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調技術領域,是一種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蒸發制冷是一種綠色節能環保的空調方式,在蒸發制冷適用的干熱地區,相對于傳統空調方式,其節能效應非常可觀。但由于蒸發制冷是利用水和干空氣的熱濕交換獲得低溫的冷風或冷水的一種制冷技術,因此水是蒸發制冷技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對需要全年供冷的空調區域(如數據機房),使用蒸發制冷時的空調耗水量較大;另外干空能蒸發制冷由于受外界空氣環境影響較大,制取冷風或冷水時溫度不能完全控制,在有些時間段不能滿足空調區域送風要求,并且很難實現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而這些特殊空調區域對空調系統的全年安全運行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基于節能性和安全運行的考慮,通常的干空氣能蒸發制冷很難滿足數據中心的應用。
在干燥和寒冷的北方地區有非常豐富的“干空氣能”和免費的室外冷源,在夏季或過渡季節可以利用室外的干空氣能制取用戶所需要的冷水或冷風;在冬季或過渡季節可以采用室外免費的冷源(冷空氣)制取冷水或冷風,因此最大化的利用干空氣能和室外免費的冷源來制冷是實現空調系統全年運行和空調節能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目前的干空能蒸發制冷很難實現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包括供冷水裝置、第一表面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和第一用戶;供冷水裝置包括機殼、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第一排風機,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設置在機殼內,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上方的機殼上設置有第一排風口,對應第一排風口的機殼上設置有第一排風機,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下方的機殼上設置有第二進風口,板式換熱器內設置有一次水循環通道和二次水循環通道,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出水口與一次水循環通道的進口通過第一管線相連通,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進水口與一次水循環通道的出口通過第二管線相連通,在第一管線上串接有第一水泵,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二次水循環通道的出水口與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冷卻水通道的進口通過第三管線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冷卻水通道的出口與第一用戶冷水進口通過第四管線相連通,第一用戶冷水出口與二次水循環道的進水口通過第五管線相連通,在第五管線上串接有第二水泵。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第一排風機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之間的機殼上設置有第一進風口,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一進風口相連通。
上述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與第二進風口相連通,在第三管線與第四管線之間連通有第六管線,第一水泵和板式換熱器之間的第一管線與第三管線之間連通有第七管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和第六管線之間的第四管線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進水口之間連通有第八管線,在第七管線上串接有第一閥門,在第六管線和第七管線之間的第三管線上串接有第二閥門,在第六管線上串接有第三閥門,在第六管線和第八管線之間的第四管線上串接有第四閥門,第八管線上串接有第五閥門。
上述對應第一進風口的機殼外部設置有第一引導腔體,第一引導腔體上設置有第三進風口,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分別與第二進風口和第三進風口相連通。
上述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二表面式換熱器,第二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和第八管線之間的第四管線與第二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和第二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串聯,第二表面式換熱器與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平行同向設置,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第二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第二進風口和第三進風口均相連通,對應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進口上設置有第二引導腔體,第二引導腔體上設置有第四進風口,對應第二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進口上設置有第三引導腔體,第三引導腔體上設置有第五進風口。
上述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三表面式換熱器,在第一引導腔體上還設置有第六進風口和第二排風口,第三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三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六進風口相連通,第二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二排風機,第八管線和第四閥門之間的第四管線與第三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口通過第九管線相連通,第四閥門和第一用戶之間的第四管線與第三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出口通過第十管線相連通,在第九管線上串接有第六閥門,在第十管線上串接有第七閥門。
上述對應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的機殼外設置有與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相連通的第一密封腔體,在第一密封腔體的外側還設置有第二密封腔體,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安裝在第一密封腔體上,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一密封腔體內相連通,在第二密封腔體上還設置有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和第三排風口,第四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二密封腔體內相連通,第三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三排風機,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四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二密封腔體內相連通,第八管線和第四閥門之間的第四管線與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八管線和第四表面式換熱器之間的第四管線上串接有第八閥門。
