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檢化驗設備控制領域,涉及一種電熔融爐的溫度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電熔融爐是由微電腦系統控制溫度程序,完成加熱及降溫、進出試樣、試樣晃動攪拌等工序。機械加熱門開關是電熔融爐加熱器電流最大的節點,也是最關鍵的部件,是由兩組觸點分別控制上下加熱器。其組成部分包括動觸點、靜觸點、壓力彈簧、反作用彈簧。機械加熱開關頻繁開關導致觸點打火過熱老化、燒蝕,容易接觸不良、粘連,導致加熱器失控,造成配件損壞或電熔融爐報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熔融爐溫度控制系統,有效解決了電熔融爐溫度失控現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電熔融爐溫度控制系統,包括爐門開關、固態繼電器、加熱絲、熱電偶,爐門開關的靜觸點與固態繼電器的一個輸入控制端連接,爐門開關的動觸點與固態繼電器的另一個輸入控制端連接,爐門開關動觸點與靜觸點在爐門關閉時閉合,在爐門打開時斷開,固態繼電器的一個輸出端與市電電源連接,固態繼電器的另一個輸出端與加熱絲連接,熱電耦的溫度檢測單元檢測加熱絲所位于的加熱單元溫度,熱電耦的輸出端與電熔融爐的主控模塊連接。
進一步地,電熔融爐的加熱單元包括上層加熱絲和下層加熱絲,熱電偶的溫度檢測單元檢測位于上層加熱絲和下層加熱絲之間的模具溫度,爐門開關包括第一機械加熱開關和第二機械加熱開關,固態繼電器包括第一固態繼電器和第二固態繼電器,第一機械加熱開關的動觸點和靜觸點分別與第一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一固態繼電器的輸出端與上層加熱絲連接;第二機械加熱開關的動觸點和靜觸點分別與第二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二固態繼電器的輸出端與下層加熱絲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對原有的電熔融爐進行線路改造,將原來與電加熱絲連接的機械加熱爐門開關改為機械加熱爐門開關控制固態繼電器,固態繼電器控制電加熱絲的加熱動作,改進后的線路中,機械加熱爐門開關只流過幾十毫安的小電流,避免了原先機械加熱爐門開關直接與電熱絲組成回路流經大電流造成的導致觸點打火過熱老化、燒蝕,容易接觸不良、粘連。原來線路中,機械加熱爐門開關發生故障,電熔融爐的主控模塊檢測到沒有電流流經,會自動停止工作,處于待機狀態。固態繼電器為電子開關,具有反應快、無噪音,無損耗的優點,經過線路改進,原來需要一至兩個月就需要更換的機械加熱爐門開關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節省成本,增加了系統工作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電熔融爐線路改造之前線路示意圖;
圖2是電熔融爐線路改造之后線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電熔融爐線路改造前,第一爐門開關的靜觸點與上層電加熱絲連接,第一爐門開關的動觸點與供電電源連接,構成加熱回路,第二爐門開關的靜觸點與下層電加熱絲連接,第二爐門開關的動觸點與市電電源連接么,構成加熱回路,在爐門關閉時爐門開關閉合,線路導通,爐門開啟時,爐門開關斷開,線路斷開,停止加熱,熱電偶檢測位于上層加熱絲與下層加熱絲之間的模具溫度,主控模塊檢測模具溫度,高于設定的溫度時,控制爐門開關停止加熱,低于設定溫度時,主控模塊控制爐門開關開始加熱。
如圖2所示,一種電熔融爐溫度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機械加熱開關、第二機械加熱開關、第一固態繼電器、第二固態繼電器、上層加熱絲、下層加熱絲、熱電偶,第一機械加熱開關的動觸點和靜觸點分別與第一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一固態繼電器的輸出端分別與上層加熱絲和電源線連接;第二機械加熱開關的動觸點和靜觸點分別與第二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連接,第二固態繼電器的輸出端分別與下層加熱絲和電源線連接,熱電偶的溫度檢測單元檢測位于上層加熱絲和下層加熱絲之間的模具溫度,熱電耦的輸出端與電熔融爐的主控模塊連接。
固態繼電器(簡稱“SSR”),是一種全部由固態電子元件組成的新型無觸點開關器件,它利用電子元件(如開關三極管、雙向可控硅等半導體器件)的開關特性,可達到無觸點無火花地接通和斷開電路的目的,因此又被稱為“無觸點開關”。固態繼電器是一種四端有源器件,其中兩個端子為輸入控制端,另外兩端為輸出受控端,它既有放大驅動作用,又有隔離作用,很適合驅動大功率開關式執行機構。經過線路改造后,機械加熱爐門開關控制固態繼電器,固態繼電器控制電加熱絲的加熱動作,改進后的線路中,機械加熱爐門開關只流過幾十毫安的小電流,避免了原先機械加熱爐門開關直接與電熱絲組成回路流經大電流造成的導致觸點打火過熱老化、燒蝕、容易接觸不良、粘連。原來線路中,機械加熱爐門開關發生故障,電熔融爐的主控模塊檢測到沒有電流流經,會自動停止工作,處于待機狀態。固態繼電器為電子開關,具有反應快、無噪音,無損耗的優點,經過線路改進,原來需要一至兩個月就需要更換的機械加熱爐門開關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節省成本,增加了系統工作的穩定性。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