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燃廢棄物焚燒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可燃廢棄物焚燒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燃廢棄物焚燒爐。
【背景技術】
[0002]焚燒處理是可燃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有效處理方式,是未來廢棄物處理的發展方向,因此被世界各國所普遍采用。目前的廢棄物焚燒處理方式中,層狀燃燒技術發展較為成熟,很多國家都采用這種燃燒技術。
[0003]為使廢棄物燃燒過程穩定,層狀燃燒關鍵是爐排。無論是活動爐排還是固定爐排,廢棄物在爐排上都至少通過三個區:預熱排潮區、主燃區和燃燼區。在進行焚燒爐初始設計時,人們都希望廢棄物能夠在預熱排潮區得到高效排潮,并能夠于主燃區高效焚燒后得以提取熱能,并在燃燼區得到廢棄物的最大減容;然而,實際操作時往往并未如此。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與主燃燒室連通的煙道的抽吸機理。由于需要利用熱能,煙道就必須持續不斷的對主燃燒室進行熱能抽取,這就導致每次主燃區處燃燒的高溫熱能剛剛產生,就直接被主煙道吸走,致使迴流到預熱排潮區處的熱能極少,廢棄物的預排潮狀況難以改善。預熱排潮區處廢棄物無法有效排潮,進而拖累主燃區正常燃燒。主燃區焚燒不良,廢棄物到燃燼區時灰渣多,且未燃盡廢棄物又均為難燒物料,燃燒黑煙、燃不盡狀況愈加頻繁,最終極大的影響了焚燒爐的實際焚燒效能。
[0004]有鑒于此,申請人曾于2015年5月18日就此申請有專利名稱為“一種火籠罩焚燒爐”的發明專利申請,其結構為:包括主燃燒室以及爐排組件,爐排組件的上排面構成供廢棄物行進及焚燒的焚燒面,爐排組件的首端處布置進料斗,末端則設置用于排除灰渣的排灰斗;本焚燒爐還包括上拱蓋,所述上拱蓋的罩設范圍至少覆蓋爐排組件的部分主燃區,上拱蓋的下端面與爐排組件的焚燒面間存有間距,且上拱蓋與廢棄物的行進路徑間彼此空間避讓;上拱蓋還至少在其靠近爐排組件的預熱排潮區和/或燃燼區的所在端處,空出供爐排組件處煙氣升騰及進入主煙道的煙氣間隙。通過上述結構,從而有效的提升了焚燒爐內各焚燒區域的分工明確性和焚燒高效性,進而可提升爐內的物料焚燒效率。
[0005]本次申請為上述申請的進一步改良方案,以進一步提升爐膛溫度,優化爐體結構,杜絕因現有焚燒爐在爐膛高溫均被主煙道直接吸走以及低熱值廢棄物綜合影響下所導致的焚燒不良工況,其爐體高恒溫焚燒效果及焚燒效率亦可得到進一步提升。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而實用的可燃廢棄物焚燒爐,其可有效擴大傳統焚燒爐排的高溫區面積,確保了主燃燒室的超高溫控制;爐體的高恒溫焚燒效果、焚燒效率乃至環保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證。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8]—種可燃廢棄物焚燒爐,至少包括燃燒室以及位于燃燒室內的爐排組件,所述爐排組件具備進料端及出渣端;其特征在于:燃燒室劃分為用于焚燒廢棄物的主燃燒室以及于主燃燒室末端加設的灰渣冷卻室;本焚燒爐還包括罩設于爐排組件上的火籠罩,所述火籠罩與爐排組件之間區域構成前述主燃燒室;火籠罩至少在爐排組件的進料排潮段及燃盡段所產生高溫煙氣繞行進入前后煙氣間隙湍流主煙道;所述火籠罩的底罩面朝爐排組件呈平板狀和/或凹面狀構造。
[0009]所述火籠罩頂部呈便于煙灰滑落的坡度結構;火籠罩的前端面靠近爐排組件的進料排潮段所在段上方并與爐體上前拱蓋間存有間隙以構成前煙道;火籠罩的靠近爐排組件的燃盡段所在段并與爐體上后拱蓋存有間隙以構成后煙道,該前煙道和后煙道共同構成上述煙氣間隙;在上述煙氣間隙與主煙道的銜接連通處布置有口徑小于主煙道口徑的縮小狀的主煙喉口。
[0010]所述火籠罩與爐排組件距高為lm以上布設,爐排組件以下共同構成熱風室、熱風管、熱風鼓風機,爐排組件進料端連接供料系統組件設置,爐排組件的燃盡段連接在冷渣活動爐排處。
