另一側面為敞開結構的漏水口。所述風機2,安裝于所述殼體1中設有風機出風口的一側,且其出風口與所述風機出風口相通。所述電機與所述風機2驅動連接。所述進液集水頭3和出液集水頭4安裝于殼體1的同一端。所述凝水盤5設置于所述殼體1的漏水口處。所述表冷器6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且其進液口和出液口分別與所述進液集水頭3和所述出液集水頭4連通相接。所述進口接口栓9和出口接口栓10分別封閉所述進液集水頭3和所述出液集水頭4。
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外圍設有第一接合部41和磁鐵42。優選地,所述第一接合部41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外端周緣凸出形成的凸部,且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42。
所述出口接口栓10的內圍壁面設有與所述第一接合部41接合的第二接合部101、及一與出液集水頭4的磁鐵42配合限位的磁鐵102。優選地,所述第二接合部101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10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凹陷形成的凹部,且所述出口接口栓10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102;且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磁鐵42中朝向出液集水頭4設有第一接合部41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出口接口栓10的磁鐵102中朝向出口接口栓10設有第二接合部101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
則在將出口接口栓10套裝于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外圍上時,將出口接口栓10的敞開的一端朝向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外端一直沿出液集水頭4的軸向套入該出液集水頭4,在此過程中,由于隨著出口接口栓10的不斷推進,則出口接口栓10的磁鐵102首先進入的部分的極性是和出液集水頭4的磁鐵42朝向第一接合部41的部分的極性是相同的,則在推進的過程中操作者首先會什么都沒感受到,但當兩磁鐵42和102的同極相對時,就會感受到一相斥的作用力,此時繼續推進出口接口栓10,使兩磁鐵42和102的異極相互相對,則就會感受到一相吸的作用力,此刻即可得知出口接口栓10已經推入到位,從而釋放出口接口栓10即可,由此簡單地完成兩者之間的正確且到位的安裝。
所述進液集水頭3的外圍設有第三接合部31和一磁鐵32。優選地,所述第三接合部31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3的外端周緣凸出形成的凸部,且所述進液集水頭3的另一端外圍鋪鋪設有一層磁鐵32。
所述進口接口栓9的內圍壁面設有與所述第三接合部31接合的第四接合部91、及一與進液集水頭3的磁鐵32配合限位的磁鐵92。具體地,所述第四接合部91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9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凹陷形成的凹部,且所述進口接口栓9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92。所述進液集水頭3的磁鐵32中朝向進液集水頭3設有第三接合部31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與所述進口接口栓9的磁鐵92中朝向進口接口栓9設有第四接合部91的一端的部分的極性相反。
由于進口接口栓9和進液集水頭3之間的安裝原理與上述出口接口栓10和出液集水頭4之間的安裝原理相同,故在此不再贅述。
為避免了兩磁鐵因厚度過厚而對運動造成阻礙,以提高運動的暢通性,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出液集水頭4上的磁鐵42的厚度與所述出口接口栓10上的磁鐵102的厚度之和與和第二接合部101卡合后的第一接合部41中未卡入所述第二接合部101內的部分的厚度的比值為0.8~1,為進一步保證連接的緊密性,本實施例中該比值優選為1。同理,所述進液集水頭3上的磁鐵32的厚度與所述進口接口栓9上的磁鐵92的厚度之和與和第四接合部91卡合后的第三接合部31中未卡入所述第三接合部31內的部分的厚度的比值為0.8~1,同樣為進一步保證連接的緊密性,本實施例中該比值優選為1。
為進一步提高出液集水頭4和出口接口栓10之間連接的緊密性和水密連接的性能,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接合部41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4的外端周緣凸出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凸部,及所述第二接合部101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10的內圍壁面凹陷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凹部;且每一凹部內都嵌設有一彈性密封墊;通過往出液集水頭4外圍套入所述出口接口栓10,帶動其第二接合部101往第一接合部41推進而與第一接合部41卡合,實現出口接口栓10和出液集水頭4之間的水密連接。同理,所述第三接合部31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3的外端周緣凸出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凸部,及所述第四接合部91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9的內圍壁面凹陷形成的若干間隔設置的凹部;且每一凹部內都嵌設有一彈性密封墊;通過往進液集水頭3外圍套入所述進口接口栓9,帶動其第四接合部91往第三接合部31推進而與第三接合部31卡合,實現進口接口栓9和進液集水頭3之間的水密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每一凸部都為可以發生彈性形變的彈性體結構。
另外,本實施例1還具有其它變形實施例,例如:
1)僅僅對出液集水頭和出口接口栓的結構做出上述改進,而保留進液集水頭和進液接口栓的原有結構。
2)改變第一接合部和第二結合部的結構,也即,所述第一接合部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凹陷形成的凹部,及所述第二接合部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凸出形成的凸部,且所述出口接口栓敞開的一端內圍壁面鋪設有一層磁鐵。
3)改變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結構,也即,所述第三接合部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凹陷形成的凹部,及所述第四接合部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凸出形成的凸部。
4)各個接合部和各個磁鐵的位置設定還可以是除上述實施例1外的其它位置,只要能夠實現相應的作用即可。
5)改變第一接合部和第二結合部的結構,也即,所述第一接合部為由所述出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形成的外螺紋,及所述第二接合部為由所述出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形成的內螺紋。
6)改變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結構,也即,所述第三接合部為由所述進液集水頭的外端周緣形成的外螺紋,及所述第四接合部為由所述進口接口栓的封閉的一端內圍壁面周緣形成的內螺紋。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后的實施方案,其區別在于:請參閱圖4~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表冷器6傾斜安裝于所述殼體1內,且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風機出風口的一面與所述風機出風口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α為銳角或鈍角。
為進一步減少表冷器6對風機2送風的阻擋,并增強了防飛水性能,優選地,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所述風機出風口的一面與風機出風口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α為30°或60°。在本實施例中,為更加符合風速流向和保證風速流速,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所述風機出風口的一面與風機出風口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α進一步優選為60°。
為進一步提高冷凝水從表冷器6表面流入凝水盤5的流暢性,優選地,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所述凝水盤5的一面與所述凝水盤5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β為30°或6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所述凝水盤5的一面與所述凝水盤5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進一步優選為6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表冷器6中分別朝向所述風機出風口和所述室內出風口B的相對兩側面分別與所述風機出風口和所述室內出風口B之間存在間隔。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風機盤管與實施例2的風機盤管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于:請參閱圖7,為進一步防止水飛出室內出風口B外,所述殼體1的室內出風口B處設有若干相鄰且間隔設置的順流條7。每一順流條7傾斜設置,其一端與室內出風口B的頂端邊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凝水盤5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為避免由于若干順流條7交錯設置而阻擋送風的現象發生,優選地,所述若干順流條7之間相互平行設置。
為方便每一順流條7的安裝,并保證每一順流條7安裝的牢固性,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請參閱圖8,所述室內出風口B的頂端外側往外延伸形成一安裝條8;每一順流條7的頂端與所述安裝條8連接,底端與所述凝水盤5連接;且每一順流條7與所述室內出風口B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γ為銳角。
為使每一順流條7的傾斜方向與所述表冷器6的傾斜方向保持一致,從而避免了順流條7對送出表冷器6外的風的阻擋,保證了送風,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每一順流條7都與所述表冷器6中朝向所述風機出風口的一面平行。
進一步,為增強防飛水性能,作為一種更優的技術方案,每一順流條7’中朝向所述表冷器6的一面的相對兩側分別向所述表冷器6的方向延伸形成兩擋水片71,如圖9所示。
為避免當安裝條8上也附著水時,水會流出到凝水盤5外的現象發生,優選地,所述安裝條8的正投影面位于所述凝水盤5上。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風機盤管通過對風機盤管的各個集水頭和各個接口栓的結構進行改進,并利用磁鐵相互作用實現對伸入到位的指示和引導,從而降低安裝難度和提高安裝效率,也避免了因安裝困難而施力方向偏移或施力力度過大引起的構件容易損壞的現象發生,同時保證了接口栓安裝的正確性和密封性。并且在后續實施例中通過改變表冷器在殼體內的安裝角度,使得表冷器與風機吹出的風成一定的角度,從而減小表冷器對送風的阻擋,由此在同等風機輸出功率的情況下風機盤管具有更大的風量,相對地也減少了風機的輸入功率;同時實現表冷器上產生的冷凝水能夠順從風向沿翅片流落到凝水盤上,水沾附翅片的面積小,不會產生飛水的情況。并由于表冷器傾斜安放,有利于減小整個風機盤管的高度,提高安裝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