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濕膜組件和包括該加濕膜組件的空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應對環境變化,人們對空氣處理裝置的需求越來越大。
在空氣處理裝置中,有的具有加濕功能,這種加濕功能有時是通過如圖9A~9D所示的包括相互緊貼的多片加濕膜片10X的加濕膜組件而實現的,其中,多片加濕膜片10X分別包括框架11X以及隔開間隔地固定于框架11X的兩片加濕薄膜12X,且分別在框架11X的底部開設有沿加濕膜片10X的厚度方向(圖9D中的左右方向)貫穿框架11X的通孔111X以及沿加濕膜片10X的高度方向(圖9D中的上下方向)貫穿框架11X并與通孔111X連通的透水口WPX,并且,多片加濕膜片10X通過相互對齊后借助焊接或粘接劑等相互固定,從而形成加濕水排放用的蓄水部WS。在使用時,通過從設于框架11X底部外壁的接口213X向加濕膜組件的底部供水,如圖9D中箭頭所示,水可從通孔111X經由透水口WPX向加濕膜片10X的高度方向傳遞,然后傳遞至各加濕薄膜12X。
不過,上述加濕膜組件存在以下問題:1)在組裝加濕膜組件時需要對齊多片加濕膜片,因此,組裝難度大,效率低下;2)在利用粘接劑將多片加濕膜片相互固定時,粘接劑的溢出會導致多片加濕膜片貼合形成的蓄水部的表面變得不光滑,進而導致加濕廢水無法徹底排放干凈而積存于蓄水部,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濕膜組件,其能容易地進行組裝,提高組裝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包括多片加濕膜片,所述加濕膜片的下端設有透水口,所述加濕膜組件還包括中空的容器,在所述容器上設有插接部,所述加濕膜片的下端插入所述插接部,以使所述透水口與所述容器的中空空間連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通過將多片加濕膜片的下端分別插入容器的插接部,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相互間的對齊和固定,組裝容易,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加濕膜片設有卡合部,所述插接部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加濕膜組件,通過使卡合部與被卡合部卡合,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相對于容器的定位和固定,且容易更換加濕膜片。
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卡合部是突片,所述被卡合部是貫通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方便地形成卡合部和被卡合部,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的內底面形成為越靠近所述容器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則越低的形狀。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使加濕廢水集中于容器的長度方向的一側,便于將加濕廢水排出。
本實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的內底面形成為斜面狀、階梯狀以及由斜面和階梯組合而成的形狀中的任一種。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五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方便地形成容器的內底面,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六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插接部供所述加濕膜片相對于所述容器的長度方向傾斜地插入。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六方面的加濕膜組件,在加濕膜組件的高度相同的情況下,能增大加濕膜片的面積,容易提高加濕膜組件的加濕能力,另一方面,在加濕能力相同的情況下,能降低加濕膜組件的高度,實現薄型化。
本實用新型第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的外壁設有接口,該接口與所述容器的中空空間連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利用接口將容器內的加濕廢水排出或將加濕用的水補充到容器內。
本實用新型第八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接口與所述容器的中空空間的最低位置連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八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有助于容器內的加濕廢水徹底排出。
本實用新型第九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的內底面形成有用于將水朝所述接口引導的導水槽。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九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更有助于容器內的加濕廢水徹底排出。
本實用新型第十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的內頂面和內底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加強肋。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確保容器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容器包括底盤和覆蓋在該底盤上的蓋部,由所述底盤和所述蓋部圍成所述容器的中空空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通過將底盤和蓋部分解,能方便地對容器的內部進行清掃,維護方便,并且,在底盤和蓋部中的一方損壞時,只需更換損壞的一方即可,便于降低使用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底盤與所述蓋部通過焊接或膠水而水密地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避免因水從底盤與蓋部之間泄漏而產生安全性問題。
本實用新型第十三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加濕膜片具有并排設置的兩片加濕薄膜,在兩片所述加濕薄膜之間形成有構成所述透水口的空隙。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三方面的加濕膜組件,加濕膜片的結構簡單,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加濕膜片包括框架和多片加濕薄膜,所述加濕薄膜通過超聲波焊接或粘接劑而與所述框架相互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加濕膜片的結構和制造工藝簡單,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十五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框架是樹脂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五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方便地制造框架,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本實用新型第十六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框架設有加強筋和定位部,該定位部使相鄰的所述加濕薄膜隔開間隙地定位。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六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利用加強筋加強框架的強度,并且,通過利用定位部使相鄰的加濕薄膜隔開間隙,能方便地利用該間隙形成透水口。
