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器人控制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防護系統及智能裝置。
背景技術:
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在機械行業,焊接機器人的工作環境惡劣,使機械臂受到污染甚至破壞。因此,現有機器人特別是在惡劣工況下工作的機器人都采用防護裝備。本專利申請人申請的機器人防護服的專利,在機器人的外部封裝防護服,使機器人工作在粉塵少、不受其它因素干擾的環境,使機器人的工作精度高,并延長其壽命。
但是,將機器人用防護服包裝起來,使其內部空氣不流通,導致能量堆積而產生高溫,并可能在極端溫度條件下出現意外情況,影響機器人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防護系統及智能裝置,通過空調器以及其外殼的結構特征,調節機器人防護服內的空氣狀態,使機器人防護服工作在最佳狀態。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其特征是,包括空調器和殼體,所述殼體呈長方體結構,在所述殼體的前邊下方開有外循環進風口,所述外循環進風口連接空調器的冷凝進風端,在所述殼體的側邊下方開有外循環排風口,所述外循環排風口連接空調器的冷凝出風端,所述外循環進風口和外循環排風口均為柵格,所述空調器的蒸發端對所述機器人防護服內送入冷風。
進一步,在所述外循環進風口內還設置過濾層。
進一步,所述外循環進風口為可拆卸柵格板,所述過濾層設置在所述可拆卸柵格板的內側,所述外循環排風口在所述殼體上形成。
進一步,所述外循環進風口比所述外循環排風口所占的面積大。
進一步,所述外循環進風口與所述外循環排風口位于所述殼體的同一側。
進一步,在所述殼體的側邊上方為內循環送風口和內循環回風口,所述內循環送風口和內循環回風口的管口直徑為40mm,所述內循環送風口和內循環回風口通過塑膠軟管連接至機器人防護服內部。
進一步,在所述殼體的側邊上方設置補風口,所述補風口呈條狀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側邊,所述補風口為柵格孔板,在所述補風口內設置過濾層。
一種通過上述的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對機器人防護服進行控溫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機器人防護服上設置進氣管道和出氣管道,所述進氣管道一端連接到所述機器防護服的內部上端,所述出氣管道一端連接至所述機器人防護服內部的下端,所述進氣管道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內循環送風口,所述出氣管道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內循環回風口。
進一步,所述進氣管道固定在所述機器人防護服的外表面,所述進氣管道連接至所述機器人防護服上端的進氣口,所述出氣管道連接至所述機器人防護服下端的出氣口。
進一步,所述進氣管固定在所述機器人防護服的內表面,所述進氣管道穿入所述機器人防護服進入機器人防護服的上端,所述出氣管道連接至所述機器人防護服下端的出氣口。
一種利用上述的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進行控溫的智能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壓縮機檢測器和風扇,所述風扇連接至所述補風口內側,當溫度小于-15℃時,所述智能裝置關閉空調器壓縮機,通過風扇從所述補風口直接進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空調器使機器人防護服內的溫度濕度達到最佳值,使機器人在最合適的工況下工作;
(2)外循環進風口和補風口為可拆卸式,方便維護;
(3)當外界溫度低于零下15℃時,通過補風口用外界的冷風送入到機械臂防護服冷卻機械臂。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一個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正面示意圖;
附圖4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側面示意圖;
附圖5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背面示意圖;
附圖6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材料的頂面示意圖;
附圖7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系統外置式進氣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8是本發明的控溫防護系統內置式進氣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防護系統及智能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參見附圖1-6,機器人防護服的控溫防護材料,包括空調器和殼體1,空調器安裝在殼體1內,殼體1呈長方體結構,殼體1的側邊上方設置空調器內循環送風口2和內循環回風口3,內循環送風口2和內循環回風口3的管口直徑為40mm。在殼體1的前邊下方開有空調器外循環進風口4,在殼體1的側邊下方開有外循環排風口5,外循環排風口5寬度小于殼體1的側邊的寬度。內循環送風口2和內循環回風口3分別設置在機器人防護服的進風口和出風口。在殼體1的側邊上方設置補風口6,補風口6的位置靠近內循環回風口3。
外循環進風口4連接空調器的冷凝進風端,在殼體1的側邊下方開有外循環排風口5,外循環排風口5連接空調器的冷凝出風端,外循環進風口4和外循環排風口5均為柵格,空調器的蒸發端對機器人防護服內送入冷風。在外循環進風口4內還設置過濾層。外循環進風口4為可拆卸柵格板,過濾層設置在可拆卸柵格板的內側,外循環排風口5在殼體1上形成。外循環進風口4比外循環排風口5所占的面積大,確保循環風量。外循環進風口4與外循環排風口5可位于殼體1的同一側。補風口6呈條狀設置在殼體1的側邊,補風口6為柵格孔板,在補風口6內設置過濾層。
參見附圖7、8,機器人防護服7上設置進氣管道8和出氣管道9,進氣管道8一端連接到機器防護服的內部上端,出氣管道9一端連接至機器人防護服7內部的下端,進氣管道8另一端連接至內循環送風口,出氣管道9另一端連接至內循環回風口。當內循環送風口2送風時,風從進氣管道8進入機器人防護服7,并在防護服內流動進行熱交換,最后由出風口經出氣管道9流回內循環回風口3,完成對防護服的散熱。
參見附圖7,進氣管道8固定在機器人防護服7的外表面,進氣管道8連接至機器人防護服7上端的進氣口,出氣管道9連接至機器人防護服7下端的出氣口。
參見附圖8,進氣管道8固定在機器人防護服7的內表面,進氣管道8穿入機器人防護服7進入機器人防護服7的上端,出氣管道9連接至機器人防護服7下端的出氣口。
空調器的參數選用如下:制冷量為1500W以上、加熱量為1500W至2000W、噪音低于65分貝、凈重約25KG,工作環境范圍為-40~65℃,最佳工作溫度范圍是-15~55℃。制冷劑采用R134a,內循環風量達到500M2/h(400PA)以上。
機器人防護服控溫防護材料通過智能裝置進行控溫,智能裝置包括壓縮機檢測器和風扇,風扇連接至所述補風口6內側,當溫度小于-15℃時,智能裝置關閉空調器壓縮機,通過風扇從補風口6直接進風。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