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烘干冷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適于顆粒物料的一體化烘干冷卻器。
背景技術:
一些顆粒產品(如顆粒飼料)經過制粒后的溫度約為80-90℃,水分含量為14-18%,不適合直接保存和運輸,一般需要進行冷卻和降低水分。采用現有的顆粒物料冷卻器,能夠使顆粒物料溫度降至30-45℃、含水量降至13%左右,可以滿足一般的儲運要求,但是對于要進行長距離、長時間運輸的顆粒產品(如出口飼料),則需要滿足含水量≤10%的運輸要求。使用現有的顆粒物料冷卻器除水不僅很難達到以上效果,且冷卻時間長、動能耗消耗大,很不經濟。滾筒烘干機或立式烘干機也是常用的烘干設備,除水效果顯著,但是設備本身造價昂貴、相關配套設備多、占地面積大、能耗高、污染嚴重,且制造、安裝周期較長,不適合中小企業選用。如果在現有設備基礎上進行改造,技改難度較大,且施工周期長,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于顆粒物料的一體化烘干冷卻器,目的在于解決現有設備對顆粒物料進行降溫除水效果不佳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適于顆粒物料的一體化烘干冷卻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中部水平設置的密封隔板將其內腔分為烘干上腔和冷卻下腔;所述烘干上腔頂部設置有集風罩,所述集風罩的頂壁開設有進料口,側壁開設有出風口,所述進料口下方設置有錐形散料板;在所述密封隔板的上方間隔設置有第一透風板,所述密封隔板與第一透風板之間形成第一氣室,所述第一氣室側壁上開設有干熱空氣進口;
在所述冷卻下腔底板上方間隔設置有第二透風板,所述冷卻下腔底板與第二透風板之間形成第二氣室,所述第二氣室的側壁上開設有冷空氣進氣口,在靠近密封隔板的冷卻下腔側壁上開設有冷空氣排氣口;所述密封隔板、第一透風板和第二透風板上間隔對應開設的多個通槽內分別設置有排料葉輪,在冷卻下腔底板上開設有出料口;
所述烘干上腔和冷卻下腔內分別設置有烘干料位計和冷卻料位計。
所述密封隔板、第一透風板和第二透風板為波紋板,所述通槽開設在所述波紋板的波谷處;在所述第一透風板和第二透風板上開設的透風孔為開口向下的魚鱗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適于顆粒物料的一體化烘干冷卻器,具有上下疊置的烘干上腔和冷卻下腔,可使物料在烘干后直接被冷卻,設備能耗低,降溫和除水效果良好,可將含水量一次性降至10%以下,充分滿足長距離、長時間運輸的要求。本實用新型附屬設備較少,可以按新設備制造,也可以在原有顆粒冷卻器的基礎上增加烘干機體進行改造,不需額外增加設備占地面積,技改投入低、施工周期短,投入少,產出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排料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烘干上腔中物料、氣體走向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冷卻下腔中物料、氣體走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適于顆粒物料的一體化烘干冷卻器,包括殼體1,殼體1中部水平設置的密封隔板2將其內腔分為烘干上腔3和冷卻下腔4;烘干上腔3頂部為集風罩5,集風罩5頂壁開設有進料口6,側壁開設有出風口7,進料口6下方的集風罩內設置有錐形散料板8,在密封隔板2的上方間隔設置有第一透風板9,密封隔板2與第一透風板9形成第一氣室10,第一氣室10側壁上開設有干熱空氣進口11;冷卻下腔底板12上方間隔設置有第二透風板13,冷卻下腔底板12與第二透風板13之間形成第二氣室14,第二氣室14的側壁上開設有冷空氣進氣口15,在靠近密封隔板2的冷卻下腔4側壁上開設有冷空氣排氣口16;密封隔板2、第一透風板9和第二透風板13上間隔對應開設的多個通槽內分別設置有排料輪17.1、17.2和17.3,在冷卻下腔底板12上開設有出料口;為保證物料的烘干除濕效果,在烘干上腔3和冷卻下腔4內分別設置有烘干料位計18和冷卻料位計19。
實際制造時,密封隔板2、第一透風板9和第二透風板13均可采用波紋板,安裝有排料輪17.1、17.2和17.3的通槽開設在波紋板的波谷處,排料輪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設置在中心處的由電機驅動的水平轉軸Ⅰ,套設在水平轉軸Ⅰ上的葉輪Ⅱ表面間隔設置有多個儲料凹槽Ⅲ。隨著水平轉軸Ⅰ的旋轉,儲料凹槽Ⅲ將顆粒物料輸送至下方。為保證底部氣體的順利上升,同時防止上部物料落入透風孔中,第一透風板9和第二透風板13上開設的透風孔為開口向下的魚鱗孔。
使用時,按照需要處理的物料干濕度設置烘干料位計18和冷卻料位計19(以保證物料在烘干上腔3和冷卻下腔4中停留的時間),然后待處理物料從從上方進料口6進入,通過錐形散料板8使物料均勻落入烘干上腔3內,此時經過熱交換器除水的干熱空氣從干熱空氣進口11通入第一氣室10內,通過第一透風板9上的透風孔進入烘干上腔3中,干熱空氣直接與物料接觸,進行換熱除水,同時含水蒸汽從上部出風口7被排出,如圖3所示。當物料的堆積高度達到烘干料位計18設定的高度時,烘干料位計18反饋信號給第一透風板9和密封隔板2上的排料輪17.2和17.1,排料輪17.2和17.1工作,將烘干上腔3底部的物料輸送到下方的冷卻下腔4中。為了加速熱交換的進行,出風口7處設置有引風機。
在冷卻下腔4中,冷空氣或自然空氣從冷空氣進氣口15進入底部第二氣室14,再經第二透風板13進入冷卻下腔4。如圖4所示,冷空氣或自然空氣與下落的顆粒物料直接接觸,進行熱交換,物料落至第二透風板13上方不斷累積,待物料堆積的高度達到冷卻料位計19設定的高度時,第二透風板13上的排料輪17.3工作,將冷卻下腔4內冷卻后達到要求的物料從冷卻下腔底板12上的出料口排出,同時,換熱后的空氣經冷空氣排氣口16排入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