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兩級污水換熱器。
背景技術:
常見換熱器,多用于清水。若用在污水或污水換熱時,通常為中介水,避免污水直接進入換熱器造成堵塞。如果為了提高效率或減低成本,污水需要直接進入換熱器,則必須經過濾處理,比如管道過濾器、沙缸過濾器等,否則極易造成換熱器堵塞。一旦堵塞,不僅影響換熱效率,也大大減少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堵塞、換熱效率高的兩級污水換熱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兩級污水換熱器,包括圓筒狀的外殼、設置于外殼兩端的頂板和底板、設置于外殼內的第一換熱腔和第二換熱腔,底板上設置有污水出口,第一換熱腔包括第一中心管、設置在第一中心管的外壁與外殼的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的第一盤旋板,第二換熱腔包括第二中心管、設置在第二中心管的外壁與外殼的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二污水通道的第二盤旋板,第一盤旋板和第二盤旋板均為內部流通換熱介質的中空板,頂板上設置有第一換熱介質出口,第一換熱介質出口和第一盤旋板間相互連通,底板上設置有第二換熱介質入口,第二換熱介質入口和第二盤旋板間相互連通,第一污水通道與第二污水通道相互連通,第一盤旋板、第二盤旋板均與第一污水通道或第二污水通道互不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頂板上設置有污水入口,第一盤旋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介質出口和第一中心管的下端連通,第二盤旋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二中心管的上端和第二換熱介質入口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第一中心管的上端為第一換熱介質入口,第二中心管的下端為第二換熱介質出口,第一換熱介質入口和第二換熱介質入口均設置有接入換熱介質的分水器,第一換熱介質出口和第二換熱介質出口均設置有排出換熱介質的集水器,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上下兩端均分別設置有上水封和下水封。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第一中心管的軸線與外殼的軸線相互平行,第一中心管的軸線與第二中心管的軸線重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第一盤旋板和第二盤旋板為由圓管或方管或橢圓管或異型管串接而成的螺旋管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第一盤旋板和第二盤旋板的中空板由若干板塊焊接而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污水出口設置有排水圓筒,排水圓筒的末端為喇叭口狀。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第一盤旋板和第二盤旋板內流通的換熱介質不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兩級污水換熱器通過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和第二污水通道的設置,使污水自上而下盤旋時利用產生的渦旋離心力帶走顆粒物和漂浮物,防止通道發生堵塞,第一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從上部流出,第二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從下部流入,進而使污水和兩個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均實現逆流換熱,增大換熱流程,提高了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兩級污水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兩級污水換熱器,包括圓筒狀的外殼9、設置于外殼9兩端的頂板1和底板10、設置于外殼9內的第一換熱腔和第二換熱腔,底板10上設置有污水出口13,第一換熱腔包括第一中心管5、設置在第一中心管5的外壁與外殼9的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的第一盤旋板6,第二換熱腔包括第二中心管7、設置在第二中心管7的外壁與外殼9的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二污水通道的第二盤旋板8,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均為內部流通換熱介質的中空板,頂板1上設置有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和第一盤旋板6間相互連通,底板10上設置有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和第二盤旋板8間相互連通,第一污水通道與第二污水通道相互連通,第一盤旋板6、第二盤旋板8均與第一污水通道或第二污水通道互不連通。
通過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和第二污水通道的設置,使污水自上而下盤旋時利用產生的渦旋離心力帶走顆粒物和漂浮物,防止通道發生堵塞,第一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從上部流出,第二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從下部流入,進而使污水和兩個換熱腔內的換熱介質均實現逆流換熱,增大換熱流程,提高了換熱效率。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根據情況設置多級的換熱腔,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頂板1上設置有污水入口4,第一盤旋板6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和第一中心管5的下端連通,第二盤旋板8的上下兩端分別與第二中心管7的上端和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連通。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中心管5的上端為第一換熱介質入口3,第二中心管7的下端為第二換熱介質出口12,第一換熱介質入口3和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均設置有接入換熱介質的分水器,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和第二換熱介質出口12均設置有排出換熱介質的集水器,第一中心管5和第二中心管7的上下兩端均分別設置有上水封和下水封。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中心管5的軸線與外殼9的軸線相互平行,第一中心管5的軸線與第二中心管7的軸線重合。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為由圓管或方管或橢圓管或異型管串接而成的螺旋管道。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的中空板由若干板塊焊接而成。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污水出口13設置有排水圓筒,排水圓筒的末端為喇叭口狀。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內流通的換熱介質不同。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該兩級污水換熱器包括圓筒狀的外殼9、設置于外殼9頂端的頂板1和底端的底板10、設置于外殼9上部的第一換熱腔和外殼9下部的第二換熱腔,第一換熱腔包括沿第一換熱腔的中軸線設置的第一中心管5、設置在第一中心管5外壁與外殼9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的第一盤旋板6,頂板1的左側設置有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與第一盤旋板6的上端連通,頂板1的右側設置有污水入口4,第一中心管5的上端開口為第一換熱介質入口3,第一中心管5的下端與第一換熱腔下端的第一盤旋板6連通,這樣,當第一換熱介質從第一換熱介質入口3進入后,第一換熱介質首先沿第一中心管5流動到第一中心管5的下端,接著進入到第一換熱腔下端的第一盤旋板6,沿著第一盤旋板6盤旋而上,直至到達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污水從污水入口4進入后沿著第一盤旋板6在第一換熱腔內盤旋而成的螺旋狀的第一污水通道順流而下,污水正好與第一換熱介質的盤旋而上流動形成逆流,進而實現了第一級換熱;第二換熱腔包括沿第二換熱腔的中軸線設置的第二中心管7、設置在第二中心管7外壁與外殼9內壁間形成螺旋狀的第二污水通道的第二盤旋板8,第一中心管5和第二中心管7的中軸線相互重合,底板10的左側設置有污水出口13,底板10的右側設置有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第二中心管7的下端開口為第二換熱介質出口12,第二中心管7的上端與第二盤旋板8的上端連通,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與第二盤旋板8連通,第一污水通道與第二污水通道相互連通,這樣,當第二換熱介質由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沿著第二盤旋板8盤旋而上時,正好與從第一換熱腔中的第一污水通道自上而下流入第二污水通道的污水間實現逆流換熱,實現了第二級換熱,換熱后的污水從污水出口13流出,換熱后的第二換熱介質在第二盤旋板8的上端經由第二中心管7由上而下流動并最終由第二換熱介質出口12流出,其中,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均與第一污水通道或第二污水通道互不連通。進一步的,第一盤旋板6和第二盤旋板8為由圓管或方管或橢圓管或異型管串接而成的螺旋管道,第一換熱介質入口3和第二換熱介質入口11處還均設置有接入換熱介質的分水器,第一換熱介質出口2和第二換熱介質出口12還均設置有排出換熱介質的集水器,第一中心管5和第二中心管7的上下兩端還均分別設置有上水封和下水封,污水出口13處設置有排水圓筒,排水圓筒的末端為喇叭口狀,第一換熱介質和第二換熱介質是不同的換熱介質。
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