上述對應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的機殼外設置有與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相連通的第三密封腔體,在第三密封腔體的外側還設置有第四密封腔體,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安裝在第三密封腔體上,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三密封腔體內相連通,在第四密封腔體上還設置有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和第三排風口,第三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三排風機,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四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四密封腔體內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和第八管線之間的第四管線與第四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
上述在第二進風口出還設置有第五表面式換熱器,第五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五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第二進風口相連通,第一水泵和板式換熱器之間的第一管線與第五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表面式換熱器內的冷卻水通道出口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進水口相連通。
上述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處或進口處設置有第四排風機,第一表面式換熱器和第四排風機組成第一換熱單元。
上述在第三管線或第四管線上設置有第二換熱單元,第二換熱單元包括第六表面式換熱器和第五排風機,第六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三管線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或第四管線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五排風機設置在第六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出口處或進口處。
上述第一用戶包括第七表面式換熱器和水冷直膨機組,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和節流閥,第七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蒸發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風通道,冷凝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第七表面式換熱器的冷風通道與蒸發器的冷風通道相連通,在蒸發器的冷風通道出口處設置有第六排風機,蒸發器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相連通,蒸發器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相連通,第七表面式換熱器的冷卻水通道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四管線的出口與第七表面式換熱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管線的進口與冷凝器的冷卻水通道出口相連通。
上述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水冷直膨機組,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和節流閥,蒸發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水通道,冷凝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靠近用戶側的第四管線與蒸發器的冷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五管線與冷凝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連通,蒸發器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相連通,蒸發器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相連通。
上述第一用戶為換熱單元和水冷直膨機組,換熱單元包括第六表面式換熱器和第五排風機,第六表面式換熱器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和節流閥,蒸發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水通道,冷凝器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蒸發器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相連通,蒸發器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相連通,第四管線的出口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管線的進口與冷凝器的冷卻水通道出口相連通,在蒸發器的冷水通道進口上連通有回水管,在蒸發器的冷水通道出口上連通有供水管。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不同的運行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干空氣能和室外免費冷源,實現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達到降低整個空調系統能耗的目的,同時將干空氣能蒸發制冷與水冷直膨機組相結合,可以保證空調區域空調系統的安全性,實現空調區域的全年供冷要求,本實用新型根據室外氣象條件確定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啟閉,同時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排風機可以冬夏季共用,只通過啟閉不同的進風口來實現不用季節的使用要求,充分節能節水,并且本實用新型的用戶側載冷介質閉式循環運行,避免了蒸發制冷水質不高對用戶側造成的影響,用戶側載冷介質可以是乙二醇溶液或防凍液,避免了冬季運行時換熱盤管凍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2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3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4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5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6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7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8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9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0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1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2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2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2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5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