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空調風道密封結構和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風道是一個密閉的空間,受結構的限制,風道要拆分為兩部分。為防止風道漏風及由于漏風而產出凝露,必須把這兩部分密封起來。然而,現有技術中的并沒有相應的風道密封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可用于風道密封的空調風道密封結構和空調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空調風道密封結構,包括:導流圈,包括第一止口邊;底座,包括第二止口邊;導流圈安裝在底座上,且第一止口邊與第二止口邊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結構,第一止口邊(2)與所述第二止口邊(4)的高度為5-8cm。
作為優選,相互配合的第一止口邊與第二止口邊之間具有間隙。
作為優選,第一止口邊與第二止口邊具有不同的高度。
作為優選,第一止口邊的高度小于第二止口邊的高度。
作為優選,第一止口邊上安裝有保溫材料。
作為優選,第一止口邊為外止口邊,第二止口邊為內止口邊,內止口邊卡在外止口邊所形成的外止口區域的內側。
作為優選,外止口邊為突緣。
作為優選,內止口邊的外側具有槽狀結構,外止口邊位于槽狀結構內。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空調裝置,包括上述的空調風道密封結構。
裝配狀態下,導流圈裝配在底座上,第一止口邊和第二止口邊上下配合起到密封的作用,實現了風道在不進出風區域的密封,形成密閉的通道,防止風道漏風產生凝露,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導流圈與底座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導流圈與底座的裝配截面的配合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導流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導流圈;2、第一止口邊;3、底座;4、第二止口邊;5、槽狀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請參考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空調風道密封結構,包括:導流圈1,包括第一止口邊2;底座3,包括第二止口邊4;導流圈1安裝在底座3上,且第一止口邊2與第二止口邊4相互配合形成密封結構。
裝配狀態下,導流圈1裝配在底座3上,第一止口邊2和第二止口邊4上下配合起到密封的作用,實現了風道在不進出風區域的密封,形成密閉的通道,防止風道漏風產生凝露,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優選地,相互配合的第一止口邊2與第二止口邊4之間具有間隙。由于在第一止口邊2與第二止口邊4之間預留了上述間隙,因而可防止 導流圈因公差導致裝配異常。
優選地,第一止口邊2與第二止口邊4具有不同的高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止口邊2的高度小于第二止口邊4的高度。這樣,可避免由于第一止口邊2與第二止口邊4具有相同高度時,會導致零件裝配面貼不緊,導致漏風的問題。
優選地,第一止口邊2上安裝有保溫材料。由于設置有保溫材料,因此,可以通過該保溫材料與第二止口邊4配合起密封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
優選地,第一止口邊2為外止口邊,第二止口邊4為內止口邊,內止口邊卡在外止口邊所形成的外止口區域的內側。顯然,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止口邊2也可以為內止口邊,第二止口邊4則相應地為外止口邊。
優選地,外止口邊為突緣。優選地,內止口邊的外側具有槽狀結構5,外止口邊位于槽狀結構5內。通過這種突緣與槽狀結構所形成的配合結構,可以更好地實現密封。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空調裝置,包括上述的空調風道密封結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空調風道密封結構,該空調裝置實現了風道在不進出風區域的密封,形成密閉的通道,防止風道漏風產生凝露,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
當然,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