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熱能利用與鍋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生物質鏈條鍋爐,尤其是一種燃燒生物質成型燃料(BMF)鏈條鍋爐。
背景技術:
:
生物質燃料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生物質成型燃料是用機械方法進行粉碎、除雜、擠壓、烘干等工藝加工的有一定形狀的顆粒燃料(BMF)。生物質成型燃料(BMF)特性與優質動力煤比較:其揮發分大約是煙煤的2-3倍,固定碳大約是煙煤的1/2~1/3,含硫量和含灰量都遠低于煤,它不僅能部分替代“煤、油、氣化石能源”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對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生態文明,促進民生進步和就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國生物質鏈條鍋爐供熱技術起步較晚,市場數量極其有限,需進一步創新技術,開發新產品。
現有技術中生物質鏈條鍋爐結構一般仍沿用燃煤鏈條鍋爐的基本結構,燃燒室都是在鏈條爐排上方用耐火材料筑砌前拱、后拱(有的還有中拱)而構成。這種結構由于煙氣出口位于燃料揮發分快速析出區段上方,對于生物質燃料析出快而占比大的揮發分未能提供足夠的爐膛空間和充分的燃燒時間。在煙氣出口上方雖具有較大空間,也配備了二次風裝置,但因不具備揮發分進一步燃燒的溫度環境,仍不能夠進行充分燃燒,造成較大的排煙熱損失及冒黑煙的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改變現有生物質鏈條鍋爐技術現狀。提供一種適用于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BMF)燃燒的生物質鏈條鍋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雙層爐拱燃燒室生物質鏈條鍋爐,包括大空間生物質鍋爐燃燒室,所述大空間生物質鍋爐燃燒室由導引上爐拱、輻射下爐拱、燃煤鏈條爐排與風室、周圍爐墻及二次風裝置構成;并配套調節一、二次風風量和風壓。
所述導引上爐拱與輻射下爐拱構成雙層爐拱結構,燃煤鏈條爐排設置在輻射下爐拱下方。
所述導引上爐拱與后爐墻之間設置有爐膛煙氣出口,位于爐膛尾部。
所述二次風裝置設在爐墻內部,在爐膛兩側縱向錯位配置,二次風裝置設置有噴嘴,噴嘴上下傾斜布置或水平布置。
所述導引上爐拱是與鍋爐水體相連的水套結構或與爐墻相接的耐火材料結構,
所述輻射下爐拱是耐火灰體結構,位于導引上爐拱的下方,靠近新燃料著火區域布置。
所述導引上爐拱后端與鍋爐后水冷壁間隔距離S,S所在的空間位于爐膛煙氣出口處。
本實用新型的雙層爐拱燃燒室生物質鏈條鍋爐,包括大空間生物質鍋爐燃燒室,所述大空間生物質鍋爐燃燒室由導引上爐拱、輻射下爐拱、燃煤鏈條爐排、后爐墻、左爐墻和右爐墻構成;所述導引上爐拱與輻射下爐拱構成雙層結構,燃煤鏈條爐排設置在輻射下爐拱下方。
所述導引上爐拱與后爐墻之間設置有爐膛煙氣出口。
后爐墻底部設置有燃煤鏈條鍋爐風道,燃煤鏈條爐排下方設置有風室;燃煤鏈條鍋爐風道和風室構成一次風壓裝置。
所述左爐墻和右爐墻內設置有二次風裝置,二次風裝置在爐膛兩側縱向錯位配置,二次風裝置設置有噴嘴,噴嘴傾斜或水平布置。
所述導引上爐拱是與鍋爐水體相連的水套結構,導引上爐拱前高后低放置,導引上爐拱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傾角α;導引上爐拱與鍋爐內本體前水冷壁、左爐墻和右爐墻相連接。
所述導引上爐拱是與爐墻相接的耐火灰體結構,導引上爐拱前高后低傾斜設置、或者水平設置;導引上爐拱與鍋爐內本體前水冷壁、左爐墻和右爐墻相連接。
所述輻射下爐拱是灰體結構,位于導引上爐拱的下方,靠近新燃料著火區域布置。
所述導引上爐拱后端與鍋爐后水冷壁間隔距離S,S所在的空間位于爐膛煙氣出口處。
所述導引上爐拱與燃煤鏈條爐排之間形成較大燃燒空間,導引上爐拱前端與前水冷壁連接,導引上爐拱左側與左爐墻連接,導引上爐拱右側與右爐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配套二次風裝置和調節一次風風壓配置,使其在鍋爐運行時,揮發分占比大的生物質燃料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使析出的揮發分在爐膛上部沿導引上爐拱縱向進行充分連續穩定的燃燒,達到運行工況穩定,降低揮發分排放,提高熱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生物質雙層爐拱燃燒室鏈條鍋爐結構實施圖,圖1(a)是主視圖,圖1(b)是A-A剖面圖。