3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3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7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3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8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4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4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20為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14的工藝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機殼,2為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3為第一表面式換熱器,4為板式換熱器,5為第一用戶,6為第一排風機,7為第二進風口,8為第一管線,9為第二管線,10為第一水泵,11為第三管線,12為第四管線,13為第五管線,14為第二水泵,15為第一進風口,16為第六管線,17為第七管線,18為第八管線,19為第一閥門,20為第二閥門,21為第三閥門,22為第四閥門,23為第五閥門,24為第一引導腔體,25為第三進風口,26為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7為第二引導腔體,28為第四進風口,29為第三引導腔體,30為第五進風口,31為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2為第六進風口,33為第二排風機,34為第九管線,35為第十管線,36為第六閥門,37為第七閥門,38為第一密封腔體,39為第二密封腔體,40為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1為第三排風機,42為第八閥門,43為第三密封腔體,44為第四密封腔體,44為第四密封腔體,45為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6為第四排風機,47為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8為第五排風機,49為第七表面式換熱器,50為蒸發器,51為冷凝器,52為壓縮機,53為節流閥,54為第六排風機,55為回水管,56為供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該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冷水裝置、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板式換熱器4和第一用戶5;供冷水裝置包括機殼1、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第一排風機6,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設置在機殼1內,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上方的機殼1上設置有第一排風口,對應第一排風口的機殼1上設置有第一排風機6,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下方的機殼1上設置有第二進風口7,板式換熱器4內設置有一次水循環通道和二次水循環通道,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出水口與一次水循環通道的進口通過第一管線8相連通,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進水口與一次水循環通道的出口通過第二管線9相連通,在第一管線8上串接有第一水泵10,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二次水循環通道的出水口與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水通道的進口通過第三管線11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水通道的出口與第一用戶5冷水進口通過第四管線12相連通,第一用戶5冷水出口與二次水循環道的進水口通過第五管線13相連通,在第五管線13上串接有第二水泵14。
本實施例中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是直接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或間接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當為間接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時,間接蒸發制冷裝置可以為表冷器、間接蒸發冷卻器、管式、板式或者板翅式換熱器,通過采用不同的水循環流程,使得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出水溫度更低,其中直接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出水溫度極限值是進風濕球溫度,間接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出水溫度極限值是進風露點溫度,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出水在板式換熱器4的一次側循環,冷卻板式換熱器4的二次側載冷介質,冷卻后的二次側載冷介質用于用于第一用戶5供冷。這里的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載冷介質可以是循環水或者乙二醇溶液或者其他載冷介質,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設置的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主要用于冬季為第一用戶5提供冷卻的載冷介質,冬季的運行模式如下:關閉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停止運行,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高溫載冷介質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中被室外的低溫空氣冷卻降溫后,用于用戶供冷。
本實用新型該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一、可以為需要全年供冷的空調區域提供冷風或冷水;二、在溫度比較低的過渡季節或冬季運行時,關閉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只靠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來冷卻載冷介質,節能性顯著;三、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只在一段時間提供冷水,在系統全年運行的基礎上,充分節水;四、二次側全年閉式運行,避免了盤管堵塞帶來的安全隱患。
實施例2,作為實施例1的優化,如附圖2所示,在第一排風機6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之間的機殼1上設置有第一進風口15,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與第一進風口15相連通。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共用一臺排風機,在夏季時,使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制取用戶制冷用冷水,第一進風口15關閉,第二進風口7打開,過渡季節或者冬季時,第一進風口15打開,第二進風口7關閉,利用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來冷卻用戶所需的低溫載冷介質,這種共用一臺排風機的布置方式系統節能型顯著,結構緊湊,冬季時利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來冷卻載冷介質實現了強制換熱,換熱效率高。
