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換熱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窗機空調。
背景技術:
窗機空調包括室內側和室外側,室內側與室外側通過隔板隔開。目前,窗機空調中的換熱器(其中換熱器包括冷凝器和蒸發器)位于風機的出風方向,通過風機正向吹出風對換熱器進行散熱。為了提高散熱效率,一般通過增加換熱器的換熱管的數量同時加大殼體尺寸的方式增加散熱面積,然而這種方式增大了窗機空調整機的能耗、尺寸及成本,進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提高散熱效率、降低能耗、控制尺寸和成本的窗機空調。
一種窗機空調,包括室內側和室外側,所述窗機空調還包括:
殼體,設有收容腔,所述殼體包括側壁,所述側壁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出風口,所述側壁位于所述室內側的部分和所述室外側的部分分別設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
隔板,設于所述室內側和所述室外側之間,且所述隔板設有連通所述室內側和所述室外側的安裝孔;
風機組件,包括輸出軸及兩副風葉,所述輸出軸通過所述安裝孔穿設于所述隔板上,所述兩副風葉分別連接于所述輸出軸的兩端,在所述輸出軸的軸向上,所述兩副風葉分別與兩個所述出風口相對設置;
兩組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至少部分繞設于相應的風葉的周向且沿所述殼體的側壁分布,所述兩組換熱器分別與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所述第二進風口相對設置;
所述隔板、所述風機組件及所述兩組換熱器均設于所述收容腔中。
上述窗機空調,換熱器沿殼體的側壁分布以增大換熱器的換熱面積,且換熱器繞設于風葉的周向,因此風葉轉動將氣流分別從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吸入,分別經過換熱器,再將氣流從出風口吹出,避免了換熱器位于風機的出風方向使吹出的氣流受到換熱器的阻力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換熱器無需增加換熱管的數量,且兩副風葉連接于同一輸出軸,有利于降低能耗、控制窗機空調整體的尺寸和成本。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板還設有連通所述室內側和所述室外側的安裝槽,所述窗機空調還包括壓縮機,所述壓縮機設于所述殼體且安裝于所述安裝槽中,在所述壓縮機的軸向上,其部分位于所述室內側,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室外側,所述壓縮機與所述兩組換熱器分別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包括兩個子換熱器,所述子換熱器包括側面及連接于所述側面的頂面,所述兩個子換熱器的所述側面相對設置,且所述兩個子換熱器的所述頂面相互連接并與其側面共同形成半封閉結構,所述兩組換熱器中其中一個換熱器為冷凝器,另一個換熱器為蒸發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窗機空調還包括毛細管組件,所述冷凝器與所述蒸發器通過所述毛細管組件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兩個子冷凝器、兩根集氣管及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的排氣管,所述兩根集氣管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兩個子冷凝器連通,其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排氣管連通;
所述蒸發器包括兩個子蒸發器及兩根集液管,所述兩根集液管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兩個子蒸發器連通,其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毛細管組件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氣管位于所述子冷凝器的頂面,所述集液管位于所述子蒸發器的頂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窗機空調還包括設于所述殼體內的水冷組件,所述水冷組件包括第一儲水件及與所述第一儲水件連通的第二儲水件,所述第一儲水件位于所述蒸發器的下方,所述第一儲水件用于儲存所述蒸發器蒸發吸熱得到的冷凝水,所述第二儲水件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從而使設于所述冷凝器中的風葉能與所述第二儲水件中的冷凝水接觸。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兩副風葉包括位于所述室內側的離心風葉及位于所述室外側的軸流風葉,所述軸流風葉的外緣設有打水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包括外罩、底座及出風面板,所述外罩設于所述底座上且與所述底座共同形成所述側壁,所述側壁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出風面板,所述外罩、所述底座及所述出風面板共同形成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隔板設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隔板的外緣與所述外罩抵持。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窗機空調的裝配圖;
