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落地式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落地式空調器結構復雜,而且無法同時兼具送風距離遠和噪音小的特點,用戶使用落地式空調器時的舒適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落地式空調器,不但結構簡單,送風距離遠,噪音小,用戶使用該落地式空調器時的舒適度高。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前部設有出風口且所述殼體的后部設有進風口;換熱器組件,所述換熱器組件設在所述殼體內且位于所述進風口的前側,所述換熱器組件包括換熱器;風道組件,所述風道組件設在所述殼體內且位于所述換熱器和所述出風口之間,所述風道組件包括離心蝸殼、貫流蝸殼、電機組件、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所述離心風輪和所述貫流風輪在豎直方向上排布,所述離心風輪設在所述離心蝸殼內,所述貫流風輪設在所述貫流蝸殼內,所述貫流蝸殼的第二通風口和所述離心蝸殼的第一通風口與所述出風口對應設置且所述貫流蝸殼與所述離心蝸殼的出風方向一致,所述電機組件包括至少一個電機,所述電機組件分別與所述離心風輪和所述貫流風輪相連以驅動所述離心風輪和所述貫流風輪轉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通過在殼體的前部設置出風口且在殼體的后部設置進風口,并將風道組件設在換熱器和出風口之間,且使風道組件包括離心蝸殼、貫流蝸殼、電機組件、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同時將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分別設在離心蝸殼和貫流蝸殼內,且使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并使電機組件分別與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相連以驅動離心風輪和貫流風輪轉動,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落地式空調器的送風距離遠,噪音小,用戶使用該落地式空調器時的舒適度高。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離心風輪和所述貫流風輪由不同的電機驅動;或者所述離心風輪和所述貫流風輪由同一個電機驅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換熱器具有向后凸出的彎折部,所述殼體的外周壁的橫截面形成為圓形、橢圓形或者弧形與直線的結合。
進一步地,所述換熱器形成為弧形形狀。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離心風輪的葉片的外直徑大于所述貫流風輪的葉片的外直徑,所述離心風輪的葉片部的軸向高度小于所述貫流風輪的葉片部的軸向總高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離心蝸殼的遠離所述貫流風輪的端部的前側設有擋風板以止擋從所述離心風輪排出的空氣流向所述離心風輪的第一入風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離心蝸殼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設在所述下殼體上以限定出用于放置所述離心風輪的第一風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殼體包括底座、前殼體和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和所述后殼體分別設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前殼體的后側與所述后殼體的前側配合,所述前殼體設有所述出風口,所述后殼體設有所述進風口。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橫截面積在從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漸增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落地式空調器還包括用于改變所述出風口的出風方向的導風組件,所述導風組件包括多個在豎直方向延伸且可轉動的導風件,每個所述導風件的兩端分別設在所述離心蝸殼和所述貫流蝸殼上。
進一步地,所述貫流蝸殼的所述第二通風口處設有至少一個橫向加強筋,每個所述橫向加強筋上設有多個安裝孔,每個所述導風件安裝在相應的所述安裝孔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換熱器組件還包括固定所述換熱器的支架,所述支架限定出前側敞開的容納腔,所述換熱器和所述風道組件分別設在所述容納腔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根據圖1所示的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另一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根據圖3所示的另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另一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又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6是根據圖5所示的又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另一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再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示意圖;
圖8是根據圖7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9是根據圖7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主視圖;
圖10是根據圖9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是根據圖10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B-B位置處的剖視圖;
圖12是根據圖10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C-C位置處的剖視圖;
