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電磁爐一般采用磁場感應電流(又稱為渦流)的加熱原理,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鍋具底部放置在面板上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底部鐵質材料中的自由電子呈漩渦狀交變運動,通過電流的焦耳熱使鍋底發熱。因此電磁爐煮食的熱源來自于鍋具底部而不是電磁爐本身發熱傳導給鍋具,所以熱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很多,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發熱,用來加熱和烹飪食物,從而達到煮食的目的。
現有的電磁爐中,一般使用面板來支撐鍋具;在鍋具底部發熱時,鍋具底面的熱量傳遞給電磁爐面板,而且由于電磁爐面板較大,會導致大面積散熱,進而導致熱量流失嚴重和影響電磁爐熱效率。因此,現有的電磁爐面板存在著熱量流失嚴重和影響電磁爐熱效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減少熱量流失,還能夠提高電磁爐的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包括第一面板,第一面板上對應鍋具加熱區域的位置處設有內圓避空;內圓避空內連接有第二面板,第二面板上包覆連接有隔熱膜。
前述的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中,所述隔熱膜與第二面板的上表面、側面和底面外環處包覆連接,能夠方便隔熱膜的安裝定位。
前述的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中,所述第二面板的側面和第一面板之間連接有“Z”字形的連接件;能夠方便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上的安裝,還能夠進一步對隔熱膜進行固定。
前述的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中,所述連接件上水平部的下端面與第一面板的頂面膠合連接,連接件的下水平部的上端面與第二面板的底面膠合連接;能夠使鍋具底部對連接件和第二面板的壓力傳遞給第一面板,提高支撐鍋具的穩定性。
前述的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中,所述內圓避空的直徑小于鍋具底面的直徑;能夠使連接件配合第二面板對鍋具底面進行支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作為電磁爐面板使用,通過設置第一面板、內圓避空和第二面板構成電磁爐面板,并在第二面板上包覆連接隔熱膜;不僅通過隔熱膜將鍋具底面和電磁爐面板表面隔離,進行隔熱,還能夠通過隔熱膜將第二面板和第一面板隔離,縮小了能夠傳熱的面板大小,減小了散熱面積,還能夠通過第二面板和第一面板的側面夾緊隔熱膜,方便隔熱膜的安裝和固定;從而減少了熱量流失,提高了電磁爐的熱效率,并方便安裝。此外,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Z”字形的連接件,通過連接件連接第二面板和第一面板,能夠方便第二面板在第一面板上的安裝,還能夠進一步對隔熱膜進行固定;通過“Z”字形的連接件的膠合連接能夠使鍋具底部對連接件和第二面板的壓力傳遞給第一面板,即整體同方向向下受力,提高支撐鍋具的穩定性。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減少熱量流失,提高電磁爐的熱效率,還具有安裝方便和支撐鍋具穩定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第一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第一面板,2-內圓避空,3-第二面板,4-隔熱膜,5-連接件,6-鍋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實施例。一種電磁爐面板安裝結構,構成如圖1、2、3所示,包括第一面板1,第一面板1上對應鍋具6加熱區域的位置處設有內圓避空2;內圓避空2內連接有第二面板3,第二面板3上包覆連接有隔熱膜4。
所述隔熱膜4與第二面板3的上表面、側面和底面外環處包覆連接。所述第二面板3的側面和第一面板1之間連接有“Z”字形的連接件5。所述連接件5上水平部的下端面與第一面板1的頂面膠合連接,連接件5的下水平部的上端面與第二面板3的底面膠合連接。所述內圓避空2的直徑小于鍋具6底面的直徑。
工作原理:將隔熱膜4包覆安裝在第二面板3上,然后將第二面板3膠合連接在連接件5下水平部的上端面處,使連接件5和第二面板3夾緊隔熱膜4;然后再將連接件5放置在內圓避空2中,使連接件5上水平部的下端面和第一面板1的上表面膠合連接,即可完成安裝。使用時,將鍋具6放置在連接件5和隔熱膜4的上方,通過連接件5和第二面板3對鍋具6進行支撐,鍋具6向下的壓力作用在第二面板3和連接件5上時,第二面板3將壓力向下傳遞給連接件5,連接件5將壓力向下傳遞給第一面板1,從而實現整體同方向向下受力,提高支撐的穩定性。
隔熱膜4與鍋具6底面接觸,能夠對鍋具6底面進行隔熱,減少熱量的流失,同時隔熱膜4還能夠起到防滑減震的作用,減小鍋具6加熱時的振動噪音,防止鍋具6在面板上任意滑動造成的不安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