實施例3,作為實施例2的優化,如附圖3所示,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出口與第二進風口7相連通,在第三管線11與第四管線12之間連通有第六管線16,第一水泵10和板式換熱器4之間的第一管線8與第三管線11之間連通有第七管線17,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六管線16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進水口之間連通有第八管線18,在第七管線17上串接有第一閥門19,在第六管線16和第七管線17之間的第三管線11上串接有第二閥門20,在第六管線16上串接有第三閥門21,在第六管線16和第八管線18之間的第四管線12上串接有第四閥門22,第八管線18上串接有第五閥門23。本實施例中,相比于實施例1,將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出口調整成與第二進風口7相連通。
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設置在第二進風口7上,通過閥門切換來實現系統全年運行,運行模式一:第一閥門19、第三閥門21和第五閥門23打開,第二閥門20和第四閥門22關閉,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制取冷水,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的一部分冷水用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預冷空氣,使得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出水溫度更低,一部分冷水用于冷卻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載冷介質,經過冷卻的載冷介質在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滿足第一用戶5的制冷需求;運行模式二:第一閥門19、第三閥門21和第五閥門23關閉,第二閥門20和第四閥門22打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不再制取冷水,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停止運行,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排風機打開,室外的低溫空氣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第一用戶5用載冷介質。
實施例4,作為實施例3的優化,如附圖4所示,對應第一進風口15的機殼1外部設置有第一引導腔體24,第一引導腔體24上設置有第三進風口25,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出口分別與第二進風口7和第三進風口25相連通。
本實施例中,當在第二進風口7上設置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時,冬季工況下室外空氣必須經過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才能被排風機排出室外,但在冬季工況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并不起換熱作用,因此設置第三進風口25,使得冬季工況下關閉第二進風口7,室外的空氣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第一用戶5側需要的載冷介質后經過第三進風口25、第一進風口15由排風機排出。
實施例5,作為實施4的優化,如附圖5所示,該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八管線18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內的冷卻水通道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內的冷卻水通道和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內的冷卻水通道串聯,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與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平行同向設置,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出口、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的冷風通道出口、第二進風口7和第三進風口25均相連通,對應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進口上設置有第二引導腔體27,第二引導腔體27上設置有第四進風口28,對應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的冷風通道進口上設置有第三引導腔體29,第三引導腔體29上設置有第五進風口30。
本實施例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二表面式換熱器26的室外風進口處設置有第四進風口28和第五進風口30,夏季工況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3制取冷水所需要的室外空氣量較少,這時可以關閉第五進風口30和第三進風口25和第一進風口15,室外空氣經過第四進風口28和第二進風口7換熱后由排風機排出,冬季工況下,系統的阻力小于夏季工況,因此可以同時開啟第四進風口28和第五進風口30,使得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二表面式換熱器換熱26的室外冷風量較大,第一用戶5側載冷介質和室外冷風的換熱效率提高。
實施例6,作為實施例4的優化,如附圖6所示,該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在第一引導腔體24上還設置有第六進風口32和第二排風口,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的冷風通道與第六進風口32相連通,第二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二排風機33,第八管線18和第四閥門22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口通過第九管線34相連通,第四閥門12和第一用戶5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內的冷卻水通道出口通過第十管線35相連通,在第九管線34上串接有第六閥門36,在第十管線35上串接有第七閥門37。
本實施例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排風機33和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用于冬季工況下,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降溫后的載冷介質直接用于第一用戶5制冷時,溫度偏高,這時,在第二排風機33的作用下,可以使載冷介質再一次經過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進行強制降溫,運行模式一: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打開,第二進風口7打開,第一閥門19、第三閥門21和第五閥門23打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為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和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提供冷水;運行模式二:第二閥門20、第六閥門26和第七閥門37打開,其他閥門關閉,第一進風口15、第三進風口25和第六進風口32打開,兩臺排風機打開,第一用戶5側載冷介質依次通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三表面式換熱器31降溫;運行模式三:第二閥門20和第四閥門22打開,其他閥門關閉,第一進風口15和第三進風口25打開,第一用戶5側載冷介質通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降溫。
