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燃燒器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種燃燒器的中心火蓋,本發明還公開了應用有該中心火蓋的燃燒器。
背景技術:
現在的大氣式燃燒器,通常是單環火蓋或內外環兩個火蓋,連同點火針、熱電偶(或同等功能的離子感應針)等元件實現產生火焰、維持火焰等功能。
傳統的單環火蓋或內外環兩個火蓋中的內環火蓋表面存在鍋底水、鍋底長期油污進入火焰孔進而堵住火蓋孔的風險。這類的火蓋公開文獻中有很多,如專利號為zl200720310794.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燃氣爐具的中心火蓋》(授權公告號:cn201196416y),又如專利號為zl200820206310.9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心火蓋與長明火孔一體結構的灶具燃燒器》(授權公告號:cn201327036y),再如專利號為zl200820202094.0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改進中心火蓋的灶具燃燒器》(授權公告號:cn201289081y)。現有的中心火蓋的基本結構,包括筒體及設于或一體成型于筒體上的端帽,筒體周壁開設有火孔,端帽大體水平設置。
當堵住的火孔對應點火針附近就使得燃氣灶點不著火,當堵住的火孔對應熱電偶(或同等功能的離子感應針)附近就使得燃氣灶不能維持火焰。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單環火蓋或內外環兩個火蓋中的內環火蓋上表面都是平的,或中心一段平面再加外圈一段斜面向外的斜面,或整個面都是外凸中間高外圈低的結構,當鍋底水或鍋底油污滴在火蓋表面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突破表面張力后,水或油污會沿火蓋的任意方向導流到火焰孔上造成的。
為此,申請人于之前公開了一種改進的中心火蓋,見申請號為201010135138.4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一種燃氣灶中心火蓋及應用有該中心火蓋的燃燒器》(申請公布號為cn101832560a),該申請中端帽的頂面圍繞邊緣具有限制溢流液四溢的擋圈,并且,該擋圈開設有一引導溢流液流出的開口。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開口流出的溢流液部分還是回沿著下沿經過火孔,存在堵塞的可能,不能徹底解決這個火孔堵塞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另外提供一種防堵塞中心火蓋。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易清潔且熱效率高的防堵塞中心火蓋。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又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有防堵塞中心火蓋的燃燒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堵塞中心火蓋,包括筒體及設于或一體成型于筒體上的端帽,前述的筒體周壁開設有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頂面圍繞邊緣具有限制溢流液溢出的擋圈,并且,該擋圈上開設有至少一個引導溢流液流出端帽的引流口,所述筒體圍繞火孔具有凸起于筒體側壁的凸緣,該凸緣外側面形成能承接引流口流出的溢流液的導流面,該導流面位于前述引流口下方。
所述凸緣的頂端靠近引流口布置,并且,所述凸緣的頂端與筒體側壁之間形成承液槽,該承液槽的出液口與凸緣導流面流入端連接。承液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避免溢流液四濺。
進一步,所述承液槽的底面由外向內逐漸傾斜布置。
為保證溢流液順著導流面留下來,所述凸緣的導流面向內傾斜而與筒體側壁形成夾角,該夾角為銳角,或者所述凸緣導流面的內側與筒體側壁連接處呈內凹狀。
所述的火孔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火孔和下火孔,前述的上火孔和下火孔上下兩層且交叉布置于筒體上,所述的上火孔與相鄰的下火孔開設于同一凸緣上,并且,所述凸緣之間的空間區域形成空氣補給區。空氣補給區的形成在燃燒過程中可以提供足夠的空氣,使燃氣燃燒更加充分,從而提高熱效率,降低煙氣。
進一步,所述端帽徑向伸出筒體外側壁,所述筒體外側壁位于凸緣下方設有凸起于筒體外壁的凸環,所述端帽外端、凸環及凸緣之間的圍成空氣補給區。
作為優選,所述凸緣上側邊緣形成傾斜的導流面。傾斜的導流面保證溢流液沿著凸緣外壁從上到下流到燃燒器的承液盤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引流口為多個并間隔布置。
進一步,所述擋圈的內側面具有向內傾斜的導流端面。
為保證湯汁不在端帽上堆積,所述端帽的頂面中間凸起并徑向向周邊傾斜。