圖2為圖1所示窗機空調的爆炸圖;
圖3為圖1所示窗機空調的風機組件的結構圖;
圖4為圖1所示窗機空調不含外罩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參照圖1,本較佳實施例的窗機空調10,包括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
參照圖1及圖2,窗機空調10還包括殼體100、隔板200、風機組件300、壓縮機400、兩組換熱器500及水冷組件600。
殼體100設有收容腔,殼體100包括側壁,側壁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出風口,該側壁位于室內側10a的部分和室外側10b的部分分別設有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隔板200、風機組件300、壓縮機400、兩組換熱器500及水冷組件600均設于殼體100的收容腔中。
具體的,殼體100為長方體結構。殼體100包括外罩110、底座120及出風面板130。外罩110三面開口。兩個出風面板130設于殼體100的相對兩側且分別位于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外罩110設于底座120上且與底座120共同形成上述側壁。側壁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一出風面板130,外罩110、底座120及出風面板130共同形成收容腔(圖未標)。可以理解,兩個出風面板130分別設有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
繼續參照圖1,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外罩110位于室內側10a的部分及室外側10b的部分分別設有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如此氣流的進風方向與出風方向不在一個同一方向,可防止進風氣流和出風氣流相互串氣影響空調的工作效率的問題。
繼續參照圖2,具體的,位于室外側10b的出風面板130的內側設有導流圈131,用于對氣流軸向導向。
隔板200設于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之間。隔板200設有連通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的安裝孔210及安裝槽220。具體的,隔板220設于底座120上且隔板220的外緣與外罩110抵持。如此進一步有利于減小窗機空調10整機尺寸。具體的,隔板220與出風面板130平行設置。
參照圖3,風機組件300包括輸出軸310及兩副風葉320。輸出軸310通過安裝孔210穿設于隔板220上,兩副風葉320分別連接于輸出軸310的兩端且分別位于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在輸出軸310的軸向上,兩副風葉320分別與兩個出風口相對設置。如此使得風葉320將氣流從軸向吹向出風口,進而分別吹向室內和室外。如此兩副風葉320連接于同一輸出軸310,有利于降低能耗、減小窗機空調10整體的尺寸。
具體的,風機組件300還包括驅動電機330及電機支架340,輸出軸310安裝于驅動電機330中,且驅動電機330用于驅動輸出軸310轉動,從而帶動風葉320轉動。電機支架340的一端設于底座120上,另一端連接于換熱器500。
具體的,兩副風葉320包括位于室內側10a的離心風葉321及位于室外側10b的軸流風葉322。更具體的,風機組件300還包括蝸殼350(見圖2),離心風葉321設于蝸殼350中,從而有利于增加室內側10a的出風壓力,滿足室內側10a換熱的需求。軸流風葉322吹出的氣流與風葉320的軸向同向。室外側10b需要氣流流量較大從而促進換熱循環,軸流風葉322可滿足流量較高、壓力較低的要求。具體的,軸流風葉322設于導流圈131中,從而使其吹出的氣流沿導流圈131吹出室外。
參照圖2及圖4,壓縮機400安裝于安裝槽220中,且在壓縮機400的軸向上,其部分位于室內側10a,另一部分位于室外側10b,壓縮機400與兩組換熱器500分別連接。具體的,壓縮機400為臥式壓縮機,并使壓縮機400貫穿室內側10a及室外側10b,結合了壓縮機400的工作原理,充分減小了窗機空調10的整體尺寸。