圖13是根據圖7所示的落地式空調器的部分剖視圖示意圖;
圖1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離心風輪裝配在離心蝸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貫流蝸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1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貫流風輪安裝在貫流蝸殼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換熱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0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電機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些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的部分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
落地式空調器100;
殼體1;出風口11;進風口12;前殼體13;后殼體14;底座15;
換熱器組件2;換熱器21;支架22;容納腔221;接水盤23;排水孔231;
風道組件3;離心風輪31;電機32;電機罩321;散熱孔3211;電機安裝部322;離心蝸殼33;上殼體331;下殼體332;第一入風口334;擋風板333;第一通風口335;第一安裝孔3351;貫流風輪34;導風組件35;導風件351;貫流蝸殼36;橫向加強筋361;安裝孔3611;第二入風口362;第二通風口363;第二安裝孔3631;
電輔熱裝置4;軸承座5;軸承座安裝部5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軸向”、“徑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參考圖1-圖21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100,落地式空調器100與空調器室外機一起組成空調器,可以用于調節室內溫度,例如,空調器可給室內環境制冷或制熱。
如圖1-圖1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100可以包括殼體1、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其中,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可以設置在殼體1內,殼體1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撐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等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具體地,殼體1的前部設有出風口11且殼體1的后部設有進風口12。由此,與相關技術中空調器的出風口和進風口同時設置在殼體的前部相比,本實施例中的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出風口11和進風口12的設置方式更加有助于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外觀,簡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結構。需要說明的是,此處和下文中提及的“前”和“后”以及下文中提及的“上”和“下”、“左”和“右”是相對用戶而言,當用戶正對落地式空調器100時,靠近用戶的胸前的方向為“前”,遠離用戶胸前的方向為“后”,靠近用戶頭頂的方向為“上”,靠近用戶腳下的方向為“下”,用戶的左手邊方向為“左”,用戶的右手邊方向為“右”。
可選地,如圖8所示,殼體1的后部設有一個進風口12,且進風口12形成為格柵狀,這一方面有利于外界環境中的空氣進入到殼體1內,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對空氣過濾的作用。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進風口12還可以包括多個,且多個進風口12可以分別設在殼體1的后部和/或殼體1的兩側。
換熱器組件2設在殼體1內且位于進風口12的前側,換熱器組件2包括換熱器21,從而便于從進風口12進入到殼體1內的空氣可以直接流向換熱器21以與換熱器21進行換熱。
風道組件3設在殼體1內且位于換熱器21和出風口11之間以將空氣從進風口12導流至出風口11,由此,在風道組件3的作用下,從進風口12進入的空氣可首先流經換熱器21,并與換熱器21進行換熱,隨后換熱后的空氣經過風道組件3并經過出風口11吹向室內環境中,從而用于調節室內溫度。
具體地,風道組件3包括離心蝸殼33、貫流蝸殼36、電機組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是,離心風輪31應用在落地式空調器100中時,可使得落地式空調器100的送風距離遠,而貫流風輪34應用在落地式空調器100中時,可使得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噪音小、送風均勻,且功率低。
離心風輪31設在離心蝸殼33內,貫流風輪34設在貫流蝸殼36內,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在豎直方向上排布。例如,如圖10、圖13和圖21所示,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在豎直方向上排布,且離心蝸殼33位于貫流蝸殼36的上方,離心風輪31設在離心蝸殼33內,貫流風輪34位于貫流蝸殼36內以實現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在豎直方向上的排布。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離心風輪31還可以設在貫流風輪34的下方,例如,可通過將離心蝸殼33設在貫流蝸殼36的下方且使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同時將離心風輪31設在離心蝸殼33內,將貫流風輪34設在貫流蝸殼36內實現。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離心風輪31工作時,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軸向方向進入離心風輪31,經離心風輪31增壓后,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徑向方向排出;而貫流風輪34工作時,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徑向方向流入貫流風輪34,經貫流風輪34增壓后,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另一徑向方向排出。