實施例7,作為實施例3的優化,如附圖7所示,對應第一進風口15和第二進風口7的機殼1外設置有與第一進風口15和第二進風口7相連通的第一密封腔體38,在第一密封腔體38的外側還設置有第二密封腔體39,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安裝在第一密封腔體38上,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與第一密封腔體38內相連通,在第二密封腔體39上還設置有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和第三排風口,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的冷風通道與第二密封腔體39內相連通,第三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三排風機41,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的冷風通道與第二密封腔體39內相連通,第八管線18和第四閥門22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八管線18和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之間的第四管線12上串接有第八閥門42。
本實施例有兩種運行模式:運行模式一: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打開,第二進風口7打開,第一進風口15打開,第三排風機41關閉,第一閥門19、第三閥門31和第五閥門23打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為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和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提供冷水;運行模式二:第二閥門20、第六閥門36和第七閥門37打開,其他閥門關閉,第二進風口7關閉,第一進風口15打開,兩臺排風機打開,第一用戶5側載冷介質依次通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降溫。
實施例8,作為實施例3的優化,如附圖8所示,對應第一進風口15和第二進風口7的機殼1外設置有與第一進風口15和第二進風口7相連通的第三密封腔體43,在第三密封腔體43的外側還設置有第四密封腔體44,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安裝在第三密封腔體43上,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與第三密封腔體43內相連通,在第四密封腔體44上還設置有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和第三排風口,第三排風口處設置有第三排風機41,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的冷風通道與第四密封腔體44內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八管線18之間的第四管線12與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內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四表面式換熱器40的冷卻水通道串聯設置,夏季時,第三排風機41關閉,第一閥門19、第三閥門31和第五閥門23打開通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來預冷室外空氣,冬季時兩臺排風機同時開啟,第二閥門20和第七閥門37打開,第二進風口7關閉,利用室外冷風干式冷卻載冷介質。
實施例9,作為實施例2的優化,如附圖9所示,在第二進風口7處還設置有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的冷風通道與第二進風口7相連通,第一水泵10和板式換熱器4之間的第一管線8與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內的冷風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內的冷風通道出口與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進水口相連通。
本實施例中,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第一進風口15上設置有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用于冬季工況下用室外低溫的空氣冷卻載冷介質;在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下部的第二進風口7上設置有第五表面式換熱器45,用于夏季工況下預冷室外高溫空氣,這種冬夏季的表面式換熱器分開設置,安全性高。
實施例10,作為實施例1的優化,如附圖10所示,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的冷風通道出口處或進口處設置有第四排風機46,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和第四排風機46組成第一換熱單元。本實施例中,圖中的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上設置有第四排風機46,第四排風機46和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組成第一換熱單元,在冬季時,室外冷風和用戶側載冷介質實現強制換熱,換熱效率高。
實施例11,作為實施例3或實施例4或實施例5或實施例6或實施例7或實施例8或實施例9的優化,如附圖11所示,在第三管線11或第四管線12上設置有第二換熱單元,第二換熱單元包括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和第五排風機48,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第三管11線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或第四管線12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五排風機48設置在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的冷風通道出口處或進口處。
本實施例在過渡季節或者冬季使用時,當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的風量所提供的冷量與用戶所需冷量不能完全匹配時,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就不能通過室外低溫空氣對載冷介質有效降溫,這時在板式換熱器4的二次側設置換熱單元,對載冷介質進行輔助冷卻,達到有效降溫。
實施例12,作為實施例1或實施例10或實施例11的優化,如附圖12、13、14所示,第一用戶5包括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和水冷直膨機組,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50、冷凝器51、壓縮機52和節流閥53,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蒸發器50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風通道,冷凝器51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的冷風通道與蒸發器50的冷風通道相連通,在蒸發器50的冷風通道出口處設置有第六排風機54,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52相連通,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53相連通,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的冷卻水通道出口與冷凝器51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四管線12的出口與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管線13的進口與冷凝器51的冷卻水通道出口相連通。
