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發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太陽能發電機專用平衡裝置。
背景技術:
太陽能的能源是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是太陽中的氫原子核在超高溫時聚變釋放的巨大能量,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我們生活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都是因為各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后,再由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此外,水能、風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
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過程中,整個系統壓力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專用的平衡的裝置對其壓力進行平衡,以便將介質在不需外力的情況下,連續輸送到太陽能集熱系統中,實現發電系統的連續性。傳統的平衡裝置無法做到這一點,且一般的平衡裝置使用起來也很麻煩,結構復雜,不利于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發電機專用平衡裝置,能夠對太陽能熱力發電系統的氣-液相壓力調控,實現系統的壓力平衡,結構簡單,有利于推廣,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發電機 專用平衡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殼體上端一側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配合,所述殼體下端一側設置有出液口,所述殼體右下端設置有進液口,所述進液口與出液口配合,所述殼體內橫向裝配有氣液平衡活塞。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殼體的拐角處均為平滑設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殼體前端的上部設置有標簽口,所述標簽口為長條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殼體的兩端內壁上均固定有填充條,所述氣液平衡活塞兩端與填充體相配合,所述填充條內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位置比氣液平衡活塞位置低。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氣液平衡活塞上固定有兩個拉環,所述兩個拉環之間的間距為3-4cm。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氣液平衡活塞為密封設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整個發電系統的壓力平衡,結構簡單,有利于推廣,氣液平衡活塞能夠將殼體內的氣體和液體進行隔離,當氣體壓力大于液體壓力時,氣液平衡活塞下移,當利用泵從進液口往殼體內打入液體時,裝置下部的液體壓力大于上部氣體壓力,氣液平衡活塞上移,對壓力平衡的同時能夠增大液體的存儲空間,當系統處于高壓狀態下,無須外加能量,將液體自動壓入太陽能集熱器中,實現系統壓力平衡,從而保持系統闡述高壓蒸汽的連接性,整體結構簡單,工作原理清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殼體內部半解剖示意圖。
圖中:1-殼體;2-氣液平衡活塞;3-進氣口;4-出氣口;5-進液口;6-出液口;7-標簽口,8-填充條,9-拉環;10-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發電機專用平衡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上端設置有出氣口4,殼體1上端一側設置有進氣口3,進氣口3和出氣口4配合,殼體1下端設置有出液口6,殼體1下端一側設置有進液口5,進液口5與出液口6配合,殼體1內橫向裝配有氣液平衡活塞2,殼體1的拐角處均為平滑設計,更加美觀,而且搬運更加方便,殼體1前端的上部設置有標簽口7,標簽口7為長條狀,能夠貼上標簽,防止裝置的倒置還可以貼上編號,方便裝置的管理,殼體1的兩側內壁上均固定有填充條8,氣液平衡活塞2兩端與填充條8相配合,使得氣液平衡活塞2上下移動到盡頭時與阻止外殼硬接觸,對氣液平衡活塞2起到保護作用,填充條8內側設置有限位塊10,限位塊10位置比氣液平衡 活塞2位置低,能夠阻擋氣液平衡活塞2到達裝置的底部,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氣液平衡活塞2上固定有兩個拉環9,兩個拉環9之間的間距為3-4cm,可以拉出氣液平衡活塞2,對其進行更換,氣液平衡活塞2為密封設計,對氣液的隔離效果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氣液平衡活塞2能夠將殼體1內的氣體和液體進行隔離,當氣體壓力大于液體壓力時,氣液平衡活塞2下移,當利用泵從進液口5往殼體內打入液體時,裝置下部的液體壓力大于上部氣體壓力,氣液平衡活塞2上移,對壓力平衡的同時能夠增大液體的存放空間,當系統處于高壓狀態下,無須外加能量,從出液口6將液體自動壓入太陽能集熱器中,實現系統壓力平衡,從而保持系統產生高壓蒸汽的連接性,整體結構簡單,工作原理清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