參照圖4,兩組換熱器500分別設于室內側10a和室外側10b。換熱器500部分繞設于相應的風葉320的周向且沿殼體100的側壁分布。兩組換熱器500分別與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相對設置。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換熱器500沿外罩110的內壁分布形成半封閉結構。外罩110與換熱器500相對的上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可以理解,換熱器500也可全部繞設于相應的風葉320的周向形成封閉結構。
如此,換熱器500沿殼體100的側壁分布以增大換熱器500的換熱面積,且換熱器500繞設于風葉320的周向,因此風葉320轉動將氣流分別從第一進風口111和第二進風口112吸入,分別經過換熱器500,再將氣流從出風口吹出,避免了換熱器500位于風葉320的出風方向使氣流受到換熱器500的阻力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而且換熱器500無需增加換熱管的數量,有利于控制降低能耗、窗機空調10的尺寸和成本。
具體的,換熱器500包括兩個子換熱器510。子換熱器510包括側面511及連接于側面511的頂面512,兩個子換熱器510的側面511相對設置,且兩個子換熱器510的頂面512相互連接并與兩個子換熱器510的側面511共同形成半封閉結構。
兩組換熱器500中,其中一個換熱器500為冷凝器520,另一個為蒸發器530。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窗機空調10用于制冷。其室內側10a的換熱器500為蒸發器530,而室外側10b的換熱器500為冷凝器520。可以理解,窗機空調10用于制熱時,蒸發器530和冷凝器520的職責可互換,即室內側10a的換熱器500為冷凝器,室外側10b的換熱器500為蒸發器,再通過四通閥調節換熱器500與壓縮機400的連接關系。
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冷凝器520包括兩個子冷凝器、兩根集氣管521及與壓縮機400的排氣口(圖未示)連通的排氣管522。兩根集氣管521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子冷凝器連通,兩根集氣管521的另一端分別與排氣管522連通。
如此壓縮機400排出的高溫高壓氣體從排氣管522分成兩支進入兩根集氣管521,在子冷凝器分別進行冷卻,有利于提高散熱效果及降低冷凝器520的管路的管阻。
更具體的,集氣管521位于子冷凝器的頂面512,從而使得集氣管521中冷媒從冷凝器520自上而下流動,可利用冷媒的自重降低冷凝器520中的壓力損耗,提高冷凝器520中冷媒的分布均勻性,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具體的,窗機空調10還包括毛細管組件700,冷凝器520與蒸發器530通過毛細管組件700連通。毛細管組件700將經過冷凝器520冷卻的冷媒節流降溫,再進入蒸發器530進行蒸發。
具體的,蒸發器530包括兩個子蒸發器及兩根集液管531。兩根集液管531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子蒸發器連通,其另一端分別與毛細管組件700連通。
如此冷凝器520冷卻后的冷媒經過毛細管組件700節流降溫,分成兩支進入蒸發器530的兩根集液管531,在子蒸發器分別進行蒸發,有利于提高散熱效果及降低蒸發器530的管路的管阻。更具體的,集液管531位于子蒸發器的頂面512,從而使得集液管531內的冷媒從蒸發器530自上而下流動,可利用冷媒的自重降低蒸發器530中的壓力損耗,提高蒸發器530中冷媒的分布均勻性,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蒸發器530還包括與壓縮機400的吸氣口(圖未示)連通的吸氣管532。如此蒸發器530蒸發得到的氣態冷媒,進入壓縮機400,經過壓縮,得到高溫高壓的氣態冷媒,高溫高壓的氣態冷媒經過冷凝器520冷凝得到液態冷媒。
繼續參照圖2,水冷組件600包括第一儲水件610及與第一儲水件610連通的第二儲水件620。第一儲水件610設于底座120上且位于蒸發器530的下方,第一儲水件610用于儲存蒸發器530蒸發吸熱得到的冷凝水。第二儲水件620設于底座120上且位于冷凝器520的下方,從而使設于冷凝器520中的風葉320能與第二儲水件620中的冷凝水接觸。隨著風葉320的轉動,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從而對冷凝器520起到風冷及水冷雙重降溫。如此將窗機空調10自有的冷凝水通過自有的動力對冷凝器520進行水冷,不僅提高了冷凝器520的換熱效率,而且降低了能耗。
具體的,第二儲水件620為設于底座120上的槽體。具體的,水冷組件600還包括設于殼體100內的連接管道(圖未示),第一儲水件610與第二儲水件620通過該連接管道連通。
繼續參照圖3,具體的,軸流風葉322的外緣設有打水圈323,打水圈323用于將第二儲水件620中的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軸流風葉322帶動打水圈323轉動,使冷凝水打到冷凝器520的表面,從而對冷凝器520起到風冷及水冷雙重降溫。
具體的,窗機空調10還包括設于殼體100內的電器盒組件800,電器盒組件800位于室內側10a,且位于蝸殼350的下方。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