其中:1為料斗;2為煤閘板;3為前水冷壁;4為導引上爐拱;5為輻射下爐拱;6為燃煤鏈條爐排;7為風室;8為爐膛煙氣出口;9為后水冷壁;10為后爐墻;11為燃煤鏈條鍋爐風道;12為右爐墻;13為二次風裝置;14為左爐墻。
圖2是二次風管布置圖,圖2(a)是主視圖,圖2(b)是俯視圖,圖2(c)是B-B剖視圖。
圖3是一次風風壓配置變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燃燒室內火焰流動軌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2、3和4,根據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的燃燒特性,創新設計了生物質雙層爐拱燃燒室,即:導引上爐拱4與輻射下爐拱5雙層結構與位于該爐拱結構下方的鏈條爐排6及周圍爐墻共同組成大空間生物質鍋爐燃燒室,煙氣出口8設置在爐膛尾部。配套設置二次風裝置(圖2)和調節一次風風壓裝置(圖3),使其在鍋爐運行時,揮發分占比大的生物質燃料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進行充分連續穩定的燃燒,達到運行工況穩定,降低揮發分排放,提高熱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目的。
所述導引上爐拱4位于鏈條爐排6上方與鏈條爐排間隔尺寸較大、并由此構成充足燃燒空間的結構。以引導揮發分沿爐膛上部從前向后縱向燃燒。
所述輻射下爐拱5是位于鏈條爐排和導引上爐拱之間、本身前后尺寸較短的耐火灰體結構,布置在新燃料引燃區域,對新燃料進行熱輻射,使其連續穩定著火燃燒。
所述生物質雙層爐拱燃燒室包括:導引上爐拱4、輻射下爐拱5、傳統燃煤鏈條爐排6、煤閘板2、前水冷壁3、后爐墻10、右爐墻12、左爐墻14、導引上爐拱4與鍋爐本體后水冷壁9之間間隔距離為S并形成爐膛煙氣出口8。
所述導引上爐拱4有兩種構造型式:一是與鍋爐水體相連的水套結構;二是耐火材料結構(包括灰體材料和金屬材料)。采用水套結構時,前高后低放置,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傾角α;采用耐火材料結構時,可傾斜設置,也可水平設置。
所述導引上爐拱4與鏈條爐排6之間形成較大燃燒空間,導引上爐拱4前端與前水冷壁3連接,左右兩側與鍋爐本體兩側連接,后端與后水冷壁9或后爐墻10之間設置燃燒室煙氣出口8。
所述一次風調節是應用傳統燃煤鏈條鍋爐風道11、風室7進行調節(圖3)。
所述二次風裝置13(圖2)是按照生物質揮發分燃燒需求和本實用新型燃燒室結構形狀進行設置。
實施方式1:導引上爐拱4設置為水套結構,位于鏈條爐排的上方,并留有充足的空間與鍋爐內殼體前、左、右水冷壁分別焊接,與鍋殼內水體空間相通。水套導引上爐拱4后端與鍋爐后水冷壁9間隔距離S,S所在的空間設置為煙氣出口8。
水套導引上爐拱4前高后低放置,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傾角α,以利于鍋爐內水循環。
輻射下爐拱5由耐火材料筑砌成前后尺寸較小的灰體,位于鏈條爐排6與水套導引上爐拱4之間,靠近新燃料著火區域布置,在鍋爐運行時對新燃料進行熱輻射,使其適時著火,穩定燃燒。
一次風風壓為前大后小配置(圖3),具體數值根據鍋爐大小選用。
二次風為兩側縱向錯位配置(圖2),噴嘴可傾斜或水平布置。
實施方式2:導引上爐拱4設置為耐火灰體結構,位于鏈條爐排6的上方,并留有充足的空間與鍋爐前墻3、右墻12、左墻14相連接。耐火灰體導引上爐拱后端與鍋爐后墻間隔距離S,S所在的空間設置為煙氣出口。
耐火灰體導引上爐拱4可以前高后低傾斜設置、也可水平設置。水平設置時,上爐拱后端與鏈條爐排垂直尺寸小于上爐拱前端與鏈條爐排垂直尺寸。
輻射下爐拱5由耐火材料筑砌成前后尺寸較小的灰體,位于鏈條爐排與灰體導引上爐拱4之間,靠近新燃料著火區域布置,在鍋爐運行時對新燃料進行熱輻射,使其適時著火,穩定燃燒。
一次風風壓為前大后小配置(圖3),數值依鍋爐大小選用。
二次風為兩側縱向錯位配置(圖2),噴嘴可傾斜或水平布置。
實施方式3:實施方式1和實施方式2在燃料著火點低,易點燃的情況下,可不用輻射下爐拱5。
從本實用新型燃燒室火焰流動軌跡圖(圖4)看,生物質燃料(BMF)燃燒空間大,燃燒時間長,燃燒條件充分,能取得理想的燃燒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術內容作出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