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空氣凈化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水污染、空氣污染已經逐漸被廣泛關注。近年來,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濃度成為了衡量空氣質量的一個主要指標。
由于汽車尾氣、燃燒等原因,室外空氣中PM2.5的濃度在較多時間內保持在高水平。人們為了防止吸入過量的PM2.5,采取了各種防護措施,例如出門戴口罩、減少外出并封閉門窗等,門窗封閉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為了使得室內空氣流通減少二氧化碳的濃度,通常進行開窗通風。但是,這開窗通風不可避免地會引入PM2.5,從而造成室內空氣中的PM2.5含量也很高。
經分析可知,導致空氣中PM2.5含有的主要物質(重點是有害物質)有:微生物、化學氣體或異味、物理態的微粒;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霉菌及孢子等在室內空氣中漂浮的活性有害微生物;微生物的尺寸范圍通常在0.02微米至10微米之間。化學氣體/異味包括室內裝修裝飾材料、家具、日化制品、食品腐敗、人體、寵物等均可產生危害健康的揮發性有害氣體和異味,如:甲醛、苯系物、TVOC等;化學氣體/異味的尺寸范圍通常在0.0001微米至0.001微米之間;物理態的微粒包括能夠長期懸浮于空氣中的非常細小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由灰塵、毛屑(皮屑)、煙塵、花粉以及煙霧顆粒組成;物理態的微粒的尺寸范圍通常在0.01微米至100微米之間。
為了改善這樣現狀,大多家庭或辦公場所均安置有空氣凈化器,當前環境中的空氣被吸收進入空氣凈化器內的凈化區后,空氣在凈化區內做凈化處理,但是該凈化處理需要一定的時間,現有技術中,通常均未考慮空氣凈化的時間,其導致的后果是空氣僅僅只是經過了凈化區,未完成凈化處理就被傳輸至送風區域,即未凈化完成的空氣再次進入空氣中,大大降低了空氣的凈化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及制造方法,旨在提升空氣的凈化效率。
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包括一箱體,其中,還包括:
進風區,設置于所述箱體內的下部,用以吸收當前環境中的空氣,并將吸收的空氣傳輸至所述箱體內;于所述箱體內設置有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
第一凈化區,設置于所述進風區上方,用以接收所述進風區吸收的空氣,并對空氣做第一次凈化處理;
第二凈化區,設置于所述第一凈化區上方,用以接收經第一次凈化處理的空氣,并對空氣做二次凈化處理;
出風區,設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上方,將經過二次凈化處理的空氣輸出至當前環境中。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為S型。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包括第一導管、第二導管、第三導管;
所述第一導管平行于所述第三導管;所述第二導管分別垂直于所述第一導管和所述第三導管。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包括第四導管、第五導管、第六導管;
所述第四導管平行于所述第六導管;所述第五導管分別垂直于所述第四導管和所述第六導管。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與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對稱設置于進風機兩側。
另一方面,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包括一箱體,其中,還包括:
所述箱體內的底部形成一進風區,用以吸收當前環境中的空氣,并將吸收的空氣傳輸至所述箱體內;
于所述進風區上方形成第一凈化區,用以接收所述進風區吸收的空氣,并對空氣做第一次凈化處理;
于所述第一凈化區上方形成第二凈化區,用以接收經第一次凈化處理的空氣,并對空氣做二次凈化處理;
設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上方形成出風區,將經過二次凈化處理的空氣輸出至當前環境中。
其中,所述進風區包括第一延程風道、和/或第二延程風道;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為S型。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與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對稱設置于進風機兩側。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延程長度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P1為所述進風機的壓力;
N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摩擦阻力;
V為空氣的流動速度;
D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直徑;
L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長度。
優選地,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氣的流動速度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Q為所述進風機的風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本發明中,通過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延長空氣進入凈化區的時間,待凈化區內已有的空氣被完全凈化處理后再進入凈化區,大大提高了空氣凈化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風而非全部結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箭頭為空氣流動方向,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結構示意圖,包括一箱體,其中,還包括:
進風區1,設置于所述箱體內的下部,用以吸收當前環境中的空氣,并將吸收的空氣傳輸至所述箱體內;所述進風區1包括一進風機11、進風口12,進風機11主要用于形成一吸收空氣進入箱體的負壓,空氣通過進風口12進入,于進風口12處設置有一進風過濾層13,所述進風過濾層13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部分固體顆粒、皮屑、細菌病毒等,進一步地,于所述箱體內設置有第一延程風道14、和/或第二延程風道15;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當空氣被吸收至進風口12時,進風過濾層13對空氣進行初次過濾,經過初次過濾的空氣通過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進入箱體。進一步地,所述進風過濾層13可為初中效濾網、和/或駐極式靜電濾網(或是3M駐極式靜電濾網)。