[0011]冷渣活動爐排以下共同構成冷風室、冷風管、冷風鼓風機,冷渣活動爐排連接在排渣斗外上口部位設置,排渣斗連通灰渣冷卻室后尾末端面特設向內觀看爐膛物料運行焚燒操作的看火窗,所述看火窗向外側連接灰渣冷卻室后尾末端外側特設看火操作控制室。
[0012]本焚燒爐還包括與鉛垂設置的主煙道間彼此平行布置的副煙道,兩者間以位于頂端處的銜接通道彼此連通;副煙道底端面向外預留橫向余熱爐。
[0013]橫向余熱爐末端構成排煙口,橫向余熱爐底端布置各出渣斗;在副煙道與橫向余熱爐的連接處的底端面呈傾斜面構造,其連接處的頂端面向該底端面處延伸有煙氣隔板,該隔板與上述副煙道底端面間距構成用于增加副煙道處煙氣涌出速度的縮口結構。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如下:
[0015]1)、本實用新型在前述焚燒爐結構的基礎上,通過采用平板狀和/或凹面狀的火籠罩結構,以進一步的細化及完善其保護結構。本焚燒爐利用火籠罩結構,尤其是具備凹面狀底端面的熱聚攏構造搭配僅設于爐排組件上的罩設結構,從而阻斷主燃燒室與主煙道間的直接的煙氣升騰路徑,迫使其改道而沿主燃燒室的前后端繞行,并使得主燃燒室內高溫煙氣停留時間被人為延長,進而起到聚攏爐排組件燃燒段熱量和保證其主燃燒室高恒溫工作的效果。其中“火籠罩至少在爐排組件的進料排潮段及燃盡段所產生高溫煙氣繞行進入前后煙氣間隙湍流主煙道”,也即“火籠罩至少在爐排組件的進料排潮段及燃盡段分別設煙氣間隙,以使得所產生高溫煙氣繞行并湍流進入主煙道”,此時,爐排組件可包括各種型號的焚燒爐排,均能配置帶有火籠罩的焚燒爐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工作可靠穩定,其可有效擴大傳統焚燒爐排的高溫區面積,并可確保主燃燒室的超高溫控制;爐體的高恒溫焚燒效果、焚燒效率乃至環保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證。
[0016]2)、通過前、后煙道的布置,由主燃燒室處引導而來的高溫煙氣,一分為二的分別主動作用于溫度相對較低的燃燒室的上前拱蓋及上后拱蓋處,從而在保證對于爐排組件上焚燒面的高恒溫焚燒的同時,亦可確保額外煙氣的可靠散逸效果。此外,由于燃燒室的上述上前拱蓋及上后拱蓋更接近于爐排組件的進料排潮段及后續的灰渣冷卻室,而該兩處的物料或可能存在預加熱需要,或可能存在無法一次燃盡的灰渣等。通過對高恒溫的煙氣的改道操作,進而可使得上述廢棄物預熱以及灰渣二次爆燃存在可能,最終實現其焚燒效果及焚燒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0017]3)、火籠罩頂部,實際上構成了前煙道、后煙道乃至主煙道三者的三通交匯點。考慮到該處可能存在煙氣沿主煙道行進后的冷卻灰渣掉落狀況,在火籠罩頂部設置便于灰渣滑落的坡蓋結構成為必然。火籠罩與爐排組件的間距此處亦存有尺寸限定,以避免因火籠罩設置的過低或過高,而存在的壓制性焚燒和無法有效進行熱量聚攏的狀況發生。
[0018]4)、燃燒室的末端處設置的看火窗,能全面看清爐排組件及冷渣活動爐排處料層動態。甚至如上述料層哪塊被悶住,從而導致燃燒不充分狀況,隨即即可操縱相應設備,進而促使該廢棄物層快速通風燃燒。通過看火操作控制室的布置,可有效避免現有焚燒廠設立一個總控室但只能在電腦和視頻觀看的狀況,其可操控性更強,廢棄物焚燒效率亦可得到有效保證。
[0019]7)、主、副煙道的結構布置,保證了高溫煙氣與兩煙道內的停留時間。從主煙道的煙氣入口至副煙道煙氣出口,煙氣可停留2秒后方才排出至橫向煙道內,從而實現煙氣余熱再利用。在主煙道煙氣入口處的主煙喉口構造,則避免了前煙道及后煙道間的煙氣溫度不均衡狀況,前煙道及后煙道內的煙氣在主煙喉口處交匯融合,至高恒溫后進入主煙道繼續燃燒。同樣,在副煙道的煙氣出口處的縮口結構,則在起到半封閉主煙道和副煙道的同時,亦提升了煙氣的涌出速度,從而使得煙氣沿橫向煙道的行進距離更長,跑的更遠,更利于密布于橫向煙道上的各余熱收集部件的熱量均衡吸收目的。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