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氣凈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
背景技術: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室內環境空氣質量與人類生存質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據統計,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是室外的5-10倍,有時甚至高達100倍,室內空氣污染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人類生存的十大殺手之一。但是現有的空氣消毒凈化器存在結構復雜,體積加到,拆卸維護不方便,成本較高,安全性較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所述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包括第一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上方的抽氣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下方的第一管道裝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裝置下方的第二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下方的第二管道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裝置右側的第三過濾裝置,所述第一過濾裝置包括第一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右兩側的第一滾輪、設置于所述第一滾輪上的第一刷毛、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的第一過濾網,所述抽氣裝置包括第二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一風機、位于所述第一風機左側的第一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風機右側的第二過濾網及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管道裝置包括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下方的第四管道、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一閥門、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包括第二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內的分流塊、位于所述分流塊下方的固定塊、位于所述固定塊左右兩側的海綿塊、位于所述海綿塊左右兩側的玻璃罩、收容于所述玻璃罩內的紫外線燈及位于所述固定塊下方的第三過濾網,所述第二管道裝置包括第五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二閥門、位于所述第五管道下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五管道上方的第六支架及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上方的第一斜桿,所述第三過濾裝置包括第三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的轉軸、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第一連接桿、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的第二連接桿、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的海綿環、位于所述第三框體右側的排出管及設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閥門。
所述第一框體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一框體上設有第一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設有兩個,所述第一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設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滾輪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且與所述第一框體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刷毛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滾輪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傾斜狀,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上下兩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風機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Z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管道呈凹字形,所述第三管道的端部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設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且與所述第三管道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設有兩個,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設有兩個,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另一端與所述第三管道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框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框體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流塊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分流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固定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塊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上方,所述海綿塊設有兩個,所述海綿塊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海綿塊的側面與所述固定塊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玻璃罩設有兩個,所述玻璃罩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玻璃罩的側面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紫外線燈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呈傾斜狀,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上端與所述固定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與所述第五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框體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第三框體上設有第七通孔及第八通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與所述第三框體軸轉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轉軸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海綿環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設有兩個,所述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海綿環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八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的外表面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將空氣抽入其中,然后對吸入的空氣進行徹底的過濾,過濾效果較好,減少環境的污染,對環境起到較好的保護作,體積較小,成本較低,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包括第一過濾裝置1、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1上方的抽氣裝置2、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1下方的第一管道裝置3、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裝置3下方的第二過濾裝置4、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4下方的第二管道裝置5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裝置5右側的第三過濾裝置6。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過濾裝置1包括第一框體1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11內的第一管道12、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2左右兩側的第一滾輪13、設置于所述第一滾輪13上的第一刷毛14、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11內的第一過濾網15。所述第一框體31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第一框體31上設有第一通孔1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112呈圓形且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11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管道12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12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111且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1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12上設有若干第三通孔121,所述第三通孔121呈圓形且與所述第一管道12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滾輪1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13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13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11內且與所述第一框體1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滾輪13可以在所述第一框體11內旋轉,所述第一滾輪13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第一滾輪13旋轉。所述第一刷毛14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刷毛14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滾輪13上且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15呈傾斜狀,所述第一過濾網15的上下兩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抽氣裝置2包括第二管道21、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21上的第一風機22、位于所述第一風機22左側的第一支架25、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的第一橫桿26、位于所述第一風機22右側的第二過濾網23及位于所述第二過濾網23下方的第二支架24。所述第二管道21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111且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21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2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2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風機22與電源電性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風機22可以將外界的空氣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1內。