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冶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真空冶煉爐石墨發熱電極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真空冶煉技術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從20世紀50年代引進我國,由于其低能耗、無污染、流程短、回收高、高效益,在我國有色冶金工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真空蒸餾冶煉如粗金屬提純和合金分離中廣泛使用到一種內熱式連續真空冶煉爐。這種真空冶煉爐中間由多個圓盤形蒸發盤疊堆成蒸發盤組,蒸發盤設有盛放金屬液體的盛液槽,上蒸發盤底面與下蒸發盤盛液槽外沿口之間有間隙形成蒸汽出口通道,蒸發盤組周圍有圓筒形冷凝罩,蒸發盤組從中間加熱,蒸發盤加熱后,盛放于蒸發盤中的金屬由于沸點不同,氣液分離,氣相金屬從蒸汽出口通道擴散出蒸發盤外至冷凝罩冷卻從而實現金屬提純或分離。用于蒸發盤組加熱的發熱體是一種石墨發熱電極。石墨發熱電極需要通過連接裝置與電源連接。
以前常用的連接方式是在石墨發熱電極的支撐座上開一個凹槽,將石墨發熱電極插入凹槽內,然后用楔子楔緊,加熱后注入合金液體,冷卻后安裝使用。這種結構安裝使用不方便,導電面積小,使用壽命短,成本高。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此作了不斷改進。現在常用的是,石墨發熱電極的支撐座上增加一個垂直的圓弧形接觸面板,石墨發熱電極底部設有螺孔,安裝時,支撐座垂直的圓弧形接觸面板包住石墨發熱電極根部,然后從下面用螺釘緊固。這種結構一定程度增加了接觸面積,改善了導電性能。但是,垂直的圓弧形接觸面板結構復雜,材料消耗多,加工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由于要從石墨發熱電極底部下面往上緊固螺釘,安裝操作不方便;而且,僅靠垂直的圓弧形接觸面板接觸,接觸面積還是有限,導電性能還不是很好。
如何才能制備出一種結構簡單、導電性能、安裝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真空冶煉爐石墨發熱電極連接裝置,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渴望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導電性能、安裝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真空冶煉爐石墨發熱電極連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真空冶煉爐石墨發熱電極連接裝置包括發熱電極底座和電極支承體;所述發熱電極底座設于發熱電極底部,發熱電極底部為中空圓柱體,發熱電極底座包括發熱電極底部端頭向外伸展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設有底平面和與底面垂直的垂直面,其底平面與發熱電極垂直;所述連接塊設有連接用螺孔;所述電極支承體一端設有垂直向上伸出的突沿;所述突沿伸入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突沿的外壁設有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對應的面,突沿的外壁面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接觸連接;所述電極支承體位于突沿外壁面處設有連接凹槽;所述凹槽設有底平面和與底平面垂直的垂直面;所述發熱電極底座的連接塊置于電極支承體的連接凹槽內,連接塊的底面和垂直面分別與凹槽的底面和垂直面接觸連接;所述凹槽底面設有與連接塊連接用螺孔對應的螺孔,發熱電極底座和電極支承體通過穿過該螺孔的螺栓或螺釘固定連接;所述電極支承體另一端設有水冷電極連接孔。
所述連接塊于發熱電極底部對稱設置三塊;所述電極支承體對應設置三塊。
所述連接塊的底平面為以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圓心為圓心的扇形;所述電極支承體的連接凹槽底平面為與連接塊對應的扇形。
所述電極支承體厚度為90毫米,其突沿高度為30毫米。
所述電極支承體凹槽的高度為40毫米,所述發熱電極底座連接塊的厚度相應為40毫米。
所述發熱電極底座連接塊和電極支承體上設有加固板。
所述加固板為金屬板或石墨板。
所述用于固定連接的螺栓或螺釘是石墨材料制成。
采用本發明的結構,由于發熱電極底座包括發熱電極底部端頭向外伸展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設有底平面和與底面垂直的垂直面,電極支承體一端設有垂直向上伸出的突沿,突沿伸入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突沿的外壁設有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對應的面,突沿的外壁面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接觸連接,電極支承體位于突沿外壁面處設有連接凹槽,凹槽設有底平面和與底平面垂直的垂直面,發熱電極底座的連接塊置于電極支承體的連接凹槽內,連接塊的底面和垂直面分別與凹槽的底面和垂直面接觸連接,這樣,發熱電極底座和電極支承體的接觸面積大,提高了導電性能。由于電極支承體設有連接凹槽,這樣,不但連接更穩固,而且增大了接觸面積,也節約了材料,加工也方便,降低了成本。由于發熱電極底座通過連接塊在電極支承體連接凹槽內從上往下緊固,安裝也簡單方便,使用成本降低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電極支承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發熱電極底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發明的真空冶煉爐石墨發熱電極連接裝置,包括發熱電極底座和電極支承體2。發熱電極底座設于發熱電極底部,發熱電極底部為中空圓柱體,發熱電極底座包括發熱電極底部端頭向外伸展的連接塊1。連接塊1設有底平面和與底面垂直的垂直面,其底平面與發熱電極垂直連接塊設有連接用螺孔。電極支承體2一端設有垂直向上伸出的突沿3。突沿伸入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突沿的外壁設有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對應的面,突沿的外壁面與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內壁面接觸連接。電極支承體位于突沿外壁面處設有連接凹槽4。凹槽設有底平面和與底平面垂直的垂直面。發熱電極底座的連接塊置于電極支承體的連接凹槽內,連接塊的底面和垂直面分別與凹槽的底面和垂直面接觸連接。凹槽底面設有與連接塊連接用螺孔對應的螺孔5,發熱電極底座和電極支承體通過穿過該螺孔的螺栓或螺釘固定連接。電極支承體另一端設有水冷電極連接孔6。
作為優選,連接塊于發熱電極底部對稱設置三塊,電極支承體對應設置三塊。這樣設置,連接更穩固,接觸更好,導電性能更好。
作為優選,連接塊的底平面為以發熱電極底部中空圓柱體圓心為圓心的扇形。電極支承體的連接凹槽底平面為與連接塊對應的扇形。
作為優選,電極支承體厚度最好為90毫米,其突沿高度最好為30毫米。電極支承體凹槽的高度最好為40毫米,發熱電極底座連接塊的厚度相應最好為40毫米。這樣,導電性能和制作成本綜合價值能夠達到最優。
作為進一步改進,發熱電極底座連接塊和電極支承體上設有加固板7。這樣,連接更穩定,接觸更緊密,導電性能更好。
加固板為金屬板或石墨板。用金屬板最好,壓力更大,導電性能更好。
用于固定連接的螺栓或螺釘是石墨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