本實施例設置有水冷直膨機組,運行模式如下:夏季工況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制取的冷水在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循環,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載冷介質先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再經過冷凝器51進一步升溫后依次循環,高溫空氣先經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預冷,再經過蒸發器50進一步降溫后用于為二次用戶供冷,這種運行模式為二次用戶提供冷風;過渡季節或冬季時,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關閉,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停止運行,載冷介質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降溫,再依次經過第七表面式換熱器49和冷凝器51,高溫空氣先經過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預冷,再經過蒸發器50進一步降溫后用于二次用戶供冷,這種運行模式為二次用戶提供冷風;設置水冷直膨機組的作用是當夏季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所制取的冷水偏高,或者冬季換熱單元對載冷介質不能有效降溫時,載冷介質不能滿足二次用戶的送風溫度要求時,這時可以開啟水冷直膨機組。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上設置有第四排風機46,第四排風機46和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組成一換熱單元,在冬季時,室外冷風和用戶側載冷介質實現強制換熱,換熱效率高,同時設置有機械制冷裝置,實現了系統全年的安全可靠運行。二次用戶可以為需要用冷風進行降溫的用戶,比如數據中心處理機房。附圖14所表現的機械形式能夠為二次用戶提供溫度更低的冷風。
實施例13,作為實施例1或實施例10或實施例11的優化,如附圖15、16、17所示,該節水型全年運行空調裝置還包括水冷直膨機組,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50、冷凝器51、壓縮機52和節流閥53,蒸發器50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水通道,冷凝器51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靠近用戶側的第四管線12與蒸發器50的冷水通道進出口相連通,第五管線13與冷凝器51的冷卻水通道進出口連通,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52相連通,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53相連通。此系統也可以僅為第一用戶5提供冷水,運行模式如下:運行模式一: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制取的冷水在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循環,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載冷介質直接用于用戶供冷;運行模式二: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制取的冷水在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循環,冷水已經不能對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載冷介質有效降溫,板式換熱器4二次側的溫度較高的載冷介質先經過蒸發器50進一步降溫,再用于第一用戶5供冷,經過用戶的載冷介質再經過冷凝器51進一步降溫后回到板式換熱器4循環利用;運行模式三:過渡季節或冬季工況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關閉,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停止運行,載冷介質由室外低溫的新風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降溫后用于第一用戶5供冷;運行模式四:過渡季節或冬季工況下: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2關閉,板式換熱器4一次側停止運行,載冷介質由室外低溫的新風冷卻后進入蒸發器50進一步冷卻后用于第一用戶5供冷,經過第一用戶5升溫后的載冷介質經過冷凝器51進一步降溫,依次循環。
實施例14,作為實施例1或實施例10或實施例11的優化,如附圖18、19、20所示,第一用戶5為換熱單元和水冷直膨機組,換熱單元包括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和第五排風機48,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內設置有冷卻水通道和冷風通道,水冷直膨機組包括蒸發器50、冷凝器51、壓縮機52和節流閥53,蒸發器50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水通道,冷凝器51內設置有冷媒通道和冷卻水通道,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出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進口通過壓縮機52相連通,蒸發器50的冷媒通道進口與冷凝器51的冷媒通道出口通過節流閥53相連通,第四管線12的出口與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的冷卻水通道進口相連通,第五管線13的進口與冷凝器51的冷卻水通道出口相連通,在蒸發器50的冷水通道進口上連通有回水管55,在蒸發器50的冷水通道出口上連通有供水管56。
當系統為用戶同時提供冷風和冷水時,第六表面式換熱器47通過載冷介質冷卻高溫空氣后低溫的空氣用于二次用戶制冷,載冷介質再經過水冷直膨機組的冷凝器51后進入蒸發器50進一步冷卻可以為三次用戶提供冷水,冬季用第一表面式換熱器3冷卻載冷介質。
本實用新型很好的克服了空調系統的全年運行和蒸發制冷耗水量大的問題,從空調系統形式,在夏季時,開啟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合理使用室外的干熱空氣制取空調用戶用冷水,在冬季或過渡季節,利用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冷卻空調用戶用載冷介質;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通過切換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進風口來實現系統不同季節條件下的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只在室外氣象條件適用于蒸發制冷技術時開啟,當夏季室外空氣濕球溫度較高,僅用蒸發制冷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用戶溫濕度要求時,可以輔助水冷直膨機組進一步冷卻空調用戶用冷水或冷風。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不同的運行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干空氣能和室外免費冷源;達到降低整個空調系統能耗的目的,同時將干空氣能蒸發制冷與水冷直膨機組相結合,可以保證空調區域空調系統的安全性,實現空調區域的全年供冷要求,本實用新型根據室外氣象條件確定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啟閉,同時蒸發制冷供冷水裝置的排風機可以冬夏季共用,只通過啟閉不同的進風口來實現不用季節的使用要求,充分節能節水,并且本實用新型的用戶側載冷介質閉式循環運行,避免了蒸發制冷水質不高對用戶側造成的影響,用戶側載冷介質可以是乙二醇溶液或防凍液,避免了冬季運行時換熱盤管凍壞。
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