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固體廢物污泥產生量急劇增加,對污泥進行有效的處理與處置已十分重要。目前污泥的處理主要有填埋處理和焚燒處理兩種方式。由于在填埋處理過程中受到各種環境要素的影響,條件要求苛刻,處理不好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焚燒處理具有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顯著優點。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干化焚燒方法投資大,設備復雜、焚燒效率普遍偏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包括爐體、用于向爐體內送入熱風的熱風發生機構、用于向爐體內輸送污泥的進料機構、第一抽氣機構、第二抽氣機構、爐排,其中:
爐體具有燃燒腔,爐體上設有與燃燒腔連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熱風發生機構與爐體的進風口連通;
進料機構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均設置在燃燒腔內且第一殼體位于第二殼體上方,第一殼體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且第一進料口位于爐體外側,第二殼體設有第二進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進料口與第一出料口連通;第一轉軸設置在第一殼體內且第一轉軸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殼體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轉軸外側設有第一螺旋葉片,第一轉軸內側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一轉軸靠近第一出料口一端設有與第一通道連通的第一進氣口,第一轉軸靠近第一進料口一端設有與第一通道連通的第一出氣口;第二轉軸設置在第二殼體內且第二轉軸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殼體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轉軸外側設有第二螺旋葉片,第二轉軸內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通道和第一螺旋通道,第二通道的中心軸線與第二轉軸的中心軸線共線,第一螺旋通道圍繞第二通道螺旋布置,第二轉軸靠近第二出料口一端設有與第二通道、第一螺旋通道連通的第二進氣口,第二轉軸靠近第二進料口一端設有與第二通道、第一螺旋通道連通的第二出氣口;
第一抽氣機構與第一出氣口連通,第二抽氣機構與第二出氣口連通;
爐排設置在燃燒腔內并位于第二出料口下方,爐排下方設有儲渣腔,儲渣腔設有排渣口,儲渣腔內設有排渣機構。
優選的,第二殼體呈管狀,第二轉軸與第二殼體同軸設置且第二轉軸的長度大于第二殼體的長度。
優選的,第一螺旋通道的螺旋間距從第二進氣口朝向第二出氣口方向逐漸減小。
優選的,第一殼體呈管狀,第一轉軸與第一殼體同軸設置且第一轉軸的長度小于第一殼體的長度,第一轉軸內還設有第二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圍繞第一通道螺旋布置且第二螺旋通道的螺旋間距從第一進氣口朝向第一出氣口方向逐漸減小。
優選的,第一螺旋葉片的直徑從第一進料口朝向第一出料口方向逐漸增大。
優選的,第二螺旋葉片的直徑從第二進料口朝向第二出料口方向逐漸減小。
優選的,爐體上靠近第一進料殼體的第一出料口位置處設有觀察管,觀察管的中心軸線與第一轉軸的中心軸線共線,觀察管一端與第一進料殼體連通,觀察管另一端設有可封閉門。
優選的,第二通道的直徑從第二進氣口朝向第二出氣口方向先逐漸增大再逐漸減小。
優選的,爐體外側覆蓋有保溫層。
優選的,進料機構還包括第一驅動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第一驅動機構與第一轉軸連接并驅動第一轉軸轉動,第二驅動機構與第二轉軸連接并驅動第二轉軸轉動。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爐體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通過設置熱風發生機構向爐體的燃燒腔內通入熱風,對燃燒腔進行預熱,最后熱風從出風口排出,進料機構向燃燒腔內進料,污泥在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內通過熱交換進行預熱,當污泥從第二出料口排出時達到燃燒點,并在爐排上充分燃燒,污泥燃燒產生的熱量對燃燒腔和污泥進行預熱,通過熱風發生機構向燃燒腔內通入一段時間熱風后,燃燒腔內會達到熱量自給自足狀態,無需再通入熱風,降低了能量消耗;本實用新型污泥在預熱時,污泥中的水分會散發掉,并沿著進料方向移動至第一進氣口處,通過在第一轉軸內設置第一通道,通過第一抽氣機構在第一出氣口進行抽氣,可以將污泥在預熱時散發掉的水汽抽走,同時水汽攜帶的熱量可以對污泥進一步加熱,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預熱效果且又避免水汽對污泥燃燒造成影響;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第二轉軸內設置第二通道和第一螺旋通道,通過第二抽氣機構在第二出氣口進行抽氣,將燃燒腔內的高溫氣體抽進第二通道和第一螺旋通道,高溫氣體在第二通道和第一螺旋通道內對第二殼體內的污泥進行加熱,充分利用了能源,提高污泥處理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進料時對污泥進行預熱,預熱效果好,污泥能充分燃燒,對污泥處理效果好,充分利用能源,降低了能量消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的第一轉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的第二轉軸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包括爐體10、用于向爐體10內送入熱風的熱風發生機構20、用于向爐體10內輸送污泥的進料機構、第一抽氣機構40、第二抽氣機構50、爐排60,進料機構包括第一殼體301、第二殼體302、第一轉軸303、第二轉軸304、第一驅動機構319和第二驅動機構320,其中:
爐體10具有燃燒腔101,爐體10上設有與燃燒腔101連通的進風口102和出風口103,爐體10外側覆蓋有保溫層108。
熱風發生機構20與爐體10的進風口102連通。
第一殼體301、第二殼體302均設置在燃燒腔101內且第一殼體301位于第二殼體302上方,第一殼體301呈管狀,第一殼體301設有第一進料口305和第一出料口306且第一進料口305位于爐體10外側。第二殼體302呈管狀,第二殼體302設有第二進料口307和第二出料口308,第二進料口307與第一出料口306連通。
第一轉軸303設置在第一殼體301內且第一轉軸303與第一殼體301同軸設置,第一轉軸303的長度小于第一殼體301的長度,避免污泥在第一出料口306處堆積造成堵塞,第一轉軸303外側設有第一螺旋葉片309,本實施例中第一螺旋葉片309的直徑從第一進料口305朝向第一出料口306方向逐漸增大,可以避免污泥堆積在第一出料口306處。第一轉軸303內側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通道311和第二螺旋通道318,第一轉軸303靠近第一出料口306一端設有與第一通道311連通的第一進氣口313,第一轉軸303靠近第一進料口305一端設有與第一通道311連通的第一出氣口312,第一抽氣機構40與第一出氣口312連通,第二螺旋通道318圍繞第一通道311螺旋布置且第二螺旋通道318的螺旋間距從第一進氣口313朝向第一出氣口312方向逐漸減小。
第二轉軸304設置在第二殼體302內且第二轉軸304與第二殼體302同軸設置,第二轉軸304的長度大于第二殼體302的長度,第二轉軸304外側設有第二螺旋葉片310,本實施例中第二螺旋葉片310的直徑從第二進料口307朝向第二出料口308方向逐漸減小,可以快速進料,避免污泥堆積在第二進料口307處。第二轉軸304內設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通道314和第一螺旋通道315,第二通道314的中心軸線與第二轉軸304的中心軸線共線,第一螺旋通道315圍繞第二通道314螺旋布置,第二轉軸304靠近第二出料口308一端設有與第二通道314、第一螺旋通道315連通的第二進氣口316,第二轉軸304靠近第二進料口307一端設有與第二通道314、第一螺旋通道315連通的第二出氣口317,第二抽氣機構50與第二出氣口317連通。本實施例中,第二通道314的直徑從第二進氣口316朝向第二出氣口317方向先逐漸增大再逐漸減小,第一螺旋通道315的螺旋間距從第二進氣口316朝向第二出氣口317方向逐漸減小。
第一驅動機構319與第一轉軸303連接并驅動第一轉軸303轉動,第二驅動機構320與第二轉軸304連接并驅動第二轉軸304轉動。
本實施例中,爐排60設置在燃燒腔101內并位于第二出料口308下方,爐排60下方設有儲渣腔104,儲渣腔104設有排渣口,儲渣腔104內設有排渣機構105。
本實施例中,爐體10上靠近第一進料殼體的第一出料口306位置處設有觀察管106,觀察管106的中心軸線與第一轉軸303的中心軸線共線,觀察管106一端與第一進料殼體連通,觀察管106另一端設有可封閉門107。通過設置觀察管106,便于觀察第一出料口306是否發生堵塞,且便于維修。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污泥充分燃燒處理裝置,爐體10上設有進風口102和出風口103,通過設置熱風發生機構20向爐體10的燃燒腔101內通入熱風,對燃燒腔101進行預熱,最后熱風從出風口103排出,進料機構向燃燒腔101內進料,污泥在第一殼體301、第二殼體302內通過熱交換進行預熱,當污泥從第二出料口308排出時達到燃燒點,并在爐排60上充分燃燒,污泥燃燒產生的熱量對燃燒腔101和污泥進行預熱,通過熱風發生機構20向燃燒腔內通入一段時間熱風后,燃燒腔101內會達到熱量自給自足狀態,無需再通入熱風,降低了能量消耗。污泥在預熱時,污泥中的水分會散發掉,并沿著進料方向移動至第一進氣口313處,通過在第一轉軸303內設置第一通道311和第二螺旋通道318,通過第一抽氣機構40在第一出氣口312進行抽氣,可以將污泥在預熱時散發掉的水汽抽走,同時水汽攜帶的熱量可以對第一殼體301內的污泥進一步加熱,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預熱效果且又避免水汽對污泥燃燒造成影響;第二螺旋通道318的螺旋間距從第一進氣口313朝向第一出氣口312方向逐漸減小,可以使得靠近第一進料口305處的污泥充分受熱。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第二轉軸304內設置第二通道314和第一螺旋通道315,通過第二抽氣機構50在第二出氣口317進行抽氣,將燃燒腔101內的高溫氣體抽進第二通道314和第一螺旋通道315,高溫氣體在第二通道314和第一螺旋通道315內對第二殼體302內的污泥進行加熱,充分利用了能源,提高污泥處理效果;第二通道314的直徑從第二進氣口316朝向第二出氣口317方向先逐漸增大再逐漸減小,增大高溫氣體與污泥的接觸面積,熱量集中在第二通道314中部,有效對污泥進行預熱;第一螺旋通道315的螺旋間距從第二進氣口316朝向第二出氣口317方向逐漸減小,增大高溫氣體與污泥的接觸面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進料時對污泥進行預熱,預熱效果好,污泥能充分燃燒,對污泥處理處理效果高,充分利用能源,降低了能量消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