一種防堵塞中心火蓋的燃燒器,包括基座、中心火蓋、外火蓋、點火針及熱電偶,所述的基座具有引射管,所述中心火蓋和外火蓋設于基座上分別組成內燃燒室和外燃燒室,所述的點火針和熱電偶縱向設置于基座上并位于中心火蓋和外火蓋之間。
所述的端帽一側成型有用于遮蓋點火針的保護蓋,對應地,所述的點火針則位于該保護蓋下方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首先,溢流液從引流口進入到凸緣的導流面上,最后流到燃燒器內部的承液盤上,溢流液通過凸緣避讓了火孔,至始至終不與火孔接觸,從而避免火孔被堵塞;其次,由于凸緣的設置,是的火孔與筒體側壁不處于同一曲面上,溢流液基本上都在筒體側壁上,清洗時只要沿著凸緣外周面用抹布擦拭即可清潔完畢,抹布上粘黏的溢流液雜質在擦拭過程也不會進入到火孔內,確保火孔暢通;再則,凸緣之間形成了很多空氣補給區,有利于燃氣燃燒充分,提高熱效率,降低煙氣和能耗;最后,凸緣圍繞火孔設置,在燃燒過程中,凸緣溫度較筒體外壁溫度高,同時空氣補給區存在,在熄火后,凸緣容易向四周散熱,使得中心火蓋整體降溫冷卻速度大大提高,利于用戶盡快清理中心火蓋。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立體剖視圖。
圖4為實施例1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5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防堵塞中心火蓋包括筒體2及一體成型于筒體2上的端帽1,筒體2周壁開設有火孔21,端帽1一側成型有用于遮蓋點火針32的保護蓋13,端帽1的頂面中間凸起并徑向向周邊傾斜(參考圖3所示),端帽1頂面圍繞邊緣具有限制溢流液溢出的擋圈11,擋圈11的內側面具有向內傾斜的導流端面。擋圈11上開設有3個引導溢流液流出端帽1的引流口12,引流口12間隔布置,筒體2圍繞火孔21具有凸起于筒體2側壁的凸緣22,該凸緣22外側面形成能承接引流口12流出的溢流液的導流面25,該導流面25位于引流口12下方。凸緣22上側邊緣自上而下形成傾斜的導流面25。
凸緣22的頂端靠近引流口12布置,并且,凸緣22的頂端與筒體2側壁之間形成承液槽221,該承液槽221的出液口與凸緣22導流面25流入端連接。承液槽221的底面由外向內逐漸傾斜布置。
凸緣22導流面25的內側與筒體2側壁連接處呈內凹狀。這樣湯汁等溢流液流到導流面后只能沿著內外的導流面流下來,而不會從外側流入火孔。當然也可以如下設置:凸緣22的導流面25向內傾斜而與筒體2側壁形成夾角,該夾角為銳角,目的一樣都是保證溢流液不流到火孔內。
本實施例中的火孔21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火孔和下火孔,上火孔和下火孔上下兩層且交叉布置于筒體2上,上火孔與相鄰的一個下火孔開設于同一凸緣22上,并且,凸緣22之間的空間區域形成空氣補給區23。結合圖2和圖3所示,端帽1徑向伸出筒體2外側壁,筒體2外側壁位于凸緣22下方設有凸起于筒體2外壁的凸環25,端帽1外端、凸環及凸緣22之間的圍成空氣補給區23。
如圖4所示,為應有實施例1的燃燒器,基本結構包括基座4、中心火蓋10、外火蓋3、點火針32及熱電偶31,基座4具有引射管,中心火蓋10和外火蓋3設于基座4上分別組成內燃燒室和外燃燒室,點火針32和熱電偶31縱向設置于基座4上并位于中心火蓋10和外火蓋3之間,點火針32位于保護蓋13下方位置。
凸緣的設計巧妙地避免了湯汁堵塞孔的問題,即湯汁從缺口流下來之后只能觸碰到凸緣的側壁,將凸緣的側壁設計為傾斜狀,這樣子可以使湯汁流到凸緣側壁后只能沿著斜面往凸緣里側流而不會向凸緣外側流而進入火孔。
凸緣將火孔與筒體的外壁很好地分離開來,不在一個曲面上,這樣子由于湯汁基本都在筒體的外壁上,所以只要沿著凸緣邊緣用百潔布擦拭筒體的外壁清潔即可。
凸緣之間形成的空氣補給區中充足的空氣補給可以使燃氣燃燒狀態更加充分,提高了熱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煙氣。
凸緣和筒體的外壁增加了的空氣補給區,由于筒體的外壁與火孔不在一個曲面上,在燃燒過程中火孔的溫度比筒體的外壁的溫度高,即筒體的外壁的溫度較低,同時火孔冷卻可以向空氣補給區釋放熱量,大大提高了火蓋的冷卻速度,因此利于用戶較快打理。
實施例2,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其中一個上火孔單獨開設于一個凸緣22上,導流面25位于凸緣外周,另一上火孔與相鄰的兩個下火孔開設于同一凸緣22上,導流面25位于凸緣的兩側。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1。
實施例3,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單獨火孔21單獨開設于一個凸緣22上,導流面25位于凸緣外周。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1。
實施例4,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引流口12為5個,間隔布置,其他結構參考實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