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的換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配管接頭隔離套及空調換熱器。
背景技術:
現有換熱器的配管1,其端部連接有管接頭2請參見圖1。其中,管接頭2的結構請參見圖2,包括鈑金件201、位于鈑金件201一側的母接頭部202以及位于鈑金件201另一側的公接頭部203。請參見圖3,為了便于管接頭2的節流閥芯的更換,需要將母接頭部202設置在配管蓋板3的外側,并且鈑金件201設置在配管蓋板3的里側并與配管蓋板3直接接觸。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由于鈑金件201和配管蓋板3直接接觸,從而導致鈑金件201和配管蓋板3形成冷路,使得鈑金件201上產生凝露并且通過母接頭部202與配管蓋板3之間的間隙流到換熱器外。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配管接頭隔離套及空調換熱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鈑金件上產生凝露并且通過母接頭部與配管蓋板之間的間隙流到換熱器外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配管接頭隔離套,包括外形和配管接頭的鈑金件相適配的第一蓋罩,用于套設在所述鈑金件的靠近母接頭部的一側;所述第一蓋罩上開設有所述母接頭部的躲避孔。
優選地,所述第一蓋罩上沿著所述躲避孔邊緣位置設置有連續封閉的凸緣,且所述凸緣位于所述第一蓋罩上遠離所述鈑金件的一側。
優選地,所述配管接頭隔離套還包括與所述第一蓋罩連接,并可相對所述第一蓋罩轉動的第二蓋罩;所述第二蓋罩上開設有缺口,用于在所述第二蓋罩轉動過程中躲避公接頭部,并使得所述第二蓋罩轉動到所述鈑金件靠近公接頭部一側時,可以和所述第一蓋罩閉合形成包圍所述鈑金件的盒體。
優選地,所述配管接頭隔離套還包括第二蓋罩,用于套設在所述鈑金件的靠近公接頭部的一側,且開設有所述公接頭部的躲避孔;所述第一蓋罩和所述第二蓋罩可閉合形成包圍所述鈑金件的盒體。
優選地,所述第一蓋罩的邊緣設置有第一止口,所述第二蓋罩的邊緣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止口配合的第二止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蓋罩和所述第二蓋罩閉合時,通過卡接和/或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
優選地,所述第二蓋罩上設置有螺紋管,且當所述第一蓋罩和所述第二蓋罩閉合形成所述盒體時,所述螺紋管位于所述盒體的外側;所述第一蓋罩上與所述螺紋管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螺紋孔。
優選地,所述第一蓋罩上設置有扣位凸起,所述第二蓋罩上設置有與所述扣位凸起配合的搭扣。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配管接頭,所述配管接頭包括鈑金件、母接頭部和公接頭部,所述配管接頭上安裝有上述配管接頭隔離套。
優選地,當所述配管接頭隔離套的第一蓋罩沿著所述躲避孔邊緣位置設置有連續封閉的凸緣時,所述凸緣和所述母接頭部過盈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配管接頭隔離套,包括外形和配管接頭的鈑金件相適配的第一蓋罩,用于套設在所述鈑金件的靠近母接頭部的一側;所述第一蓋罩上開設有所述母接頭部的躲避孔。該配管接頭隔離套,可以將管接頭的鈑金件與配管蓋板隔離開,防止鈑金件和配管蓋板直接接觸,從而避免鈑金件和配管蓋板形成冷路。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的換熱器配管中管接頭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管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的管接頭和配管蓋板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4和圖5是實施例的第一蓋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6和圖7是實施例的配管接頭隔離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配管;2、管接頭;201、鈑金件;202、母接頭部;203、公接頭部;3、配管蓋板;4、第一蓋罩;5、躲避孔;6、凸緣;7、第二蓋罩;8、缺口;9、第一止口;10、第二止口;11、螺紋管;12、螺紋孔;13、扣位凸起;14、搭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施例的配管1接頭隔離套,包括外形和配管1接頭的鈑金件201相適配的第一蓋罩4。請參見圖4和圖5,第一蓋罩4用于套設在所述鈑金件201的靠近母接頭部202的一側,且在所述第一蓋罩4上開設有所述母接頭部202的躲避孔5。
