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冷式冷水機。
背景技術:
工業冷水機分為水冷式工業冷水機和風冷式工業冷水機,他們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冷凝器的不同。風冷式工業冷水機采用風扇做為散熱。通常采用翅片式的冷凝器,翅片其實是指鋁片,即將需要換熱的部位采用外部安裝鋁片,以達到高效散熱,再通過強力風扇將熱氣抽出。
而當車間溫度較高時,風冷式冷水機除本身會受到影響外(冷凝器溫度過高會直接導致工業冷水機高壓報警,制冷能力下降),對車間溫度也會有直接影響。
本申請人在先申請了公告號為CN205351865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冷熱兩用溫控機,其在整機內安裝的風冷式冷凝器結構為:包括有外殼,所述外殼的上端安裝有軸流風機,外殼的兩側設置有進風口,所述外殼內安裝有冷凝盤管,所述冷凝盤管呈“V”型結構,其開口朝向外殼的頂面,所述冷凝盤管設有呈階梯狀的翅片。本申請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減少外界溫度對風冷式冷水機工作效率的影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風冷式冷水機,所采用的冷凝器的結構包括有殼體以及由上至下安裝在殼體內的軸流風機、噴水器、冷凝盤管、水箱,水箱與噴水器之間連接有噴淋水泵,所述冷凝盤管呈“V”型結構,其開口朝向外殼的頂面,所述冷凝盤管設有呈階梯狀的翅片,所述冷凝盤管下方設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與水箱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冷凝盤管包括平行穿設在所述翅片上的第一冷凝管組、第二冷凝管組、第三冷凝管組,所述第一冷凝管組與第二冷凝管組之間的間隔大于所述第二冷凝管組與第三冷凝管組之間的間隔。
優選的,各冷凝管組上均套設有散熱網。
優選的,所述噴水器為兩個,均設于所述冷凝盤管“V”型結構的開口內。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冷凝盤管結構上的改進,增加了外部空氣在冷凝盤管上的流動時間,使得換熱效果更加充分,并且設置噴水以及水循環的結構,在軸流風機散熱時冷凝盤管的熱量經由水的蒸發帶走部分熱量,配合套設在冷凝管組上的散熱網,提高了整體的散熱效果,同時對噴水器位置限定,使水更為均勻、有序地落在冷凝管組上,提高了整機運行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冷凝盤管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實施例
參考圖1及圖2,一種風冷式冷水機,所采用的冷凝器的結構包括有殼體以及由上至下安裝在殼體內的軸流風機1、噴水器2、冷凝盤管3、水箱4,水箱4與噴水器2之間連接有噴淋水泵5,所述冷凝盤管3呈“V”型結構,其開口朝向外殼的頂面,所述冷凝盤管3設有呈階梯狀的翅片30,本實施例中所述噴水器2為兩個,均設于所述冷凝盤管3“V”型結構的開口內,其噴水器2噴頭的出水位置正對著冷凝盤管3,水流出時緩緩向下,使噴出的水足以覆蓋所述冷凝盤管3的整個表面;所述冷凝盤管3下方設有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與水箱4相連接,可實現機器內部的水循環,在使用一定時間后人工增加水箱內的水量即可。
本實施例中,所述冷凝盤管3包括平行穿設在所述翅片30上的第一冷凝管31組、第二冷凝管組32、第三冷凝管組33,所述第一冷凝管組31與第二冷凝管組32之間的間隔大于所述第二冷凝管組32與第三冷凝管組33之間的間隔,并且,在第一冷凝管31組、第二冷凝管組32、第三冷凝管組33上均套設有散熱網34,散熱網34在經由噴水器噴水后,會在網面上形成一層水膜,在噴水器運行一定時間后水膜均勻地分布在管組外表面,有助于提高散熱效果。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