具體地,離心蝸殼33具有第一入風口334和第一通風口335。第一入風口334設在離心蝸殼33的軸向的至少一端,第一通風口335設在離心蝸殼33的側壁上,從而當離心風輪31工作時,可使得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軸向方向通過第一入風口334進入到離心風輪31內,經離心風輪31增壓后,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徑向方向經過第一通風口335排出。
貫流蝸殼36具有第二入風口362和第二通風口363,第二入風口362和第二通風口363分別設在貫流蝸殼36的側壁上,從而當貫流蝸殼36內的貫流風輪34工作時,可使得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徑向方向經過第二入風口362進入到貫流風輪34,經貫流風輪34增壓后,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另一徑向方向沿第二通風口363排出。此處可以理解的是,“軸向”方向是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軸線的方向,“徑向”方向是指垂直于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軸線的方向。
其中,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和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與出風口11對應設置且貫流蝸殼36與離心蝸殼33的出風方向一致,從而便于從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排出的空氣與從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排出的空氣可以沿著相同的方向流向出風口11排出到室內環境中用于調節室內溫度,結構簡單,可靠。
可選地,出風口11可以為一個,且出風口11形成為長條形。由此,長條形的出風口11同時與第一通風口335和第二通風口363對應設置,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有利于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出風口11的外觀。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出風口11還可以為兩個,且兩個出風口11分別與第一通風口335和第二通風口363對應設置,由此,當落地式空調器100工作時,經過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增壓后的空氣可分別經過第一通風口335和第二通風口363流出,并對應經過兩個出風口11分別排出到室內環境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兩個出風口11之間的送風干擾,有利于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出風效果。
電機組件包括至少一個電機32,電機組件分別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相連以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具體而言,當落地式空調器100工作時,電機組件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以使得空氣從進風口12進入到殼體1內,并與換熱器21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空氣分別流入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內,并分別經過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增壓后,分別經過第一通風口335和第二通風口363,且經過出風口11排出到外界環境中,從而使得落地式空調器100同時兼具離心風輪31帶來的送風距離遠、送風舒適度高以及貫流風輪34帶來的噪音小和低功率的優點。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100,通過在殼體1的前部設置出風口11且在殼體1的后部設置進風口12,并將風道組件3設在換熱器21和出風口11之間,且使風道組件3包括離心蝸殼33、貫流蝸殼36、電機組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分別設在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內,且使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并使電機組件分別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相連以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落地式空調器100的送風距離遠,噪音小,用戶使用該落地式空調器100時的舒適度高。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0、圖13和圖21所示,離心風輪31位于貫流風輪34的上方,由此,當離心風輪31工作時,有利于進一步優化離心風輪31的送風距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如圖10和圖13所示,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由不同的電機32驅動。這一方面有利于不同的電機32分別控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轉速(例如,不同的電機32可分別控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轉速以使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轉速相同或不同),這樣有利于根據落地式空調器100舒適性的要求,設置兩個電機32的工作轉速,從而調節不同的送風溫度和送風風速;另一方面當其中一個電機32出現故障不能驅動風輪例如離心風輪31工作時,另一個電機32還可以繼續工作以驅動對應的風輪例如貫流風輪34轉動,從而可以使得落地式空調器100持續向室內送風以便于用戶的使用。