第一凈化區2,設置于所述進風區1上方,用以接收所述進風區1吸收的空氣,并對空氣做第一次凈化處理;第二凈化區3,設置于所述第一凈化區2上方,用以接收經第一次凈化處理的空氣,并對空氣做二次凈化處理;因第一延程風道14、第二延程風道15均具有摩擦阻力,延長了空氣處于第一凈化區2、第二凈化區3的時間,以使凈化區內已有的空氣被均勻凈化處理后輸出。
出風區4,設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3上方,將經過二次凈化處理的空氣輸出至當前環境中。出風區4包括出風口41和出風過濾層42;出風過濾層42對經過凈化處理的空氣再次做過濾處理,對經過再過濾處理的空氣通過出風口41進入空氣中。進一步地,所述出風過濾層42可為臭氧過濾網。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延長空氣進入凈化區的時間,待凈化區內已有的空氣被完全凈化處理后再進入凈化區,大大提高了空氣凈化效率。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為S型。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可由多個S段形成,此處不做具體限制。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包括第一導管、第二導管、第三導管,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包括第四導管、第五導管、第六導管;
所述第一導管平行于所述第三導管;所述第二導管分別垂直于所述第一導管和所述第三導管,即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呈“[”字型;
所述第四導管平行于所述第六導管;所述第五導管分別垂直于所述第四導管和所述第六導管,即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呈“]”字型,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形成一可容納所述進風機11的空腔,所述進風機11設置于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與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之間,以使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產生均衡負壓,即第一延程風道14內的空氣流動速度匹配第二延程風道15內的空氣流動速度。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與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對稱設置于進風機11兩側,以使所述第一延程風道14、所述第二延程風道15產生均衡負壓,即第一延程風道14內的空氣流動速度匹配第二延程風道15內的空氣流動速度。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另一方面,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圖,包括一箱體,其中,還包括:
步驟S110、所述箱體內的底部形成一進風區,用以吸收當前環境中的空氣,并將吸收的空氣傳輸至所述箱體內;所述進風區包括第一延程風道、和/或第二延程風道;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
其中,所述進風區包括一進風機、進風口,進風機主要用于形成一吸收空氣進入箱體的負壓,空氣通過進風口進入,于進風口處設置有一進風過濾層,所述進風過濾層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部分固體顆粒、皮屑、細菌病毒,進一步地,于所述箱體內設置有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當空氣被吸收至進風口時,進風過濾層對空氣進行初次過濾,經過初次過濾的空氣通過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進入箱體。進一步地,所述進風過濾層可為初中效濾網、駐極式靜電濾網或3M駐極式靜電濾網。
步驟S120、于所述進風區上方形成第一凈化區,用以接收所述進風區吸收的空氣,并對空氣做第一次凈化處理;
步驟S130、于所述第一凈化區上方形成第二凈化區,用以接收經第一次凈化處理的空氣,并對空氣做二次凈化處理;
步驟S140、設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上方形成出風區,將經過二次凈化處理的空氣輸出至當前環境中。出風區包括出風口和出風過濾層;出風過濾層對經過凈化處理的空氣再次做過濾處理,對經過再過濾處理的空氣通過出風口進入空氣中。進一步地,所述出風過濾層可為臭氧過濾網。
采用上述的一種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制成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進風過濾層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部分固體顆粒、皮屑、細菌病毒,進一步地,于所述箱體內設置有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分別對吸收的空氣做延程處理并輸出;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當空氣被吸收至進風口時,進風過濾層對空氣進行初次過濾,經過初次過濾的空氣通過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和/或所述第二延程風道進入箱體。第一延程風道、第二延程風道,延長空氣進入凈化區的時間,待凈化區內已有的空氣被完全凈化處理后再進入凈化區,大大提高了空氣凈化效率。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為S型。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可由多個S段形成,此處不做具體限制。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與所述第二延程風道對稱設置于進風機兩側,以使所述第一延程風道、所述第二延程風道產生均衡負壓,即第一延程風道內的空氣流動速度匹配第二延程風道內的空氣流動速度。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其中所述第一延程風道延程長度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P1為所述進風機的壓力;
N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摩擦阻力;通常在0.06~0.09之間
V為空氣的流動速度;
D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直徑;
L1為所述第一延程風道的長度。
作為進一步優選實施方案,上述的基于風道設計的空氣凈化裝置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空氣的流動速度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Q為所述進風機的風量。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