本實施例的配管1接頭隔離套,可以將管接頭2的鈑金件201與配管蓋板3隔離開,防止鈑金件201和配管蓋板3直接接觸,從而避免鈑金件201和配管蓋板3形成冷路。
為了增加第一蓋罩4的隔離效果,優選第一蓋罩4上沿著所述躲避孔5邊緣位置設置有連續封閉的凸緣6,且所述凸緣6位于所述第一蓋罩4上遠離所述鈑金件201的一側。從圖4和圖5中可知,凸緣6呈正六邊形狀。當然,凸緣6的形狀是由躲避孔5的邊緣決定的,也即由母接頭部202的形狀決定。隨著母接頭部202形狀的調整,凸緣6的形狀也做相應的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凸緣6的形狀最好與配管蓋板3上開口的形狀相適配,從而使得安裝上該配管1接頭隔離套后的配管1接頭,其可以和配管蓋板3進行密封裝配,防止冷路的形成。
此外,凸緣6并非一定要是連續的結構,其也可以設置成間斷的結構,從而節省物料降低成本。
在上述基礎上,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配管1接頭隔離套,其除了包括上述第一蓋罩4,還包括第二蓋罩7,從而第二蓋罩7和第一蓋罩4閉合形成包圍所述鈑金件201的盒體。
其中一種情形,請參見圖6和圖7,第二蓋罩7與所述第一蓋罩4連接,并可相對所述第一蓋罩4轉動。此時,在第二蓋罩7上開設有缺口8,用于在所述第二蓋罩7轉動過程中躲避公接頭部203,并使得所述第二蓋罩7轉動到所述鈑金件201靠近公接頭部203一側時,可以和所述第一蓋罩4閉合形成包圍所述鈑金件201的盒體。
由于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之間連接,從而可以方便配套存放和運輸。其中,第二蓋罩7和第一蓋罩4之間的連接結構不受附圖限制,只要可以實現相對轉動并最終包圍鈑金件201即可。
另一種情況,第二蓋罩7和第一蓋罩4兩者互相獨立。此時,由于第二蓋罩7不需要相對第一蓋罩4轉動,因此用于躲避公接頭部203的缺口8形狀不同于圖6和圖7中的形狀,只需要能安裝到鈑金件201靠近公接頭部203的一側即可。
不論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互相連接還是獨立,都可以在所述第一蓋罩4的邊緣設置有第一止口9,所述第二蓋罩7的邊緣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止口9配合的第二止口10,從而保證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的裝配。當然,第一止口9和第二止口10的形式多樣,其設計可以綜合考慮生產的簡便性和使用效果。
進一步地,第一蓋罩4和所述第二蓋罩7閉合時,可以通過卡接和/或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
例如,在第二蓋罩7上設置有螺紋管11,且當所述第一蓋罩4和所述第二蓋罩7閉合形成所述盒體時,所述螺紋管11位于所述盒體的外側。所述第一蓋罩4上與所述螺紋管1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螺紋孔12。該種情況下,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的固定可靠,可以防止配管1接頭隔離套脫落。
其中,螺紋管11的設置主要是在保證第二蓋罩7強度的前提下,保證螺紋連接強度。并且,此處將螺紋管11設置在第二蓋罩7而非第一蓋罩4上,可以避免螺栓頭或者螺釘頭抵接在第一蓋罩4和配管蓋板3之間。當然,也可以將螺紋管11和螺紋孔12的位置對調一下,此時需要在第一蓋罩4上設置用于容納螺栓頭或者螺釘頭的沉孔。
又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一蓋罩4上設置有扣位凸起13,所述第二蓋罩7上設置有與所述扣位凸起13配合的搭扣14,從而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之間通過扣位凸起13和搭扣14連接。該種情況下,配管1接頭隔離套拆裝和維護均更加方便。
當然,還可以如圖6和圖7中所示,在設置螺紋管11和螺紋孔12的同時,設置扣位凸起13和搭扣14。從而,扣位凸起13和搭扣14可以起到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的初步定位作用,而螺紋管11和螺紋孔12可以進一步固定第一蓋罩4和第二蓋罩7。
在上述基礎上,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空調換熱器,包括配管1接頭,所述配管1接頭包括鈑金件201、母接頭部202和公接頭部203,在配管1接頭上安裝上述配管1接頭隔離套。
其中,當所述配管1接頭隔離套的第一蓋罩4沿著所述躲避孔5邊緣位置設置有連續封閉的凸緣6時,優選所述凸緣6和所述母接頭部202過盈配合,從而第一蓋罩4的凸緣6和母接頭部202之間實現密封,進一步防止冷路的形成。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各種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