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余熱利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近十年來,由于能源緊張,節能工程勢在必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節能技術與設備日趨完善,其中,利用煙氣余熱是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市面上銷售的煙氣余熱利用裝置種類繁多、樣式各異,但現今市場上的煙氣余熱利用裝置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用戶的使用。
比如空氣預熱器外部沒有采用耐熱防火層,容易著火發生不必要的安全隱患,沒有設置密封圈和保溫層,熱能容易流失,造成一定的能量損失,沒有設置過濾網裝置,雜質不能進行很好的過濾等,導致了生產需求得不到提高,無法滿足使用的需求,目前市場上急需改善煙氣余熱利用裝置的技術,使其更好的進行作業,大大提高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促進火電廠進一步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熱能容易流失、裝置容易著火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包括鍋爐、鼓風機、引風機、熱風通管和低溫煙氣出口,所述鍋爐的頂部安裝有高溫煙氣出口,所述高溫煙氣出口通過高溫煙氣通管與蒸汽發生器相連接,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右側固定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底部設置有空氣預熱器,所述熱風通管與空氣預熱器相連接,所述空氣預熱器的右側安裝有清潔空氣通管和低溫煙氣通管,且清潔空氣通管的下方固定有低溫煙氣通管,所述鼓風機的左側設置有清潔空氣通管,所述鼓風機的下方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引風機通過傳動皮帶與驅動電機相連接,且引風機上固定有低溫煙氣通管,所述引風機的右側設置有溫度表,所述低溫煙氣出口與溫度表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高溫煙氣出口通過密封圈與高溫煙氣通管連接。
優選的,所述高溫煙氣通管由耐熱保溫材料制成。
優選的,所述空氣預熱器的外部設置有耐熱防火層。
優選的,所述低溫煙氣出口上設置有過濾網設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空氣預熱器外部采用耐熱防火層,不會出現著火發生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的問題,設置有密封圈和保溫層,熱能不易流失,有效的避免造成一定的能量損失的情況,設置有過濾網裝置,雜質能夠進行很好的過濾,使其更好的進行作業,大大提高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促進火電廠進一步發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鍋爐,2、高溫煙氣出口,3、高溫煙氣通管,4、蒸汽發生器,5、蒸汽出口,6、清潔空氣通管,7、鼓風機,8、低溫煙氣通管,9、引風機,10、熱風通管,11、空氣預熱器,12、驅動電機,13、傳動皮帶,14、溫度表,15、低溫煙氣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包括鍋爐1、高溫煙氣出口2、高溫煙氣通管3、蒸汽發生器4、蒸汽出口5、清潔空氣通管6、鼓風機7、低溫煙氣通管8、引風機9、熱風通管10、空氣預熱器11、驅動電機12、傳動皮帶13、溫度表14和低溫煙氣出口15,鍋爐1的頂部安裝有高溫煙氣出口2,高溫煙氣出口2通過高溫煙氣通管3與蒸汽發生器4相連接,高溫煙氣出口2通過密封圈與高溫煙氣通管3連接,防止熱能流失,提高大大熱效率,高溫煙氣通管3由耐熱保溫材料制成,蒸汽發生器4的右側固定有蒸汽出口5,蒸汽發生器4的底部設置有空氣預熱器11,空氣預熱器11的外部設置有耐熱防火層,不會出現著火發生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的問題,熱風通管10與空氣預熱器11相連接,空氣預熱器11的右側安裝有清潔空氣通管6和低溫煙氣通管8,且清潔空氣通管6的下方固定有低溫煙氣通管8,鼓風機7的左側設置有清潔空氣通管6,鼓風機7的下方安裝有驅動電機12,引風機9通過傳動皮帶13與驅動電機12相連接,且引風機9上固定有低溫煙氣通管8,引風機9的右側設置有溫度表14,能夠直觀地的觀察排出氣體的問題,低溫煙氣出口15與溫度表14相連接,低溫煙氣出口15上設置有過濾網設備,防止排出過多雜質影響后續作業。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時,啟動驅動電機12,通過傳動皮帶13帶動引風機9開始工作,然后將鍋爐1內的高溫煙氣從高溫煙氣出口2排到高溫煙氣通管3內,經過蒸汽發生器4反應后蒸汽從蒸汽出口5排出,煙氣繼續進入空氣預熱器11中,與此同時,打開鼓風機7,空氣從清潔空氣通管6進入空氣預熱器11中,煙氣和空氣逆向交替流經空氣預熱器11,蓄熱元件在煙氣側吸熱,在空氣側放熱,熱氣從熱風通管10重新進入鍋爐1內,而低溫煙氣從低溫煙氣通管8被引風機9排出低溫煙氣出口15,這就是該火電廠煙氣余熱利用裝置工作的整個過程。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