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茶葉炒干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制茶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很多先進設備與技術應用于茶葉制造過程中,為茶葉的自動化、連續化、機械化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在一些名優茶葉的生產過程中,要保證茶葉的品質,還需要保持半機械化、半手工化的生產工藝。
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炒干是一項重要工藝,其關系到茶葉的品質,目前的炒干只能對茶葉進行簡單加工,效率和效果均不佳,導致產品等級較低,影響使用效果。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簡單、提高使用效果的茶葉炒干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提高使用效果的茶葉炒干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茶葉炒干機,包括進料斗、滾筒、加熱系統、除塵排濕裝置和主體框架,所述滾筒通過轉軸安裝于主體框架上,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有動力裝置,所述加熱系統設于滾筒的外側,所述進料斗設于滾筒的一端,所述除塵排濕裝置與滾筒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除塵排濕裝置包括管道、風機和除濕層,所述管道一端與滾筒連接,另一端與風機連接,所述除濕層設于滾筒中。
進一步地,所述加熱系統包括U形的加熱板,以及設于U形加熱板內層的加熱線圈。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于主體框架下端一側的腳踏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采用除塵排濕裝置與滾筒相連接,在炒干的同時可以更好的進行除塵排濕,避免影響茶葉的品質,提高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所述茶葉炒干機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腳踏板,2、進料斗,3、滾筒,4、加熱系統,5、除塵排濕裝置,6、主體框架,7、管道,8、風機,9、除濕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茶葉炒干機,包括進料斗2、滾筒3、加熱系統4、除塵排濕裝置5和主體框架6,所述滾筒3通過轉軸安裝于主體框架6上,所述轉軸的一端連接有動力裝置,所述加熱系統4設于滾筒3的外側,所述進料斗2設于滾筒3的一端,所述除塵排濕裝置5與滾筒3連通。
具體的,所述除塵排濕裝置5包括管道7、風機8和除濕層9,所述管道7一端與滾筒3連接,另一端與風機8連接,所述除濕層9設于滾筒3中。
所述加熱系統4包括U形的加熱板,以及設于U形加熱板內層的加熱線圈,該U形的加熱板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撐和導向滾筒3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使加熱線圈更加均勻的對滾筒3進行加熱。
本發明還包括設于主體框架6下端一側的腳踏板1,可用于人工控制滾筒3的速度。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茶葉通過進料斗2加入,啟動動力裝置帶動滾筒3轉動,同時加熱系統4進行加熱,在炒干過程中,除塵排濕裝置5開啟進行除塵排濕,避免影響茶葉的品質。
通過本發明的實施,其優點在于,采用除塵排濕裝置與滾筒相連接,在炒干的同時可以更好的進行除塵排濕,避免影響茶葉的品質,提高使用效果。
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專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都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