所述第二過濾網2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風機2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6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26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架2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26的右端與所述第二管道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4呈Z字形,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2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過濾網2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裝置3包括第三管道31、位于所述第三管道31下方的第四管道32、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32上的第一閥門33、位于所述第三管道31左右兩側的第三支架34、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34上的第四支架35。所述第三管道31呈凹字形,所述第三管道31的端部對準所述第二通孔112且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31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31上設有第四通孔311,所述第四通孔311與所述第三管道3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32呈豎直狀,所述第四管道32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311且與所述第三管道3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32的內部與所述第三管道3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閥門33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31內氣體的流量。所述第三支架34設有兩個,所述第三支架34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4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34的下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35設有兩個,所述第四支架35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35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34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35另一端與所述第三管道3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過濾裝置4包括第二框體4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41內的分流塊42、位于所述分流塊42下方的固定塊43、位于所述固定塊43左右兩側的海綿塊44、位于所述海綿塊44左右兩側的玻璃罩45、收容于所述玻璃罩45內的紫外線燈46及位于所述固定塊43下方的第三過濾網47。所述第二框體4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框體41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框體4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4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412,所述第五通孔411及第六通孔412呈圓形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32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411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32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34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流塊42的橫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分流塊42的前后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流塊42的下表面與所述固定塊4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43呈長方體,所述固定塊43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43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431,所述第一凹槽431呈長方體狀,所述固定塊43位于所述第六通孔412的上方。所述海綿塊44設有兩個,所述海綿塊44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海綿塊44的側面與所述固定塊43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玻璃罩45設有兩個,所述玻璃罩45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玻璃罩45的側面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玻璃罩45頂靠在所述海綿塊44的側面上。所述紫外線燈46設有兩個,所述紫外線燈46收容于所述玻璃罩45內,所述紫外線燈46與電源電性連接,使得所述紫外線燈46發出紫外線。所述第三過濾網47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47呈傾斜狀,所述第三過濾網47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47的上端與所述固定塊4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管道裝置5包括第五管道51、設置于所述第五管道51上的第二閥門52、位于所述第五管道51下方的第五支架53、位于所述第五管道51上方的第六支架54及位于所述第六支架54上方的第一斜桿55。所述第五管道51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412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1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閥門52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51內氣體的流量。所述第五支架53呈L型,所述第五管道53的上端與所述第五管道51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54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5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55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55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3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55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5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三過濾裝置6包括第三框體6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61內的轉軸62、設置于所述轉軸62上的第一連接桿64、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64上的第二連接桿65、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61內的海綿環63、位于所述第三框體61右側的排出管66及設置于所述排出管66上的第三閥門67。所述第三框體61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第三框體61上設有第七通孔611及第八通孔612,所述第七通孔611及第八通孔612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51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611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1的內部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五支架53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54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所述轉軸62呈圓柱體,所述轉軸62與所述第三框體6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轉軸62可以在所述第三框體61內旋轉,所述轉軸62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轉軸62旋轉。所述第一連接桿64的一端與所述轉軸6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64的另一端與所述海綿環6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65設有兩個,所述65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連接桿6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65的另一端與所述海綿環63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海綿環63起到支撐作用。所述海綿環63呈四分之三圓,從而可以自始至終同時遮住所述第七通孔611及第八通孔612,從而可以對氣體進行雙重過濾。所述排出管66的左端對準所述第八通孔612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外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排出管66的內部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閥門67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66內氣體的流量。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使用時,首先將其放置在需要凈化空氣的空間內。然后啟動第一風機22,使得外界的空氣經過所述第二過濾網23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二管道21內,然后經過所述第一通孔111進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內。然后經過所述第三通孔121分散的進入到所述第一框體11內,然后啟動與第一滾輪13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第一滾輪13帶動所述第一刷毛14隨之旋轉,從而可以對從所述第三通孔121噴出的氣體進行過濾。然后氣體經過所述第一過濾網15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一過濾網15的下方。然后經過所述第二通孔112進入到所述第三管道31內,然后進入到所述第四管道32內,打開第一閥門33,使得第四管道32內的空氣被抽入到所述第二框體41內。經過所述分流塊42的分流后進入到所述分流塊42的左右兩側。此時啟動紫外線燈46,使其發出紫外線,然后空氣向下流動。由于玻璃罩45頂靠在海綿塊44上,使得空氣經過所述海綿塊44的過濾后向下流動,同時紫外線可以對其進行殺菌消毒,然后經過所述第三過濾網47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五管道51內。打開第二閥門52,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1內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三框體61內,由于海綿環63的設置,從而可以對空氣進行雙重過濾,同時當轉軸62旋轉時,可以帶動所述海綿環63隨之旋轉,所述海綿環63可以清除第三框體61內表面上的雜質。然后經過過濾后的空氣經過所述排出管66排出。至此,本發明空氣抽取凈化消毒設備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