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光伏支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板支承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太陽能光伏支架通常具有導軌和承重梁,一般導軌都是水平或者或者傾斜一定角度固定在承重梁上,導軌上用于放置太陽能板,如遇到地面傾斜的情況,會造成承重梁發生傾斜,此時導軌便無法安裝在承重梁上,為將導軌安裝在承重梁上需要根據承重梁的傾斜情況制作相應的連接件,制作的連接件適用性單一,因此承重梁傾斜不同的角度就需要制作不同的連接件,制作和安裝復雜,也造成浪費、增加安裝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能調節導軌的安裝角度、進而調整太陽能板放置角度的太陽能板支承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太陽能板支承機構,包括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承重梁和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導軌,導軌設置在承重梁的上方,每個導軌均跨越所有的承重梁并通過連接治具與承重梁連接;
所述連接治具包括第一連接座、第二連接座、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和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塊,導軌抵靠在第一連接座上,第二連接座抵靠在承重梁上,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上下相樞接,第一連接塊設置在第一連接座的頂部并用于連接第一連接座和導軌,第二連接塊設置在第二連接座的底部并用于連接第二連接座和承重梁。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治具包括兩個第一連接塊,兩個第一連接塊分別位于所述導軌的兩側,導軌兩側的底部沿導軌延伸的方向分別設有卡槽,兩個第一連接塊上分別設有與所述導軌兩側卡槽相卡合的卡勾,卡勾能沿卡槽延伸的方向進行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塊靠近所述導軌的一側邊緣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卡勾,第一連接塊遠離卡勾的另一側邊緣向下延伸形成一支腳。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塊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一連接座連接,螺栓穿過第一連接塊并旋接至第一連接座中,通過轉動螺栓能調節第一連接塊與第一連接座之間的距離,進而對第一連接塊的位置進行調節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承重梁的頂部沿承重梁延伸的方向設有容置槽,容置槽開口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內彎折形成擋沿,所述第二連接塊能從容置槽兩側的擋沿之間穿過,并抵靠在該擋沿的底部,進而將所述第二連接座固定連接在承重梁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座的下表面相對固定設有兩個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座的上表面相對固定設有兩個第二連接板,兩個第二連接板設置在兩個第一連接板之間并分別抵靠在兩個第一連接板的內壁上,兩個第二連接板通過轉軸分別與兩個第一連接板相樞接。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一連接板,轉軸的兩端分別旋接有螺母,通過轉動轉軸兩端的螺母能對所述第一連接座上的兩個第一連接板進行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塊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二連接座連接,螺栓穿過第二連接座并旋接至第二連接塊中,通過轉動螺栓能調節第二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座之間的距離,進而對第二連接塊的位置進行調節固定。
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座一方面起到支承導軌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上下相樞接能夠實現第一連接座與承重梁的相對轉動,進而導軌及導軌上太陽能板能相對承重梁進行轉動,從而實現對導軌及導軌上太陽能板角度的調節,這樣即使在實際中發生地面傾斜導致承重梁發生傾斜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調節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相對轉動角度來實現導軌的順利安裝,通用性好,不會像現有技術制作的連接件適用性單一,可以多次使用,也可以使用于不同場合和環境,減少浪費,降低安裝成本,另外通過對太陽能板角度的調節,能夠使太陽能板適應光線的不同角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太陽能板支承機構的結構圖;
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太陽能板支承機構中連接治具的結構圖;
圖4是圖1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中C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技術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太陽能板支承機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承重梁1和至少兩個并排設置的導軌4,導軌4設置在承重梁1的上方,導軌4上用于放置太陽能板,每個導軌4均跨越所有的承重梁1并通過連接治具3與承重梁1連接;
如圖2所示,所述連接治具3包括第一連接座31、第二連接座32、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塊33和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塊34,導軌4抵靠在第一連接座31上,第二連接座32抵靠在承重梁1上,第一連接座31與第二連接座32上下相樞接,第一連接塊33設置在第一連接座31的頂部并用于連接第一連接座31和導軌4,第二連接塊34設置在第二連接座32的底部并用于連接第二連接座32和承重梁1。
本實施例第一連接座一方面起到支承導軌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上下相樞接能夠實現第一連接座與承重梁的相對轉動,進而導軌及導軌上太陽能板能相對承重梁進行轉動,從而實現對導軌及導軌上太陽能板角度的調節,這樣即使在實際中發生地面傾斜導致承重梁發生傾斜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調節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相對轉動角度來實現導軌的順利安裝,通用性好,不會像現有技術制作的連接件適用性單一,可以多次使用,也可以使用于不同場合和環境,減少浪費,降低安裝成本,另外通過對太陽能板角度的調節,能夠使太陽能板適應光線的不同角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連接治具3包括兩個第一連接塊33,兩個第一連接塊33分別位于所述導軌4的兩側,結合圖4所示,導軌4兩側的底部沿導軌4延伸的方向分別設有卡槽41,具體地,導軌4兩側的底部向導軌4的外側分別凸出形成一沿導軌4延伸方向設置的卡臺42,卡槽41設置在卡臺42上,兩個第一連接塊33上分別設有與所述導軌4兩側卡槽41相卡合的卡勾331,卡勾331能沿卡槽41延伸的方向進行滑動。
通過卡勾與卡槽的配合能實現第一連接座和導軌的可靠連接,卡勾與卡槽能相對移動,從而能實現對導軌的不同位置進行固定,從而提升整體機構的穩定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塊33靠近所述導軌4的一側邊緣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卡勾331,第一連接塊33遠離卡勾331的另一側邊緣向下延伸形成一支腳332。通過設置支腳能夠實現第一連接塊的平衡和穩定。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塊33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一連接座31連接,螺栓穿過第一連接塊33并旋接至第一連接座31中,通過轉動螺栓能調節第一連接塊33與第一連接座31之間的距離,進而對第一連接塊33的位置進行調節固定。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5所示,所述承重梁1的頂部沿承重梁1延伸的方向設有容置槽13,容置槽13開口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內彎折形成擋沿14,所述第二連接塊34能從容置槽13兩側的擋沿14之間穿過,并抵靠在該擋沿14的底部,進而將所述第二連接座32固定連接在承重梁1上,優選的,所述連接治具3包括兩個第二連接塊34,兩個第二連接塊34對稱設置在導軌4的兩側。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連接座31的下表面相對固定設有兩個第一連接板312,第二連接座32的上表面相對固定設有兩個第二連接板322,兩個第二連接板322設置在兩個第一連接板312之間并分別抵靠在兩個第一連接板312的內壁上,兩個第二連接板322通過轉軸35分別與兩個第一連接板312相樞接。
本實施例中通過兩個第二連接板與兩個第一連接板相樞接就實現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上下相樞接,連接治具結構簡單,兩個第二連接板分別抵靠在兩個第一連接板的內壁上,能增大二者之間的摩擦力,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轉軸35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第一連接板312,轉軸35的兩端分別旋接有螺母,通過轉動轉軸35兩端的螺母能對所述第一連接座31上的兩個第一連接板312進行固定。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的,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二連接塊34通過螺栓與所述第二連接座32連接,螺栓穿過第二連接座32并旋接至第二連接塊34中,通過轉動螺栓能調節第二連接塊34與第二連接座32之間的距離,進而對第二連接塊34的位置進行調節固定。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實施方式,在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的知識范圍內,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從上述的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