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也可由同一個電機32驅動,由此,結構簡單,而且有利于降低落地式空調器100的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由不同的電機32驅動旋轉時,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旋轉中心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兩個電機32的旋轉中心是相同的,由此,結構簡單、緊湊。當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旋轉中心也可以是不同的,即兩個電機32也可以是偏心設置,這樣,有利于根據落地式空調器100的結構設計優化風道組件3的結構。
具體地,電機32設在貫流蝸殼36和/或離心蝸殼33上。例如,如圖21所示,電機組件包括一個電機32,電機32設置在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之間,且電機32的電機軸分別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相連以同時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實施例中,例如,如圖10和圖13所示,電機組件包括兩個電機32,兩個電機32分別設在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的端部,且兩個電機32分別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相連以分別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轉動。
具體地,貫流蝸殼36和/或離心蝸殼33上設有電機安裝部322,電機32固定在電機安裝部322上,例如,如圖14和圖16所示,離心蝸殼33的頂部設有電機安裝部322以便于電機32的安裝。進一步地,電機組件還包括電機罩321,電機罩321可固定在電機安裝部322上,電機32安裝在電機安裝部322上且容納在電機罩321內,由此,簡單可靠。可選地,電機罩321可通過螺釘固定在電機安裝部322上。
進一步地,如圖18所示,電機罩321上設有多個散熱孔3211,以便于對電機32的散熱。可選地,電機罩321的橫截面形成為圓形形狀。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換熱器21具有向后凸出的彎折部,例如如圖8所示換熱器21形成為弧形形狀。由此,與相關技術中的平板型換熱器相比,本實施例中的換熱器21有利于增大換熱面積,從而優化換熱器21的換熱效果。
具體地,如圖1-圖6和圖11-圖12所示,殼體1的外周壁的橫截面形成為圓形、橢圓形或者弧形與直線的結合。由此,與相關技術中的長方體狀的殼體相比,本實施例中殼體1的形狀有利于減少占地面積,而且有利于提高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外觀,同時當換熱器21裝配在殼體1內時,換熱器21的形狀可與殼體1的對應換熱器21的位置處的形狀大體一致,這使得落地式空調器100的結構緊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0、圖13和圖21所示,離心風輪31的葉片的外直徑大于貫流風輪34的葉片的外直徑,離心風輪31的葉片部的軸向高度小于貫流風輪34的葉片部的軸向總高度。由此,當電機組件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時,可使得離心風輪31的出風風速大于貫流風輪34的出風風速,這一方面有利于實現離心風輪31的遠距離送風,另一方面貫流風輪34的相對離心風輪31的低的出風風速有利于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風的均勻性,從而進一步優化空調器的出風效果,提高用戶使用落地式空調器100時的舒適度。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葉片的外直徑是指葉片的外圓到風輪中心的徑向距離。
可以理解的是,離心風輪31的出風風速是指離心風輪31的出風量除以與離心風輪31對應的第一通風口335的面積。同理,貫流風輪34的出風風速是指貫流風輪34的出風量除以與貫流風輪34對應的第二通風口363的面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離心蝸殼33的遠離貫流風輪34的端部的前側設有擋風板333以止擋從離心風輪31排出的空氣流向離心風輪31的第一入風口334,即擋風板333的設置可阻擋從離心風輪31排出的空氣再一次經過第一入風口334流入離心風輪31內,同時還可以使得換熱后的空氣直接經過第一入風口334流向離心風輪31。例如,如圖10、圖13和圖21所示,離心風輪31位于貫流風輪34的上方,第一入風口334位于離心蝸殼33的頂部,離心蝸殼33的頂部的前側設有擋風板333以止擋從離心風輪31排出的空氣經過第一入風口334流向離心風輪31內。
可選地,擋風板333可一體地設在離心蝸殼33的遠離貫流風輪34的端部的前側,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擋風板333還可以通過固定件例如螺釘固定在離心蝸殼33的遠離貫流風輪34的端部的前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如圖14-圖16所示,離心蝸殼33包括上殼體331和下殼體332,上殼體331設在下殼體332上以限定出用于放置離心風輪31的第一風道,由此,不但結構簡單,而且便于將離心風輪31放置在第一風道內。
可選地,上殼體331和下殼體332通過固定件例如螺釘固定連接。具體地,上殼體331的外周壁上設有多個第一固定孔,下殼體332的外周壁上設有多個與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孔,螺釘依次穿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實現離心蝸殼33的裝配。具體地,離心蝸殼33的橫截面形成為大體螺旋狀。