本實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是在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的基礎上,所述加濕膜片的上端也設有透水口,所述加濕膜組件還包括中空的另一個容器,在所述另一個容器上設有插接部,所述加濕膜片的上端插入至設于所述另一個容器的插接部,以使設于所述加濕膜片的上端的所述透水口與所述容器的中空空間連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加濕膜組件,能利用上方的容器承接加濕用水以對加濕膜片進行加濕,并利用下方的容器承接加濕廢水以將加濕廢水排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十八方面的空氣處理裝置包括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加濕膜組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第十八方面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將多片加濕膜片的下端分別插入插接部,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相互間的對齊和固定,組裝容易,效率高。
實用新型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加濕膜組件和空氣處理裝置,通過將多片加濕膜片的下端分別插入容器的插接部,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相互間的對齊和固定,組裝容易,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的整體布局的平面圖。
圖2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立體圖。
圖2B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側視圖。
圖3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分解圖。
圖3B是用于說明圖3A的圓圈處的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為便于理解,省略了部分加濕膜片和部分插接部。
圖4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分解圖,其中,僅示出了一個加濕膜片。
圖4B是用于說明圖4A的上側方框處的結構的局部立體圖。
圖4C是用于說明圖4A的下側方框處的結構的局部俯視圖。
圖5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加濕膜組件所包括的加濕膜片的結構的側剖圖。
圖6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一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7A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二變形例的側視圖,其中,省略了底盤。
圖7B是用于說明圖7A的圓圈處的結構的局部側視圖,其中,為便于理解,省略了部分加濕膜片和部分插接部。
圖8A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三變形例的側視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B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四變形例的側視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C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五變形例的側視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D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六變形例的立體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E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六變形例的主視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F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六變形例的側視圖,其中,僅示出了底盤。
圖8G是示意表示加濕膜組件的第七變形例的仰視圖。
圖9A是示意表示現有的加濕膜組件的整體結構的主視圖。
圖9B是表示圖9A所示的加濕膜組件的側視圖。
圖9C是表示圖9A所示的加濕膜組件所包括的加濕膜片的圖。
圖9D是表示圖9A所示的加濕膜組件所包括的加濕膜片的側剖圖。
(符號說明)
100 殼體
101 進風口
102 出風口
FU 風扇組件
HE 熱交換器
HM 加濕膜組件
10 加濕膜片
10a 加濕膜片的下端
11 框架
111 加強筋
112 定位部
12A、12B 加濕薄膜
WPa 透水口
EPA 卡合部
20A 容器
21A 底盤
212A 外壁
213A、213B 接口
22A 蓋部
CPA 插接部
NEPA 被卡合部
ENA 加強肋
SA 中空空間
FD1 過濾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圖5,以實際安裝時的狀態為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進行說明,其中,圖1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的整體布局的平面圖,圖2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立體圖,圖2B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側視圖,圖3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分解圖,圖3B是用于說明圖3A的圓圈處的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為便于理解,省略了部分加濕膜片和部分插接部,圖4A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所使用的加濕膜組件的分解圖,其中,僅示出了一個加濕膜片,圖4B是用于說明圖4A的上側方框處的結構的局部立體圖,圖4C是用于說明圖4A的下側方框處的結構的局部俯視圖,圖5是示意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加濕膜組件所包括的加濕膜片的結構的側剖圖。另外,為方便說明,此處將相互正交的三個方向設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如圖1所示,空氣處理裝置包括殼體100和風扇組件FU,所述殼體100具有進風口101和出風口102,所述風扇組件FU用于在所述殼體100內形成從所述進風口101流向所述出風口102的氣流,并且,在所述殼體100內設置有熱交換器HE、過濾裝置FD1和加濕膜組件HM,所述熱交換器HE、所述過濾裝置FD1和所述加濕膜組件HM設置在由所述風扇組件FU形成的氣流路徑上。
