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生活垃圾的產生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城市垃圾產量的不斷增加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各國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促進經濟和生態環境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垃圾熱解氣化焚燒爐就是現有垃圾無公害處理最常用處理設備。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最底層的垃圾燃燒為整個爐體供熱,由于燃燒的氣流是向上的,使得燃燒時垃圾從上往下依次形成干燥去水層、熱解氣化層、還原炭化層和燃燒層,層層緊密相連,并一步一步遞近直至所有垃圾最終全部成為燃燒層的燃料為止。
然后,目前已有的垃圾熱解氣化焚燒爐,其爐內的熱量全部依靠燃燒層的垃圾進行供熱,一旦燃燒層上方的垃圾吸熱量過大,造成燃燒層內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無法供應其需求時,不知會造成爐內垃圾無法進行正常干燥、熱解,甚至會造成燃燒層熄滅,無法持續燃燒的問題,,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包括:爐體和供熱裝置,所述爐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爐體和下爐體,所述供熱裝置用于輸送高溫氣體,其中:
上爐體和下爐體的爐腔連通,上爐體的內、外壁之間設有繞上爐體爐腔環形布置的上夾腔,上夾腔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氣口,下爐體的內、外壁之間設有繞下爐體爐腔環形布置的下夾腔;
上爐體的頂部設有投料口,上爐體內設有第一輔熱管道,第一輔熱管道在上爐體的內部水平布置,第一輔熱管道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且第一輔熱管道的出氣端與上夾腔連通;
下爐體的爐腔底部鋪設有用于向爐腔內輸送空氣的進氣管排,進氣管排水平布置,進氣管排的上方且位于靠近上爐體的一側設有第二輔熱管道,第二輔熱管道在下爐體內部水平布置,第二輔熱管道具有進氣端和排氣端,且第二輔熱管道的進氣端與下夾腔連通,第二輔熱管道的出氣端與第一輔熱管道的進氣端連通;
供熱裝置分別與下夾腔和第一輔熱管道連通用于向下夾腔和第一輔熱管道內部輸送高溫氣體,且供熱裝置與下腔體之間設有控制二者通斷的第一閥門,供熱裝置與第一輔熱管道之間設有控制二者通斷的第二閥門。
優選地,上爐體的內部且位于第一輔熱管道靠近第二輔熱管道的一側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
優選地,下爐體的內部且位于第二輔熱管道靠近進氣管排的一側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
優選地,第一輔熱管道在上爐體內沿上爐體的高度方向分層布置,且任意相鄰的兩層第一輔熱管道中,位于下層的第一輔熱管道的出氣端與位于其上層的第一輔熱管道的進氣端連通。
優選地,第二輔熱管道在下爐體內沿下爐體的高度方向分層布置,且任意相鄰兩層第二輔熱管道中,位于下層的第二輔熱管道的出氣端與位于其上層的第二輔熱管道的進氣端連通。
優選地,上夾腔內設有沿上爐體高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通道。
優選地,排氣口位于螺旋通道靠近其頂部的一側并與螺旋通道連通。
優選地,第一輔熱管道的出氣端位于螺旋通道靠近其底部的一側并與螺旋通道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將投料口設置在上爐體的頂部,以使垃圾由上向下的投料;將進氣管排設置在下爐體內,并使進氣管排在下爐體內水平布置,利用進氣管排向爐腔內輸送空氣,以使垃圾在進氣管排的上方燃燒;同時在上爐體內設置第一輔熱管道,并使第一輔熱管道水平布置,第一輔熱管道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在下爐體內設置第二輔熱管道,并使第二輔熱管道水平布置,第二輔熱管道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第二輔熱管道的出氣端與第一輔熱管道的進氣端連通;設置供熱裝置,并使供熱裝置分別與第一輔熱管道和第二輔熱管道連接,使供熱裝置與下腔體的進氣口之間具有第一閥門,供熱裝置與第一輔熱管道之間具有第二閥門。工作中,當燃燒層上方的垃圾溫度過低,使得燃燒層的垃圾無法正常燃燒時,將第一閥門打開,利用供熱裝置向第二輔熱管道內輸送高溫氣體,以利用第二輔熱管道內的高溫氣體實現對燃燒層上方的垃圾進行加熱,以使燃燒層上方垃圾的溫度符合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并利用第二輔熱管道排入第一輔熱管道內的中低溫氣體對第二輔熱管道上方的垃圾進行預熱,以降低第二輔熱管道的工作壓力。同時,當進入爐體內的垃圾濕度較大,溫度較低,使得第二輔熱管道在工作狀態中依然無法滿足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時,將第二閥門打開,利用供熱裝置向第一輔熱管道內輸送高溫氣體,以降低第二輔熱管道的工作壓力,最終使得燃燒層上方垃圾的溫度符合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從而確保燃燒層內的垃圾可以持續燃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多層次輔熱式垃圾處理設備,包括:爐體1和供熱裝置2,所述爐體1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爐體1和下爐體1,所述供熱裝置2用于輸送高溫氣體,其中:
上爐體1和下爐體1的爐腔連通,上爐體1的內、外壁之間設有繞上爐體1爐腔環形布置的上夾腔,上夾腔設有與外界連通的排氣口,下爐體1的內、外壁之間設有繞下爐體1爐腔環形布置的下夾腔;上爐體1的頂部設有投料口,上爐體1內設有第一輔熱管道3,第一輔熱管道3在上爐體1的內部水平布置,第一輔熱管道3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且第一輔熱管道3的出氣端與上夾腔連通;下爐體1的爐腔底部鋪設有用于向爐腔內輸送空氣的進氣管排4,進氣管排4水平布置,進氣管排4的上方且位于靠近上爐體1的一側設有第二輔熱管道5,第二輔熱管道5在下爐體1內部水平布置,第二輔熱管道5具有進氣端和排氣端,且第二輔熱管道5的進氣端與下夾腔連通,第二輔熱管道5的出氣端與第一輔熱管道3的進氣端連通;供熱裝置2分別與下夾腔和第一輔熱管道3連通用于向下夾腔和第一輔熱管道3內部輸送高溫氣體,且供熱裝置2與下腔體之間設有控制二者通斷的第一閥門,供熱裝置2與第一輔熱管道3之間設有控制二者通斷的第二閥門。
本實用新型中,將投料口設置在上爐體1的頂部,以使垃圾由上向下的投料;將進氣管排4設置在下爐體1內,并使進氣管排4在下爐體1內水平布置,利用進氣管排4向爐腔內輸送空氣,以使垃圾在進氣管排4的上方燃燒;同時在上爐體1內設置第一輔熱管道3,并使第一輔熱管道3水平布置,第一輔熱管道3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在下爐體1內設置第二輔熱管道5,并使第二輔熱管道5水平布置,第二輔熱管道5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第二輔熱管道5的出氣端與第一輔熱管道3的進氣端連通;設置供熱裝置2,并使供熱裝置2分別與第一輔熱管道3和第二輔熱管道5連接,使供熱裝置2與下腔體的進氣口之間具有第一閥門,供熱裝置2與第一輔熱管道3之間具有第二閥門。工作中,當燃燒層上方的垃圾溫度過低,使得燃燒層的垃圾無法正常燃燒時,將第一閥門打開,利用供熱裝置2向第二輔熱管道5內輸送高溫氣體,以利用第二輔熱管道5內的高溫氣體實現對燃燒層上方的垃圾進行加熱,以使燃燒層上方垃圾的溫度符合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并利用第二輔熱管道5排入第一輔熱管道3內的中低溫氣體對第二輔熱管道5上方的垃圾進行預熱,以降低第二輔熱管道5的工作壓力。同時,當進入爐體1內的垃圾濕度較大,溫度較低,使得第二輔熱管道5在工作狀態中依然無法滿足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時,將第二閥門打開,利用供熱裝置2向第一輔熱管道3內輸送高溫氣體,以降低第二輔熱管道5的工作壓力,最終使得燃燒層上方垃圾的溫度符合燃燒層對上方垃圾溫度的要求,從而確保燃燒層內的垃圾可以持續燃燒。
此外,本實施例中,上爐體1的內部且位于第一輔熱管道3靠近第二輔熱管道5的一側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上爐體下端的溫度,工作中,常規狀態下,第二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利用第二輔熱管道5排入第一輔熱管道3內的高溫氣體對上爐體的內腔進行輔助加熱,以加快垃圾的去水效果;當該處溫度低于預定溫度要求時,即表示上垃圾在上爐體內的去水效果較弱,此時,可以打開第二閥門,利用固定裝置2向第一輔熱管道3內輸送高溫氣體,以增強爐內溫度,使得垃圾可以始處于高效去水狀態。
本實施例中,下爐體1的內部且位于第二輔熱管道5靠近進氣管排4的一側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進氣管排4上方的溫度,并根據檢測結果控制供熱裝置2對第二輔熱管道5的供熱量,以確保垃圾在燃燒過程中,處于第二溫度傳感器處的垃圾處于待染狀態。
本實施例中,第一輔熱管道3在上爐體1內沿上爐體1的高度方向分層布置,且任意相鄰的兩層第一輔熱管道3中,位于下層的第一輔熱管道3的出氣端與位于其上層的第一輔熱管道3的進氣端連通;第二輔熱管道5在下爐體1內沿下爐體1的高度方向分層布置,且任意相鄰兩層第二輔熱管道5中,位于下層的第二輔熱管道5的出氣端與位于其上層的第二輔熱管道5的進氣端連通。通過上述結構設置,可有有效增強爐內溫度的均勻性。
本實施例中,上夾腔內設有沿上爐體1高度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通道;所述排氣口位于螺旋通道靠近其頂部的一側并與螺旋通道連通;所述第一輔熱管道3的出氣端位于螺旋通道靠近其底部的一側并與螺旋通道連通。通過上述結構設置,可以有效延長排入上夾腔內的氣體在上夾腔內的停留時間,以增強對上爐體的保溫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