可選地,貫流風輪34通過軸承座5支撐在貫流蝸殼36內。具體地,如圖17和圖18所示,貫流蝸殼36的端部設有軸承座安裝部51,軸承座5固定在軸承座安裝部51內以支撐貫流風輪34。具體而言,軸承座安裝部51設置在貫流蝸殼36的端部以支撐貫流風輪34的一端,貫流風輪34的另一端通過軸套(圖未示出)與驅動貫流風輪34的電機32的電機軸固定相連。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殼體1包括底座15、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分別設在底座15上。例如,底座15上設有多個定位銷和定位孔,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可通過定位銷首先定位在底座15上,再利用固定件例如螺釘穿過定位孔以將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固定在底座15上。前殼體13的后側與后殼體14的前側配合,前殼體13設有出風口11,后殼體14設有進風口12。由此,結構簡單,而且便于殼體1內相關結構例如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等的裝配。
例如,如圖7-圖8所示,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的橫截面均形成為大體半圓形形狀,當前殼體13的后側與后殼體14的前側配合后,可形成大體圓柱體狀的殼體1。
具體地,底座15的橫截面積在從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漸增大。例如,如圖8所示,底座15的橫截面形成為圓形形狀,且底座15的橫截面積從上到下逐漸增大。從而便于底座15可靠地支撐設置在底座15上的相關結構例如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以及設置在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之間的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等。
進一步地,底座15內設有多條加強筋結構以提高底座15的強度,簡單可靠。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落地式空調器100還包括用于改變出風口11的出風方向的導風組件35,導風組件35包括多個在豎直方向延伸且可轉動的導風件351,每個導風件351的兩端分別設在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上,由此,通過多個導風件351的左右轉動即可改變出風口11處的出風方向,結構簡單,可靠。
具體地,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的內頂壁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3351,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的內底壁上設有多個第二安裝孔3631,每個導風件35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安裝孔3351和第二安裝孔3631內以實現對導風件351的固定。
可選地,如圖17所示,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處設有至少一個橫向加強筋361,每個橫向加強筋361上設有多個安裝孔3611,每個導風件351安裝在相應的安裝孔3611上,從而將導風件351可靠地固定在貫流蝸殼36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換熱器組件2還包括固定換熱器21的支架22。例如,換熱器21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架22上。
具體地,支架22限定出前側敞開的容納腔221,換熱器21和風道組件3分別設在容納腔221內。具體而言,支架22設置在殼體1內,換熱器21設在容納腔221內且與殼體1的進風口12對應設置,風道組件3設在容納腔221內且位于換熱器21和出風口11之間,由此,空氣可通過進風口12進入殼體1內,并經過支架22流向換熱器21且與換熱器21進行換熱,換熱后的空氣分別流向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并分別經過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增壓后,分別經過第一通風口335和第二通風口363,并經過出風口11排出到室內環境中以調節室內溫度,從而形成完整的氣流通道,不但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送風效果,而且結構簡單、緊湊。
具體地,支架22的側壁形成為鏤空結構以便于從進風口12進入的空氣經過鏤空結構流向換熱器21。可選地,支架22的側壁可由多個橫豎交錯排列的加強筋條構成以限定出上述鏤空結構。例如,如圖8所示,多條水平排列的加強筋條與多條垂直排列的加強筋條垂直設置。
可選地,支架22的橫截面形成為弧形形狀,結構簡單。
進一步地,換熱器組件2還包括接水盤23,接水盤23設在換熱器21的下方以用于收集換熱器21制冷時產生的冷凝器。具體地,接水盤23上形成有盛水空間,盛水空間的底壁上設有排水孔231。例如,如圖8所示,接水盤23的周壁向上凸出接水盤23的底壁以限定出盛水空間,排水孔231設在接水盤23的底壁上。由此,換熱器21制冷時產生的冷凝水可流入接水盤23的盛水空間,并從排水孔231排出。
可選地,落地式空調器100還可以包括電輔熱裝置4,電輔熱裝置4設置在換熱器21的前側,且位于換熱器21和風道組件3之間。當落地式空調器100制熱運行時,電輔熱裝置4可以起到輔助加熱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制熱效果。進一步地,電輔熱裝置4的兩端可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架22的頂壁和底壁上,簡單可靠。
下面參考圖7-圖20對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7-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落地式空調器100包括橫截面為圓形的殼體1、換熱器組件2、風道組件3、導風組件35和電輔熱裝置4。其中,換熱器組件2、電輔熱裝置4和風道組件3設置在殼體1內。
如圖8所示,殼體1包括底座15、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分別設在底座15上。前殼體13的后側與后殼體14的前側配合,前殼體13上設有一個長條形的出風口11,后殼體14設有格柵狀的進風口12。
如圖8所示,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的橫截面均形成為大體半圓形形狀,前殼體13的后側與后殼體14的前側配合以限定出上述橫截面為圓形的殼體1。
具體地,底座15的橫截面積在從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從而能夠可靠地支撐設置在底座15上的相關結構例如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以及設置在前殼體13和后殼體14之間的換熱器組件2和風道組件3等。