此外,如圖2A~圖3B所示,所述加濕膜組件HM包括多片加濕膜片10和中空的容器20A,其中,在所述加濕膜片10的下端10a設有透水口WPa(參照圖5),在所述容器20A上設有插接部CPA,所述加濕膜片10的下端10a插入所述插接部CPA,以使所述透水口WPa與所述容器20A的中空空間SA連通。
此處,所述插接部CPA供所述加濕膜片10相對于所述容器20A的長度方向(圖中的Y方向)垂直地插入(即圖3B中的α為90°)。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A、圖3B所示,所述容器20A包括底盤21A和蓋部22A,該蓋部22A覆蓋在所述底盤21A上,且設有所述插接部CPA,由所述底盤21A和所述蓋部22A圍成所述容器20A的中空空間SA。此處,所述底盤21A與所述蓋部22A可通過焊接或膠水而水密地連接。
此外,如圖2A~圖3A所示,所述容器20A的外壁212A設有接口213A,該接口213A與所述容器20A的中空空間SA連通。此處,所述容器20A的內底面211A形成為越靠近所述容器20A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圖3A中的右側)則越低的形狀(在圖3A中是斜面狀),所述接口213A與所述容器20A的中空空間SA的最低位置連通。
此外,如圖4B所示,所述加濕膜片10設有卡合部EPA,并且,如圖4C所示,所述容器20A的所述插接部CPA設有與所述卡合部EPA卡合的被卡合部NEPA。此處,卡合部EPA由突片形成,被卡合部NEPA由貫通口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A、圖4B和圖5所示,所述加濕膜片10包括框架11和多片加濕薄膜12A、12B,所述加濕薄膜12A、12B通過超聲波焊接或粘接劑而與所述框架11相互連接。此處,所述框架11設有加強筋111和定位部112,該定位部112使相鄰的所述加濕薄膜12A、12B隔開間隙地定位。所述加濕膜片10具有并排設置的兩片加濕薄膜12A、12B,在兩片所述加濕薄膜12A、12B之間形成有構成所述透水口WPa的空隙。并且,所述框架11例如由樹脂件構成。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將多片加濕膜片10的下端10a分別插入容器20A的插接部CPA,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10相互間的對齊和固定,組裝容易,效率高。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通過使卡合部EPA與被卡合部NEPA卡合,能方便地實現加濕膜片10相對于容器20A的定位和固定,且容易更換加濕膜片10。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容器10A的內底面211A形成為越靠近容器10A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則越低的形狀,因此,能使加濕廢水集中于容器10A的長度方向的一側,便于將加濕廢水排出。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容器10A的內底面211A形成為斜面狀,因此,能方便地形成容器10A的內底面211A,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在容器10A的外壁212A設有接口213A,該接口213A與容器10A的中空空間SA連通,因此,能利用接口213A將容器10A內的加濕廢水排出或將加濕用的水補充到容器10A內。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接口213A與容器10A的中空空間SA的最低位置連通,因此,有助于容器10A內的加濕廢水徹底排出。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容器10A包括底盤21A和覆蓋在該底盤21A上的蓋部22A,由底盤21A和蓋部22A圍成容器10A的中空空間SA,因此,通過將底盤21A和蓋部22A分解,能方便地對容器10A的內部進行清掃,維護方便,并且,在底盤21A和蓋部22A中的一方損壞時,只需更換損壞的一方即可,便于降低使用成本。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底盤21A與蓋部22A通過焊接或膠水而水密地連接,因此,能避免因水從底盤21A與蓋部22A之間泄漏而產生安全性問題。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加濕膜片10具有并排設置的兩片加濕薄膜12A、12B,在兩片加濕薄膜12A、12B之間形成有構成透水口WPa的空隙,因此,加濕膜片10的結構簡單,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加濕膜片10包括框架11和多片加濕薄膜12A、12B,加濕薄膜12A、12B通過超聲波焊接或粘接劑而與框架11相互連接,因此,加濕膜片10的結構和制造工藝簡單,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框架11是樹脂件,因此,能方便地制造框架11,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氣處理裝置,框架11設有加強筋111和定位部112,該定位部112使相鄰的加濕薄膜12A、12B隔開間隙地定位,因此,能利用加強筋111加強框架11的強度,并且,通過利用定位部112使相鄰的加濕薄膜12A、12B隔開間隙,能方便地利用該間隙形成透水口WPa。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僅在加濕膜片10的下端10a設置了容器10A,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圖6所示,還可在加濕膜片10的上端也形成透水口,且在加濕膜片10的上端與容器20A上下對稱地設置另一個容器20B。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上方的接口213B對加濕膜組件的上部注入水,因此,能提高對加濕膜片上部的供水效率,此外,也可利用上方的接口213B對加濕膜組件的上部注入空氣,因此,能利用該空氣將加濕膜組件中殘留的加濕廢水快速排出,還能避免污染。此外,在上述情況下,能利用上方的容器20B承接加濕用水以對加濕膜片10進行加濕,并利用下方的容器20A承接加濕廢水以將加濕廢水排出。當然,上方的容器20B和下方的容器20A也可設置成不對稱。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插接部CPA供加濕膜片10相對于容器20A的長度方向(圖中的X方向)垂直地插入,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圖7A、圖7B所示,插接部CPA也可形成為供加濕膜片10相對于容器20A的長度方向(圖中的Y方向)傾斜地插入(即圖7B中的α大于90°)。在這種情況下,在加濕膜組件的高度相同的情況下,能增大加濕膜片的面積,容易提高加濕膜組件的加濕能力,另一方面,在加濕能力相同的情況下,能降低加濕膜組件的高度,實現薄型化。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容器20A的內底面211A形成為斜面狀,但并不局限于此,容器20A的內底面211A也可如圖8A所示形成為階梯狀,還可如圖8B所示形成為由斜面和階梯組合而成的形狀,還可如圖8C所示使形成階梯的一個面相對于容器20A的長度方向傾斜。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8D~圖8F所示,還可在容器20A的內底面211A形成有用于將水朝接口213A引導的導水槽2112A。在這種情況下,更有助于容器20A內的加濕廢水徹底排出。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8G所示,還可在容器20A的內頂面和內底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加強肋ENA。在這種情況下,能確保容器20A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