換熱器組件2位于進風口12的前側,換熱器組件2包括弧形的換熱器21、固定換熱器21的弧形的支架22和接水盤23,風道組件3位于換熱器21和出風口11之間以將空氣從進風口12導流至出風口11。支架22限定出前側敞開的容納腔221,換熱器21和風道組件3分別設在容納腔221內。具體而言,支架22設置在殼體1內,換熱器21設在容納腔221內且與殼體1的進風口12對應設置,風道組件3設在容納腔221內且位于換熱器21和出風口11之間。
接水盤23設在換熱器21的下方以用于收集換熱器21制冷時產生的冷凝器。具體地,接水盤23上形成有盛水空間,盛水空間的底壁上設有排水孔231。由此,換熱器21制冷時產生的冷凝水可流入接水盤23的盛水空間,并從排水孔231排出。
具體地,風道組件3包括離心蝸殼33、貫流蝸殼36、電機組件、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如圖10和圖21所示,離心風輪31設在離心蝸殼33內,貫流風輪34設在貫流蝸殼36內,離心蝸殼33位于貫流蝸殼36的上方以使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具體地,離心蝸殼33包括上殼體331和下殼體332,上殼體331設在下殼體332上以限定出用于放置離心風輪31的第一風道。
離心蝸殼33具有第一入風口334和第一通風口335。第一入風口334設在上殼體331的頂部,第一通風口335設在離心蝸殼33的側壁上且由上殼體331和下殼體332共同限定出,從而當離心風輪31工作時,可使得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軸向方向通過第一入風口334進入到離心風輪31內,經離心風輪31增壓后,空氣從離心風輪31的徑向方向經過第一通風口335排出。
貫流蝸殼36具有第二入風口362和第二通風口363,第二入風口362和第二通風口363分別設在貫流蝸殼36的側壁上,從而當貫流蝸殼36內的貫流風輪34工作時,可使得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徑向方向經過第二入風口362進入到貫流風輪34,經貫流風輪34增壓后,空氣從貫流風輪34的另一徑向方向沿第二通風口363排出。
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和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與出風口11對應設置且貫流蝸殼36與離心蝸殼33的出風方向一致,從而便于從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排出的空氣與從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排出的空氣可以沿著相同的方向流向出風口11排出到室內環境中用于調節室內溫度,結構簡單,可靠。
如圖8和圖10所示,電機組件包括兩個電機32和兩個電機罩321,兩個電機32分別固定在上殼體331的頂部和貫流風輪34的底部以分別與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相連以分別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具體地,上殼體331的頂部和貫流風輪34的底部分別設有電機安裝部322,兩個電機罩321分別固定在兩個電機安裝部322上,每個電機32對應安裝在電機安裝部322上且容納在電機罩321內。具體地,如圖20所示,電機罩321上設有多個散熱孔3211,以便于對電機32的散熱。
如圖14所示,上殼體331的頂端的前側設有擋風板333以止擋從離心風輪31排出的空氣經過第一入風口334流向離心風輪31內。
貫流風輪34通過軸承座5支撐在貫流蝸殼36內。具體地,如圖14、圖17和圖18所示,貫流蝸殼36的頂壁上設有軸承座安裝部51,軸承座5固定在軸承座安裝部51內以支撐貫流風輪34的上端,貫流風輪34的下端與對應的電機32的電機軸通過軸套固定相連。
導風組件35用于改變出風口11的出風方向,導風組件35包括多個在豎直方向延伸且可轉動的導風件351。每個導風件35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在離心蝸殼33和貫流蝸殼36上。具體地,如圖14和圖17所示,離心蝸殼33的第一通風口335的內頂壁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3351,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的內底壁上設有多個第二安裝孔3631,每個導風件35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安裝孔3351和第二安裝孔3631內以實現對導風件351的固定。
如圖17所示,貫流蝸殼36的第二通風口363處設有兩個橫向加強筋361,每個橫向加強筋361上設有多個安裝孔3611,每個導風件351安裝在相應的安裝孔3611上,從而將導風件351可靠地固定在貫流蝸殼36上。
電輔熱裝置4設置在換熱器21的前側,且位于換熱器21和風道組件3之間。當落地式空調器100制熱運行時,電輔熱裝置4可以起到輔助加熱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優化落地式空調器100的制熱效果。
如圖17所示,離心風輪31的葉片的外直徑大于貫流風輪34的葉片的外直徑,離心風輪31的葉片部的軸向高度小于貫流風輪34的葉片部的軸向總高度。由此,當電機組件驅動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轉動時,可使得離心風輪31的出風風速大于貫流風輪34的出風風速,這一方面有利于實現離心風輪31的遠距離送風,另一方面貫流風輪34的相對離心風輪31的低的出風風速有利于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風的均勻性,從而進一步優化空調器的出風效果,提高用戶使用落地式空調器100時的舒適度。
發明人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采用常規的離心風輪方形柜機,在風量1120立方米/小時情況下,雖然送風距離可達到13米,但電機功率為105瓦,噪音為49分貝。而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同時具有離心風輪31和貫流風輪34的落地式空調器100,在風量1120立方米/小時情況下,噪音只有45分貝,電機32功率只有60瓦,且送風距離也達到13米,節能效果和送風的舒適性顯著優于常規的單離心風輪的傳統落地式空調器。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